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生態河綠色長廊建設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工作報告 閱讀(3.21W)

一、基本情況

生態河綠色長廊建設現狀調研報告範文

**鎮位於孟連縣城東南部,東與瀾XX縣糯福鄉相接,西靠勐馬鎮,南面與緬甸佤邦接壤,北同娜允鎮、景信鄉相接,總面積354平方公里,年平均氣溫19℃,年平均降雨量1500mm,邊境線長27.85公里。轄6個村民委員會100個村民小組14961人。轄區內流經的主要河流有**河、南基河、南臘河三條河流。其中,**河**段長45公里,主要流經我鎮拉嘎村芒井、拉嘎一、二組和**村清水河、橋頭社等22個村民小組(共905戶3826 人),出境流入緬甸勐柏縣。

二、**河**段生態環境及兩岸流域現狀

**河被稱為我縣的母親河,也是**鎮的母親河,全鎮近10%的群眾直接收益於**河,近年來,由於發展產業,生活汙水和工業汙水的排放,兩岸植被減少,水體受到汙染,水土流失日益嚴重,流量逐年減少,破壞了生態平衡,給群眾的生產生活帶來的影響日益嚴重。一是因沿岸群眾文化程度低下,缺乏環保意識,大量的生活垃圾倒入河中,加之工業廢水的排放和殘留農藥隨雨水流到河中,水質受到了一定汙染。二是隨著兩岸群眾人口的增加,兩岸土地和生態壓力增大,群眾的耕作方式落後,坡地居多,一到雨季大量泥沙衝到河中,極易發生洪災。三是產業開發,尤其是甘蔗產業的過量開發,使許多翠綠的青山變成了荒蕪的山地,大量灌木被砍伐,造成了水土流失,**河沿岸生態環境不斷惡化,水中生物逐年減少,部分水源枯竭,許多寨子出現人畜飲水困難問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失衡,由此造成的惡果是——夏季旱情嚴重,雨季洪災頻繁。加大了我鎮退耕還林的難度,同時給扶貧開發,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增加了難度。需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恢復植被,加劇了群眾增收和維護生態平衡的矛盾。

三、保護和恢復**河流域兩岸生態環境的重要意義

(一)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的首要條件,充沛的水資源是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條件之一,人類生態依賴自然,發展依賴自然,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求得短暫發展的做法不可取,發展要考慮到自然生態的承載力,可持續地發展,和諧的發展。確保生態環境平衡是我們的重要責任,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及時保護**河流域兩岸生態環境,是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

(二)是發展現代農業,綠色經濟的重要保證

發展現代農業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也是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體現,推廣農業科技,提高水利化程度,是改變傳統農業耕作方式的重要途徑。我鎮拉嘎村芒井、拉嘎一、二組和**村清水河、橋頭社等22個村民小組農田地的澆灌主要依靠**河,因其水源充足,澆灌便捷,我鎮的電腦農業基地、玉米制種基地等重要農業專案和石斛等綠色產業的開發都設在**河沿岸,為各類專案的成功開發,提供了有力保證。豐富的水資源,不僅是我鎮沿邊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保證,也是與我鎮毗鄰的緬甸勐柏縣部分群眾生產生活的重要源泉。

(三)是保持區域生態平衡,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舉措

茂密的植被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保證、是防止水源枯竭的重要措施,只有早準備、早行動,加強對**河流域沿岸及周圍的保護,才能降低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以確保沿邊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四)是保證兩岸經濟發展和群眾安居樂業的.必然選擇

豐富的水資源是經濟發展和群眾安居的首要條件之一,**河水量充沛,加之我鎮優越的區位優勢,沿邊群眾一年可種植雙季稻和其他經濟作物(如西瓜、菠蘿等),較大的提高了群眾的經濟收入,一定程度上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

(五)是促進全鎮,支援全縣環境建設和下流域地區生態平衡的一項基礎工程

**河是我縣的主要河流之一,保護好**段的生態平衡是促進我鎮社會發展的保障,是確保**河流域生態平衡,支援全縣環境建設和下流域地區的生態平衡的基矗

(六)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

**河是我們的母親河,加快**河及沿岸周遍環境的建設,是維持我鎮生態環境平衡的重要舉措,是我鎮經濟平穩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是我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的重要內容。

四、加快推進**河長廊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一)當地群眾環保意識淡薄,不注意環境保護。

(二)農業生產技術落後,耕作方式落後,毀林開荒仍然存在。

(三)產業開發中土地規劃不合理,不注意生態問題,急功近利。

(四)沒有專項整治資金,缺乏具體保護恢復措施,沒有相關部門具體抓落實。

五、加快推進**河長廊建設的措施及建議

(一)要提高當地部門、群眾的思想認識,從落實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出發,充分認識保護環境的重要性和緊迫感,自覺增強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二)要縣有關部門應儘快制定綠色長廊建設的規劃,出臺相關保護措施、計劃,鎮政府提出相應的保護措施,上下統一,狠抓

落實,把保護**河生態作為一項關係民生的大事長抓不懈。

(三)要結合全縣林改及農業綜合開發,開發綜合協調,保護生態,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抓住林改契機,劃足留夠水源林。應明確規定河兩岸50米內一律禁止種地,以確保河流的正常執行,花大力開展植樹造林活動,責任到村、組,各單位按計劃逐年實施。

(四)要依法制止破壞兩岸生態的現象,特別是開荒種植,亂砍亂伐現象。

(五)要加快農村能源建設步伐,逐步普及沼氣的使用率,以便更好的保護森林。

(六)加強對河道的管理和治理,嚴禁亂採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