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廚師麪點>

清明養生的食譜

廚師麪點 閲讀(3.23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經常接觸到美食吧,食譜,顧名思義,即可以補充營養的食物譜,不同年齡不同體質對食物的要求不同,相應的食譜只有合適的才是最營養的。那麼,都有哪些經典美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清明養生的食譜,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清明養生的食譜

在每一年的4月5號或者6號的時候是清明節氣,這是24節氣中的第五個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説:“三月節,……物至此時,皆以潔齊而清明矣。”故“清明”有冰雪消融,草木青青,天氣清徹明朗,萬物欣欣向榮之意。你知道清明節養生要吃什麼嗎?清明節養生有哪些食譜嗎?

“清明時節雨紛紛”,這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牧對江南春雨的寫照。但是並不是所有的地區都是這樣的環境,特別是在華南的一些地區,春旱一直是非常嚴重的,在4月份的上旬下雨量也只有10毫米~20毫米,

春季養生要吃的東西有很多,但是清明節該吃什麼呢?你知道嗎?明朝的時候,寒食可以公開生火做飯了,飲食就更為多種多樣。以下幾種民俗飯是富有特色的。

子推燕

在北方應節食品中,有一種子推燕,是用介子推的名字命名的。宋朝時,人們用麪粉和棗泥捏成燕子模樣,用柳條串起來掛在門上,以召喚介子推的靈魂,故稱之為子推燕。陝北榆林、延安清明時則蒸子推摸,也叫老摸摸,像古代武將的頭盔,大到半斤至一斤,裏面包着雞蛋或紅棗,上面有個頂子,頂子四周貼面花。面花是用面做的燕、蟲、蛇、兔或文房四寶。這是給男人們食用的。而女的吃長形的梭子摸,未婚姑娘吃抓地髻摸。孩子們吃燕、蛇、虎等面花,男孩們最愛吃虎。此俗至今還在流傳。

青團

在南方的時候一般清明是會吃一些青團食物,這些是他們的特色。

相傳太平天國李秀成兵敗被清軍追殺,就裝扮成農民張三趕牛犁地才躲過了清兵的追捕。

但清兵在村裏設兵搜查,他不能進村,卻餓得難受,就讓張三給他找吃的。張三看見艾草靈機一動,就把艾草煮爛加上糯米,蒸出青光光的糰子給李秀成送去,李才吃飽了肚子。此事傳揚開來,就成了清明時的一種新食品。後來製作方法更多,也更好吃了。江浙一帶清明也常吃紅禍等。

潤餅

在閩南一帶清明吃潤餅,也稱春捲、春餅。做法是以很薄的麪餅為皮,以青菜類如豆芽、韭黃、芹菜、紅蘿蔔和豆乾、肉絲等切成絲為餡,撒上糖粉、海苔酥等粉末捲成筒狀就可食用。

撒子

撒子原名叫寒具,起源於魏晉時期。撒子是油炸麪食,酥脆可口,有的撒上芝麻更好。在《齊民要術》中説是環餅。但是在南方、北方和西北維吾爾族、回族中還是有這種吃食的。

清明螺

在南方,清明時螺螄還未繁殖,最為豐滿肥美,素有“清明螺,抵只鵝”之説。清明吃螺肉叫挑青,吃後將螺殼扔到房頂上,説發出的滾動聲能嚇跑老鼠,便於養蠶。可帶殼炒食,也可煮熟後挑出螺肉涼拌或炒食。

清明節是一個很長久的節日,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是存在了,一直流傳到現在,你知道清明有哪些典故嗎?你知道清明的歷史嗎?你知道在清明節的時候都是有哪些習俗的嗎?這些習俗你知道嗎?清明是一個養生的季節,你趕緊來看一下吧。

清明節在古代的時候就是有的,相傳是從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慢慢的民間也開始效仿了,所以清明節就有了祭祖掃墓,慢慢這就成為了中華民族的一種習俗了。其實清明節和寒食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但是到了唐朝就把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

“清明節”的得名還源於我國農曆24節氣中的清明節氣。冬至後第105天就是清明節氣。清明節氣共有15天。作為節氣的清明,時間在春分之後。這時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氣清朗,四野明淨,大自然處處顯示出勃勃生機。用“清明”稱這個時期,是再恰當不過的一個詞。

冬至後一百零五天謂之寒食,從前這天禁火,冷食,故又稱“冷節”、“禁煙節”。民間傳説寒食是為了紀念春秋時的介子推被火焚於綿山,晉文公下令禁火。介子推是山西人,所以冷食習俗在山西首先流行。舊時寒食斷火,次日宮中有鑽木取新火的儀式,民間也多以柳條互相乞取新火。

清明節的習俗

清明節的習俗是有很多的,不僅是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蹴鞠、打馬球、插柳等很多的風俗體育活動。

相傳這是因為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為了防止寒食冷餐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體育活動,以鍛鍊身體。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新墳生別死離的悲酸淚,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

盪鞦韆

這是我國古代清明節習俗。鞦韆,意即揪着皮繩而遷移。它的歷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後為了避忌諱,改為鞦韆。古時的鞦韆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栓上彩帶做成。後來逐步發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鞦韆。打鞦韆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節蛋

清明吃雞蛋,被稱為吃節蛋。節蛋一般分兩種:一種是畫蛋,是將雞蛋、鴨蛋煮熟後,用茜草汁作為染料,在蛋殼上描繪花卉。過數日將蛋殼剝去後,蛋白上便顯出藍色的花紋圖案,煞是好看。另一種則是雕蛋,是將雞蛋、鴨蛋煮熟後,先用筆在蛋殼上繪上花紋圖案,然後用刀雕刻,將整隻蛋鏤空,再將蛋清、蛋黃依次取出。其雕工之精細令人讚歎,既可以吃,又可以觀賞。

清明養生食譜

在春季人們的食慾往往比較好,不過要注意飲食適度,保護脾胃的正常功能。清明時節飲食宜温,多進食蔬菜水果,特別是時令蔬菜。清明時期還適合多食地瓜、白菜、蘿蔔、芋頭等食品温胃祛濕。另外,清明節氣中,不宜進食筍、雞等,可多吃些護肝養肺的食品,例如葬菜、菠菜、山藥,對身體有好處。

四季不食脾,尤其在農曆一年中的三月、六月、九月及十二月,都不宜對脾進行過度的進補。而此時肝臟仍處於極其旺盛的狀態中,所以清明飲食養生還應避免補肝過度。清明時節應忌食“發物”,即中醫所指動風生痰、發毒助火助邪之類的食品,可適量多吃具有祛痰、健脾、補腎、養肝、柔肺功效的食物,如筍、葬菜、菠菜、韭菜、山藥、雞肉、雞蛋、鵝肉以及蘋果、橘、桃、梨等。下面給大家介紹適合清明時節享用的養生食譜。

太子參大棗陳皮茶

配料:太子參15克,大棗5枚,陳皮3克。

做法:將太子參、大棗洗淨,連同陳皮共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煎湯,去渣取汁。代茶頻頻飲用,可連續沖泡3^-5次。

功效;理氣和胃。

枸杞瘦肉湯

配料:鮮枸杞葉30克,豬瘦肉150克,油、精鹽、味精適量。

做法:鮮枸杞葉洗淨,豬瘦肉洗掙後切片。妙鍋燒熱,放入油,加入豬瘦肉片,翻炒片刻,加適量水,放入鮮枸杞葉,大火煮熟,加精鹽、味精調味即成。

功效:健脾養肝補腎。

雞絲燴豌豆

用料:雞肉100克,嫩豌豆150克。油、澱粉、料酒、葱、姜、鹽、高湯適量。

做法:將雞肉切成細絲,用料酒、葱、姜、鹽少許調汁浸好,澱粉加水調汁待用。把豌豆剝好洗淨,將油熬熱,放人鹽,倒入豌豆略炒,再把雞絲倒人,急炒幾下,加肉湯或開水50一100毫升炯燒15分鐘,再加人澱粉汁,燴熟即成。

功效:補益氣陰,降壓去脂。

家常公雞

用料:嫩公雞250克,芹菜75克,冬筍10克,辣椒2。克,高湯30克,姜、豆瓣醬、白糖、醬油、料酒、醋、食鹽、澱粉、味精、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雞肉切成小塊,用熱水悼後撈出備用;芹菜切成段,冬筍切成細條;辣椒剁碎,姜切成末。澱粉兑成濕粉,取一半和醬油、料酒、醋、鹽放人同一碗內拌勻,另一半將澱粉和白糖、味精、高湯調和成粉芡備用。植物油人鍋加熱,先蝙雞塊至雞肉變白,水分將干時放進冬筍、豆瓣醬、姜等,用大火急炒至九成熟,加入切好的芹菜略炒,倒人調好的粉芡,至熟起鍋即成。

功效:温中補虛、降壓安神,適用於高血壓、冠心病、營養不良、術後恢復期患者食用。

土豆山藥粥

配料:土豆100克,鮮山藥50克,粳米200克,白糖、桂花滷適量。

做法:將土豆削皮洗掙,切成大丁,山藥去皮,洗掙,切碎。將粳米淘洗千淨,放入砂鍋裏,煮開後加入土豆丁、山藥碎,轉用小火熬成粥,待粥將成時放入白糖、桂花滷即可。

功效:健脾益腎。

菊花枸杞粥

配料:粳米200克,鮮枸杞子100克(幹品20克),菊花10克,豬肉末50克,豆豉汁、精鹽、味精、麻油各適量。

做法:將枸杞子揀洗乾淨備用。把粳米淘洗,放入砂鍋中,加適量清水,用小火煮至米粒開花,加入豬肉末、豆豉汁、枸杞子、菊花、精鹽、味精、麻油,稍煮後便可食用。食時可調入紅糖。

功效:益腎養肝。

荷葉薏米煲瘦肉湯

材料:荷葉、薏米、瘦肉、蓮子、扁豆、幹淮山等適量。

做法:將蓮子、薏米、扁豆和幹淮山洗淨,薏米、扁豆和淮山浸泡一個小時;瘦肉洗淨,切塊,汆水撈起;煮沸瓦煲裏的清水,放入所有材料,武火煮沸,轉中小火煲一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飲用。

功效:升發陽氣,健脾祛濕,驅除疲勞。

淮山胡蘿蔔鯽魚湯

材料:淮山300克,胡蘿蔔200克,鯽魚1~2條,蜜棗2個,瘦肉50克,生薑3片。

做法:將淮山、胡蘿蔔分別去皮切成厚塊,蜜棗、薑片、瘦肉洗淨後放入湯鍋,加2000毫升清水,用大火煲開;熱鍋後加油將洗淨去鱗的鯽魚放入熱鍋中煎至雙面輕微焦黃後,將其放入煲開的.湯鍋內;用大火煲3~5分鐘後改小火煲30分鐘,關火放鹽調味即可。

功效:鯽魚有助於健脾利濕、和中開胃、活血通絡,温中下氣。

桑葚薏米燉白鴿

材料:桑葚20克,薏米30克,白鴿1只,姜、鹽、香油少許。

做法:桑葚和薏米洗淨;洗淨宰好的鴿子,氽水撈起;煮沸清水,倒入大燉盅,放入所有材料,隔水燉兩個小時,下鹽調味即可品嚐。

功效:利水滲濕,補中益氣,養血舒筋。

青蒿蹄花湯

材料:豬蹄800克、青蒿200克、姜15克、雞精2克、鹽15克。

做法:將鮮豬蹄燒去表面細毛後刮洗乾淨;對剖成兩片,每片砍三段,用清水漂淨血水;青蒿去雜質後,放入電沙鍋底;上放豬蹄、老薑,灌入鮮湯,燉至豬蹄軟糯離骨;放入鹽、雞精即成。

功效:清熱解毒、滋補潤燥。

河蚌豆腐湯

材料:豆腐,河蚌,香菇,小白菜,料酒,香油,大葱,姜,鹽,味精適量。

做法:將豆腐切成長條片;豆腐片與生蚌肉分別放入沸水中焯一下撈出;湯鍋置火上,放入清湯、料酒、精鹽、味精、葱末、薑末、香菇、蚌肉片、豆腐片、小白菜心;待湯沸後,撇去浮沫,移至微火上煮10分鐘;起鍋盛入湯盆內,淋入香油即可。

功效:清熱解毒,滋陰明目。

粉葛黃豆煲豬腳

材料:粉葛100克、黃豆100克、陳皮1/3個、豬腳1只、生薑3片。

做法:粉葛去皮、切塊;黃豆陳皮分別浸泡,洗淨;豬腳去毛,洗淨,切對半,用刀背敲裂。一起下瓦煲,加清水300毫升(約2碗量),武火煮沸後改文火煲約2個小時,下鹽即可,此量可供4-5人用。

功效:生津、止渴、止瀉、退熱、解酒毒,健骨強筋、滋潤養益。

五指毛桃煲烏骨雞湯

材料:烏骨雞一隻、五指毛桃100克、豬脊骨200克、芡實25克、姜三片、蜜棗3顆、鹽適量。

做法:將烏骨雞、五指毛桃、芡實等洗乾淨放入湯煲中;豬脊骨在滾水中煮一下“飛水”,放入湯煲中;切三片姜放入湯煲中,倒入10碗清水,用猛火把水燒開後,改為文火煲兩個小時;湯上桌前下適量的鹽調味。

功效:芡實有補脾、祛濕的功效,烏骨雞含有黑色素、B族維生素、18種氨基酸和18種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含量很低,這道湯能健脾祛濕、利水腫、補氣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