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生活經驗>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6篇

生活經驗 閲讀(2.47W)

當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6篇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1

書的作者弗蘭克是猶太人,納粹時期被關進了奧斯維辛集中營,卻奇蹟般地活了下來,所以才寫成了這本書,書的第一部分就是介紹他在集中營的經歷,前面寫到他是如何裝在擁擠的火車車廂裏被運送到集中營,以及當時左右兩道選擇就是生死選擇等等這些,讓我想起了《美麗人生》中的這些畫面。

這一部分看得特別慢,每段描述腦海中都會浮現那些畫面,也看得比較壓抑,透過這些文字能感受到作者強大的內心和清醒的意識,也許正如他所説,他對未來有期待,對當下賦予了意義,他需要活下來把他的研究弄完,並且,他的心中還有愛,他無時無刻不在思念他的妻子。

第二部分作者介紹了他的意義療法,他提到:“根據意義療法,努力發現生命的意義是人最主要的動力。這就是為什麼我用“追求意義”一詞,而不用弗洛伊德心理分析學説強調的快樂原則”(我們也可以叫它“追求快樂”),也不用阿德勒心理學派的“追求權力”或者“追求優越”之説。“

意義療法認為,負責任就是人類存在之本質。

作者提到了發現生命意義的三種不同方式:

通過創立某項工作或者從事某項工作;

通過體驗某種事情或者面對某個人;

在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難時採取某種態度。第一種就是成就或成功,其意義顯而易見。第二種和第三種需要進一步解釋。

找到生命之意義的第二種方法就是通過體驗某種事情——如真善美——通過體驗自然和文化或體驗另一個人的獨特性——就是説去愛某個人。

讀這本書時,尤其是對於集中營生活描述的部分,腦中不時冒出這些想法:我現在真是太幸運啦,我的生活真是太美好了啊,原來賦予意義能如此強大啊,原來內在力量是可以改變命運的呢。

這本書很薄,值得在迷茫的時候讀一讀,也值得在情緒低落的時候讀,最後引用下文中多次提到的尼采那句:“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2

知道為什麼而活的人,便能生存——尼采。克多.弗蘭克爾:“不要只想着成功——你越想成功,就越容易失敗。

成功就像幸福一樣,可遇不可求。它是一種自然而然的產物,是一個人無意識地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時產生的衍生品,或者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

幸福總會降臨的,成功也同樣:常常是無心插柳柳成蔭。無可否認,身處21世紀的我們常常自動認為成功=很有錢=任性的自由,每天起牀後的目標是今天有什麼辦法賺大錢,有什麼辦法減少生存的壓力。當錢道當道,找到一個自己認為可以為之奮鬥的偉大事業是多麼難得,更加不要説成功是為他人奉獻時的副產品了。

我相信有些人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能無意識投身於某一偉大的事業中去獲得成功的結果,但現階段我還在為自己的醫療、養老、教育、衣食住行奮鬥着。從經濟學上説,人類做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其功利性,追逐功利性能讓人能夠更好自由處理自己的一切(包括外在的資源和內在的意願)。

就像今天和同事討論的一樣,他認為:“既然公司可以欠着我們4個月的工資,我為什麼不能把工作任務簡單化完成呢。公司要求我們體諒公司的難處,為什麼公司沒有體諒我們養家的困難?”我知道他們的困境,但是比較難認同他的想法,對於這種狀況他們還是有選擇的方法。如果你選擇繼續留下來,起碼拿出你普通的工作水平來完成工作任務,畢竟這個是你的賴以為生的工作,也是你職場道德的體現;如果他們覺得實在很難忍受,那就各展所長努力找好下家單位,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何必把自己困在這種自己不能認同的工作環境當中呢,生生磨滅了自己的工作熱情,成就了自己的冷漠處事的態度。

無論什麼情況下,責任心還是需要繼續保持。對周圍環境的失望,慢慢遺失自己的責任心,冷漠自己的熱情,真是恐怖至極的“存在之虛無(即空虛感和無意義感導致)”。這種經歷我在一年前在新山已經無奈嘗試過,否定自己的意義和存在感,真的讓人心理很受傷而導致失眠一個多月,也讓我身體受到了一定的損傷。幸虧認識到自己的境況後,立定決定把自己從坑底拉起來。經此一役,我的眼界更加開闊了,無論什麼情況下還是本我最重要。這也是一種受難後獲得另類的幸福。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3

《活出生命的意義》作者是維克多.弗蘭克爾。

著名心理學家維克多·弗蘭克爾是20世紀的一個奇蹟。納粹時期,作為猶太人,他的全家都被關進了奧斯威辛集中營,他的父母、妻子、哥哥,全都死於毒氣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倖存。弗蘭克爾不但超越了這煉獄般的痛苦,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替人們找到絕處再生的意義,也留下了人性史上最富光彩的見證。弗蘭克爾一生對生命充滿了極大的熱情,67歲仍開始學習駕駛飛機,並在幾個月後領到駕照。一直到80歲還登上了阿爾卑斯山。他並不是當年集中營裏被編號為119104的待決囚徒,而是讓人的可能性得以擴大的聖者。

《活出生命的意義》,這本書共分二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作者在集中營三年期間艱苦卓絕地與命運抗爭,尋找生命意義的心路歷程。第二部分是作者向大家介紹根據自己的感悟創立的心理治療方法——意義療法。

學習過程中,讓我感悟最深的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獨特使命,哪怕是經受磨難,也是獨特。沒人幫助自己解除磨難,我們之所以獨特,也是獨特的磨難機會塑造的。再有就是,不管我們面對什麼樣的困境或説是環境,我們還有選擇的自由。在艱苦的環境下,選擇一種積極的好心情,去勇敢生活。這樣想以後,內驅力就驅動了,自我所做的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啊。

聯繫自己生活實際不難發現,鄉村教育有它的弊端也有它的優點,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應對。面對教學長時間跟不上縣城,我們又如何“翻盤”?我們如何引導孩子明白---人是自己做出了屈服於環境和條件還是勇敢挑戰那些環境和條件的決定,換句話説人最終決定自己的命運。人不是簡單地活着,而是時時需要對自己的前途做出判斷,決定下一刻自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雖然我們任教的對象身處農村,天賦有限,可人自我奮鬥潛力是無限的,只有學生找到了自己奮鬥努力的意義,我相信孩子們終會有成就。

反觀自我,學會滋養內心的自由,擁抱自然,藝術詩歌和文學之美,感受家庭和朋友的愛,更是十分重要的。閲讀,為我們打開了更廣闊的世界,它帶領着我們走向更明朗未來。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4

作為難得的真實題材,我為能看到這樣一本書而感激。弗蘭克爾在集中營的3年可謂,受盡苦楚。我曾經看過一部美劇,有講述類似於他這樣的生活,於是在書的前半部分,我讀到不敢讀下去。我形容當時的心情是:壓抑着悲憫着,哭不出來的壓抑與窒息感。我為自己的反應感到奇怪,對於這替古人擔憂的舉動感到難以理解,我停下了書的閲讀,不斷反思,最終看到了自己的恐懼,這毫無緣由的恐懼。是我內心的恐懼,讓我不能順利的流暢的讀下去。我不知道這恐懼是因而而已,但是我看到了,不理智的懦弱,我隨後做了自我調節,又繼續閲讀下去。人們在做改變前,總是喜歡給自己加上種種限制,限制了自己的自由。以為一切就應當如此,或者他們更願意使這一切看起來更合理化,讓自己可以為自己的“不上進”寬心。但是自由處處都在,它不會是一種擠壓感,就像空氣一樣,你以為滿了,而是存在太多空隙。

於是,人和人的差別也就這樣展現開來,是自主的靠向自由,然後改變,還是被自己的枷鎖困住,寸步不前。我以為弗蘭克爾用自己的智慧救了自己,用自己的超然救了自己。用形式打破了形式。我們看到了他的卓越,還有他為人類社會留下的巨大精神財富。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所以每當上帝給我們一個磨難的時候,就是給我們一個超越自己的機會,一個思考的機會,一個改變的機會,一個更有作為的機會,一個活出自己生命意義的機會。

當我們必須面對這樣或那樣的困難的時候,似乎應該感激,因為是上帝瞧得起你,不想讓你蹉跎終了或者玉損香消。生命的意義應該在生命中找尋答案。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我覺得是推翻了之前一些教科書的肯定句,更為我們提供了很多可能。意義療法在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可以為我們所用,為我們解決很多問題。此書還是值得一讀,更值得細品。書籍精髓的整理詳見筆記摘錄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5

活出生命的意義!什麼是生命的意義?作者在文中提到:沒有一個醫生可以用概括性的語言來回答這個問題。因為生命的意義在每個人、每一天、每一刻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不是生命之意義的普遍性,而是在特定時刻每個人特殊的生命意義。每個人生命的任務是特定的,完成這些任務的機會也是特定的。人不應該問他的生命之意義是什麼,而是必須承認是生命向他提出了問題,他必須通過對自己生命的理解來回答生命的提問。對待生命,他只能擔當起自己的責任。

積極地應對生活問題的人好比一個每撕掉一張掛歷就把它整整齊齊地摞在一起,還要在背面記幾行日記的`人。他可以自豪而快樂地回憶日記中所記下的所有充實的日子,那些他曾經有過的全部生活。

人不是眾多事物中的一種。事物相互決定對方,但人最終是自我決定的。成為什麼,在天賦與環境的限度內,是他自己決定的結果。最終表現出哪一種,是決定的結果,而不是環境的產物。

存在之虛無的主要表現是厭倦。“星期日神經官能症”————人們在忙碌了一週後,突然覺得生活沒有了內容,其內心的空虛感凸顯出來。同時虛無還戴着各種各樣的面具和偽裝出現。有時,遭遇挫折的人對意義的追求會通過追求權力(包括追求權力之最原始的形態即金錢)得到替補性代償。

你所經歷的,世人奪不去。不光我們的經歷,還有我們的行動和所有的想法、所有的苦難都不會消失。儘管它們已經成為過去,但我們可以使它們存留在世上。“曾經是”也是一種“是”,甚至更為確定。

人在登山遇險的關鍵時刻,只會有一種感覺,即好奇。

感悟:每個人的世界其實並沒有世界那麼大,我們的幸福感更多地來自於自己在乎的那幾個最親密的人,那幾段親密關係。心靈和精神的寄託,不只是某一個人,而是一種心境,寄託的對象可以是任何事物。內在自由度:在自己沒有能力去選擇客觀環境的前提下,自己能以怎樣的態度去面對;臣服於已發生的事情,是選擇自己去面對事情的態度。我們很多事情很多情境都沒得選,能選的只有自己。

《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6

許雲龍

也許我們都會問這樣一個問題:"活着是為了什麼?"我同樣也問過自己。我有時覺得自己的存在沒有多大的意義,尤其在最痛苦的時候,感覺一切都似乎和我沒多大關係。現實的殘酷,理想的美好,反差之大讓人難以承受。

當拿起這本書的時候,曾經看過的一部影片映入眼前《穿着條紋睡覺的男孩》。德國對猶太人的殘害,讓自己為他們這樣的行為而感到憤恨。

這本書先從集中營的經歷講起。不可置疑的是:沒有真正經歷過那種生活的人,是無法真正感受在集中營裏的痛苦。每天吃不飽卻還要從事繁重的體力活,而他們卻以還能繼續從事着這樣繁重的勞動而感到慶幸。那種隨時都有可能面臨毆打,面臨死亡的日子讓人無法去想象,人的精神生活是多麼倍受摧殘,讀後感《活出生命的意義讀後感》。他們面對遙遙無期的痛苦日子,有多少人能不絕望?

然而,其中也不乏有意志堅定的人。維克多?弗蘭克爾就是其中一個。他寫的這本書激勵了很多人,也可以説救了很多人。

當人生活在那樣的環境下都能勇敢地活下來,我們今天的生活如此美好,為何還有那麼多輕生的人?也許當他們看到這本書的時候,應該知道比自己痛苦的人還有很多很多,可他們卻仍然堅定不移地活着。為什麼自己卻不能做到呢?

生命的意義在於自己不斷地賦予,人只有活着才能擁有更多更多,否則一切都是空談。我們應該對生活進行一次又一次地加法運算,而不是總在做減法算式。

這本書也讓我明白成功的並不是最聰明的人。因為決定成功的更多是非智力因素:明確的目標,積極的心態,努力和堅持,承受挫折和壓力的能力。做一個始終樂觀的、積極向上的人,並不是件輕鬆容易的事情。在看不到希望的時候,仍能堅持自己的價值理念走下去的人,是了不起的。任何人做一份積極的工作,可能他感覺不到自己的意義所在,但他的意義確實存在,社會的美好是由各個層面的勞動者共同建立的。自己的工作無足輕重,那只是一種感覺,你做了再普通的工作也為社會貢獻了一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