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工作報告 閱讀(2.7W)

隨著農村居民收入穩步增長,XX鎮有相當一部分農民已過上了基本小康的生活,但是由於農村居民收入差距不斷擴大,還有一部分農戶收入水平較低、收入增長緩慢甚至下降。這種現象的存在,不僅延緩農村的全面小康程序,制約了農業的發展,也是引發社會經濟中的突出問題之一。因此,關注農村貧困戶的增收問題,對農村居民總體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保持社會穩定都具有現實意義。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

為了摸清農民貧困產生的原因,我們對XX鎮轄區20戶貧困農戶進行了調查,在分析低收入農民的現狀特徵及成因的基礎上,提出促進低收入農戶增收的具體措施。

一、貧困原因分析

10%對貧困原因調查主要採取對貧困戶發放問卷的方式進行,根據整體調查情況,貧困原因有:

1、缺文化致貧

文化程度低是導致貧困的重要原因,根據調查統計結果,

20戶貧困戶中有5戶是因缺文化致貧。缺文化必然導致觀念的落後,觀念落後是貧困的根源。小部分農民他們一貫視農為本,寧願守著土地受窮,也不願昌險出外打工謀生;仍然保持著傳統的勞作方法和生活方式,不願接受新的技術,缺乏信心和勇氣,把希望寄於“老天爺”風調雨順,甘願受窮。

2、病、殘致貧。

因病、殘導致貧困的有4戶。我們在調查中發現,生病無錢醫治,不管不問的貧困戶在農村比較常見。雖然我國農村醫療保險發展不斷健全,但仍然有部分地方沒有覆蓋到,而且由農民自身承擔的部分,對貧困家庭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如果病稍大一點,一般農民的家庭都承受不起,貧困家庭更是承受不起,就會給貧困的家庭帶來更加貧困,如果是大病,只有聽天由命。另外家庭成中有殘疾,也是導致家庭貧困的根源。

3、自然災害致貧。

因自然災害導致貧困的,有2戶。因災貧困是目前絕對貧困最根本的原因,對這種貧困,脫貧速度慢,是比較難以改變的一種貧困。貧困農民收入來源基本來自農業種植,碰上自然災害的時候,沒有很好的防範措施,影響到整年的農業收成,導致整年來的心血白費。

4、缺耕地致貧。

因缺耕地致貧的有2戶。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農民要是沒有耕地,也就無法生存。隨著XX開發建設的不斷加快,因

專案建設的需要涉及到徵用農村土地,部分村民沒有了耕地或耕地減少。特別是貧困農民失去了經濟來源,雖然靠著優厚的徵地補償款,可是卻沒有另外的謀生手段,此消彼漲的情況下,農民再次走向貧困是必然結果。

5、缺勞動力致貧

因缺勞動力致貧的有3戶。3戶貧困農民家庭中缺少青壯年勞動力,造成家中沒人種田,收入來源有限,主要依靠政府低保救濟。

6、其他方面致貧。

因其他方面致貧的原因,共有4戶。如因發放徵地補償款後,農民無事可做,對未來沒有規劃,只會吃喝玩樂,參與賭博;失依孤寡老人等。

二、調查結論

在所有貧困原因中,因缺文化、因災、因病殘、缺耕地、缺勞力是形成貧困的重要原因。其中缺乏文化、自然災害是致貧的最首要的原因;其次是因病、殘致貧。缺勞力和缺耕地致貧是新時期下出現的兩種原因。隨著XX開發建設的不斷加快,這兩種貧困原因還會更加突出。

三、促進貧困農戶收入增長的對策建議

1、努力提高農村勞動力的整體文化素質

提高農村勞動力素質,加大農村教育投入,不僅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也是低收入戶增加收入的長遠基礎。一

是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提高農村兒童的上學率,解決部分少年兒童不上學和中途輟學的問題,防止新一代文盲人口的產生。二是通過開設各種培訓班,對一些上過國小、國中或高中的農民子女進行職業培訓,傳授給他們相應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並適當給予一定的補貼;三是大力發展農村中等專業學校、農民職業中學,培養一批中級層次的人才,以適應商品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的要求。

2、加大扶持力度,轉變扶貧方式

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展二、三產業,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援。貧困農戶由於收入的絕大部分用於生活消費,維持簡單再生產都比較困難,要想擴大再生產依靠自身的力量是很難的。對於貧困戶,政府應加大扶持力度,增加財政撥款。同時,改變面面俱到的救濟式的扶貧形式,“授人以漁”而非“授人以魚”。

3、引導失地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

加快勞動力轉移是失地農戶快速增加收入來源的首要措施。失地農民家庭一般有較多剩餘勞動力,但勞動力的個人素質能力等滿足不了社會的`生產需求,積極引導失地農民就業培訓,提高失地農民的就業能力,迫在眉睫。

4、逐步建立完善、高效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搞好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是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變化,及時有效地保障農民特別是低收入戶基本生產權益的

《農村貧困調研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餘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