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職業>電子商務師>

浙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

電子商務師 閱讀(1.46W)

電子商務在發掘商機、推廣營銷和削減成本方面具有顯著優勢,是企業實現“開源”和“節流”的有效途徑。那麼,下文是由小編為大家提供浙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歡迎大家閱讀瀏覽。

浙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分析

  一、浙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現狀與發展趨勢

隨著網路技術普及,網路購物、交易、支付、快遞等電子商務新模式發展迅速。電子商務憑藉其低成本、高效率,不但受到普通消費者的青睞,而且利於農業企業尋找商機、拓展市場。

(一)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勢頭強勁

農產品電子商務是覆蓋農產品生產、銷售、供應等各個環節,以農產品供求對接為基礎,包括資訊、交易、結算、運輸等全程電子商務服務。從全國範圍看,據阿里研究中心2012年統計,淘寶網、天貓網經營農產品的網店為26萬家,涉及農產品1004萬個,交易額近200億元,是2010年37億元的5.4倍。從產品看,茶葉是淘寶網銷量最大的農產品,其次是棗類、堅果;蜂製品、南北乾貨、藥食同源食品。水果、海鮮水產、蔬菜等生鮮農產品的網路銷售也開始加快。從我省範圍看,農村資訊化基礎較好,全省行政村寬頻通村率達98%,農村居民每百戶接入網際網路的計算機已達42臺。今年上半年我省網路零售額1515億元,同比增80.2%,其中農產品30億元左右,約佔2%。主要表現在:

----農產品交易快速增加,交易額大幅增長。據267家網商問卷調查統計,2010年前開始參與電子商務的單位為78家,2010年後新增189家。2012年全年農產品網上交易10.2億元,2013年上半年6.1億元,預計年底可達16.6億元,同比增62%。同時,電子商務在企業總銷售額中所佔的比例上升,預計2013年可達到2.5-3%。70.1%的受訪物件認為電子商務銷售額明顯上升。如麗水市,2012年從事農產品網上銷售的企業1995家,實現網上銷售額5.64億元,較2011年增長近3倍。

----傳統農業企業看好農產品電子商務。84.3%的受訪物件認為電子商務對拓展新客源和新市場作用明顯,59.6%認為能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儘管目前有60.9%的受訪物件在電子商務這一塊仍處於略虧或基本持平狀態,但仍有92.6%的受訪物件對電子商務發展前景表示看好,並不斷加大人員、資金等要素投入。除專業大戶外的245家企業問卷調查中,有196家單位設有電子商務部門,從事電子商務的技術和客服人員1620人。

----第三方平臺開始重視農產品網上交易。阿里巴巴、京東商城、一號店等大型電子商務平臺對農產品網上交易逐年重視,將農產品電子商務視為網路交易增長新的推動力和重要業務拓展。阿里巴巴今年將重點推動特色中國館,加快複製地方館建設。綠健網、農民巴巴網等一些農產品電子商務公司成長迅速,綠健網現有員工30餘人,以杭州市區生鮮農產品配送為主營業務,2012年營業額達1420萬元,預計2013年突破1800萬元。農民巴巴網現有員工72人,2012年實現網上交易6000多萬元,預計2013年可實現銷售額1.5億元。

(二)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運作模式

農產品電子商務簡單分為三個層次。一是隻提供產品介紹;二是不僅提供產品介紹,還提供供求資訊、價格行情、線上客服等;三是在上述基礎上,實現網上交易、線上支付、快遞送貨。調查顯示,現有69.3%的受訪物件處於第三層次。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仍然處於探索階段,相對比較成功的模式:

1.農業綜合資訊服務模式。2005年我省建立集通訊聯絡、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技服務於一體的---浙江農民信箱。已有實名註冊使用者260萬,日平均點選量200萬人次。近三年平均每年傳送農產品買賣資訊22.1萬條,使用者釋出買賣資訊,通過信件回覆和電話聯絡洽談,達成交易額15.3億元,減少營銷支出8307萬元,每個使用者發出的資訊均可追溯,有效解決了網上資訊的誠信問題,初步實現了農產品買賣資訊的有效對接。

2.農業企業+網店模式。農業龍頭企業利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開設網店,或自建商務網站開展網上交易,由於背靠自身生產基地和自有品牌,因此比較容易獲得網上消費者的信賴。如金字火腿公司,不僅有自己的電商平臺,還在天貓、1號店、京東商城開設店鋪,配有20人電子商務運營團隊,2011年網上銷售額300萬元,2012年1500萬元,一年間增長4倍。森宇控股集團公司,2012年4月組建12人電子商務團隊,當年在天貓上銷售鐵皮石斛系列產品500萬元,今年企業投入300萬元做網上推廣營銷,計劃做到3000萬元銷售額。

3.農戶+協會(公司)+平臺模式。遂昌網店協會(遂網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於2010年3月成立,專職員工120多人。協會以發展網商、服務網商為核心,為會員提供從產品開發、代採購、物流、倉儲、代發貨、技能培訓、配送、拍攝、圖片製作、品牌推廣等系列服務,已擁有網商會員1300多家,130多家網貨供應商,近10家包括物流、快遞、銀行、電信等在內的第三方服務商會員。網店協會向上整合資源,實現農副產品集約化營銷;向下引導網上創業,提供免費培訓,實現零成本開店,集中農產品分銷,形成了獨特的遂昌模式。2011年網上銷售額達1億多元,2012年達到1.5億以上。

4.農企+委託運營商+平臺模式。部分傳統農業企業一方面看好電子商務,另一方面卻受制於技術力量、傳統觀念的束縛,對直接操作電子商務信心不足,因此委託有經驗的第三方運營商代理其產品的電子商務業務,第三方電子商務運營商通過收取委託服務費、交易提成等方式獲得相應利潤。如麗水市六江源綠色食品公司委託浙江賽農電子商務公司,做電子商務外包服務,於2012年11月開設天貓六江源食品旗艦店,雖剛剛起步,但效果良好,今年1月網上交易額1.2萬元,7月已達7.5萬元,目前,賽農電子商務已對三家農業企業做起電子商務外包服務。

5.農戶利用第三方平臺做電子商務模式。在第三方平臺做電子商務的大多是農村青年,依託當地的農產品優勢和產業集聚度,在第三方平臺上開網店。臨安市昌化鎮白牛村有40多個農戶在淘寶網上開網店,主要經營山核桃及其它堅果,其中做的比較好的有4戶,年銷售額在1000萬元以上。全村2012年網上銷售額超過1億元,為該村直接帶來經營性純收入1000多萬元,人均近6000餘元,佔該村人均收入40%左右。

(三)農產品電子商務帶動農業發展

1.促進轉型升級。一是有利於擴大農業生產規模。農產品電子商務為特色農產品銷售帶來了新渠道、新市場和新客源。據調查顯示,267家受訪物件中,227家網上銷售的商品為省內名特優農產品或加工品,其中來源於周邊農戶的有152家。二是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針對性。與傳統市場相比,農產品電子商務對生產穩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受訪物件中有71家參與電商的涉農企業,通過協議、合同等方式預訂農產品,推動了“訂單農業”的落地。三是有利於提升農產品質量。網路消費者對農產品品牌、信譽、質量、包裝、文化、售後服務以及產地生態的要求比傳統市場更高,有助於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和品牌建設。價格不是網上農產品銷售的決定因素,消費者更看重品牌、質量和信譽。2.帶動農民增收。在267家問卷調查物件中,2012年用於電子商務的農產品採購金額為67055.3萬元,2013年上半年為43859.1萬元,增長顯著。50.5%受訪物件認為農產品電子商務帶動農戶增收作用明顯。遂昌維康竹炭開發公司銷售竹炭產品佔據了淘寶竹炭市場40%的份額,發展了1000多家批發代理商,2萬多家淘寶店,公司銷售額以每年200%的速度遞增,2012年公司向農民收購竹炭1000多噸,發放代加工費100多萬元,直接或間接地使農戶增加收入480萬元,平均每戶增收4000元。麗水巨集義電子商務公司在縉雲建立梅乾菜原料基地,以銷定產,合同收購,芥菜價格每斤高於市場0.5-1元。

(四)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趨勢

我省電子商務基礎較好,基本實現村村通寬頻,全省擁有快遞業務的企業800餘家,服務網點6000多個,基本遍及全省鄉鎮,愈來愈多的農業企業開始涉足電子商務。

1.農產品網店數量激增。2013年淘寶網計劃大規模複製特色中國地方館,將對農產品網店規模起到顯著的拉動作用。根據阿里研究中心預測,2013年經營農產品的網店數量有望在去年26萬家的基礎上發展到100萬家,農產品銷售額將達到500億元。

2.農產品交易品種增多。目前涉及電子商務的農產品種類比較多,但交易靠前的農產品相對集中,有茶葉飲品、堅果炒貨、包裝肉食、蜜餞糖果、蜂產品、保健產品、乾貨及工藝品等,交易額佔據農產品總額的近80%。阿里研究中心預計,2013年幾乎全類目的農產品都將迎來較高速度的增長,其中,水果、海鮮水產、南北乾貨、蔬菜等重點類目增幅將超過300%。

3.電子商務模式多樣化。以電子商務為代表的新的商業模式,正以超乎想象的速度推進傳統商業模式的轉型升級,由於農村創業青年、合作社、現代農業園區、農業龍頭企業、傳統農產品經紀人、第三方服務商等角色的加入,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越來越多樣化,多樣性有利於農產品銷售和網購平臺的健康發展。

4.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線上線下結合成為趨勢。農產品電子商務可以看作是線上線下模式的一種具體形態,遂昌館、龍遊館和農業休閒觀光點在集合當地特色農產品的基礎上,還引入了網上景點旅遊團購,這種以“旅遊+購農產品”的形式是電子商務線上線下的一種結合,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二、浙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存在問題

1.農產品地方館有一轟而起之勢。調查中發現,德清、臨安、開化、麗水、衢州等地正著手籌建特色中國地方館,省級層面上,省供銷社正計劃在淘寶網上開設農產品浙江館,省農業廳也有意與農民巴巴合作,借鑑省農博會的舉辦經驗在淘寶網上開設浙江館。據瞭解,在淘寶網上開設特色中國地方館,有比較嚴格的准入條件,其模式是政府+運營服務商+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其中政府在品質監管和食品安全上要背書,並且給予政策扶持。平臺推廣促銷費用省級館2000萬元、市級館500萬元、縣級館200萬元。農產品電子商務是一個發展趨勢,但要按經營能力和地方發展條件循序漸進,不能一轟而上,避免重複建設造成浪費。

2.促銷活動頻繁使銷售成本上升。淘寶網是免費開店的,天貓只接受取得國家商標總局頒發的商標註冊證或商標受理通知書(商標為R或TM狀態)的自有品牌企業開店,在天貓上經營必須交納保證金,品牌旗艦店、專賣店帶有TM商標的10萬元,全部為R商標的5萬元;專營店:帶有TM商標的15萬元,全部為R商標的10萬元;還需繳納技術服務年費,農產品類目的為3萬元。第三方平臺是綜合性的網購平臺,農產品網店往往被淹沒在其它網店之中,要吸引消費者的網購慾望,需要參加第三方平臺的推廣促銷活動,活動種類多,收費形式多,稍大一點的網店一年僅促銷的廣告投入就需要20-30萬元,一般要佔到產品交易額的5-10%。參加促銷活動目的是增流量擴銷量,基本是微利銷售,甚至是虧本銷售。主要是提升網店流量聚集人氣,非常類似實體超市的促銷活動。調查物件普遍認為收費推廣促銷活動的.宣傳效果遠遠好於其他一些宣傳方式,有些網店因為這種方式宣傳費用過高而選擇放棄,因而影響到銷售量。隨著網店的增多,這種競爭會愈來愈劇烈。

3.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誠信與信譽問題。上網銷售的農產品都有一個品牌,但很難保證都是原品牌業主生產的,消費者分不清正牌銷售與冒牌銷售,農產品的口感、顏色、形狀、大小等都不同,即便相同產品也有一定的差別,很難有具體的標準來管控,以次充好的現象時有發生,引起差評、投訴和糾紛。淘寶對一般商品有相對較強的控制力來解決信任度問題,包括買家確認支付,如果買到假貨可以由淘寶先賠錢等,但對於農產品,淘寶也很難解決誠信方面的問題。

4.農產品物流配套培育不足。農產品與工業品不同,是有生命的動物性與植物性產品,有季節性、易腐性、品種多,級差大、保鮮難等特點,在物流過程中對包裝、裝卸、運輸、倉儲有特定的要求,尤其是冷鏈物流能力不夠,物流經營難度大、成本高。目前生鮮農產品只限於在高階消費人群和團購單位做配送,水果、水產的網上銷售大多集中在城區範圍內配送。

5.農村電子商務人才缺乏。開網店不光有貨真價實的產品,還要有營銷手段,如網店美工、產品攝影、產品介紹、資訊採集、線上客服、營銷推廣、行情分析、促銷活動策劃、在QQ、微博、微信、論壇傳播產品資訊等等,都需要有計算機和網路知識以及實際操作技能,但當前此類人才供需矛盾突出。一是招聘難。據調查,66.8%的受訪物件反映招聘困難,有經驗的美工、攝影、文案等員工年薪均超過10萬元,對中小型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來說壓力很大。二是留用難。因地域的經濟水平、人文環境、待遇、企業文化等各種因素,技術人員流動頻繁。據調查統計,有近30%的受訪物件受此困擾。

6.電子商務法規建設滯後。近幾年,物流、支付、安全認證等電子配套有所發展,但還跟不上電子商務的發展速度,尤其是物流配送的服務質量、網路安全和資訊保護等需要進一步提升。儘管現有法規對一些經濟活動有相關規定,但在網際網路上,商業模式和經營方式不斷創新,很多經濟活動難以用現有法規來規範,加上網路違規行為具有迷惑性和隱蔽性,急需加快電子商務法規體系建設。

  三、浙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對策意見

1.制訂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規劃。建議由政府牽頭,商貿、農業、共青團等相關部門合作,制訂區域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以省、市、縣為單位成立電子商務協調服務組織,負責區域農產品標準化、品牌化建設、網路宣傳、活動策劃、推廣銷售,共同推進農產品電子發展。有序推進特色中國地方館建設,扶大扶強,避免同一地區不同部門重複建設電子商務平臺,造成人力財力重複投入、資源分散浪費。要根據農業產業和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將市場對農產品的需求資訊傳遞到生產經營主體,並協助產品設計與開發,根據需求生產,通過各種資訊宣傳載體,將生產資訊及時傳遞給消費者,提升生產與市場需求的資訊對稱性。

2.打造名特優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特色中國館,是阿里巴巴淘寶網新推出的專做地方特色農產品的板塊,目前已開出的省級館有6個,市縣館有7個,每個館都是由地方政府、淘寶平臺、運營服務商三方合作建設。建議省農業廳利用阿里巴巴在杭州的地緣優勢,與第三方平臺淘寶網合作,選擇有責任、有實力、有經驗的電子商務執行企業,爭取省財政支援,共建網路銷售平臺,合力打造名特優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浙江館。設立分市板塊、產品板塊、搜尋引擎、推薦排名等應用,制定網商入選條件、享受權力和承擔義務,著力推進我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借鑑實地農博會的舉辦經驗,將三品、名品、精品農產品集聚於浙江館,集中宣傳、推廣和銷售,打造浙江網上農博會。

3.利用農民信箱平臺加強電子商務推廣。整合建立農民信箱農產品電子商務板塊,整理收集一批全省規模大、產品優、信譽佳、效益好的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和網店,集中宣傳和推廣,以降低網商的促銷成本。消費者可通過該板塊進入集聚的電子商務網站和網店進行農產品網上交易。同時,充分利用農民信箱龐大的集團採購、經紀人使用者資源和系統簡訊資源,為農產品電子商務網站和網店作有針對性的推介活動,逐步打造成優質、安全、品牌農產品網上大超市平臺。

4.加強網銷農產品質量監管。加強農產品網路銷售線下安全品質管理,研究建設農產品網路營銷標準化體系,探索並完善“平臺+政府+協會+網商”的模式,消除農產品電子商務的質量安全隱患。推廣遂昌網店協會管理模式,統一宣傳銷售遂昌土特農產品。協會整合供應商、基地、農戶,並實行開店培訓、統一採購、統一倉儲、統一配送、統一物流、統一包裝物料、統一服務的運營模式。協會採取前期建立可追溯臺賬制度,中期進出館進行品控檢測、後期採用預先賠付等制度,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

5.積極培養電子商務人才。針對農產品電子商務人才缺乏的問題,結合農產品網路營銷特點,開展專業化新型人才教育培養,定期組織生產經營主體、現代農業園區建設業主、返鄉創業青年、大學生“村官”等進行農產品網路營銷技術的教育培訓。充分利用有關部門服務職能和電子商務公司技術力量,通過舉辦形式多樣的電子商務科技宣傳和培訓,傳播電子商務的應用方法和經營經驗。建議把電子商務列入農村陽光培訓計劃,在8810行動期間,培養3000名有志於從事農產品電子商務創業的農村青年。

6.完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一是鼓勵農產品經營主體以合作共建的形式,建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通過共享各經營主體的物流資源,改變現有的單打獨鬥的區域農產品物流方式,形成全省農產品物流配送體系,減少運營成本,提高運作效率。二是加快培育農產品第三方冷鏈物流。重點培育一批發展潛力大、經營效益好、輻射帶動力強的農產品冷鏈物流企業,鼓勵大型零售企業加快生鮮食品配送中心建設,在做好企業內部配送的基礎上發展為社會提供服務的第三方冷鏈物流中心。三是扶持連鎖經營、直供配送等新型流通業態發展。

  四、浙江省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政策建議

1.支援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開拓電子商務。據調查,全省已有53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從事電子商務,佔439家省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12%,網上交易額高的達4500萬元,低的也有100萬元。建議政府對發展電子商務以及通過第三方開展電子商務成績顯著的龍頭企業給予支援,樹立在天貓網上開旗艦店的典型。對有電子商務團隊、有自主品牌、有倉庫、有發貨場所、有網上3000萬元以上交易額的龍頭企業一次性補助30萬元,由貼息轉為補助,作為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政策導向。同時適當修訂龍頭企業認定標準,允許網上農產品銷售額超過1億元的純電子商務企業申報省級農業龍頭企業。

2.鼓勵和支援農產品批發市場開展電子商務。農產品批發市場發展電子商務已具備較好的條件,有產品、有場地、有經營經驗。一是鼓勵市場經營戶在第三方電子商務平臺上開網店,義烏農貿城2010年對副食品經營戶進行電子商務培訓,目前已在淘寶上開出49家店鋪。二是支援農產品批發市場組建電子商務公司,麗水浙西南農貿城由3人出資組建麗水巨集義電子商務公司,專做價格適中、質量穩定、供貨量足的產品,今年網上可實現800萬元的銷售額。建議從支援農產品市場建設資金中,切出一塊扶持此類電子商務公司。

3.扶持區域性電子商務公司拓展農產品營銷。隨著農產品電子商務的發展,區域性電子商務公司執行而生。一類是自己搭平臺,組織貨源,網上銷售,包裝發貨。另一類是在第三方電子平臺開設專營店,代為合作企業銷售農產品,按交易額多少提成。這對推動農產品電子商務起著積極的作用,建議政府相關部門制訂標準,認定一批示範性區域電子商務公司,建立動態管理機制,優生劣汰逐年發展。對示範性區域電子商務公司作為商貿流通主體培育,給予商貿專案支援,列入政府資金支援範疇。對農產品年銷售額達到5000萬元以上的示範性區域電子商務公司,按當年上交地方財政留成比上年增長10%以上部分給予獎勵,最高不超過3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