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工作報告>

調研彙報材料格式

工作報告 閲讀(4.29K)

一、歷史文化

調研彙報材料格式

1、古稱靈州:西漢惠帝四年(公元前191年)設置靈洲縣,北魏設置靈州,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改靈州為縣,擁有2200年的縣制歷史。

2、地靈人傑:一億六千萬年前的恐龍化石彰顯出靈性山河的悠長龍脈,三萬年前的水洞溝遺址印證着遠古人類走向文明的歷史足跡,奔騰不息的黃河洪流洗練出“賀蘭山下果園城”的靈州家園,4639平方公里資源富地透射着塞上江南的旖旎風光。唐太宗李世民“靈州勒石”、唐肅宗李亨登基、清康熙帝橫城渡口過黃河等折射出神韻靈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

二、文化工作現狀

我市文化系統含市文體局及下設文化館、圖書館、體育中心、文管所、民族藝術團、文化市場稽查大隊6個事業單位,行政定編7人,事業定編86人,在職96人。在職副科級以上領導幹部9人,在職幹部職工中大專以上學歷59人,具有中級以上職稱16人,初級職稱46人,專業人員佔職工總數的64%。近年來,我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文化工作:

一是羣眾文化活動異彩紛呈。集中整合社會資源力量,以建設和諧文化為主題,按照“月月有主題、週週有活動”的工作思路,以開展羣眾文化活動為載體,先後組織舉辦了廣場文化36場(次),農村社區文化演出231場(次),圍繞進入西部百強縣及國慶、中秋節,成功策劃舉辦“靈性山河,激情跨越”()宣傳文化活動周大型主題系列活動,在連續舉辦了精品羊絨展示、寧東產業工人激情演出、長棗王拍賣會、“靈州吟韻”詩詞論證會、書畫展等活動,有效的宣傳了,提升了對外形象和品位。

二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進展順利。組織專人專人對全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摸底調查,重點對郝橋鎮崔渠口村馬氏口弦進行挖掘、整理、保護與傳承。截止目前,成立了以馬氏家族為主的口弦表演隊,加大了傳承空間。經過挖掘、整理,我市口弦表演隊已有了固定的演奏曲目,包括《駱駝鈴》、《苦難歌》、《廊崖滴水》等,並以獨奏、重奏、合奏的形式展示於觀眾。

三是城鄉文化產業陣地建設得到完善。大力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籌資100餘萬元,新建鄉村文化廣場21個;籌資20萬元,對宣傳文化中心進行維修;積極爭取文化設施項目資金10萬元,開展送圖書、送器材等活動;投資100餘萬元,對新建恐龍化石三號館進行挖掘、整理和保護;積極協調資金2000萬元,幫助、扶持水洞溝建設博物館和長城博物館。

四是搭建“靈州大舞台”對外宣傳平台。為大力彰顯神韻靈州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全面展示我市爭創中國百強縣、構建和諧新的輝煌成就,集中展現全市回漢各族人民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民風民俗教育活動成果,提升城市文化品格和知名度、美譽度,重點實施“走出去”工程,在玉皇閣廣場舉辦“務實創新,激情跨越”為主題的“靈州大舞台”活動,全年文藝演出170場,其中市各行業、部門演出40常

五是實施“六個一文化進鄉村”工程。以加強“四德”教育、繁榮羣眾文化生活、推進新農村建設為抓手,每個鄉鎮下派1名文化特派員、1個文藝團體、1個文化大院、1個文化書屋,每個行政村成立1個農民籃球隊、建成一面公務員之家以展示先進人物和事蹟為內容的文化牆,引領社會風氣,活躍基層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鄉人民的科學文明素質。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面對我市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新的'目標要求,宣傳思想工作還有明顯的差距和不足。主要表現為:一是思想觀念存在着改革創新理念不強、思路不寬、闖勁不足、狀態不佳等問題;二是歷史文化存在着資源挖掘深度不夠、文藝創作精品不多、特色風情彰顯不足的問題;三是隊伍建設存在着創新意識、協作意識、服務意識不足的問題。在今後工作中,我們將正視這些問題與不足,結合工作部署認真加以改進。

三、發展繁榮文化事業的“五個結合”。

面對當前文化事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我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視野必然要放在與爭創中國百強縣相適應的戰略高度,努力做好文化創新“五個結合”的文章:

一是做好地域文化與城市定位的結合文章。充分發揮地域文化的比較優勢,緊扣古靈州歷史發展脈絡,依託靈州兩千年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藴,牢牢圍繞各民族團結、國家統一這條主線,充分挖掘唐太宗李世民靈州勒石、唐肅宗李亨靈州登基歷史事件,整合歷史文化潛在資源,通過文化元素的注入,賦予城市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使其更具活力、生命力。今年,已完成唐太宗靈州勒石項目書研究。並依託歷史,一批仿唐建築風格的樓房亭所和雕塑正在設計建設中。

二是做好歷史文化資源與旅遊產業相結合的文章。創新文化事業與旅遊產業相結合的途徑,把擁有的水洞溝、恐龍等38處古靈州歷史文化遺蹟遺址的獨特人文景觀、旅遊資源,通過“故事性”敍事方式變成傳説、散文和舞劇,變成今天人們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使沉寂而偉大的古靈州歷史能夠重新鮮活起來,讓這些不説話的遺蹟回放歷史、復活人文、綻放魅力,真正打造出、全區東線旅遊的精品景點,激發出特色旅遊產業的生機與活力,增強旅遊產業的競爭力和招商引資、繁榮經濟的人氣及資金聚積的“窪地”效應。目前,我市共徵集旅遊詞160篇、古今詩詞290餘篇、長棗的傳説320餘篇。

三是做好培育企業文化與促進企業發展的結合的文章。圍繞寧東能源基地、羊絨產業基地企業,通過調研、訪談、文獻蒐集、歷史研究等方法和手段提煉出企業精神層面的精髓,塑造企業精神,培育企業文化,逐步將文化融合深入到企業的各個環節,讓企業文化紮根企業,形成一套讓員工普遍尊從的廠訓、廠歌、廠規,一種讓消費者青睞的品牌、品質、品味,營造凝心聚力、拴心留人的企業人文環境,增強員工團隊的凝聚力、生產產品的競爭力、企業發展的持續力,樹立品牌形象。

四是做好專業文化發展與羣眾文化發展相結合的文章。面對基層文化陣地設施、尤其是文藝人才缺乏的現實,加強羣眾文化網絡建設,積極探索“文化特派員”制度,把專業文藝工作者選優下派到各鄉鎮,建立培訓文藝骨幹、組建文藝表演隊伍、健全基層文化網絡的示範培訓機制,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輻射帶動作用,有效整合社會文化資源在示範、引導、培育指導中激發和釋放出專業人才與羣眾參與的兩個積極性,提高文藝專業人才服務羣眾、活躍羣眾文化生活的親和力和感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