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點評作文合集九篇

作文 閲讀(1.1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實現文化交流的目的。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點評作文9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點評作文合集九篇

點評作文 篇1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早晨,一隻狐狸正在散步,飢餓的老虎看見了,猛地撲上去把狐狸抓了個正着。

狐狸心裏想:“真倒黴,我狐狸可是上刀山下火海都沒怎樣,卻一下子被老虎抓了個正着。不行,我得想辦法逃出去。”狐狸大喊道:“喂!你知道我是誰嗎?説出來可會嚇得你把褲子都尿濕了 。”老虎説:“我才不信呢。”狐狸又説:“不信我們就從百獸那兒走一圈,我在前,你在後,看誰把百獸都嚇跑了。”老虎連連説好。

狐狸大搖大擺地走,而老虎卻半信半疑,東張西望地看着周圍的動靜。狐狸走到了百獸面前,猴子正要和她打招呼,可是看見了後面的的老虎,猴子呀、兔子呀、野豬呀……都嚇跑了,老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

老虎嚇得腿都軟了,跪在地上大聲求饒。狐狸得意地説:“這下你相信了嗎?姑奶奶今天饒你不死,就做我的奴隸吧。”

老虎把狐狸背到自己坐了很久的百獸之王的寶座上,從此狐狸過上了吃香喝辣的日子。

點評作文 篇2

葉問,是一個最新武學的武痴,更是一個深刻理解了武學精神的愛國志士。他用武術伸張着正義,他用武術弘揚着國威,他用武術扛起了振興中華的大旗。

在和平的年代,他時常與別人切磋武藝,憑藉爐火純青的永春拳而享譽全城。在鄉下人來踢館時,並不開武館的他在情況所迫下答應比武,他先是一讓再讓,但後來兒子一句:“爸爸,你快出手吧,媽媽説你再不出手家裏的東西就全碎了。”使他終於決定速戰速決了。一番猛攻逼得那人節節敗退,拼死反抗也都無濟於事,最終被打得落花流水。葉問此舉為這個城市贏回了尊嚴。

只可惜,好景不長。中國不久便被日本侵略,各個地區淪陷,正值戰禍亂世的中國民不聊生,慘死無數。而面對日軍無情的燒殺搶掠,淪為亡國奴的人們只是任祖國的身軀被日本的鐵蹄踐踏而無能為力。葉問一家的住所也被日本鬼子霸佔,他們一家三口流離失所,無家可歸,也過着食不果腹的艱辛生活。

葉問眼看着自己的同胞們承受着日軍的肆意侮辱和蹂躪,看到朋友武痴林以及其他同伴死在他們的魔掌之中,他終於無法再忍受這種屈辱,毅然在日本人的比武場上一舉擊敗了是個日本人。在日本將軍問及他的名字時,他説:“我只是一箇中國人。”他不是為了米而來的,他無視在那時勝比黃金的十袋米,撿起了帶來的半個地瓜和逝去的武者留下的濺滿鮮血的米,頭也不回的離開了比武場。

名師點評:

“他灼灼的目光分明是要將一切邪惡摧毀,他寧可粉身碎骨也不願意祗辱於那幫喪盡天良的匪徒的腳下”作者對葉問充滿敬佩之情,塑造了有着高尚氣節和民族精神的英雄形象,語言有氣勢,有感召力。

後來,他進行了一次與日本將軍的終端對決,在這之前他在被監禁時不肯吃一口日本人給的飯。他走向比武場時,持有的是一身浩然正氣,是對中華武術精神的深刻理解,是對祖國的無盡的愛。正是因此,葉問意志堅定,從容無畏。他灼灼的目光分明是要將一切邪惡摧毀,他寧可粉身碎骨也不願意祗辱於那幫喪盡天良的匪徒的腳下。他孤注一擲了,他決定放手一搏。比武場上,他正氣在胸,以記記拳如流星,似閃電,如暴雨,似冰雹,噼噼啪啪的擊去,擊得對手措不及防,招招敗退。終於擺熱本軍關閉在一個木樁上,親手斷絕了他的性命。

這一壯舉引得中國人民沸騰了,他點燃了同胞的抗日激情,堅定了國人對反侵略鬥爭必勝的信心,激起了人民的昂揚鬥志。他打出的是國威,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尊嚴!

葉問的傳奇告訴人們:武力不是暴力與蠻橫,而是正義,是氣節。他用一股正義化作可以戰勝一切邪惡的力量,用凜然的氣節奏出了鏗鏘的生命樂章!

點評作文 篇3

【大學聯考真題】

閲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20xx年湖北大學聯考作文點評。(60分)

母語是一個人最初學會的一種語言。人人都有自己的母語。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的生存發展之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我們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都離不開母語。可以説,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

請根據你對以上材料的理解和體會,自選角度,寫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題目,不少於800字。

【文題詮釋】

20xx年湖北卷的作文題目基本上延續了過去兩年湖北卷作文的命題形式,即提供一段材料,但不直接標明以什麼為話題,它既不同於單純的材料作文,因為它仍然保留“三自”,也不同於典型的話題作文,因為它沒有規定一個具體的話題,有人稱之為命意型作文,大學聯考作文《20xx年湖北大學聯考作文點評》。這種命題形式可以説是一種集材料作文的限制性和話題作文的開放性為一體的作文命題形式。但與前兩年思辨性極強的“入乎其內,出乎其外”,與往年理趣十足的詞語“三”相比,今年湖北題更注重引導考生關注生活,即關注現實社會中的熱點問題,關注考生的經歷和身邊的故事,關注我們的課堂,關注我們的學習過程。

寫好這道作文題,首先要仔細審讀材料,材料中的這幾個信息應該引起考生的注意:“母語是民族文化的載體,是民族生存發展之根。”這句富有哲理的話,給考生以思考的起點與思考的方向,它提示考生,作文立意只能是重視母語、讚美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寫母語在“交流思想感情,欣賞文學作品,掌握科學文化知識”等方面的積極意義和作用。同時,也給考生以思考的自由空間:中國,有着源遠流長的燦爛文化,諸子百家,初唐四傑;中國,更有着笑傲世界的民族精神,自強不息,厚德載物。而作為這一切的載體,母語(漢語)有着數不清的歷史典故、道不完的神祕魅力。可以説,漢語是民族的根,精神的根。“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競爭與交匯的時代,母語越來越受到普遍關注。”這句話在強調母語重要地位之時,也影射了當前母語尷尬的地位,暗含着對目前整個社會重外語輕母語現象的一種憂慮與否定,由此,提示考生不得不考慮一個問題,我們需要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新鮮詞彙,如何捍衞中國傳統的文化。而“我們每天都在感受母語,學習母語,運用母語”這句話中的“感受”“學習”“運用”三個詞概括了我們與母語的密切關係。

點評作文 篇4

人生,總免不了會失敗,失敗過的人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讓自己表於後世。

——題記

閒庭信步,江上已瀰漫着漫天的白霧,周圍也在這白霧橫江,水光接天的煙霧中似隱似現。這讓我想起了張繼在落第後的那首千古絕唱: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張繼在考試中失敗,懷着這失敗的心情,面對江上的此情此景,誦出一個落第者的心聲,讓我們知道曾經的曾經有一個張繼存在過。

從古到今,中國有過多少個像張繼一樣的人,想運用所學知識在官場上闖蕩一番,然而死板的科舉制度並沒有讓這些人如願以償,只是落第而歸,帶着滿是惆悵的心,踏上返鄉的路,只能默默地生活在那些窮鄉僻壤。默默的生活,並沒有泯滅他們心中的夢想,唯今之計,就是讓自己的表於後世。歸有光八次落第,才有了風移影動而庭階寂寂的《項脊軒志》;蒲松齡一生坎坷,想以功名來讓自己的生活變好一些,然而他並沒有實現這一理想,正因為無數次的科舉失敗,才讓他嚐盡人間的辛酸,也才有了充滿妖神鬼怪的《聊齋志異》;吳敬梓一生也想展自己才華於仕途,然而落第的他也只能垂頭喪氣地迴歸田野,才有了

傳唱千古的《儒林外史》。

落第者如此,而先有一番成就,後又淡出官場的又何嘗不是如此?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賦《離騷》,不韋遷蜀,世傳《呂覽》,孫子臏腳,兵法修列,韓非囚秦,説難孤憤詩三百篇,大抵聖賢發奮所為作也。

落第者如此,得意於官場後又失意於官場的亦如此。他們將其自身的靈感傾瀉在那泛黃的紙上,黑黑的字跡,讓後人記住了他們。

然而那些成功者呢,個個是科舉狀元,個個身居高位,終日享盡榮華富貴,又有誰能記得他們?像傅以漸,王式丹、林召堂、王雲錦等,又有誰會知道,他們可都是清朝的科舉狀元。

失敗,是在所難免的,然而失敗過後,並不是一蹶不振,而是將自己的想法、靈感付諸筆端,有感而發,在那泛黃的紙頁中留下自己的名字,讓歷史記住你的足跡。夜已深沉,南山寺的鐘聲傳入耳邊,餘音不散。江上瀰漫的白霧在晃影中移動,那是漁船,也許,那就是千年之後的張繼。

聽,又一曲《楓橋夜泊》在奏起。

看,又一個流芳千古的落第文人在誕生。

點評:

面對這次作文考試的材料,作者直接想到科舉考試中的落第者張繼,並且題目就直接利用張繼的詩句“月落烏啼霜滿天”,讓讀者一看就有一種切合材料的感覺。從內容來看,舉例較豐富,有歸有光、蒲松齡、吳敬梓,並且運用了正反對比論證。特別是的結尾,留給讀者無盡的思索和遐想。

不足之處,我認為作者在第4段中引用的這一段話,與的中心不太相符,所舉的這些人既沒參加科舉考試,更不是落第者,他們是先成名以後再淡出官場的,這是其一,其二是作者聯繫實際的能力有點欠缺,現實意義還不夠。(方彬彬)

點評作文 篇5

本次考試作文命題是關於學校學生會暑假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屬於應用文的類型,應該是近幾年來最簡單的一次命題,想必是最後一次老四級了,給大家留個好映像吧。本次題目是新航道的四級寫作課堂重點關注的題型領域之一。我在新航道的課堂上反覆強調重視有關校園生活的話題,今天看來是有依據的。這次的四級作文作為老四級的最後一次出題,由於四級作文是本次四、六級改革中幾乎沒有什麼變化的一塊內容,故而對它的進一步分析和評點依然具有十分現實的意義。

對任何一門考試而言,最有效的高分方法就是直接針對該考試內容的評分標準要求,完成其所要考核的任務。四級作文更是如此。在新航道的四級作文課上,緊扣評分標準的標準化寫作程序也充分的體現了這一點。分析大綱就不難發現,新老四級對寫作部分最大的要求就是兩個字:表達,意即是否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和字數內把命題的內容説清楚,把邏輯整明白。

四級作文的文章表達邏輯主要有原因論證、敍述、描述、例證、闡述解決方法和影響等類型,不同的類型有不同的解題思路,具體到這道題而言,文章的思路已經提示得很明確了,就是首先在開頭部分簡要而又清晰的説明是什麼事情。一定不能夠圖簡便而丟失需要你表達的信息。作為文章主題的第二段需要説明本次活動的具體情況,而且順序也很清楚,同學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設計一個活動,可以是任何類型的,但必須是體現志願精神的公益活動,如果説成打工實踐,就偏題了。然後按照段落思路要求,把活動的目的、具體內容和安排分別用一到兩句話説明就完成了任務。需要稍加註意的就是對安排的描述,應當以邏輯關係副詞組成有順序的句子。具體的安排,最好用將來進行時態。最後一段是更加模式化的,如果經常關注英文的招聘信息,應該相當熟悉這樣的表達,比如使用專門的詞彙qualifications,contact 等。

在文章整個構架基本清晰以後,基本就能達到評分標準的8分水平了,那麼制約8分到14分的因素就是文字上的功夫了。具體而言關於句子的構造水平和用詞的功夫。本次作文可能出現的用詞,比如關於目的的表達,(goal, aim),關於安排(arrangements, schedule, process),條件(qualification)關於招募(recruit)等是否能夠準確使用書面語表達出來,將成為影響高分的關鍵。新航道祝各位考生取得好成績。

點評作文 篇6

在我的書架上,各種各樣的書都有,可最令我感動的就是《愛的教育》,這是一本詮釋愛的書。

《愛的教育》的作者是亞米契斯,他以日記題寫了意大利的四年級國小生安利柯的一學年的經歷,描寫了發生在學校,班級,和家裏的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父母對女兒的一片摯愛之心和殷殷相盼,師生、朋友、同學之間的愛和友誼,對祖國神聖的愛,無不留溢於紙上,動人心魄。直到最後安利柯轉學了,大家的十分難過,我也為此感動的心酸酸的。

愛,是無邊無際的;愛就在你的身旁。請瞧:春天的光照耀着你;夏天的綠葉遮蔽着你;秋天的風清爽着你;冬天的雪歡快着你。這難道不是愛嗎?這難道不是已經愛充滿人間了嗎?

正如羅蘭所説的:愛是什麼的火焰,沒有它,一切都將變成黑暗。還有彭莎爾所説的:愛別人,也被別人愛,這就是一切,這就是宇宙的法則,為了愛,我們才存在,有愛慰藉的人,無懼任何事,任何人。

看了這本書,讓我體會到了愛,也讓我認識到了愛,只有關愛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關愛。

點評評語:春天的光照耀着你;夏天的綠葉遮蔽着你;秋天的風清爽着你;冬天的雪歡快着你。這難道不是愛嗎?這難道不是已經愛充滿人間了嗎?愛包圍着整個世界啊,多珍重。

點評作文 篇7

今年的作文在承繼去年新材料作文形式與人文關注之外,添加了思維的骨架;青春是生命絢麗的花朵,可對於青春的理解並非簡單能為,尤其是處於青春時期的學生;認識與理解青春是一個自我感悟過程,需要在比照中,引領學生的思維走向深度。可喜的是今年江蘇大學聯考作文,做到了人文與智慧比翼齊飛。我想,本年度江蘇大學聯考作文,命題人藉助於比照手法,拓寬作文寫作的空間,撐開學生思維的高度。

第一層次的比照,青春與非青春。

《致青春》出爐引發了熱議,點贊與批判飛舞在網絡的世界。但是,對於青春的思考卻一直沒有止步,當然,今年江蘇作文命題與這部電影並非有多大關聯,只是作為教育本身,無法繞過青春的話題,一個人的青春路徑,基本決定了他的未來。何況,蘇版語文教材必修一第一專題就是“向青春舉杯”,孩子在進入高中之後,首先吟哦的是青春的詩文,基於這樣的現實,這個材料會啟發學生第一感覺從生命的長度視角去寫青春與非青春的思考,由兒童時代轉向青春時代,帶來了思想的準備與身體的變化。需要補充的是電影《致青春》之“青春”內涵與學生視域中的“青春”是不同的。電影似乎掛着“致青春”之名義,卻只是講了青春的愛情、青春的迷茫與沒有自我堅持的墮落;而本次大學聯考作文的題料是從價值觀的角度來審視青春。是否可以這麼認為,作文的.材料“説青春”,似乎要生髮出一個困惑:青春是不是永恆的?

寫青春就是思考與追問青春的本質,在青春與非青春之間徘徊!感覺,這樣的比照是僅僅是寫出了材料的表層,要寫出深度,需要向更深處進發。

第二層次的比照,虛假與真誠。

本年度大學聯考作文構思,肯定也有同學關注“説青春”之“説”,自然會產生虛假與真誠或者虛擬與真實之類的比照。應該説,這種思考是有深度的,不僅僅體現出學生思維品質,也能反映出學生的道德思考。只是,虛假與真實,在現實中並非清朗明晰,真真假假,假假真真,學校比之於社會,真實與虛假有着別樣的內涵。不過,行文要是完全脱離青春來談“虛假與真誠”,那也是冒風險的事情。在青春的領域思考虛假與真誠,或者説,從虛假與真誠的維度探索青春的本質,倒是不錯的選擇。這比單純地為寫青春而論述或描述青春,顯然要高明多了。

第三層次的比照,朽與不朽。

我覺得,這個文題最好的比照層次應該是“朽與不朽”!這組關係講清楚了,不僅僅青春的本質浮現出來了,實際也對於生命價值的終極追問。感覺要弄清楚這組關係,首先得思考不朽是什麼?哪些是可以不朽的?反之亦然。再來追問:青春(人生)會不會“朽”或“不朽”?什麼是“朽”的青春?什麼是“不朽”的青春?有了這樣的思考深度,再來定位青春的態度抑或生命的價值追求,自然是扣準了題料的內核,體現出了題料的核心價值觀。只是,這樣的話題的思考並非新鮮,要學生在那麼短的時間裏寫出深度的文字着實不易,很多學生會流於形式化或者口號化!有血有肉地敍述對於生命或青春的永恆思考與感悟是難能可貴的。

點評作文 篇8

王家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説是貧窮,但老王為人慷慨,遇事大方,只是有些沉默少言。他似乎從來都不願向別人解釋些什麼,總是沉浸於自己深深的思慮之中。

王志遠是村裏最有出息的新一代,在外求學的他卻時常在電話的另一端聽到母親訴説無奈:“你爹也真是的,滿口答應人家幫這幹那的,把自家菜地荒着,我要跟他好好説吧,一看他那副叼着煙斗仰着頭的樣子,跟領導聽報告似的,你説,做好人也得有個限度吧,怎麼能什麼事都答應人家呢?.......”

母親的抱怨也不容志遠多想,高三緊張的學業氣氛足以淹沒一切。

終於,大學聯考呼嘯而過,志遠如願考上一所名牌大學。他回家了。

漫長的暑期讓志遠有了充分的機會同父親接觸,漸漸地,志遠越發覺得自己與父親之間有一種距離。

一次,志遠愣是看着父親把自家新買的拖拉機借給了老劉,自己卻用起了老牛破車,他欲言又止。

傍晚,老王喝了點小酒,帶着酒意,他喚來志遠:“志遠啊,你也長大了,到社會上以後,為人要慷慨大方,不要小家子氣,這樣才不會被人瞧不起......”

志遠心中一陣翻騰,但還是點點頭走開了。他明白,隔着這段距離,父親聽不見他的聲音。

時光的流水衝去了漫長的假期,終於要開學了。然而,卻發生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變故。

飯桌上一片沉寂,最後還是老王先開了口:“借出去的錢,潑出去的水啊......”

看着父親還是叼着煙斗仰着頭,思慮深沉的樣子,志遠再也忍不住了,他輕輕推開椅子,默默起身,靜靜地走回自己的房間,鎖上門。他覺得自己很累,已經無力再隔着那段距離向父親訴説些什麼了。

夜裏,志遠的思緒越發混亂,他怎麼也無法原諒父親,他竟然在醉酒時將家裏唯一的積蓄——自己的學費借給別人辦廠了。

天明瞭,一夜未睡的志遠聽見一陣拖拉機的轟鳴,內心一陣酸楚,他多希望慷慨的父親能放下面子去要回學費啊!

日裏,志遠依偎着母親坐在庭院裏望着家鄉的山,看着簡陋的農房,任山溝裏的風拂過臉龐,剝落淚花。

直到夜暮即將降下,母子倆才望見老王的身影出現在夕陽的餘暉之中。志遠轉身欲走,但母親拉住了他。

老王漸漸走近了,他遞過一個袋子:“拖拉機賣了。”一邊點上煙斗:“借出去的錢,畢竟還是不好意思再要回來啊。”他低着頭同志遠擦身而過。

此刻,志遠有一種吶喊的衝動,最後卻只能化作一眶熱淚湧下,他説不出一句話來。因為,父愛是無法用語言表達的啊!

寫類似小小説的記敍文,當然允許虛構,但這種虛構必須合乎生活的真實。開篇寫“王家並不富裕,甚至可以説是貧窮”,這樣的經濟基礎便使下文的種種與錢有關的敍述失去了真實性。把老王的大方慷慨歸結為愛面子,而且“不好意思再要回來”,這在生活中似乎也很難找到原型。文章的主題顯得相當模糊,這是由於作者缺乏深入思考,沒有多想寫愛面子是為了表現什麼,導致對人物的刻畫筆墨不夠集中,形象不夠突出。至於標題,索然無味,全然沒有小小説的韻味。

隻字不提優點,對作者而言有點殘酷。但優點是客觀存在的,而要提高必須克服缺點,故如是點評,希望作者理解。

點評作文 篇9

立春已過二十多天,但樹木依然光着膀子,風也給人刺骨的寒意,一點兒也感覺不到春天的所在。

漫不經心地走在大街上,風又迫使我緊了緊身上的羽絨衫。

唔,光禿禿的樹木似乎在寒風中縮了又縮,死活不肯吐出新綠。花也光光的,吝嗇地不肯讓人看到它的美麗。那些受千萬代人讚頌的小草成了縮頭烏龜,依舊不願“拋頭露面”。一切都死氣沉沉。

往年那春日的盎然、百花鬥豔、桃紅柳綠、萬物復甦的景象已不知被這凜冽的寒風颳到了哪兒去。似乎一切的一切都還沉浸在東軟的沉睡之中,絲毫沒有一絲屬於春天的活潑。

載着對春天的深深遺憾繼續走着。忽的,眼前一亮。一抹新綠印入了我的眼簾,那綠色是那麼的耀眼,那麼的鮮豔,但又那麼的脆弱。

走上前細看,樹枝上的那個嫩芽顯得頑強起來,像是春天派來的信使,我看到了春天的希望!

它的兄弟姐妹們可能過幾天就會跳出樹幹,冒出腦袋預示着春的到來。到時候,我們一定會看到自己心中的那個春天。

望着眼前零星的綠色,我的心頓時高興起來……

點評:

文章的前面是在講述冬天過去,萬物還沒有復甦,看不到往年的景象。接下來,筆鋒一轉發現了頑強的嫩芽,自己便看到春天的希望。這兩部分銜接的不自然,後面出現的比較突然,前後的關係不清楚。

小作者的語言表達還是不錯的,文章還需在立意和結構上下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