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資格證>電子商務師>

如何破解農村電商配送瓶頸

電子商務師 閱讀(2.76W)

導語:“給我一個支點,我可以撬起整個地球”。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支點”,讓無數埋藏在偏遠山村的特色農產品可以走進千家萬戶的餐桌上;也正是因為有了這個“支點”,讓懷揣創業夢想的農村年輕人不再背井離鄉。

如何破解農村電商配送瓶頸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倡導發展農村電商平臺,今年“2017中央一號檔案”中,也曾重點提到要繼續加強農村電商體系建設。但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度過了建立初期的爆發階段後,如今農村電商的發展速度卻逐漸慢了下來,甚至陷入了瓶頸。那麼,農村電商的發展瓶頸到底在哪?是什麼制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步伐?農村電商作為一個新“支點”,能否繼續撬動農村經濟增長?對此,記者近日走進我市多個偏遠鄉村進行探訪,找尋答案。

  農戶購買習慣正在發生改變

“李大娘,今天村口有大集,你怎麼還在家待著啊?”

“不去啦,剛才高浦給我打電話了,說前幾天買的手機就要到了,讓我在家裡等。”

“啥?手機也能從網上買?你可別買到假貨啊。”

“不能,小高跟我說是真的,應該假不了。”

李大娘是章丘區垛莊鎮十八盤村的村民,她對記者表示,從前由於村莊位置偏遠,想買些物品都得坐公交車到鎮上買,路途遠,時間長。現如今可好了,不用出遠門就能買到自己心儀的東西。

十八盤村“第一書記”高浦介紹,為了方便村民購物,2016年他們村建了農村淘寶店,這個農村淘寶店就相當於一個“代購”,村民們打個電話就能幫他們買東西,既節省了時間,又方便了村民。

說起當下農村淘寶在農村發展的瓶頸,高浦表示,主要還是購物習慣的改變,以及村民對網路的認知程度不夠。“現在村裡的青壯年大多外出打工了,留下的都是老人婦女孩子,而且他們出行不方便,跟他們講網路電商什麼的,一開始都不懂,只能手把手地幫他們,”高浦說,“而且村民們習慣了以前面對面交錢買東西的購物方式,突然給他們換成虛擬的、沒有實物的交易方式,村民們心裡都打著鼓,怕買到假貨或者上當受騙。”

高浦開始向村裡老人宣傳時,有的老人只買襪子等很小件的商品,幾天後,他的訂單就變成了電視這種大件。高浦觀察,很多年紀稍大的村民,雖然用上了智慧手機,但對網購的知識接近於零。從應用商店下載農村淘寶、註冊賬號、選購商品排序、放購物車……他得一步步教會村民熟悉流程。

購物經驗也需要積累。高浦說,他曾幫一個大爺代購PE水管。當時,那名村民挑了全網價格最低的,高浦沒經驗,直接幫他下了單。買回來卻發現,水管材質太軟,不禁燙,根本不能用。

“另外,雖然‘代購’確實能解決大部分農村購買物品的問題,但是對於位置更加偏遠、村落較封閉、網路訊號差、手機普及率低的村莊來說,‘代購’卻並不能解決村民電商購物的難題。因為畢竟位置太遠,不能保證可以直接送到家裡,有些村還是需要村民將收件地址改成鎮上的親戚家,或者放到交通相對便利的村裡,自己去拿,這樣同樣降低了村民網上購物的慾望。”高浦說道。B物流不發達是制約因素之一

能買能賣,雙向流通,電商雖然為農產品的銷售開闢了新通道,有效破解了農產品銷售難的問題。但物流網路不發達,同樣制約著特色農產品通過電商走出困境。

國家統計局去年9月份公佈的一份資料顯示,農村市場中有高達六成的農村居民認為快遞收件不方便,物流配送已成為讓農村網民最“鬱悶”的問題。事實上,除了中國郵政外,順豐、四通一達等主要的快遞企業的營業網點最多隻建設到縣城,並且縣城的網點佈局也並非全面,有些縣城都沒有網點。

“物流是農村電商的核心,這是由農業生產資料特殊的屬性決定的。”源虎食品創始人王元虎說,淘寶、京東等電商的興起,促進了快遞行業的發展,可以說城市是先電商再物流。但是農村的電商,物流必須走在前頭。

他介紹,對於生鮮行業發展來說,物流目前是一大難點。雜糧、乾果類因保質期長,耐儲存、運輸,可以進行全國推廣,值得在線上投入大量資本,以線上銷售為主;而生鮮類食品因為消費者重視的是一個“鮮”字,即使宣傳到了,而不能“鮮”到,就失去了第一選擇權,所以生鮮行業對冷鏈運輸要求更高。現在農村電商的產品運輸半徑和時效遠遠達不到全國範圍,像目前全國性的網際網路+生鮮行業,迄今為止成功案例很少。

王元虎說:“生鮮類食品,尤其是肉類,要想提高品質、做出品牌,首先解決的就是信賴問題,最好的方法就是讓顧客來接觸、體驗,因此,線下實體店、生產基地一定要做實。一定做到‘線上+線下’,即‘網際網路+實體店+基地’,這樣才能取得實效。農村電商要想做出名氣,壓力和困難比不亞於開個實體店,除了需要專業之外還要投入大量的宣傳和投資,所以不論是消費者還是經營者都要理性對待網際網路。”C農村電商需要一批新農人

不得不說,當下的農村電商,為農民、特別是青年創業,提供了廣闊舞臺。電商的特點是地點靈活、形式多樣、市場廣闊,適合農村設點,適合草根創業。但是,記者在採訪中發現,除了物流制約了農產品電商,作為前端,人才短缺和資金不足也是制約農產品電商發展的重要因素。農村一直以來的狀況是“在家的不懂,懂的在外不願意回來”,“不懂電子商務”這一問題,嚴重製約了農村電商的發展。

一位經營農產品的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電商運營涉及網際網路技術操作、網路營銷、上下游的對接等等專業知識,傳統老農民根本不具備這樣的.素質,農村電商需要的是一批新農人。“比如開展農業電子商務,需要農民‘賣家’精通電子商務技術,同時又要掌握一定農業知識和食品安全知識,瞭解農產品特點和市場行情,並能在網購客服中及時解答客戶提出的問題,但是這類人才目前太少太少了。”

“作為一個供銷合作社,轉型發展農產品電商也許是條不錯的發展策略,但需要有技術和懂得網際網路營銷的人才,現實問題是,很少有這樣的人才願意留在農村。”一位農產品經銷商向記者坦言。

有專家分析,當前農村電商人才不足,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於農村青壯年,因為農產品市場的嚴重不振而選擇到城市打工,而農村留守的老人和兒童或者其它群體,則不會成為電商試點的助推力;另外隨著農村市場疲軟等多方面的問題,高齡務工者越來越多地加入到流出農村的隊伍中去,這就在很大程度上讓農村電商的進展成效不佳。

該專家說:“電商作為一種新型商業模式,其所需要的持久耕耘和深度探索從來都是內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就和鄉村的人員流動性造成的人員斷檔形成了鮮明矛盾,進而造成了農村電商在掘金農村這個市場的時候,表現出發展永續性不足的特點。”

對此,南部山區柳埠街道大峪村“第一書記”馮傳真深有體會,“我們村的產品是以掛枝樹雞及雞蛋、核桃等乾果類以及紅玉杏為主。”他告訴記者,目前他們村的電商發展剛剛有所起步,以前村裡的電子商務發展缺乏統一的宣傳平臺,大多數是小門小戶分散式生產經營,無組織無規模,產品銷售一直上不去。“最重要的是缺乏電子商務人才,不懂得如何利用網路來進行銷售。”

馮傳真介紹,去年他專門聘請了相關專業人士,開發了一款名叫“大峪村鄉村旅遊”的手機App,並主要在微信朋友圈傳播銷售資訊。通過這個App,將村民自主生產的農產品統一收購、統一包裝銷售。馮書記說,“多虧聘請了電商方面專家,才讓大峪村的特色掛枝樹雞和雞蛋在網上成功銷售,等到過幾天新鮮水果上市之後,準備將紅玉杏和櫻桃也放到網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