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愛好>

風光攝影用光技巧

愛好 閱讀(2.66W)

大師班學員作品點評1:

風光攝影用光技巧

光之劇院:倘若有人一定要問什麼是理想的光線,那麼依我所見,那應該是,天上厚雲壓頂,旭日或落日透過雲間的空隙放射的光芒。此時的摩天山峰就成了一座完美的“光之劇院”,一切均閃耀著劇場般的光彩,也給我們提供了一種可調控的反差和極佳的色彩。 ——喬科尼什

手套峰

攝影:西蒙梅爾斯

雕塑感:

查理韋特:我喜歡這幅作品。當你回過頭來再次欣賞的時候,有些地方甚至看起來比先前更加出彩。其他作品可沒有這種效果。我覺得唯一的瑕疵就是光線過分聚集在影象的中央,這樣它應有的雕塑感和立體感就被減弱了。

戴維沃德:是的,在理想的情況下,側光是最佳的選擇。

埃迪埃菲羅姆斯:很顯然,側光是得不到的。相反,我覺得豔紅色和冷藍色形成了一種鮮明的對比。還有左下方留出來的那抹白亮的天空,給整個景象添上一種流動而舒暢的景深感。

拍攝地點:美國,莫紐門特山谷。

拍攝器材及操作資料: 黑檀5×4(英寸)大畫幅照相機,A po -S iro na r 150mm鏡頭,富士Velvia 50膠片,快門速度2秒,光圈f/32。

拍攝手法:把握最佳拍攝時機。整個白天都是烏雲密佈,誰也不會期望日落能好到哪裡去。然而,在最後一刻,在地平線正上方出現了一條狹長的光亮,這時,我抓緊時機拍了四張底片。但僅過了幾秒鐘,亮光就消失了。

後期加工:利用Photoshop影象處理軟體做基本的色階調整以達到擴印照片所要求的密度。

拍攝感觸:我很幸運在正確的時間和地點拍攝了這張照片。它美妙的光線只持續了幾秒鐘,可能是我見過的最富戲劇性變化的光線了。

拍攝風格:我主要使用中畫幅或大畫幅的反轉膠片來捕捉英國西南部和世界其他地區的天然景觀。

拍攝志向:我不斷為提升自己對自然光及構圖的基本要素(如線條以及景物的色彩和色調)的理解和鑑賞而努力。這一切是風光攝影師的藝術根基。

大師班學員作品點評2:

消除眩光:有時我們拍攝某一景物,照片上會出現光斑,這影響了主體的突出。對此問題較容易的解決方法是,如果陽光直射鏡頭,那我們可以將某物件舉在鏡頭上,讓它的影子遮住鏡頭(也可裝上漸變濾鏡),小心別將遮陽物拍入照片。——喬科尼什

德爾龐特日耶達海灘

攝影:彼得卡里

逆光的處理:

喬科尼什:照片中有很明顯的逆光。我發現,把明亮的高光部和黑暗的陰影並置有種讓人心神不寧的感覺。在理想的情況下,天空應該有一大片白雲作為一個巨大的反光板來減小反差。

戴維沃德:彼得卡里把景象處理得挺好。的確,整個拱形都曝光過度了,但我不覺得這是個問題。

查理韋特:影像要是印成大版面,就可能是個問題了。人們可能一眼就看到了這裡,注意力被分散後就不會再去關注其他更有意思的地方了。

戴維沃德:那不一定。鮮明的對角線感覺就是源自這個強烈的反差。它是這個設計和構造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並不為此擔心。只有我一個人這樣認為嗎?

拍攝地點:西班牙,阿爾加維,拉戈斯山。拍攝器材及操作資料:哈蘇XPan照相機,45mm鏡頭,柯達Elite Xtra 100彩色膠片,快門速度0.7秒,光圈f/22,中空濾鏡。

後期加工:無。

拍攝感觸:我每次到阿爾加維去都要來拜訪這個地方,因為這裡的岩石構造太壯觀了。在這張照片中,我利用日落那更為微妙的光線來拍出被棄於海岸上的更小的岩石紋理。

拍攝風格:任何能反映世界之美的物體。

拍攝志向:對風光攝影產生更大的影響。

大師班學員作品點評3:

取景、控制和內涵:具有親和力的影像無需“邊緣行動”便能發揮其最佳作用。所謂 “邊緣行動”指的是引導目光到照片邊緣的過程。這個畫面的內在結構表現了一種動感。影像中包含的那種能量則使得構圖給人一種親切感,似乎證明這樣一個觀點:一個天地之中含有另一個天地。 ——喬科尼什

寒風來襲

攝影:格雷厄姆魯濱遜

畫面的均衡影響氣氛

格雷厄姆魯濱遜問道:能用什麼方法改變畫面的均衡,以加強它所傳遞的氣氛?

戴維沃德:我覺得這張照片的構圖很不錯。它完全烘托出了一種淒冷而不萎靡的氣氛。對我來說,唯一的問題在於照片最左邊的一叢小草,它們已經與照片左邊的邊緣親密接觸了。這種接觸多少會分散欣賞者的注意力。

喬科尼什:沒錯,我建議把左邊邊緣裁切掉一小部分。

查理韋特:這樣照片看起來就整齊些了。

埃迪埃菲羅姆斯:把左邊邊緣的一些景物裁切掉會有什麼效果?

喬科尼什:這樣照片上的景物就完整飽滿,自成一體。否則的話,這張照片欣賞起來就很吃力。

查理韋特:真有趣,一丁點兒的干擾就能影響整張照片的愉悅感。

拍攝地點:蘇格蘭,蘭諾赫高地。

拍攝器材及操作資料:柯達D C S 7 6 06MPX DSLR照相機,12~24mm變焦鏡頭(焦距調至15mm),感光度ISO 80,快門速度1.6秒,光圈f/22,中灰漸變濾鏡。

拍攝手法:選擇冬日的曙光。

後期加工:利用Photoshop影象處理軟體來淨化影像,修正對比度/密度。兩者都為區域性及一般性調整。

拍攝感觸:我原想用平靜的流水作照片的背景,與有趣的前景形成一種反差。

拍攝風格:我的作品多種多樣,但我對大自然的歷史尤其感興趣。

拍攝志向:提高自身修養和表達情感的能力。

大師班教師作品展示:第一組照片

照片A: 蘇格蘭,埃格島,萊格灣

這是一個難得一見的畫面:令人肅然起敬的景色和神奇無比的光彩融為一體。我仍清楚地記得,當時,我心裡思忖:畢生難得見到這樣的景色,要屏住呼吸,可別把它吹跑了!

那天,經過一天的`長途跋涉,來到此地時,我已筋疲力盡。不過,我仍抓緊時機架設好照相機。我沒用濾鏡,只把眼前的景色真實地記錄下來。光的質量非常理想,天空、色彩、近處海灘的每一細節以及遠方朗姆山那迷人的輪廓都顯得那麼引人入勝。畫面上沒有直射光,天上大團的雲彩起到了天然反光板的作用,使得下面的海灘流光溢彩,暖色充盈。

這幾乎是一張天衣無縫、十全十美的攝影作品。那天,我拍完了身上帶的所有膠片,但仍覺得不過癮,我真後悔當初沒多帶一些。——喬科尼什

照片B: 蘇格蘭,埃格島,沙岩層

我花了不少時間和精力才拍成這幅作品。我渴望拍出那巖紋如金字塔般地從畫面右下角層見疊出的效果。巧妙運用自然光,就能讓岩石顯得層次分明,巖脊清晰。遠方朗姆山那隱約的輪廓為畫面前景提供了絕佳的襯托。或許,景物之間的連線過於單薄;或許,中景過於突出;或許,光線過於強硬。但這一切對我來說,都無關巨集旨。 ——喬科尼什

大師班教師作品展示:第二組照片

照片A: 紐西蘭,達尼丁市,隧道海灘

雖然隧道海灘與達尼丁市僅相距幾英里,但它的原始狀態完全出乎想象。我去過數次,試圖拍下曙光照在雄偉的海岬懸崖上的迷人景觀。然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我最成功的照片卻是在一個多雲的傍晚,陽光幾近消失時拍成的。天上的雲海泛著一種微光,我抓住機會拍下了這幅作品。我用了20秒鐘的時間進行曝光。這期間,雲團和海浪在膠片上留下了移動的痕跡,使畫面呈現一種意想不到的動感。平射的陽光有助於表現由淺入深的陰影。完成了這麼一張作品,就沒必要再在此地另拍一張了。

這不是一張簡單的或有商業價值的照片,而是一件能讓人動情的作品。我的一位朋友在影展中看到這張照片時,感動得落淚。這種情感的反應是對攝影師最大的讚賞。對了,她在攝影展上買下了這幅作品。

數碼攝影后期加工技術可以取代漸變濾鏡,運用漸變工具和融合模式將不同的光融為一體。這是一種複雜的數碼操作工作,當然,這種技術也有其不足之處。而對那些使用膠片的攝影師來說,他們卻可以憑藉手中的照相機,運用中灰漸變濾鏡,拍攝出無與倫比的逆光透明效果。——喬科尼什

照片B: 隧道海灘的黃金懸崖

在一天早晨,陽光照在懸崖上,黃色的陽光與藍色的天空形成鮮明的對照。我迫不及待地掏出照相機欲拍下這一景色。但我立刻意識到,隨著太陽位置的上升,金黃色快速褪去,一旦陽光普照整個懸崖,色彩對比度就會迅速減弱,將很難拍到最佳的效果。於是,我快速架好照相機。但我卻犯了一個錯誤,我用上了偏振鏡,且景取得太寬。反差已很強,用了偏振鏡會使反差更為突出。天空的顏色太深,岩石只能看出黑黝黝的輪廓,整個畫面顯得不協調。不管從技術還是審美上看,這都是一幅失敗之作。——喬科尼什

大師班教師作品展示:第三組照片

照片A: 錫安山,水坑峽谷

此照攝於錫安山偏遠的一個峽谷。那是一個多雲的下午。這幅作品的成功靠的是複雜而巧妙的用光。太陽的倒影在照片前景的水坑裡若隱若現,猶如通往另一個世界的視窗。峽谷裡光線柔和,眼前的景象既無令人分神的黑影,也無刺眼的強光。遠處,午後的陽光照在一塊方形的山岩上熠熠生輝,振奮人心,令人禁不住遙望那起伏的山脊與天際所形成的夢幻般景象。倘若太陽的影子在水坑的中央,那這張照片的效果將會更佳。有時,我也覺得,照片的光略微偏冷,但我對此已基本滿意。——喬科尼什

照片B: 白梅薩岩石

此景攝於水坑峽谷不遠處。此處是錫安山國家公園芒特卡梅爾一帶頗受歡迎的攝影景點。這裡聚集了梅薩巖的所有特徵。然而,這張照片的取景卻很失敗:中部平坦無趣,橘黃色的梅薩巖以及那幾棵別緻的小樹都隱沒於陰影之中。當時,我用的是風箱式聚焦照相機,這種照相機對焦可不容易,因為山的陰影快要吞沒一切,我只一心對焦,根本沒注意到景取得是否妥當,而且過分運用偏振鏡,結果只能是浪費膠片!——喬科尼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