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文學>

(必備)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

文學 閲讀(6.29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你見過的隨筆都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

孔融讓梨,不只是千古美談,還是一個深深地影響着國人的道德準則。我們不否認孔融當時確實存在真誠的`謙讓,但當他作為一個道德榜樣被樹立起來後,我們也不得不承認。

一天,小朋友吃小點心時,老師分好後,小朋友很開心的吃,其中有一位小女孩不吃,坐在那裏哭了起來,我就走過去問她:“你怎麼哭了?”可她還是哭個不停,叫她吃也不吃,這時候我就問她旁邊的小朋友,她為什麼哭了,那個小朋友臉紅了,我説:“你是一個誠實的孩子,對老師説真話。”他很不好意思地説:“是我搶了她的碗,因為她的花生米比我多,我想吃多一點。”當時我不但沒有批評他,而且還表揚了他,他是一個誠實的好孩子。

第二天晨談時,我就給大家講了孔融讓梨的故事,當故事講完,我第一個找他談話:“昨天,你吃小點心的時候,做得對不對?”他知道自己錯了,還主動向那個小女孩道了歉。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2

今天,我們班裏就發生了這樣的一件事。

金濤和鵬濤的家雖離的很近,兩家的家長卻因為孩子在一起時經常打鬧而不和。因此安排座位時儘量讓他們離的遠一些,怕因為孩子吵架而惹來家長的抱怨。

沒想到兩人卻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孩子們來園後玩起了桌面玩具,不一會兒,卻傳來了鵬濤的哭聲,他一邊哭着一邊向我告狀:"金濤抓我了。"我一看,在鵬濤的手腕和脖子上有兩個清晰的、完整的牙印。當我轉過頭去看金濤時,他正嘟着嘴一副我沒有錯的樣子,頓時火氣騰地就上來了,但看到他倔強的小臉,我才想到不能光憑鵬濤的一面之詞就定他的`罪。於是,平靜了一下自己的心情,開始瞭解事情的始末。這時我才明白,是鵬濤錯在先,搶了金濤的玩具。於是,就發生了剛才的一幕。

幼兒在一起遊戲尤其是玩大型玩具時,難免會發生一些跌傷、碰上、劃傷之類的事故。一個班往往只有一兩位老師,一兩雙眼睛要去盯三十幾位,甚至四五十位玩的興致勃勃、滿頭大汗的幼兒,誰也不能保證絕對不發生一丁點兒外傷事故。家長乍見到孩子"受傷"了,一定要穩定住情緒,千萬不要大驚小怪,高聲驚呼,以免引起孩子不安、驚恐的心理。這時應做的是仔細檢查傷處,搞清楚受傷是由於孩子太頑皮呢還是在遊戲中有推搡現象等,並趁機對孩子進行自我保護教育。不要一味責怪老師不當心,老師對每個孩子都是一樣愛護的,孩子受傷,老師心裏更着急。

作為教師,孩子在你當班時受傷,一定要做好放學時的家長解釋工作,在何處,什麼情況下受傷,受傷情況怎樣,如何處理的,都要詳細告訴家長,必要時還要做自我檢討,態度要誠懇。另外,要儘量杜絕幼兒園中可能對幼兒造成傷害的不安全因素。使幼兒安安全全來園,高高興興回家。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3

午餐鹹菜的效應

魏金昊小朋友最近感冒了,總是不好好吃午飯,每當我走到他身邊時,他為了得到我的表揚,就使勁地吃飯,不吃菜。於是中午用餐時,我坐在他旁邊,看着他吃飯,期望他能夠多吃點菜。我説:“這天青菜很香哦,來嘗一嘗。”魏金昊不情願地説:“我不喜歡吃。”我夾起青菜,大口大口地吃給他看,魏金昊有點心動了,學着我的樣貌夾起一點青菜,但是剛嚼了幾下就又吐了出來。看到這種狀況,我十分擔心,不吃菜感冒怎樣能快點好呢?我對他説:“只要你吃一點菜,老師就給你鹹菜做獎勵,好嗎?”魏金昊十分高興,爽快地吃了自我的.一口菜,我信守承諾給了他一小塊鹹菜。

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裏,每次午餐我都給魏金昊“加餐”,有時也會給其他小朋友,不知不覺中,孩子們都食慾大增。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4

有一次手工課上,我教孩子們用剪刀剪紙,把老師畫好的蘑菇剪下來貼在畫有草地的紙上。在剪之前,我提了要求:“一手拿剪刀,一手拿紙,用剪刀沿着輪廓線把蘑菇剪下來。”為了讓孩子們更明白我的要求,我又補充了一句:“把紙上空白地方剪掉。”

孩子們開始操作,我巡迴指導,一個一個地看。當我走到璇璇旁邊時,心裏“噔”的一下,她桌上沒有一個完整的蘑菇,她把蘑菇全都剪碎了,我很生氣地問:“你看看你剪的蘑菇,怎麼會變成這樣,你沒有聽見老師提的`要求嗎?璇璇本來是很認真地剪着,聽我這一説,”哇“的一聲哭起來。

放學時,我重新給璇璇一些沒有剪下的蘑菇,讓她帶回家剪。第二天,她把作業交來了。作業做得很好。我問她:“你為什麼在幼兒園裏不好好剪呢?”她告訴我:“老師説把空白的地方剪掉,蘑菇上有白點,那也是空白,我就把她剪掉了。”原來如此,我恍然大悟,竟然成了誤導。我有些臉紅,因為昨天我沒有問清原因,便批評了她。

從這件事以後,不管哪個孩子做錯了什麼事,我都會輕輕地問一句:“你為什麼這樣做?”因為只有真正瞭解孩子的想法,瞭解他們的內心世界的活動,才能更好地教育他們。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5

我一直認為,老師和媽媽一樣,對孩子的愛是最純粹的。沒有哪個老師不想將自己的學生教好。不同的只是真正的媽媽孩子很少,而老師的學生很多很多。很多優秀的老師自己孩子成績甚至不如家庭條件一般的學生,因為他們將更多的愛給了學生,忽略了對自己孩子的照顧。

我一直覺得,老師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不亞於媽媽。在孩子們心中,老師是親切的,神聖的。幾乎每天都有孩子會在我耳邊説悄悄話,,非常信任的告訴我他們家裏發生的祕密。有時候無意間摸摸孩子的頭,他甚至會高興一整天。

媽媽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他們的一言一行都決定了孩子未來。我們幼兒園老師也是孩子正規教育的第一任老師,也必將對孩子的一生產生深遠的影響。

尹建莉老師是一位智慧的媽媽,她教育女兒的理念和方法讓人耳目一新,豁然開朗。

一、讓孩子靜靜的承受痛苦。

讓孩子在打針是不哭確實是一件極其困難的事情,就像讓剛剛上小班的孩子不哭一樣。在預防接種時,全班的孩子哭聲雷動,幾乎沒有辦法制止他們哭泣。怎樣讓他們不哭?我們常常採用物質刺激法,發糖果,買玩具。也用了恐嚇強迫法。但很少能夠奏效。因為對孩子來説,打針的痛苦對未諳世事的他們來説是巨大的,很少有東西能夠減輕這種痛楚。 尹建莉老師是這樣做的:先將打針的原因告訴孩子,然後將打針的疼痛正確的告訴孩子,最後進行正面的鼓勵。一歲八個月的孩子居然忍受了打針的痛苦,鎮靜的完成了整個過程。 教育無小事。從打針這件事上,尹老師發現了教育的契機,進而找到培養孩子忍耐痛苦的方法。孩子越小的經歷,對其成人後的影響越大。讓他們從小獲取承受痛苦的經驗,也會為他們將來直面痛苦增加勇氣。

痛苦永遠是一種客觀存在,並將在人的一生中不斷以各種形式反覆出現。有時候,皮肉之苦甚至是最簡單的。可以説,人的一生,是在戰勝一個又一個痛苦的基礎上獲得發展進步的。因此,從小做起,

從小事做起,教給孩子承受痛苦的方法,這無疑將有很強的現實意義。

而我們平時,當孩子不小心跌倒而傷心大哭時,我們一定是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去勸慰。孩子碰上一點小小的痛苦時,我們老師和家長都會心痛不已,那麼,他們的將來面臨真正的痛苦時會怎樣呢?

二、讓孩子獲取學習的魔杖

有一根魔杖,被它點過之後的孩子學習能力強,會獲得神奇的能力。這根魔杖就是大量的課外閲讀。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説過:“學生的智力發展取決於良好的閲讀能力。”

作者在書中列舉了一個親身經歷的例子:四個同班同學,在國小五年級時相差無幾,不同的是兩個閲讀能力強,其餘兩個從不閲讀課外書。幾年後,閲讀能力強的孩子在重點中學遊刃有餘,其餘兩個雖然參加了很多輔導班,卻在普通學校學習吃力。

我們一直從小就給孩子很大的學習壓力,要求他們必須考100分,必須遵守紀律,參與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其實,我們讓孩子取得好成績的方法也很簡單。就是讓他們大量的練習。殊不知,這對他們的智力發展沒有任何益處,甚至會產生負面影響。要給他們的學習能力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只有課外閲讀。

就幼兒生而言,智力發展水平還沒有表現出很大的差異,也沒有應試教育的壓力,正是培養他們閲讀能力的`大好時機。這就需要我們幼兒教師精心實施各項閲讀活動,給孩子學習能力一根神奇的魔杖。

三、讓學生學會善良和豁達。

善良和豁達是永遠相隨的。一個能給小板凳揉痛的孩子,她對別

人會有更多的理解和愛心。遇到問題從不偏執於自己的理由和利益。這樣的思維方式不僅讓她在當下心情愉快,也能保證她一輩子不吃大虧。

人與人之間的衝突是永遠存在的,幼兒亦是如此。當孩子不小心磕碰兒哇哇大哭是,當孩子因為一點小事與其他小朋友發生衝突時,怎樣在這種衝突面前給孩子正面的引導?尹建莉老師的做法是:讓孩子正視對方的痛苦並同情對方。她在孩子與小板凳相撞時,教育孩子同情小板凳,給小板凳揉痛。她告訴孩子:小板凳更弱小,更需要同情。善良是天生的,但往往在平時生活中因為衝突處理不善而漸漸泯滅,內心漸漸就會被自私和冷酷取而代之。 做個好人,這應該是家長培養孩子的主要目標之一。人只有和他人和諧相處,才能求得滿足與幸福。愛他人應該是從人心中迸發出來的東西,它是人自己的力量。憑藉這種力量,人使自己和世界聯繫在一起,並使世界真正成為他的世界。但現實生活中,家長往往教育孩子不吃虧,與人衝突時決不讓步。所以,在幼兒發生很多的矛盾中,家長的不正確教導往往是發生衝突的根源。有時候,對家長的教育方式我們是無能為力的,但在孩子矛盾處理中我們是主角。這個時候,用給小板凳揉痛的方式處理會潛移默化的將善良的種子播種在他們的心裏,生根發芽。

四、將孩子當成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天真純潔,不諳世事。屬於他們的世界,應該是快樂,自由,因為他們正處在個性發展的最好

時光。然而,我們大人把更多的期許,把更多的自己的觀念,強加給他們,甚至把我們未完成的理想,都變成他們奮鬥的目標。給孩子太多壓力,一定會壓垮他們稚嫩的翅膀,並給他們的心靈投下陰影。

(一)我們要容許孩子生活上犯的小錯誤。

孩子在生活中,會犯很多的小錯誤。這可能和父母的教育有關,也可能是天性使然。有時候,人專注於某一件事情,就會遺忘掉另一件事情。許多大科學家都愛犯小錯誤。比如弗洛伊德就常常找不到自己的家。然而,我們往往對孩子的錯誤缺乏理解,常常責備他們。或者走另一個極端,什麼事情都提醒他們,幫他們做好。無法讓孩子自由走路,那麼他們永遠也難以自立。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感謝大家的瀏覽。如果您有好的建議歡迎您在下方進行評論哦~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6

每天午睡起牀後,我都要給梳辮子的小女孩梳頭髮,也會給短頭髮的小女孩梳一梳,讓每個女孩都整整齊齊,漂漂亮亮的。可我很少給男孩梳頭髮,因為我覺的男孩頭髮短,梳不梳一個樣,就省事了。

可是,一次經歷改變了我的'想法。一天中午起牀,我按照往常一樣挨個給每個女孩梳頭髮,梳完以後剛想把梳子收起來,就聽浩浩説:“老師,你怎麼總給小女孩梳頭髮,不給我梳呢?”我一驚,是呀,我從沒想過要給男孩也梳頭髮,看到浩浩渴望的眼神,我當下走過去,用梳子慢慢的為他梳理頭髮,雖然他的頭髮很短,梳不梳一個樣,但我看到了他表情的變化,原來梳個頭發能讓他如此開心。給浩浩梳完,我挨個給每個小男孩梳了梳頭髮,他們有的很享受,有的害羞的護着頭説“不要”,但我看到的是梳過頭髮後他們開心的笑容。

我明白,孩子們並不是真的很想梳頭髮,他們只是想和老師親近一點,讓老師也去接觸一下他,近距離的感受一下老師的愛。明白了這個道理,以後,不管帶哪個班,只要午睡起牀我就給每個孩子都梳一梳頭髮,讓每個孩子都能感受到來自於我的關注、我的愛。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7

班級裏孩子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性格脾氣個不一樣,有的活潑,有的沉穩,但是大部分孩子在家裏和在幼兒園裏表現的都不太一樣;有時候往往就把家裏任性、執拗的一面表現出來。

班裏就有這樣一個小姑娘,比較內向害羞,平時不太和老師主動交流,特別是早晨入園時候,對於向老師問好也總是説不出口,但是她知道去主動找小朋友聊天:你今天去哪玩了?你穿的衣服真好看!咱們一起玩滑梯吧!我在旁邊看着,心想:她不是個內向的孩子。

下午放學時,我對所有小朋友説:明早入園早上主動問老師好的`小朋友有獎勵,第二天早晨,所有小朋友都興致勃勃地問老師“早上好”,也得到了一個禮貌小粘貼。她也不例外,她在老師的耳朵邊上小聲的問道:“老師早上好”,雖然只是老師一個人能夠聽到,但是雨雨終於開口問好了!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隨即我也迴應一個早上好為她粘上禮貌小粘貼的同時,又對她説了一個悄悄話“如果下午放學跟老師説再見,我會很開心的,”她沒説話但是點點頭答應了。

我相信這個小姑娘以後會更棒的,早上不僅大聲跟自己班裏老師打招呼,還會跟其他老師打招呼的!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8

自從上週學習了指南,我們班就按照《指南》的規定重新創設了活動區,《指南》中的教育建議不僅告訴我們應該在日常生活中和遊戲中如何指導幼兒,實際上也告訴我們在生活和遊戲中如何關注幼兒,同時還告訴我們應當如何反思我們的教育行為。這周通過家長的配合,我們班建立了小醫院。孩子們都很喜歡在那邊玩。

文鑫的媽媽是個醫生,所以我們在班級中經常告訴孩子們要注意衞生之類的,自從創設了小醫院這個區域,我們班的孩子幾乎每天早晨起來都去這個區域當醫生。今天早晨,小熙早早的來了,説要去爭當“小醫生”他帶上聽診器給“病人”看病“拿出針管打針,最後配上藥小傢伙很有醫生的感覺。最後來的小朋友越來越多,小結當病人來看病説是感冒了,然後小熙小醫生説先打一針吧,戴上口罩,穿上醫生的白大褂。打完以後,還從藥箱裏拿出兩盒藥給小潔小朋友囑咐她回家吃完感冒好的快。緊接着下一個小朋友又過來找小溪醫生看病了,小醫院的人也越來越多。早上小熙醫生的“生意”也越來越好。

這種角色遊戲對於與孩子來説是非常喜歡的,百玩不厭《指南》中提出,遊戲是孩子的`天性,它伴隨着幼兒的成長。在遊戲中,孩子們完全是自由和自主發揮的,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她們可以主宰“遊戲”成為真正的醫生或者其他角色,不受限制。這種角色遊戲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表演能力。小班孩子最喜歡的莫過於表演或者扮演某種角色。這種區域活動的投放,會吸引更多孩子的興趣。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9

孩子們對建構區最情有獨鍾。他們總會動足腦筋、花盡心思去搭建他們認為滿意的作品。但活動結束,音樂響起時,這些作品將在頃刻間被“爆破”,孩子們近一個小時的心血頓時化為泡影。

又一次活動時,幾個孩子精心搭起了一座“歐式花園”:小橋、尖角城堡、長方形的游泳池、旋轉樓梯……擺放得很精緻,他們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連我也被吸引了。這時,曉朋抬起頭來,用近似懇求的聲音説:“老師,你能用照相機幫我們拍下來嗎?”這讓我想起上學期的一個情景:那是一節數學課,孩子們在認真、細心地幫“豆寶寶”排隊,碰巧我的`數碼相機在身邊,於是就採擷了幾個鏡頭,拷貝在電腦裏,空閒時播放給孩子們看。他們一個個興奮的樣子讓我難以忘懷。在以後的操作中,孩子們的神情似乎更加專注了,隱約中我感覺到他們都充滿着期待,期待着我能把他們更好的表現拍下來。

“老師,可以嗎?”他的再次發問打斷了我的思緒,我輕輕地撫摸着他的頭説:“對不起,老師今天沒有帶照相機。”他遺憾地説:“那下次你一定帶來,我們再搭一個更好看的,好嗎?”“行!”我爽快地答應了。那次點評時,曉朋繪聲繪色地講述了自己作品的設計意圖,但終究因為作品沒有保留,沒能給大家一飽眼福。那天,他還悄悄地告訴我,他長大了就想當一名建築工程師呢!

後來,我如約帶來了照相機,把他們一件件心愛的作品拍攝下來,拷貝在電腦裏。在一次次的點評、一次次的改進中孩子們提高了建構能力。

一個偶然的念頭,一次懇切的請求,一張美麗的照片,顯示、錄着孩子們成長的足跡。只要我們做個有心人,將孩子平時值得珍藏的點點滴滴錄下來,做成長檔案時又何須行色匆忙呢?這樣既能提高孩子們各方面的能力,又能真實錄他們成長的過程,兩全其美,何樂而不為呢?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0

午餐過後,孩子們要摞好椅子在孫老師的帶領下出去散步,這時,皓皓突然大哭起來,孫老師連忙上前詢問發生什麼事了,可是皓皓哭的稀里嘩啦説不出話,只是指着凱凱,而凱凱則一臉緊張,用手絞着衣襟不説話,為了不耽誤大家的散步時間,孫老師讓正在打掃衞生的我處理一下,就帶其他孩子出去了。

我讓他倆先穩定了一下情緒,然後仔細詢問,原來事情的起因是因為一把椅子!當他倆吃完飯後就各自把自己的椅子搬到了活動室的後面,然後就去喝水如廁了,等他們回來時,正好老師讓大家摞椅子散步,擺在一起的'兩把椅子,皓皓認為這把是自己的就要去搬,凱凱也認為這把是他的也要去搬,結果兩人同時抓住不鬆手,旁邊一把卻誰都不要,堅定地認為自己沒搬錯,接下了就發生了開頭的那一幕。

我蹲下身來,請他倆仔細觀察兩把椅子有什麼不同,他倆搖了搖頭説沒有不同,我又請他倆把每把椅子坐了一下,問他們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他倆又搖了搖頭。我説:“既然是一模一樣的兩把椅子,你們為什麼要爭呢?你們這樣做第一失去了朋友,第二失去了散步的機會,還記得老師講的《小羊過橋》的故事嗎?你們剛才的做法和兩隻小羊是不是一樣呀?”兩個孩子面面相覷,不好意思的笑了。我説:“現在你們該怎樣做呢?”他倆同時把手伸向了剛才爭的那把椅子,然後又同時鬆開手去搬另一把,我們三個人都忍不住笑了起來。最後倆人親親熱熱的一人搬一把椅子走了。

作為幼兒教師,每天處理這樣的“雞毛蒜皮”不計其數,説實在的,我也不是火眼金睛,我也不知道到底哪把椅子是皓皓的,哪把椅子是凱凱的。但是,這件事情的發生,讓我看到了孩子們之間發生矛盾時的反應:不知道謙讓,不會主動積極的解決,只會採用哭的方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通過這件事使我認識到,在今後的教育中,我們應該從引導孩子學習解決問題這方面入手,多采用創設情境的方法,培養孩子解決同伴矛盾的能力,逐步提高孩子的交往能力。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1

讓孩子多看一眼

大班孩子對於幼兒園裏的習慣很熟悉了,但就因為孩子們對周圍事物的適應,對同伴們的熱烙,孩子們之間的言語和行為都比小中班更為突顯,班級裏感覺是鬧哄哄的,甚至於上課孩子們的思維都不能夠跟着老師轉,想和同伴説説悄悄話,注意力很不集中“你走他在跑,你停他在走”。

那麼如何吸引住孩子們的眼球呢?

1.教具的選擇與運用要注意保持新穎性,因為新穎性能使學生學習的興趣得以穩定和持續。

在音樂活動《阿細跳月》中,我將月亮的教具做成了用一根線將月亮系在黑板上,將線移動,月亮也就跟着動起來了,孩子們非常喜歡,並且對活動很感興趣。

一般在選擇教具時,僅侷限於平時生活中的原版、原物是不夠的,教師可對教具在視覺、聽覺、觸覺、嗅覺等方面做些效果處理,使教具表現出適當的誇張而與眾不同,這樣會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以靜致動。

在嘈雜的環境中,孩子們會更加興奮,孩子們對活動的反應也會很激烈的。我就用音樂或者拍手的形式等先讓孩子們安靜下來以後,我再給予一定的任務,孩子們在安靜的情況下,效率是比較高的,同時我對孩子們也以輕聲説話為主,孩子們的注意力也會自然地集中起來。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2

户外活動時孩子們正玩得起勁,“張教師快看,我抓到一個小毛毛。”隨着喊聲,孩子們都擁到麗潔面前。“什麼東西我看看。”孩子們像發現了奇寶,都爭搶着看。我走到孩子們中間,麗潔把攥緊的小手鬆開了,原先是一顆蒲公英種子。

我問小朋友:“這是什麼?”“羽絨服裏的小毛毛。”“迎春花。”“棉花。”“小鳥身上的羽毛。”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我告訴他們這是蒲公英的種子。同時引導孩子仔細觀察它的形狀與顏色,孩子們認真地看着。麗潔説:“它像小傘。”“它是白色的。”“小朋友説的很好,它是由傘形的絨毛組成的,每一縷絨毛下都有一粒種子,容易被風吹散,隨風飄落到陌生的地方生根發芽,長成新的蒲公英。”在孩子們的.提議下我將這顆蒲公英種子放回空中,孩子們望着飛舞的小毛毛甭提有多高興了。

藉着户外活動的機會,孩子們認識了蒲公英,增長了知識。作為幼兒教師應多留心觀察抓住每一次教育機會,豐富孩子的知識經驗。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3

今天是週三,户外活動是早已安排好的混班活動。當我們拉隊伍出教室時,小、中班老師早就帶孩子到了我們的混班活動場地。眼看着老師拿着泡泡桶在那揮舞着,呀!五彩繽紛地泡泡在上空飛舞着,孩子們在本就狹窄的地方追逐着,這下顯得更加的擁擠!我大班孩子帶出來還沒來得及入廁,就加入到追逐泡泡的大軍中。

王老師與孩子同樂

孩子們拍打着,追逐着,笑着,叫着,真快樂!一會兒,見舅爺從北邊急匆匆地走過來,手裏拿着一根接力棒!天啊,老爺子這是要幹啥!

“快把這個收起來,孩子們用這個打泡泡呢!”順着舅爺手指的方向看去,天啊,他們打得真熱鬧,把這泡泡當棒球在打嗎?打到人可了不得呀!大家趕快收起了接力棒,還有風火輪在他們手中揮舞呢,這羣小東西,玩得不知道用什麼好了!索性,收了全部的小玩具,就讓孩子們用手去抓,用嘴去親吧!

幼兒收拾整理玩具

今天如果舅爺沒及時發現還不定有什麼亂子呢!哎!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愛玩這個泡泡,還有一部分調皮的男孩在另一塊顯得寬敞的滑梯處,隨心所欲的自由玩着,有的翻滾着滑下來,有的頭朝下滑下來,有的三兩成羣的玩鬧着下來,看得我一身的冷汗,三步並做兩步地來到滑梯前,他們對我的到來視而不見。多次的引導,勸説,大吼,他們對我的極力勸阻卻充耳不聞。於是上手!把他們一個個拉下來。他們反而感覺我在和他們做遊戲似的,又從梯子上去,再花樣滑下來。無奈,我還是做保護工作吧!來他個大禹治水,慢慢疏導吧!

無論是什麼時候,什麼情況,我們都是儘量安排幼兒在老師的視線裏。老師參與遊戲與否都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呀!放鬆了心情,可不能放鬆警惕呀!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4

幼兒園是孩子們共同成長的大集體,也是他們走向社會的第一步。如何與小夥伴友好相處,對幼小的孩子來説是一個難題。在集體學習和生活中,幼兒之間的矛盾與摩擦難免會發生,但對於家長來説,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受了委屈,心裏肯定不舒服,那麼我們應該怎樣看待?又應該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呢?

我兒子橦橦兩歲半就上幼兒園了,在幼兒園裏度過了四年開心快樂的美好時光。四年中他結識了許多好朋友。直到如今,兒子還經常會提起兒時的夥伴,談起他們小時候發生的趣事。我能深深感受到他與朋友間濃濃的友情,這種友情將會成為他們之間最寶貴的財富。但那時的他們也經常會發生矛盾。幼兒自控能力較差,是非辨別能力尚處於萌芽階段,因此當同伴間發生矛盾時,他們並不能有效控制自己的情緒,於是“戰爭”時常會發生。擁有教師和媽媽雙重身份的我,需要隨時調整自己的角色,開導和教育自己的孩子。

 突如其來的受傷事件

記得那是兒子上小班的時候。一天中午,我像往常一樣來到教師食堂用餐,剛盛好飯後,兒子的班主任老師就過來找到我説:“橦橦今天可有點受苦了!對不起!”我平靜的心彷彿一下被揪了起來,顧不上吃一口飯,忙問道:“怎麼了?”“孩子在玩滑滑梯時,被欣欣踹了一腳,正好踹在鼻子上,當時流了些鼻血,我們及時處理了,衣服也幫孩子換了……”老師用帶着歉意的語氣回答説。

聽了老師的話,我帶着疑問,腦子飛速幻想着當時的情景,“欣欣怎麼會踹到他的鼻子上呢?”想把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的我又忙追問。

老師放下了手中的筷子解釋道:“當時橦橦在滑梯的樓梯上走着,想到上面去玩滑梯,欣欣不讓橦橦上來,就用腳踹橦橦,結果腳一下踹到了橦橦鼻子上,鼻子就流血了……”我接着問:“是橦橦先招惹欣欣了嗎?”“這還真沒有,就是欣欣有點霸道,她不想讓橦橦上去滑滑梯。”

兒子的鼻子被踹流血了,會不會被踹成所謂的“傷鼻子”,以後一碰就會流血呢?我的心更加疼起來。“欣欣穿鞋了嗎?”我開始期盼欣欣當時沒有穿鞋,或者穿的只是一雙軟軟的小布鞋,那麼這樣有可能兒子不至於那麼疼。“穿了,是一雙小皮鞋。”老師遺憾地回答。

我的心好似又被緊緊地擰了一下,彷佛親眼看到了欣欣踹兒子的畫面,並一直揮之不去。但當着老師的面,只好強壓住自己的情緒,所以嘴上仍淡淡地説:“噢,沒關係,下次讓孩子注意點就行了……”可是,不爭氣的淚水卻像斷了線的珠子落了下來,而且居然控制不住地流。老師見狀忙歉意地對我説:“對不起對不起,我已經批評欣欣了,也告訴她媽媽了,以後在户外活動時我們會控制好人數,會更用心地看着孩子的,回頭我們在班裏再開展一些安全教育的活動。哎,這次橦媽是真心疼了!”

可憐的孩子,從出生到現在,我們不曾忍心碰過他一個手指頭。但欣欣也是個孩子,兩個寶貝還經常一起玩,何況她的媽媽還是我的好友。我該怎麼辦?去批評欣欣?作為老師和家長,我覺得實在不妥,但難道就讓事情這樣過去了?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那頓午餐也變得食而無味。

事後的冷靜思考

回到教室後,我努力讓自己冷靜下來。面對這樣的情況,不少家長可能認為我應當鼓勵兒子“還擊”,教育他當遇到別的孩子欺負自己時強硬地反擊;但也有家長認為,不能“以暴制暴”,要讓孩子擁有善良的心和友善的性格。我想到的是,作為家長遇到自己的孩子受欺負時,首先不能失去理智,不同的事情要分析原因之後,再採取適宜的解決方法。

首先,作為班主任老師,同樣不願意看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她對欣欣已經進行了教育。這件事雖是欣欣故意而為之,但她也並不是經常欺負橦橦。孩子一定明白了自己的行為是錯誤的,老師也會在班裏開展安全教育活動,我就完全沒有必要再去找欣欣或她的家長了。

而對橦橦,我必須加強他的自我安全保護意識。於是,回到家中,我打算再進一步詢問孩子當時的情況。

與孩子對話

考慮到3歲半的孩子,尤其是男孩,還不能很清楚地表達自己在幼兒園發生的一切,於是,我問了他今天有哪些令他開心和不開心的事。

經過這樣的引導,橦橦用簡單的話説出了今天令他開心的事。當説到不開心的事時,他一下就想起了“欣欣踹自己鼻子”的.事情。果真,他的描述雖然簡單,但和老師説的大體一致。

兒子從小就身高力大,我教育他要懂得“我不被人欺負,但也不能欺負別人”。我經常會通過講故事、看動畫片、聊天等,讓孩子明白不能“以強欺弱,以大欺小”的道理。

於是,我問橦橦:“那以後再玩滑滑梯的時候應該注意些什麼呢?如果你在滑梯上,有小朋友要上來,你會怎樣做?如果欣欣再這樣對你,你應該怎樣對她呢?”兒子的回答讓我很欣慰,他説:“滑滑梯時,我不推小朋友,也不踹小朋友,我還要用手抓住扶梯。”當回答第三個問題時,橦橦想了又想,然後告訴我:“欣欣再打我,我就告訴老師!”我親親了他説:“好兒子,你做得對,你還可以自己解決的,再想一想?”顯然,這個問題難住了3歲的兒子,我對他説:“你還可以告訴欣欣,我們是好朋友,不打架,萬一打到誰對方都會很疼的,打架是不對的。”橦橦聽完了,若有所思地點點頭。

一點感想

這件事就這樣平息了。通過這件事給我的感受是:孩子前一分鐘打架,後一分鐘就有可能玩得不亦樂乎。因此有時不必太認真,但也不能為了維護大人的關係或面子而採取息事寧人、不了了之的做法。讓自己的孩子忍讓,有時不但會助長對方的霸道行為,也會使自己的孩子形成懦弱和逃避問題的性格;但不忍讓並不意味着要讓孩子“以牙還牙”,那樣又會助長孩子的暴力傾向,學會攻擊性行為。而應根據實際情況,找出具體的解決辦法,最重要的是教會孩子正確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幼兒園教師教育隨筆15

玉玉和楚琪是一對好朋友,平時總愛在一起玩,從來不打架,有的時候還上對方的家裏做客,她們的父母也是非常友好,一接孩子的時候就兩個一塊兒接。

可是事情總是“一分為二”的,這對孩子上課的時候常常控制不住自己要説話,要不就低頭悄悄玩不聽老師講課,最近我還發現琪琪的數學退步很大,可每次交上來的數學題卻都是對的,這是怎麼回事呢?終於有一次我發現玉玉做完了數學作業以後,琪琪就問她要,然後把它原封不動抄寫下來,我走過去指着一道數學題問她會不會做,她卻低頭不語,原來她每次都是自己不動腦子依賴朋友幫助作題啊!這樣的好朋友在一起能算互相幫助嗎?想到這我突然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決定再不能讓她們上課時候坐在一起了,要讓她們分開坐。雖然她們有些不願意,但為了孩子好,我只能這樣。楚琪也逐漸改掉了依賴朋友作題的壞習慣,現在她必須自己動腦筋想問題了。

通過這件事我發現,任何事情都可能是有利有弊的,關鍵是怎樣把不利的'事情引向有利的一方面;把不利的事情轉化為有利的事情,這需要我們老師多觀察多發現,從而真正的找到解決的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