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景觀設計師>

日本和德國景觀設計的比較

景觀設計師 閱讀(1.14W)

現代景觀設計,深刻反映出人們的自然觀念和生存狀態,對自然的各種不同的認識理解和文化的差異,導致了完全不同的景觀的產生。下面是yjbys小編為大家帶來的關於日本和德國景觀設計比較的文章,歡迎閱讀。

日本和德國景觀設計的比較

  提煉的自然--日本景觀設計

提煉的自然

日本是一個島國,這一地理特徵形成了它獨特的自然景觀,較為單純和凝鍊。島國的自然資源有限,對有限景觀的認識理解表達上,透過重重表象,挖掘和提煉了自然精髓,對於景物深刻感悟,加上文化的情結,化平淡為神奇,提煉了自然景觀,創造了自然的境界。

島國、大海日本作為島國,大海的意義非凡。大海可以是鋪天蓋地,漫無際涯排天大浪,擁雲春雪;也可以是靜穆單純,曠遠模糊。白茫茫的大海令人靜思,又會浮想,與日本禪宗的空靈、清遠結合,能造就不同的景觀,是靜穆、深遂、幽遠的枯山水,幾塊山石前應後臺,白砂一片,綠苔在青石上,白牆上婆娑著竹影這是亦自然亦人工的境界,是提煉的自然。

日本過去一直深受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的影響,但其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積澱,也孕育了大和民族獨特的文化。從傳統的城市格局定式到市民的生活場景的多樣,都反應了他們對自然的感悟,純淨與禪宗和茶道有著一種契合。

敏感與細膩自然景觀的相對單一,造就了日本人對自然的敏感和細膩的表現,把平凡的自然景觀的變幻投射到精心組織的園林景觀中,使景觀的藝術得以昇華。

景觀中以一方庭院山水,而容千山萬水景象;日本人對自然資源的珍愛可以從他們對任何自然材料的特性挖掘中見一斑,草是經過疏理精心種在石縫中和山石邊的,它要突現自然生命力的美,樹是刻意挑選、修剪過的如同西方藝術的雕塑般有表情含義,置於園中,它是關鍵,要以一當十。同樣一小片薄薄的水面,滴水的聲響,要勾起你許多想念,石材當然精心挑選,它的形態質感,色彩組合要提煉成神化的山水,不是自然,恰似自然的景地,是人對名山大川的嚮往,是人對自然的嚮往。太多的人工的痕跡,倒反襯出了濃縮的自然體驗,純淨化的景象留下了大片思想的空白,這也就是東方(中國、日本)景觀的特徵。

日本的景觀中對自然的體驗和感悟是特殊和豐富的,陰晴雨雪,花香樹影皆成風景。於是有陰雨四月,情景模糊,形象含蓄,給觀者無限聯想的空間,庭院中一束青竹高低參差,疏密有致,細雨淋上,沙沙作響,青翠欲滴,與水珠有節奏的滴落聲相應,院落更加寧靜空靈,有人生況味的哲學思考。

設計的精心和細緻也培養了觀者的敏感和多情,有太多的細膩的場景片斷,把墨綠的松針擺放在石板地上,聚散有致,一株紅楓在竹林深處,井邊石頭包上了厚厚的'絨樣的青苔,細流潺潺從竹槽中流入井中,顏色深重的石井,水中浮著幾片紅葉。這種細微而注重細節,達到藝術近極至的程度,這種對自然的提煉,使自然景觀的精心設計產生了深遠的意味,日本景觀中精緻而缺少了自然的野趣。從現代的景觀中,也可以看到這種沿襲的特點。

崎玉新都心櫸樹廣場城市森林2000年5月5日建成對公眾開放,在市中心鐵路車場遺址上建造,有1萬平方米,"空中森林"為基本概念。

在架空7m高的二層近方形場地內,人工移植220棵櫸樹。在城市中心造一片自然,這在世界上也是絕無僅有的。它以櫸樹這植物自然景觀取代了那種以建築廣場道路為主的市中心公共景觀,它充滿了日本人的概念,與過去傳統的枯山水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這一切是明顯人工化的痕跡。自然是提煉昇華的,自然的形與象,似是而非,但卻激起了人的思考聯想,在陽光照耀下,白沙浩渺,景物模糊,曠遠。

櫸樹空中森林,在市中心造自然。

精心從全國53000株樹苗中,選了其中的220棵,又在崎玉縣境內臨時經過一年半的培育觀察,然後一一分類,在6x6m的網格上種植,從樹形,分枝高度,嚴格精選,人工強化的自然已與野外的自然狀態完全不同了,矩陣行列式佈置的櫸樹,如同枯山水中的山石與白砂,被賦予了人工唯美的物質,瀑布和霧氣蒸騰的噴水的純淨,也讓人體會了昇華自然的特徵,與美國的樸實自然自由奔放比,這裡更多的靜穆、單純。瀑布其流水下是凹凸不平的黑色大理石,精細的不同形狀尺寸的各種板材,營造出纖細平靜的又泛著看銀光的溪流瀑布。

如同枯山水梳杷白砂一樣,這種細膩敏感是日本景觀中特有的。

  理性的光芒--德國景觀設計

在德意志民族的性格里好象有種大森林的氣質:深沉、內向、穩重和靜穆。歌德曾說過,德意志人就個體而言十分理智,而整體卻經常迷路。

理性主義,思辯精神,嚴謹而秩序,這已經成為德意志民族精神中的一部分。從20世紀初的包豪斯學派到後來的現代主義運動,我們都能清晰而深切地體會到德國理性主義的力量。

德國的景觀設計充滿了理性主義的色彩,從二次大戰後的城市重建到上世紀未的新柏林的建設,理性的光芒一直照耀在德國的上空。

德國到處都是森林河流,墨綠色延綿無際。在保護和合理利用自然資源的同時,他們更尊重生態環境,景觀設計從巨集觀的角度去把握規劃。使景觀確實體現真正?“冥想的空間”或“靜思之場所”,它迫使觀者去進行思考,超越文學、歷史、文化常規,不斷地對景觀進行理性分析,辯析出設計者的意圖及思想,或是從中找出邏輯秩序,感受到思考的樂趣和感官的體驗。

生態景觀設計中生態主義的思想現在得到重視,形式被擱置一邊,追求大片的綠地和高科技天人合一的生態環境。它綜合了其它的交叉學科,結合哲學、地理學、植物學、藝術學、建築學、規劃與生態學,以一種更理性全面的思想來對待景觀,而不只是過去僅以美學為出發點和評判標準。

德國的景觀是綜合的理性化的,按各種需求、功能以理性分析、邏輯秩序進行設計,景觀簡約,反映出清晰的觀念和思考。簡潔的幾何線、形,體塊的對比,按照既定的原則推導演繹,它不可能產生熱烈自由隨意的景象,而表現出嚴格的邏輯,清晰的觀念,深沉、內向、靜穆。自然的元素被看成幾何的片斷組合,但這種理性透出了質樸的天性,來自黑森林民族對自然的熱愛,自然中有更多的人工痕跡表達,自然與人工的;中突給人的強烈的印象,思想也同時得到提升。

數理思考 當代德國景觀中的靜默與沉思,是以觀念來表達的。在數理關係中,用抽象的幾何形體來完成線條的交織、轉折,圖案的重迭、轉換,矩陣的相對與穿入草坡中的巨大石牆對應……。它很少有完美的古典對稱構圖,如法國式的水池、花壇、噴泉、放射狀的路。它遵循理念和關係,直接而明晰,觀念不用太多的修飾和襯托,於是我們看到的是不對稱的簡潔幾何關係,一種解讀自然宇宙和此片空間的理念,它給人更多的是靜思後思考的愉悅和理性的磨練,而不是情感上和視覺上的快樂,這也是與美國,東方景觀最大的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