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醫師>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頜面外科學講義:周圍性面神經麻痺

執業醫師 閱讀(1.2W)

導語:周圍性面神經麻痺是莖乳突孔內急性非化膿性面神經炎引起的周圍性面神經癱瘓。臨床以突然發生的一側面部癱瘓,口眼歪斜為主症。常見以下二種證型。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相關的考試內容吧。

口腔執業醫師口腔頜面外科學講義:周圍性面神經麻痺

  (一)概述

面神經麻痺是以顏面表情肌群的運動功能障礙為主要特徵的一種常見病,也稱為面癱。

根據引起面神經麻痺的損害部位不同,分為中樞性面神經麻痺和周圍性面神經麻痺兩種。

中樞性(核上性)面神經麻痺:病損位於面神經核以上至大腦皮層中樞之間,即當一側皮質腋幹束受損時,稱為中樞性或核上性面神經麻痺。由於面神經核上部的細胞接受兩側皮質腦幹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瞼裂以上的表情肌,包括額肌和上半部眼輪匝肌的運動;面神經核下部的細胞則只接受對側皮質腦幹束的纖維,其軸突組成面神經的運動纖維,支配同側瞼裂以下的表情肌。

周圍性(核性或核下性)面神經麻痺:面神經運動纖維發生病變所造成的面癱稱為周圍性面神經麻痺。病變可位於腦橋下部(如出血、腫瘤等)、中耳或腮腺等部位。其臨床特點為:①病變側全部表情肌癱瘓(但提上瞼肌除外,因該肌受動眼神經支配):如眼瞼不能閉合,不能皺眉、額紋消失,口周肌群癱瘓症狀與核上癱相同;②可伴有聽覺改變、舌前2/3的味覺減退,以及唾液分泌障礙,其中最多見的.是貝爾麻痺。

  (二)貝爾麻痺

1.概述 貝爾麻痺係指臨床上不能肯定病因的不伴有其他體徵或症狀的單純性周圍性面神經麻痺。一般認為是經過面神經管的面神經部分發生急性非化膿性炎症所致。

2.病因 目前其確切病因尚不明瞭。本病也可髓由某種病毒感染所引起,如單純皰疹病毒、水痘一帶狀皰疹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脊髓灰質炎病毒等。

貝爾麻痺常在區域性受冷風吹襲或著涼後發生,故可能是因寒冷引起營養面神經的血管痙攣,導致神經的缺亦和毛細血管的損害,而發生水腫;水腫進一步加重神經受壓和阻礙淋巴與血液的流通,形成惡性迴圈而導致面癱。

此外,還認為貝爾面癱可能與遺傳因素有關。

3.病理 主要是面神經水腫,髓鞘或軸突有不同程度的變性,以在莖乳孔和麵神經管內的部分尤為顯著。部分患者乳突和麵神經管的骨細胞也有變性。

4.臨床表現 貝爾面癱起病急驟,且少自覺症狀,不伴其他症狀或體徵的突發性單側面癱,常是貝爾面癱的特殊表現。

面癱的典型症狀有:患側口角下垂,健側向上歪斜;上下脣因口輪匝肌癱瘓而不能緊密閉合,故發生飲水漏水、不能鼓腮、吹氣等功能障礙。上下眼瞼不能閉合的原因是由於眼輪匝肌癱瘓後,失去與受動眼神經支配的上瞼提肌保持平衡協調的隨意動作,致瞼裂擴大、閉合不全、露出結膜;用力緊閉時,則眼球轉向外上方,此稱貝爾徵;由於不能閉眼,故易患結膜炎。在下結膜囊內,常有淚液積滯或溢位,這種淚液執行障礙,一般是由於淚囊肌癱瘓與結膜炎等原因所引起。前額皺紋消失與不能蹙眉是貝爾面癱或周圍性面癱的重要臨床表現,也是與中樞性面癱鑑別的主要依據。

面癱的症狀還取決於損害的部位。如發生在莖乳孔外,一般都不發生味覺、淚液、唾液、聽覺等方面的變化。但如同時出現感覺功能與副交感功能的障礙時,則所出現的症狀對損害的發生部位具有定位意義。因此,臨床上在必要時,尚應進行下列各種檢查:

(1)味覺檢查:伸舌用紗布固定,擦乾唾液後,以棉籤蘸糖水或鹽水塗丁患側的舌前2/3,囑患者對有無味覺咀手示意,但不要用語言回答,以免糖(鹽)水蘸至健側而影響檢查結果。

(2)聽覺檢查:主要是檢查鐙骨肌的功能狀態。以聽音叉(256Hz)、馬錶音等方法,分別對患側與健側進行由遠至近的比較,以瞭解患側聽覺有無改變。

(3)淚液檢查:亦稱Schirmer試驗。目的在於觀察膝狀神經節是否受損。用濾紙兩條(每條為0.5cm× 5cm),一端在2cm處彎折。將兩紙條分別安置在兩側下瞼結膜囊內做淚量測定。正常時,在5分鐘末的濾紙沾淚長度(溼長度)約為2cm。

貝爾面癱多數在1~4個月間恢復。有的可徹底治癒,有的為不全恢復,個別的可完全不能恢復。恢復不全者,常可產生癱瘓肌的攣縮,面肌痙攣或聯帶運動,成為面神經麻痺的後遺症。癱瘓肌的攣縮表現為患側鼻脣溝加深,瞼裂縮小,口角反向患側牽引,使健側面肌出現假性癱瘓現象,此時切不可將健側誤認為患側。

5.診斷與鑑別診斷 本病具有突然發作的病史與典型的周圍性面癱症狀,診斷並不困難。根據味覺、聽覺及淚液檢查結果,還可明確面神經損害部位,從而作出相應的損害定位診斷:

(1)莖乳孔以外:面癱。

(2)鼓索與鐙骨肌神經節之問:面癱+味覺喪失+唾液腺分泌障礙。

(3)鐙骨肌與膝狀神經節之間:面癱+味覺喪失+唾液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

(4)膝狀神經節:面癱+味覺喪失+唾液腺、淚腺分泌障礙+聽覺改變。

(5)腦橋與膝狀神經節之間:除面癱外,感覺與分泌功能障礙一般均較輕;如損害影響聽神經時,尚可發生耳鳴、眩暈。

(6)核性損害:面癱+輕度感覺與分泌障礙,但往往影響展神經核而發生該神經的麻痺,若損害累及皮質延髓束時可發生對側偏癱。

本病應與中耳炎、損傷、聽神經瘤、腮腺疾患等引起的面神經麻痺鑑別。須注意有無耳流膿史、外傷史、聽覺障礙、腮腺病變等特點。

6.預後

影響預後的因素主要取決於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治療是否及時和得當。貝爾面癱約80%的病例可在2~3個月內恢復。輕症病例多無神經變性,經2~3周後即開始恢復,於1~2個月內可痊癒;神經部分變性者,需3~6個月恢復,更嚴重者恢復緩慢或不恢復。

7.治療

貝爾面癱的治療可分急性期、恢復期、後遺症期三個階段來考慮。

(1)急性期。起病1~2周內可視為急性期。此階段主要是控制炎症水腫,改善區域性血液迴圈減少神經受壓。可給阿司匹林0.5~1.09,3次/天。如無禁忌,大多數人主張進行一療程的激素治療,可採用地塞米松5~10mg靜脈滴注,每日1次。或口服潑尼鬆30~60mg/d。口服激素應在起病後立即給予,連續服用2~3日,以後即逐漸減量,一般連續使用激素不超過10日。此外,給予維生素B1100mg肌注,1次/天;維生素B12 1000μg肌注,2次/天。可做理療,可給超短波透熱療法或紅外線照射莖乳孔部。此時期不宜應用強烈針刺、電針等治療,以免導致繼發性面肌痙攣。可給予區域性熱敷,肌按摩。1周以後,可用維生素B族行穴位注射。穴位可選頰車、四自、聽會、耳門、下關等。應囑患者注意保護眼睛,以防引起暴露性結膜炎,特別是要防止角膜損害,可用眼膏,入睡後應以眼罩掩蓋患側眼睛,不宜吹風和持續用眼,減少戶外活動

(2)恢復期:第2週末至2年為恢復期。此期的治療主要是儘快使神經傳導功能恢復和加強肌收縮。除可繼續給予維生素B1、維生素B12肌肉注射外,可給予煙酸、地巴唑等。亦可加用加蘭他敏2.5mg肌肉注射,1次/天。可給予面部肌電刺激、電按摩等。此時期患者應繼續注意保護眼睛。

恢復期可根據病情進行面肌的被動和主動運動鍛鍊。可對著鏡子練習各種癱瘓肌的隨意運動。大多數病例在起病後1~3個月內可完全恢復。藥物治療在6個月後已很少有效,但1~2年內仍可有自行恢復的可能。2年後約有1 0%~1 5%的患者仍留有程度不等的各種後遺症。

也有人主張當病損部位在面神經管內者,如在面癱發生後1個月仍無恢復跡象時可請耳鼻喉科醫師考慮行面神經管減壓術。

(3)後遺症期:2年後面癱仍不能恢復者可按永久性面神經麻痺處理。

  例題:

1.支配口腔頜面部感覺的主要腦神經是

A.舌神經

B.舌咽神經

C.面神經

D.三叉神經

E.迷走神經

2. 支配口腔頜面部運動的主要腦神經是

A.舌神經

B.舌咽神經

C.面神經

D.三叉神經

E.迷走神經

3.三叉神經痛的特點為

A.持續性疼痛,夜間加重

B.疼痛一般與咀嚼和張閉口運動有關

C.驟然發生的陣發性電擊樣劇烈疼痛

D.臨床上常有先兆期和頭痛期

E.每次發作持續數小時

參考答案

1.D 2.C 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