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結構工程師>

鋼結構的設計原理和常見錯誤做法

結構工程師 閱讀(6.77K)

鋼結構是主要由鋼製材料組成的結構,是主要的建築結構型別之一。結構主要由型鋼和鋼板等製成的鋼樑、鋼柱、鋼桁架等構件組成,各構件或部件之間通常採用焊縫、螺栓或鉚釘連線。因其自重較輕,且施工簡便,廣泛應用於大型廠房、場館、超高層等領域。

鋼結構的設計原理和常見錯誤做法

  鋼結構設計原理

(1) 將預埋的插筋清理乾淨,按1:6調整其保護層厚度符合規範要求。先綁2~4根豎筋,並畫好橫筋分擋標誌,然後在下部及齊胸處綁兩根橫筋定位,並畫好豎筋分檔標誌。一般情況橫筋在外,豎筋在裡,所以先綁豎筋後綁橫筋,橫豎筋的間距及位置應符合設計要求。

(2) 牆筋為雙向受力鋼筋,所有鋼筋交叉點應逐點綁紮,豎筋搭接範圍內,水平筋不少於三道。橫豎筋搭接長度和搭接位置,符合設計圖紙和施工規範要求。

(3) 雙排鋼筋之間應綁間距支撐和拉筋,以固定鋼筋間距和保護層厚度。支撐或拉筋可用φ6和φ8鋼筋製作,間距600mm左右,用以保證雙排鋼筋之間的距離。

(4) 在牆筋的外側應綁紮或安裝墊塊,以保證鋼筋保護層厚度。

(5) 為保證門窗洞口標高位置正確,在洞口豎筋上畫出標高線。門窗洞口要按設計要求綁紮過樑鋼筋,錨入牆內長度要符合設計及規範要求。

(6) 各連線點的抗震構造鋼筋及錨固長度,均應按設計要求進行綁紮。

(7) 配合其他工程安裝預埋管件、預留洞口等,其位置、標高均應符合設計要求。

2、頂板鋼筋綁紮

(1) 清理模板上的雜物,用墨斗彈出主筋,分佈筋間距。

(2) 按設計要求,先擺放受力主筋,後放分佈筋。綁紮板底鋼筋一般用順扣或八字扣,除外圍兩根筋的相交點全部綁紮外,其餘各點可交錯綁紮(雙向板相交點須全部綁紮)。如板為雙層鋼筋,兩層筋之間須加鋼筋馬凳,以確保上部鋼筋的位置。

(3) 板底鋼筋綁紮完畢後,及時進行水電管路的敷設和各種埋件的預埋工作。

(4) 水電預埋工作完成後,及時進行鋼筋蓋鐵的綁紮工作。綁紮時要掛線綁紮,保證蓋鐵兩端成行成線。蓋鐵與鋼筋相交點必須全部綁紮。

(5) 鋼筋綁紮完畢後,及時進行鋼筋保護層墊塊和蓋鐵馬凳的安裝工作。墊塊厚度等於保護層厚度,如設計無要求時為15mm。鋼筋的錨固長度應符合設計要求。

  常見錯誤做法總結於下:

1.暗樑當樓面樑使用。這是最常見的錯誤。暗樑之所以不能當樓面樑是因為其剛度不夠,荷載不能按自己設想的方式傳遞,即樓面荷載—板—暗樑—柱的傳遞方式幾乎是不可能的。這樣將大大低估板的內力。我個人認為,根據內力按最短距離傳遞的原則,用暗樑代替樑只有在板受集中力時,在集中力處沿板的最短方向(雙向板沿兩個垂直方向)設定暗樑,可以認為集中力由暗樑承受以滿足抗彎強度和裂縫要求,此時板的計算跨度絕對不能按支承於暗樑來考慮。但很多時候,這種做法也沒有必要,直接加大板的受力鋼筋即可,除非因抗剪(衝切)需要箍筋而使用暗樑。

2.與上一個問題相對應的是,在剛度發生較大突變(增加)處,應視為樑。典型的問題是不同高程的板之間出現的錯臺,錯臺本身平面外剛度比較大,而板的平面外剛度較小,不管你是否願意,板上的荷載都要傳遞到錯臺上,因此應當按樑來設計,尤其是抗剪鋼筋應滿足要求。地下通道、車站遇到的這種情況較多,其荷載又比較大,但大多數人對錯臺的處理卻非常草率,這很令人擔憂。

3.框架結構形成事實上的鉸接。最常見的.是樑剛度比柱大的多,使柱對樑的約束作用較弱,形成事實上的鉸。這樣減少了超靜定次數,於抗震不利,也難以形成“強柱弱樑”。 阪神地震時,地鐵車站柱的破壞相當嚴重,也提醒我們不能忽視這個問題。地鐵車站頂底板可看作筏板,其樑的剛度當然大於柱,但中板處不宜將樑的剛度做得較大。另外,地下工程如通道、涵洞、地鐵車站等,有時不小心也容易作成剛度較大的頂底板和剛度較小的側牆,這樣橫剖面就形成鉸接的四邊形,兩側牆土壓力相差較大時很容易失穩,也不利於抗震。

4.板牆受力鋼筋置於分佈鋼筋的內側。很多人總把分佈鋼筋想象成類似樑的箍筋,因此配筋不小心就這樣倒置。分佈鋼筋的作用在於固定受力鋼筋位置,傳遞受力及防止溫度收縮裂縫,它不需要象樑柱箍筋那樣外包以防止鋼筋受壓向外鼓出,更重要的是,板牆截面高度較小,為增加有效高度發揮受力筋作用,一般情況下應當外接受力鋼筋。某些特殊情況,如地下連續牆,由於施工方便原因可犧牲板有效高度,將受力鋼筋內建。

5.在緊靠柱的位置框架樑上搭樑。由於緊靠柱支承的位置,框架樑的轉動受到約束,當其上所搭的樑荷載較大時,將產生很大的扭矩,使框架樑的配筋變得困難。某些設計人員將此處框架樑與搭接樑的連線看作鉸接,這是很不安全的,因為樑的塑性變形能力有限。

6.板鋼筋不伸入上翻樑受力鋼筋之上。這在地面上結構中還不容易出現,但在地下工程中,由於結構形式不夠直觀,稍有疏忽就會犯錯。最常見的是通道入口處頂板有一道收口的橫樑,其底部順板向下傾斜,形成不規則的樑。多數人配筋將此樑受力鋼筋仍然沿水平方向佈置,板的縱向鋼筋則從下側錨入樑內。地下工程沒有完全的分佈鋼筋,在這個橫樑處,板的縱向鋼筋實際上是受力鋼筋,不但要按受力鋼筋錨固,還應當在樑受力鋼筋之上。另外,很多人認為此樑受力小,因而配筋馬虎。實際上,此樑由於單邊受力,有一定的扭矩,配筋應考慮板上荷載傳遞到此樑上。

7.地鐵車站不計中板開洞。由於開洞的影響比較難算,也由於部分人對開洞影響沒有當成一回事,因而計算時都加以忽略。當開洞較小時,這樣也許沒有多大影響,但地鐵車站有時在中板沿橫向平行佈置三排樓、扶梯,嚴重削弱該處樓板剛度,雖然洞邊有加強的樑,但樑高受到限制,中板厚度通常都為400~500,因此不足以彌補其剛度的損失。至於加暗樑來加強洞口,更不能彌補計算模式與實際不符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