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家鄉的特色作文(15篇)

作文 閲讀(9.03K)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説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寫起作文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家鄉的特色作文,歡迎閲讀與收藏。

家鄉的特色作文(15篇)

家鄉的特色作文1

每個城市,都像是被複制的玩偶,他們總是有着相同的事物。同樣閃爍着霓虹燈的喧鬧夜晚,道路兩旁高聳的樓極其形象地將天空劃成一道道“一線天”,人們匆忙的步伐似乎永無停歇地追趕着蒸蒸日上的業績。嘿,突然聽到陣陣吆喝聲“安海土筍凍”(“挖嗨吐順擋”,閩南話意為“安海土筍凍”)這聲音像清脆的鳥鳴打破了城市壓抑的氣息。為何不停下腳步品嚐這“安海土筍凍”呢?想必這些特色小吃能讓你暫且置身於美味中而忘卻那些負在身上的“累贅”。

“土筍凍”,生活在海西的人們一定對這有某些獨特的情感。它是我們海西的特色小吃,在海西一帶久負盛名。它能降火消炎,清涼解熱,是人們在大熱天十分喜愛的小吃。在街上,我們可以經常看到人們總是三五成羣地站在土筍凍攤旁邊,買上幾碗,加上調料,津津有味地品嚐。土筍凍,如今已經成為當地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佳餚了。它以濃郁的海西特色,招待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有些遊客慕名而來,特地來這品嚐這以美味聞名的海西特色小吃。

“崇武魚卷”它的名氣還真能與“土筍凍”相媲美。它是惠安崇武盛宴或家常喜宴必上的第一道獨有名菜,因為它含有祝願美好圓滿的意思。高質量的崇武魚卷,入口柔潤清脆,齒頰留香,既不見魚肉,也不含腥味,所以吃過魚卷隨手買幾斤帶回家和親朋好友分享的遊客也是十分普遍,從外地託人來崇武買魚卷的也不少。如今,崇武加工出售魚卷的人越來越多,專業加工魚卷的工廠也日益增多,這些產品已遠銷港澳台地區,備受海內外食客的親睞。

這些海西的特色小吃充分體現了我們海西城市的獨特風味,更加有説服力地證明了生活在海岸的我們,生活的豐富。這些特色小吃不僅發展了經濟,而且也吸引了遊客來到我們的海西旅遊,從多方面更深入地瞭解海西的文化內涵,更重要的是它正不斷地密切我們與台灣人民的聯繫。

我們抱着憧憬展望未來,期盼寶島台灣早日迴歸祖國,正如崇武魚卷的寓意一般“美好圓滿”。

家鄉的特色作文2

我的家鄉在重慶,那裏的山、那裏的水、那裏的橋、那裏的夜景都很有特色。

重慶是“山城”。那裏羣山環抱,一座座拔地而起,峯巒雄偉。山上綠樹成蔭,在烈日的照射下,發出耀眼的光芒;在雲霧的穿梭下顯得神祕莫測;在晚霞的映襯下變成楓葉般的火紅。每座山形態各異,有的似仙女般的婀娜;有的彷彿劍一般的筆直;有的如駝峯似的端莊,沒有哪兩座山相同。

重慶是“霧都”。空氣清新的早晨,也許你會發現窗外蒙上了一層仙女的輕紗,白茫茫的,能見度不到一百米,站在山頂,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雲霧繚繞的仙境。重慶經常都雲霧迷濛,自然是霧都了。

重慶是“橋都”。濱江路沿江而建,渝澳大橋橫跨嘉陵江,黃花園立交橋蜿蜒盤旋在江上。夜晚,橋上的霓虹燈都照亮了,燈火輝煌,絢麗多彩,像一條色彩斑斕的綵帶,倒映在江面,真是一幅美麗的夜畫!

有的人喜歡稱她為“小香港”。每當夜幕降臨,重慶就亮起來了。整個重慶變成了燈的海洋,光的世界。觀音橋華燈高照,川流不息的汽車,燈光閃爍,像銀河從天而降。環形路上一座座立交橋猶如道道彩虹。解放碑商圈照明燈,草坪燈,禮花燈裝點着美麗的街道。龍頭寺公園一到晚上樹上的彩燈五顏六色,美麗極了。

我的家鄉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特色美食,如重慶火鍋,怪味胡豆,奉節的臍橙,涪陵的榨菜,合川的桃片……重慶在山的環抱中,在薄霧的籠罩下,猶如披上一層薄紗,到了晚上,重慶又像一位朝氣蓬勃的妙齡少女。

這就是我的家鄉,多姿多彩的重慶。

家鄉的特色作文3

我們新渥的特色風格,多得數也數不清!想知道嗎?就讓我來帶你進入“風格”世界吧!

民居

我們新渥的老房子,大都是土房。長約3米,高約2.5米,一般來説都是一層。

房子是用一塊一塊的土磚粘合而成的,一根一根的橫樑,就像獨木橋一樣,橫跨在房子兩邊。屋頂上瓦片密佈,雖説不太好看,但也能遮風擋雨。但,經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風吹雨打,那一座座土房難免會不堅固。像我太婆家旁邊的那幢房子,因為年久失修,所以便塌了。當房子有點破舊時,便應該“修整修整”,便又能變得光潔如新了!

造好的土房很“別緻”。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有時即使是二層樓,看着也像一層。太暗的房子不好,需要採光,這時就要開窗户了。窗户絕不可能是玻璃製作的,而是一個窗格上蒙上一層塑料布。這樣,不僅光能透進來,還起到了遮風擋雨的作用呢!

如果有興趣的話,你還可以去二樓參觀。不過,你的腳可得放穩點。因為你腳下,踩的是木板!

不曾到過我們這裏的人,可能從沒聽過婺劇。“婺劇小百花”就更是聞所未聞。那麼我告訴你,別以為我們這裏就只有金華火腿、金華酥餅才有名,婺劇也是很厲害的!“小百花”就是我們這裏的一個戲班子。婺劇乍一聽,是不怎麼聽得懂的。那怪腔怪調實在不是一般人能唱的出來的。但仔細聽聽,倒也別有一番風味。

那戲班子一唱,最開心的是兩種人:小孩和老人。小孩高興不是因為戲,而是因為有各種各樣的吃食:成杯的水果,串串美味的燒烤……而老人則剛好相反,他們是專門來聽戲的,不僅聽着,有時還會咿咿呀呀地跟上幾句,唱得不亦樂乎……

也許我們的房子不像客家民居那麼有規律,也許我們的婺劇沒有藏戲那麼有名,但是,它們是我們的“奇葩”!

家鄉的特色作文4

在美麗的鬆古平原上,有一個經久不衰的小吃——古市三角壇餛飩。你也許會覺得,那只是一碗普通的餛飩,沒什麼特別,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我們松陽的三角壇餛飩可是“色、香、味”俱全的特色小吃呢!

我家鄉的餛飩個兒不大,可味道卻濃,吃一個,便覺得芳香四溢,吃一碗便覺得整個人都洋溢着餛飩的香味,過了好久,還有餛飩的味道,還在回味餛飩的香氣。三角壇的餛飩不僅味兒濃,餛飩皮也薄,而且又嫩又薄,方方的餛飩皮下面,原本鮮紅的肉餡變得粉嫩嫩的,一口咬下去,皮就破了,一股湯就進入了嘴巴里,頓時覺得無比愜意。在一旁包餛飩的人,拿過一張雪白的餛飩皮,舀一勺肉餡,三下五除二就包好了一隻餛飩,包好的餛飩就像一朵美麗的鮮花,小巧玲瓏,單外形便叫人垂涎欲滴。當一碗燒好的餛飩在你眼前掠過,便有一陣香氣撲鼻而來,深深吸一口氣,便會情不自禁地發自內心地説:“真香啊!”舀起一個餛飩,就能使人不由自主地把它放入嘴裏,嚼一嚼,一股美味鑽入身體。再舀起一勺餛飩湯,湯上漂着香菜、榨菜,猶如一幅美麗的畫卷。喝到嘴裏,一勺鮮美的汁水便流入喉嚨,讓人感到神清氣爽。吃了一個餛飩便想吃一碗,吃了一碗便想再吃一碗,再吃一碗,便愛上了這三角餛飩。沒錯,當你把餛飩放入你的嘴邊,一股香氣撲來,輕輕咬一口,便咬到了淡淡的、清香的餛飩皮,吃進肚子裏,便覺得暖暖的,再咬一口。咬到了又鹹又濃的肉餡,如果在冬天吃一碗三角壇餛飩,什麼寒冷的北風,飄揚的白雪都不在話下。

吃餛飩的人很多,有大人、小孩、老人。有人邊吃邊讚不絕口,有人狼吞虎嚥,有人細嚼慢嚥,還有人吃了一碗不夠,又吃一碗,又吃了一碗還不夠,還要打包走。甚至有人專門跑到松陽來買。

如果松陽是一個花園,那麼三角壇餛飩便是裏面嬌豔的花。如果你來松陽玩,可千萬不要忘了嘗一嘗三角壇餛飩。

家鄉的特色作文5

俗話説得好,“民以食為天”,我們國家有很多美食,要説我最喜歡吃什麼,那還得數家鄉的牛肉麪啦!

清晨,一縷晨光出現在天際,沉睡的小鎮漸漸熱鬧起來,各形各色的人行色匆匆,但不會忘了在那簡陋的牛肉麪館裏裏吃上一碗熱騰騰的牛肉麪,當然我也不例外。

終於到我了,老闆熱情的問我:“吃點什麼?”我微笑着回答:“來碗牛肉麪!”老闆爽快地答應了一聲“好嘞!”只見老闆把準備好的鹼面放入漏勺裏,在開水裏燙一下,撈起來放進碗裏,然後舀幾塊分量很足的牛肉,接着加入特製的高湯,放點兒海帶,再放入紅油,加點兒葱花,最後放點自己喜歡的配菜,一碗香噴噴的牛肉麪就做好了!要是放張豆皮或放個雞蛋,那真是絕配了!

端到桌前挑一挑,香氣撲鼻而來,細看那湯汁,就像清澈的海水,那一塊塊紅褐色的牛肉,像一座座山脈,那淡黃色的麪條,像一條條纏繞在山間的金龍,那一片片青菜,就像漂浮在水面上的船隻,這哪裏是麪條啊?這分明是一幅生動的畫面!讓人看了,不禁食指大動,我趕緊不顧形象的狼吞虎嚥起來。

吮一口富有鮮味的湯汁,暖流直衝體內,吃一口Q順勁道的麪條,牙齒就像在軟墊上做運動,咬一口鮮嫩多汁的牛肉,嚼一口清鮮的蔬菜,似乎比平常所吃的更有味道,味覺立即被喚醒,手腳裏的血液被激起,在身體裏流淌……怎一個“爽”字了得!吃完早餐,大家都會心滿意足的離去,真是乘興而來,盡興而歸!

俗話説得好“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家鄉水土養育了家鄉兒女,家鄉牛肉麪是家鄉的象徵,是家鄉的精品,不僅是我的最愛,也是家鄉人的最愛。

家鄉的特色作文6

我的家鄉在天台,這裏不僅風光獨特迷人,而且美食格外誘人。扁食、麥餅、糊拉汰……數不勝數,我最愛的還是餃餅筒。相傳餃餅筒是濟公所創,天台人每逢過年過節,都少不了這道美食。

做餃餅筒是項“大工程”,從洗、切、炒、糊皮到包,真是一個大的工藝流程。一大早,奶奶把各種新鮮的蔬菜洗好,切成一根根細長的條兒。媽媽先滷好肉、豬肝,蒸好肉丸糕,燜好雞蛋糕,接着炒好一盤盤香噴噴的菜餚。“哇,真香啊!”我不禁讚歎道。

只見奶奶把滿滿一臉盆已調好的麪粉端到灶台上。她把鏊放到灶上,點燃火,然後抓一大把麪糰放在鏊上,用手慢慢地帶着粉團繞圈,向內鋪開。一轉眼,一張乳白色的皮就結在了鏊底。奶奶用手輕輕一掀,一張餃餅筒皮就做好了。我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麼薄的皮子,奶奶的手怎麼不會被燙到呢?我不禁暗暗佩服大人們高超的手藝。緊接着,一張張皮子從鏊裏“飛”到了砧板上。

媽媽馬上開始包餃餅筒了。她先把皮平鋪在桌子上,再在皮上放上肉片、豬肝片、肉丸糕片、蛋片以及各種蔬菜和粉絲,然後把皮的兩邊向內折,最後向前卷幾圈,捲成長筒形。一個餃餅筒就完成了。媽媽的手法是如此的熟練啊!我打心底裏佩服她!

奶奶把包好的餃餅筒放入鏊,灑上一些油,一面烙得金黃,再翻面烙黃。烙好的餃餅筒不僅香氣誘人,而且個個白裏透黃。我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外脆裏糯,美味的餡料深深地刺激我的味覺。“真是人間美味啊!”我讚不絕口。

餃餅筒真是太好吃了。朋友們,眼饞的'話趕緊來嚐嚐吧!

家鄉的特色作文7

我的家鄉就是位於廣東東部的潮州,那裏好吃的食品多得數不勝數,牛肉丸、滷菜、蠔烙……都是我們的特色食品。在這許許多多的特色食品裏面,我覺得最值得推薦的當屬潮州牛肉丸了。

製作牛肉丸,首先要選一塊完好帶筋的牛肉。在用一根結實的木棒將牛肉進行反覆的錘打,直至牛肉的纖維被打爛,牛筋被打斷,手一握就能成型才算合格。否則,別人吃起來就不會那麼脆了,而且還得讓人頗費一番力氣。但是,負責打牛肉的人卻為了他人吃好,卻付出瞭如此大的氣力。這小小的牛肉丸還包含着別人的辛勤勞動呢。煮好之後的牛肉丸雖然顏色灰暗,可吃起來卻是香脆可口,極富彈性。據説,一些做得好的牛肉丸還可以談五六米高呢。不過,想要做出這種富有彈性的牛肉丸,恐怕需要有很厚的功底吧。

在潮州甚至其它地方説起潮州的粉果,那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潮州粉果與牛肉丸比起來毫不遜色。很多人都喜愛吃。要想做好潮州粉果,必須先把麪皮擀好,而且要把一下一下認真地擀,直到鬆鬆垮垮的麪皮變得筋道了為止。緊接着,就把花生、馬蹄、芹菜粒、蝦仁、肉丁一起下鍋炒,其間,放入各種調味料進去。然後,把這一些食料放在麪皮中央,包好,就可以拿去蒸了。潮州粉果蒸完之後,立刻發生了奇妙的變化。她變得晶瑩剔透,被裹在裏面的餡料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食用時,只感覺麪皮極富韌性,裏面的餡料吃起來也很香脆,還有微微的辣味。

這些就是我們潮州獨特的傳統美食,我覺得潮州才是粵菜中最出色的。特讓我深深體會到中國的五千年文化才造就了這許多美味的食品。

家鄉的特色作文8

我的家鄉臨海古鎮有一種世界上絕無僅有的美食炒麻餈。

在老家的街頭巷尾,炒麻餈卻是一種人人皆知的食物。炒好的麻餈上面灑了一大把配料,香氣撲鼻。配料之王雞蛋更是讓它變得金燦燦的,為每一塊麻餈戴上了皇冠。這麼誘人的麻餈怎麼能不讓人們饞涎欲滴呢?

作為小吃貨的我,當然要看看廚師大神們是怎麼做出如此美味的炒麻餈的。廚師們首先拿出了幾件炒麻餈神器平底鍋、菜刀、飯鏟。他們把一整塊16K書本大小的麻餈“拋”到了平底鍋裏,同時將各種美味的配菜也一起下了鍋,然後一手拿飯鏟一手操起一把菜刀,迅速地翻炒起來。“麻餈那麼重,廚師們炒起來不累嗎?”我正納悶着,卻看見廚師們手起刀落,把麻餈切成一個個小方塊,接着熟練地翻炒起來。我非常好奇,為什麼他們不切好再下鍋呢?只見鍋裏的一塊塊麻餈又粘在一起了,廚師們又再一次邊切麻餈邊炒起來,切和炒兩個動作的切換乾脆利落,一點兒都不拖泥帶水。不到一刻鐘的時間,炒麻餈就做好了。那一塊塊麻餈上裹滿了散發着清香的配菜,與糯米的米香融合在一起,再加上麻餈粘稠的口感,讓每一位顧客都津津有味地品嚐起來。沒有嫻熟的工藝,自然做不出好吃的炒麻餈,製作炒麻餈的廚師們是應該得到感謝的。

炒麻餈不僅色香味俱全,還帶着家鄉的味道,因此,回上海時我們總要帶一些麻餈。“請你們比一比誰做的好。”這不,家裏就開展了一場“炒麻餈比賽”,作為評委的我滔滔不絕地評論起來:“爸爸的那碗需要改進,奶奶的還不錯”一通評論後我就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

炒麻餈非常美味,還寄託着我濃濃的思鄉之情。如果炒麻餈在我的美食榜上是第二,那就沒有其它菜敢稱第一了。歡迎您來臨海品嚐炒麻餈哦!

家鄉的特色作文9

民以食為天,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特產。西安那裏就有許多著名的風味小吃,如涼皮、米線、羊肉泡饃等。其中,最好吃,最有名的可莫過於西安的肉夾饃。

肉夾饃的做法看似簡單,其實也有不少學問和技巧包含在其中。肉夾饃分為兩個大類——肉和饃,肉是臘汁肉,饃是白吉饃。做白吉饃時,要把軟硬適中的麪糰捏成扁圓形,然後放進專用的機器裏。過不多久,那淡淡的香味便徐徐飄了出來,此時,白吉饃就烙好,可以開鍋了。做臘汁肉時,要把新鮮的豬肉洗淨放入鍋裏,再加上水和獨有的配料,最後用大火煮上半個小時,香噴噴的臘汁肉也就做成了。兩樣都做好之後,要把白吉饃從中間切開,但不要切到底,接着把剁好的臘汁肉夾在白吉饃中間,再加上香菜和臘汁,喜歡吃辣的朋友還可以在裏面加上點朝天椒。這樣,肉夾饃就做好了,而且色、香、味樣樣俱全。

肉夾饃色香味亮,好吃至極。你瞧!那烙好的白吉饃皮薄鬆脆、內心軟綿,白色的表面上還被烤出了幾圈土黃色,吃起來外面硬、裏面軟,十分有意思。再往冒着熱氣的白吉饃裏面夾上有肥有瘦、香味十足臘汁肉,並且澆上一勺褐色的臘汁,撒上一點綠色的香菜,真是令人口水直流三千尺,忍不住咬上一口。

吃肉夾饃時,許多人喜歡饃夾着肉,一口一口的吃掉。而我卻與眾不同,喜歡先把白吉鏌外面的一層硬皮吃掉,然後把饃裏夾着的臘汁肉一塊一塊的一一吃掉,一丁點都不剩。最後再把鏌吃掉,這樣吃才叫真正的過癮,在正宗的肉夾饃店裏買了一個肉夾饃,然後便按着我發明的先後順序津津有味的吃了起來。當我吃到最後只剩下鏌的時候,店主笑嘻嘻的説:“你看你這個小饞貓,都把肉夾饃吃成空心饃了。”從此,肉夾饃我有給肉夾饃取了個新的別名——空心饃。

家鄉的特色作文10

我的家鄉揭陽是一座美麗的城市,如果你沒有來到過揭陽,就讓我帶你領略一下家鄉的秀美風光吧。

春天,雙龍湖充滿了生機,柳樹姐姐早早的梳理起自己的辮子,小草弟弟調皮的探出頭,偷偷打量這美麗的世界,小花妹妹舒展着婀娜的身姿,露出粉紅的笑臉,連小鳥也興奮的唱着春天的歌。

夏天,護城河是另一番景色。遠遠望去,荷葉一片一片的,近岸的如豪華的遊輪,中心的似綠色的小島,在“遊輪”和“小島”中間,點綴着一朵朵荷花,紅的、白的、粉的……盛開的象熱情的少女,笑盈盈的看着大家;未開的象害羞的小姑娘,遲遲不肯展現芳容。在荷花的下面,密密匝匝鋪滿了荷葉,碧綠碧綠的,展開的是碩大的圓盤,才鑽出水面彷彿尖尖的菱角,一隻蜻蜓飛過來,輕輕的落在葉尖,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啊!

秋天,楓樹姐姐用紅的象火焰一般的楓葉,迎來了涼爽,迎來了果實飄香。郊區的採摘園裏一片熱鬧,蘋果漲紅了臉、石榴咧開了嘴、梨子掛滿了樹、柿樹掛起紅紅的燈籠,小鳥在枝頭盤旋,秋蟲在草間低吟,到處都是一番豐收的景象。

冬天的千畝遊園是最好的去處了。遊園內的臘梅樹靜靜的站在那,枝頭不顯眼的地方,一朵朵淡黃的臘梅花悄悄的開了,花兒穿着油亮油亮的衣裳,猶如一個個美麗的仙子在枝頭嬉戲,一陣風吹過,整個遊園裏到處都飄散着沁人心脾的芬芳。

這就是我的家鄉,是我美麗的家鄉!象這樣的美景枚不勝舉,如果你感覺意猶未盡的話,那就來請來揭陽做客吧。

家鄉的特色作文11

甜,是人們最鍾愛的味道,它令人愉悦開懷。在中國,甜食更幾乎是家家户户餐桌上、宴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味道,因為它象徵着幸福甜蜜,閤家美滿。在尋常家庭的一日三餐中,甜味,也扮演着一個重要的角色。

在漳州,有一樣特別的小吃,吃過後,舌尖仍縈繞着絲絲甜意……

面煎粿,是所有“老漳州”從小吃到大的一種甜類面粿,外酥裏糯,香甜可口。但它的做法卻十分繁複。先將麪粉與清水一同攪拌,其間不能中斷,卻需朝一個方向,否則麪粉會結塊兒,口感就不會綿滑、黏稠。再加入蘇打水和霜糖糖漿,使麪漿發酵。第二步是煎,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用木棒挑起發酵好的麪漿,撒入事先鋪好油的平底煎鍋上。麪漿一接觸到油,就化成一個個小面圓兒,“噠噠……”地跳起舞來,當面漿組成一大片面餅的時候,就蓋上鍋蓋,幾分鐘後再撒入花生米、芝麻、桂花露,稍等片刻,揭開鍋蓋,將一半面片蓋上,熱氣騰騰的面煎粿就出鍋嘍!這種面煎粿,外面有一層脆脆的“黃金甲”,而裏面則香糯可口,外皮的酥脆與內餡的甜糯在舌尖上共同碰撞。外皮的脆、內餡的糯,芝麻、花生的酥,桂花露的甜、醇香在口中激盪。當然,面煎粿也有鹹的,只是把其中的佐料換成香菇、胡椒……

漳州的面煎粿可是遠近聞名,而“阿國面煎粿”更是有口皆碑!這家店由一對夫妻共同經營,妻子負責切粿、裝盒與售賣,而丈夫則負責製作。雖只有小小的一家店,但店內秩序有條不紊,顧客們手中拿着錢排着長長的隊伍,伸長腦袋往店裏望,盼望着又一鍋粿的出鍋。買過的顧客有的拿去公園與其他老朋友喝茶,有的小孩忍不住就先吃一塊……漳州雖是個現代化城市,卻過得恬靜、舒適,悠然自得!就如這甜糯的食物,讓人舒服。

面煎粿,是激發人類味覺――甜的一樣民間小吃,它雖不比山珍海味,卻是每個食客心中那一股永久縈繞在心尖上的滋味……

家鄉的特色作文12

我的家鄉在惠州,惠州有白雲繚繞的羅浮山,迷人的西湖,今天我要介紹的,是拿美味的家鄉食品。

先從過年做臘肉講起吧!臘肉,顧名思義就是臘月裏醃製之後風乾的肉,客家人過年時吃得最多的就屬它啦!可是,臘肉是如何製成的呢?先買回一些五花肉,最好是一層瘦,一層肥的那種。然後,把肉放進鍋裏或盆裏,哦對了,還不能洗豬肉,因為這樣會使它長毛。放入適量的鹽,醃上個五六小時,豬肉的鹹味就出來了。再放少許薑末、白糖、生抽、老抽和香料酒蓋上蓋子,醃一個晚上。第二天,把肉串起來,晾在有陽光的地方,等北風把肉吹成透明狀,陽光把肉曬得流油了,臘肉就做好了。臘肉有一點棕色,隔着幾裏地都能嗅到臘肉的香味,小鳥經常會去啄食,因為臘肉的誘人香味誰都受不住。有時,客家人要臘好幾次臘肉。在冬至前後,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客家人的臘肉。

客家人過年吃的最多的是臘肉,而日常生活呢?則非客家豆腐莫屬了!客家豆腐的主料是是石膏豆腐和肉末,用石膏豆腐做是因為這種豆腐比較硬,不容易爛。配料則是葱、胡椒粉、鹽、味精、生粉。先把豆腐切成長方體,然後把肉末和配料攪拌均勻,把長方體豆腐挖出一個三分之二的洞,塞進肉末。在鍋裏倒油,然後把有肉的那面朝下放入鍋裏,煎至豆腐微黃,就把豆腐撈起,再在小砂煲里加點水,放進豆腐,小火燜二十分鐘,最後撒些葱花,色香味俱全的客家豆腐就做成了!端上桌來,氤氤氲氲飄動的熱氣令人迫不及待地開始品嚐。

酥糖,是客家特色小吃中的一種。酥糖是用芝麻、白砂糖、麥芽糖和麪粉做的。吃起來酥酥的,有韌性,又有點兒甜,但甜而不膩,好吃極了!不少遊客都會選擇這些小吃帶回家!

客家的特色小吃如今能這麼美味,全靠古代的客家人的聰明才智和豐富的創造力,我驕傲,因為我是客家人!

家鄉的特色作文13

在我的家鄉——三門縣,這裏的美食千千萬萬。有鮮甜鮮甜的小海鮮。軟軟糯糯的松花餅。各種口味的麥餅……不過我最愛吃的就是傳統美食麥焦了。這道美食一直出現在傳統節日裏的家鄉人們的餐桌上。這不,今年的元宵節,外婆外公又開始忙活起來了。

外婆負責做麥焦皮,我則在一旁學習打下手。大大的盆子裏倒入一大袋麪粉,有些淘氣的麪粉寶寶們按捺不住還上躥下跳着,差點沒把我嗆個半死。接着,外婆一隻手往着麪粉裏慢慢倒入加了少量鹽的涼水,另一隻手則快速地攪動起來。不一會兒,麪粉和水相互融合在一起,變成了有點濕濕的麪粉團。然後,熱上平底鍋,刷上一層薄油,外婆在盆子裏摘一小團麪糰,由平底鍋的中間向外面快速攤開,不到半分鐘,一張又薄又圓又Q彈的麥焦皮就成功完成了。

外婆憑着熟練的經驗把麪糰變成了一張張薄薄的麥焦皮,外公在另一邊忙着炒菜。不一會兒餐桌上排滿了菜,有米麪、豆麪、胡蘿蔔絲、土豆絲、雞蛋絲、紅燒肉、魷魚絲……這些可都是我最愛的菜呀!

終於可以開吃了,卷麥焦也要講究技巧,取一張麥焦皮平鋪在桌上,把各種各樣的菜鋪在麥焦皮的一端,先上下鋪軟軟的東西,中間鋪上硬點的菜,這樣才能使麥焦皮不容易破,然後輕輕地捲起來就可以了,對了卷的時候要把麥焦的下端皮也要包起來,否則拿起來吃的時候菜可要漏了哦。因為都是我最愛的菜,所以這張麥焦可真像個大胖子,咬上一口,露出各種菜,五顏六色,好像彩虹的顏色,真是色香味俱全。

麥焦的口味有很多,大家都可以根據自己喜歡的菜來配。就比如一百户家庭就有至少有一百種口味。有了麥焦的萬千包容,才會有大家對這道傳統美食的無限喜愛,這也就是麥焦的魅力所在。

家鄉的特色作文14

自我記事以來,我所有的記憶都在便倉,也許我對它的發展知道的很少,但比起其他鄉鎮來説,大概我瞭解的只有便倉了吧!

説到我們便倉,最為著名的就是這枯枝牡丹園了,身為便倉人,我不禁為我們便倉能有這美麗的景色而感到自豪,每逢穀雨時節,便倉這説大不大、説小不小的街道上擠滿了人。滿,你能想象到那樣的場景嗎?真的是人挨着人,可真是便倉一年中最為熱鬧的時候了。

遠道而來的人也都只為一睹枯枝牡丹之色,當有人説:“這枯枝牡丹什麼好看的,我們都看膩了。”聽這話,我不免感到悲哀,外來的人都以枯枝牡丹為美,讚賞它,但是我們有的便倉自己人卻不知道愛護,珍惜這景色。好景色不應該因為你的常見而忽視了它的價值。

枯枝牡丹園內有許多關於枯枝牡丹的故事背景,我們也能更加了解枯枝牡丹,在穀雨賞花之際,便倉初級中學會安排學生在園內做小小導遊。園內有一條細長的小溪,裏面養着一些金魚,就如柳宗元《小石潭記》中寫道: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日光下徹,影不石上,怡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園內有不少商販,吆喝着琳琅滿目的商品,但這些都只是陪襯,最吸引的還是這牡丹花。枯枝牡丹因奇、特、怪、靈而馳名中外,古典小説《鏡花緣》及明、清《鹽城縣誌》均有描述和記載。每逢花開時節,千萬朵牡丹競相開放,那鮮豔的牡丹花好似紅的快要溢出來了,格外的豔麗。那未開的花骨朵,好似裏面藏着無數家珍,捨不得展現給你看呢。

我們農村也發展的迅速,每次在來學校的路上,都會看到一座座美麗的生態園,城市裏的人都會來這兒享受不同於城市的新鮮空氣。

再説説我們便倉人吧!熱情,好客,真誠,我們不會因為鄰里之間的小小矛盾而斤斤計較,不會因為小摩擦而爭執不休。

便倉,養我育我的這片土地,我愛這裏生長的一草一木,我愛這裏的風土人情,我愛這裏的特別的特別!

家鄉的特色作文15

我的家鄉在温嶺,那兒有許多美味的當地美食。作為一個温嶺人,我最喜歡吃的就是家鄉的油鼓了。

油鼓是用和好的麪糰包着葱和豬肉一起在油鍋裏炸起來的。炸好之後,原本白色的麪糰變成了棕色,上面閃着油亮亮的光,還散發着一股誘人的香味。每當這時,我就不由自主地被香味“勾”了過去,站在油鼓攤前垂涎三尺……

油鼓是我們温嶺的特產,小時候媽媽偶爾會買幾個油鼓給我吃。當時,我拿着被廢紙包着的油鼓,帶着對油鼓的懷疑一口咬了下去,頓時,我的嘴裏充滿了豬肉和葱的濃郁香味,那炸好的麪糰酥脆可口,讓我一下子就把油鼓全吃光了,我舔舔嘴巴,香濃新鮮的豬肉再加上又綠又脆的大葱,不僅在顏色上美觀實在,而且味道也香醇濃韻。吃下去簡直是妙不可言!油鼓吃完後也回味無窮讓人吃了一個忍不住還想再吃下一個。從此,我便愛上了油鼓。

油鼓又香又美味,而且也比較實惠,許多人都愛吃油鼓。每次我一發到零花錢,就會馬上跑到油鼓攤前買油鼓,有時實在是沒有錢,我就讓媽媽給我買,如果媽媽不同意我就死纏爛打,非要吃上油鼓不可。

賣油股的是一個老爺爺和一個老奶奶,他們非常慈祥,每次看見我來都會笑眯眯地對我説:“小朋友,又來買油鼓啊?”他們做油鼓的手藝非常嫻熟。一手拿鏟子,先把一些麪糰鋪到鏟子上,再抓一把葱和一些豬肉灑在麪糰上,然後再拿一把鏟子鏟一些麪糰鋪在上面,包嚴實。最後丟進盛滿油的油鍋裏炸。這幾個過程竟然只用了短短几分鐘,我在等待美食的過程中不禁被他們的手藝給驚呆了。未炸熟的油鼓在油鍋裏翻滾,不過五分鐘便出油鍋了,到時候用夾子夾到桌子上,用廢報紙包起來就可以了。剛炸好的油鼓最好吃了,我拿着油鼓心滿意足地離開了。

油鼓不只是家鄉的美食也是我的最愛,它還是我們家鄉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