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衛生資格>

2017年神經外科學主治醫師考試熱點:腦膿腫

衛生資格 閱讀(2.31W)

通常所說的腦膿腫是指化膿性細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腦炎、腦化膿及腦膿腫包膜形成,少部分也可是真菌及原蟲侵入腦組織而致腦膿腫。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和鏈球菌。

2017年神經外科學主治醫師考試熱點:腦膿腫

  根據細菌來源可將腦膿腫分為五大類:

  耳源性腦膿腫

耳源性腦膿腫最多見,約佔腦膿腫的2/3。繼發於慢性化膿性中耳炎、乳突炎。感染系經過兩種途徑:①炎症侵蝕鼓室蓋、鼓室壁,通過硬腦膜血管、導血管擴延至腦內,常發生在顳葉,少數發生在頂葉或枕葉;②炎症經乳突小房頂部,巖骨後側壁,穿過硬腦膜或側竇血管侵入小腦。

  鼻源性腦膿腫

鼻源性腦膿腫由鄰近副鼻竇化膿性感染侵入顱內所致。如額竇炎、篩竇炎、上頜竇炎或蝶竇炎,感染經顱底導血管蔓延顱內,膿腫多發生於額葉前部或底部。

  隱源性腦膿腫

原發感染灶不明顯或隱蔽,機體抵抗力弱時,腦實質內隱伏的細菌逐漸發展為腦膿腫。隱源性腦膿腫實質上是血源性腦膿腫的隱蔽型。

  損傷性腦膿腫

多繼發於開放性腦損傷,尤其戰時的腦穿透性傷或清創手術不徹底者。致病菌經創口直接侵入或異物、碎骨片進入顱內而形成腦膿腫。可傷後早期發病,也可因致病菌毒力低,傷後數月、數年才出現腦膿腫的症狀。

  血源性腦膿腫

約佔腦膿腫的1/4。多由於身體其它部位感染,細菌栓子經動脈血行播散到腦內而形成腦膿腫。原發感染灶常見於肺、胸膜、支氣管化膿性感染、先天性心臟病、細菌性心內膜炎、面板癤癰、骨髓炎、腹腔及盆腔臟器感染等。腦膿腫多分佈於大腦中動脈供應區、額葉、頂葉,有的為多發性小膿腫。

  病原學

常見的致病菌為金黃色葡萄球菌、變形桿菌、大腸桿菌和鏈球菌。血源性感染者以金黃色葡萄球菌最常見;鼻源性感染以咽頰炎鏈球菌多見;耳源性感染以厭氧鏈球菌、變形桿菌、腸桿菌多見;外傷性感染以金黃色葡萄球菌和腸桿菌最多見。

  發病機制及病理生理

腦膿腫的形成是一連續過程,可分為三期:

(1) 急性腦膜炎、腦炎期:化膿菌侵入腦實質後,病人表現明顯全身感染反應和急性侷限性腦膜炎、腦炎的病理變化。腦炎中心部逐漸軟化、壞死,出現很多小液化區,周圍腦組織水腫。病灶部位淺表時可有腦膜炎症反應。

(2) 化膿期:腦炎軟化灶壞死、液化,融合形成膿腫,並逐漸增大。如融合的小膿腔有間隔,則成為多房性腦膿腫,周圍腦組織水腫。病人全身感染徵象有所好轉和穩定。

(3) 包膜形成期:一般經1~2周,膿腫外圍的肉芽組織由纖維組織及神經膠質細胞的增生而初步形成膿腫包膜,3~4周或久膿腫包膜完全形成。包膜形成的快慢與致病菌種類和毒性及機體抵抗力與對抗菌素治療的反應有關。

  臨床表現

  急性感染症狀

病人有發熱、頭痛、全身乏力、肌肉痠痛、脈搏頻速、食慾不振、嗜睡倦怠等表現。頸部抵抗或腦膜炎症,通常不超過2-3周,由於應用廣譜抗菌素,這些症狀大多數好轉消失。

  顱內壓增高症狀

隨著腦膿腫形成和增大病人出現顱內壓增高症狀,病人有不同程度的頭痛,為持續性並有陣發性加劇,伴有嘔吐,尤以小腦膿腫嘔吐頻繁。可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和意識障礙。脈搏緩慢,血壓升高,脈壓增寬,呼吸變慢等徵象,半數病人有視乳頭水腫。

  腦區域性定位症狀

腦膿腫位於半球者可有對側中樞性面癱,對側同向偏盲,或象限性偏盲,對側肢體偏癱或錐體束徵陽性;位於優勢半球者出現失語,也可有癲癇發作。膿腫位於小腦者出現強迫頭位,眼球震顫,步態不穩,共濟失調和同側肢體肌張力減低。

  腦疝形成和膿腫破潰

隨著病情發展,顱內壓增高嚴重致腦疝,病人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膿腫接近於腦表面或腦室,自動或穿刺破裂入蛛網膜下腔或腦室,則病情迅速惡化,表現突然高熱、昏迷、抽搐,血象和腦脊液白細胞劇增,如不及時救治則迅速死亡。

  診斷及鑑別診斷

  診斷依據

(1) 病人有化膿性感染源:如慢性中耳炎,乳突炎,副鼻竇炎,肺部感染。有開放性顱腦損傷、先天性心臟病及身體其他部位感染源史。

(2) 全身感染症狀。

(3) 多有腦膜炎病史,逐漸出現顱內壓增高徵象,出現腦膿腫相應部位的大腦或小腦損害徵象。

(4) 腰椎穿刺:膿腫的佔位效應多導致腦脊液的.壓力增高,如有視乳頭水腫者腰穿應列為禁忌。在急性腦炎階段,腦脊液細胞數常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但膿腫形成後,細胞數多降為正常。腦脊液中蛋白定量可輕度增高。

(5) 影像學檢查:

a) 頭顱X線平片:有助於膿腫原發灶的發現,如耳源性腦膿腫可見顳骨巖部和乳突氣房的骨質硬化或破壞。鼻源性腦膿腫多見額竇、篩竇或上頜竇的炎症性改變。外傷性膿腫可見顱內碎骨片或異物的殘留。慢性腦膿腫還可見顱內壓增高徵象,偶可見膿腫壁的鈣化。

b) CT檢查:腦膿腫的CT影象特點因病變的發展階段表現各異。包膜形成階段,平掃有5%的患者可在低密度水腫區內見到膿腫壁,注藥後可見完整、邊界清楚、厚度均一的明顯環狀強化。合併有厭氧菌感染時尚可見膿腔內形成氣液平面,有明顯佔位效應時可見腦室系統的擴大或受壓移位。

c) MRI檢查:因膿腫形成的時間不同表現不同。在包膜為形成之前,表現為邊界不清、不規則、水腫帶明顯的長T1長T2訊號影,有明顯的佔位效應,需結合病史與膠質瘤、轉移瘤鑑別。在包膜形成以後,增強掃描可見邊界清楚的薄壁環狀強化,膿腫壁多無內突的結節影。

d) 腦血管造影:根據正常血管移位的情況和膿腫區無血管分佈可做定位診斷,結合病史才能定性。

e) 膿腔的造影:對病情危重者可在CT引導下行穿刺抽膿術,同時注入碘油或碘苯脂以觀察膿腫的大小範圍。

(6) 探查性腦穿刺發現膿腫。

  鑑別診斷

(1) 化膿性腦膜炎:有高熱、脈快,腦膜刺激徵明顯,但無侷限神經定位徵,腦脊液白細胞和蛋白質增高,腦超聲檢查,腦血管造影和CT掃描均正常。

(2) 硬膜外或硬膜下積膿:常與腦膿腫合併存在,很少獨立發生。腦血管造影腦表面為一無血管區,CT發現腦表面有半月形低密度影。

(3) 血栓性竇感染:細菌栓子脫落,沿靜脈竇擴散所致,表現為週期性膿毒敗血症,不規則寒戰,弛張熱、脈快,末梢血粒細胞增加,但腦脊液無改變,可藉助腦超聲、腦血管造影和CT掃描鑑別。

(4) 化膿性迷路炎:由化膿性中耳炎所致,症狀類似小腦膿腫,但頭痛較輕,嘔吐,眩暈嚴重,眼震多呈自發水平和旋轉混合型,共濟失調為雙側性或不明顯,無腦膜刺激徵,無視乳頭水腫,腰穿正常。

(5) 腦腫瘤:發病緩慢,無感染病史,僅顱內壓增高,腦脊液細胞正常,經顱平片、血管造影、CT掃描不難鑑別。

  治療

腦膿腫的處理原則是:在膿腫尚未完全侷限以前,應進行積極的抗炎症和控制腦水腫治療。膿腫形成後,手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法。

  抗感染

應針對不同種類腦膿腫的致病菌,選擇相對應的細菌敏感的抗菌素。原發灶細菌培養尚未檢出或培養陰性者,則依據病情選用抗菌譜較廣又易通過血腦屏障的抗菌素。常用青黴素、氯黴素及慶大黴素等。

  降顱壓治療

因腦水腫引起顱內壓增高,常採用甘露醇等高滲溶液快速、靜脈滴注。激素應慎用,以免削弱機體免疫能力。

  手術

a) 穿刺抽膿術:此法簡單易行,對腦組織損傷小。適用於膿腫較大,膿腫壁較薄,膿腫深在或位於腦重要功能區,嬰兒、年老或體衰難以忍受手術者,以及病情危急,穿刺抽膿作為緊急救治措施者。

b) 導管持續引流術:為避免重複穿刺或炎症擴散,於首次穿刺膿腫時,膿腔內留置一內徑為3~4mm軟橡膠管,定時抽膿、沖洗、注入抗菌素或造影劑,以瞭解膿腔縮小情況,一般留管7~10天。目前CT立體定向下穿刺抽膿或置導管引流技術更有其優越性。

c) 切開引流術:外傷性腦膿腫,傷道感染,膿腫切除困難或顱內有異物存留,常於引流膿腫同時摘除異物。

d) 膿腫切除術:最有效的手術方法。對膿腫包膜形成完好,位於非重要功能區者;多房或多發性腦膿腫;外傷性腦膿腫含有異物或碎骨片者,均適於手術切除。腦膿腫切除術的操作方法與一般腦腫瘤切除術相似,術中要儘可能避免膿腫破潰,減少膿液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