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醫學>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精選應考試題

執業藥師 閱讀(6.72K)

執業藥師考試在10月份15、16號之間,鞏固知識是很重要的,現在正是備考的關鍵時期,本站小編帶來2016年執業藥師精選應考試題,希望對您的考試有幫助!

執業藥師精選應考試題

1、以下可以治療帶狀皰疹的中藥是

A.黃芩

B.黃連

C.黃柏

D.龍膽草

E.苦蔘

2、主治蛔厥腹痛的中藥是

A.五味子

B.芡實

C.石榴皮

D.山茱萸

E.烏梅

3、既燥溼、澀腸,又止血止帶、殺蟲的藥是( )

A.肉豆蔻

B.白果

C.椿皮

D.烏梅

E.罌*殼

4、既治心悸失眠又治腸燥便祕的藥物是

A.酸棗仁

B.桃仁

C.柏子仁

D.瓜蔞仁

E.郁李仁

5、為血肉有情之品,善峻補元陽,大補精血的中藥是

A.淫羊藿

B.鎖陽

C.鹿茸

D.阿膠

E.肉蓯蓉

6、功能開竅寧神,化溼和胃的中藥是

A.麝香

B.冰片

C.蘇合香

D.安息香

E.石菖蒲

7、性溫,既能開竅闢穢,又能止痛的藥是( )

A.鬱金

B.蘇合香

C.琥珀

D.石菖蒲

E.牛黃

8、刺蒺藜的功效是

A.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B.平肝潛陽,滋陰明目

C.平肝疏肝,祛風明目,散風止癢

D.平肝潛陽,清熱明目,解毒

E.平肝息風,清肝明目,清熱解毒

9、紫菀的功效是( )

A.納氣平喘

B.化痰止咳

C.消痰利水

D.清肺化痰

E.瀉肺平喘

10、被譽為“血中之氣藥”的中藥是

A.莪術

B.乳香

C.鬱金

D.川芎

E.香附

11、血熱及陰虛有火者不宜單用的止血藥是

A.白及

B.小薊

C.三七

D.地榆

E.槐花

12、主治寒疝腹痛、睪丸腫痛的中藥是

A.荔枝核

B.木香

C.沉香

D.佛手

E.川楝子

13、被稱為治療水火燙傷之要藥的中藥是

A.苧麻根

B.小薊

C.側柏葉

D.三七

E.地榆

14、氣滯、溼阻、痰壅之證兼寒者最宜用的'中藥是

A.橘皮

B.木香

C.薤白

D.香附

E.化橘紅

15、既能利水通淋,又清解暑熱的藥是( )

A.金錢草

B.滑石

C.木通

D.車前子

E.地膚子

16、山楂的功效是

A.運脾消食,固精止遺

B.消食和中,健脾開胃

C.消食化積,活血散瘀

D.消食和中,回乳

E.消食除脹,降氣消痰

17、既可清熱解毒,又可明目止痙的藥物是

A.大血藤

B.土茯苓

C.熊膽

D.紫花地丁

E.半邊蓮

18、既喜湧吐痰飲,又善截瘧的藥是

A.膽礬

B.常山

C.皂莢

D.瓜蒂

E.萊菔子

19、生用能解表,醋制能增強疏肝作用的藥是( )

A.青皮

B.延胡索

C.荔枝核

D.香附

E.柴胡

20、既可散風解表,通竅止痛,又可消腫排膿的藥物是

A.防風

B.白芷

C.荊芥

D.細辛

E.辛夷

21、消食健胃藥宜在何時服

A.飯前

B.睡前

C.飯後

D.空腹

E.不拘時

22、生薑能降低半夏的毒性,其配伍關係屬於( )

A.相須

B.相畏

C.相使

D.相反

E.相殺

23、藥性理論中,反映藥物作用趨向的是( )

A.四氣

B.歸經

C.五味

D.有毒無毒

E.升降浮沉

24、記錄藥方11000餘首的本草著作是

A.《證類本草》

B.《本草綱目》

C.《新修本草》

D.《中華本草》

E.《神農本草經》

1、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龍膽草的功效清熱燥溼,瀉肝火。龍膽草主治溼熱下注之陰腫陰癢、帶下、陰囊溼疹,溼熱黃疸;肝火上炎之頭痛目赤、耳聾肋痛等;高熱抽搐,小兒急驚,帶狀皰疹。

2、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烏梅

【功效】斂肺,澀腸,生津,安蛔,止血。

【主治病證】

(1)肺虛久咳。

(2)久瀉久痢。

(3)虛熱消渴。

(4)蛔厥腹痛。

(5)崩漏,便血。

3、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椿皮

【功效】清熱燥溼,澀腸,止血,止帶,殺蟲。

【主治病證】

(1)久瀉久痢,溼熱瀉痢,便血。

(2)崩漏,赤白帶下。

(3)蛔蟲病,瘡癬作癢。

4、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柏子仁

【功效】養心安神,潤腸通便。

【主治病證】

(1)虛煩不眠、心悸怔忡。

(2)腸燥便祕。

5、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鹿茸甘鹹性溫,藥力峻猛,為血肉有情之品。既善峻補元陽、大補精血,尤能強筋健骨、調理衝任,還能溫補託瘡。

6、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 石菖蒲

【功效】開竅寧神,化溼和胃。

【主治病證】

(1)痰溼矇蔽心竅之神昏,癲癇,耳聾,耳鳴。

(2)心氣不足之心悸失眠、健忘恍惚。

(3)溼濁中阻之脘腹痞脹,噤口痢。

7、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蘇合香

【功效】開竅闢穢,止痛。

【主治病證】

(1)寒閉神昏。

(2)胸痺心痛,胸悶腹痛。

8、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蒺藜

【功效】平肝,疏肝,祛風明目,散風止癢。

【主治病證】

(1)肝陽上亢之頭暈目眩。

(2)肝氣鬱結之胸脅不舒、乳閉不通。

(3)風熱目赤翳障。

(4)風疹瘙癢。

9、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紫菀

【功效】潤肺下氣,化痰止咳。

【主治病證】

(1)外感咳嗽、咳痰不爽。

(2)肺虛久咳、痰中帶血。

10、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川芎

【功效】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主治病證】

(1)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產後瘀阻腹痛。

(2)胸痺心痛,脅肋作痛,肢體麻木,跌打損傷,瘡癰腫痛。

(3)頭痛,風溼痺痛。

1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三七

【功效】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病證】

(1)咯血,咳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傷出血。

(2)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3)胸腹刺痛。

12、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荔枝核

【功效】行氣散結,祛寒止痛。

【主治病證】

(1)寒疝腹痛,睪丸腫痛。

(2)痛經,產後腹痛。

(3)肝胃不和胃脘痛。

13、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地榆

【功效】涼血止血,解毒斂瘡。

【主治病證】

(1)血熱咯血、衄血、吐血、尿血、便血、痔血、崩漏及月經過多。

(2)燙傷,溼疹,面板潰爛,瘡瘍腫毒。

14、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了理氣藥的性味特點。木香辛香溫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大腸經,兼入三焦與膽經。為行氣調中止痛之要藥,脾胃氣滯兼寒者用之最宜。薤白辛散溫通,苦瀉滑利,善條達凝鬱。上能散陰寒之凝結而溫通胸陽,為治胸痺之要藥。化橘紅性味辛、苦、溫,具有理氣散寒,燥溼化痰,消食。橘皮辛散苦降,溫和不峻,芳香醒脾,入脾肺經。既可理氣運脾而調中快膈,又燥溼理氣而化除痰濁,凡氣滯、溼阻、痰壅之證即可投用。兼寒者最宜用。

15、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滑石

【功效】利水通淋,清解暑熱;外用清熱收斂。

【主治病證】

(1)溼熱淋證,小便不利。

(2)暑熱煩渴,溼溫胸悶,溼熱洩瀉。

(3)溼瘡,溼疹,痱子。

16、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山楂

【功效】消食化積,活血散瘀。

【主治病證】

(1)食滯不化,肉積不消,瀉痢腹痛。

(2)瘀血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胸痺心痛。

(3)疝氣偏墜脹痛。

17、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題考查了藥物的主要功效。五個選項均為清熱藥,紅藤能清熱解毒,。活血止痛;土茯苓能解毒,除溼,利關節;.紫花地丁能清熱解毒,消癰散結;半邊蓮能清熱解毒,

利水消腫。只有熊膽具有清熱解毒,明目止痙的功效。

18、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常山

【功效】湧吐痰飲,截瘧。

【主治病證】

(1)胸中痰飲。

(2)瘧疾。

19、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柴胡

【功效】解表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

【主治病證】

(1)邪在少陽寒熱往來,感冒高熱。

(2)肝鬱氣結,脅肋疼痛,月經不調,痛經。

(3)氣虛下陷之久瀉脫肛、子宮脫垂、胃下垂等。

20、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白芷

【功效】發散風寒,通竅止痛,燥溼止帶,消腫排膿。

【主治病證】

(1)外感風寒或表證夾溼兼見頭痛鼻塞者。

(2)陽明頭痛,眉稜骨痛,鼻淵頭痛,牙痛。

(3)風寒溼痺,寒溼帶下。

(4)瘡瘍腫毒。

21、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飯後服 飯後胃中存有較多食物,可減少藥物對胃的刺激,故消食健胃藥或對胃腸有刺激的藥物宜飯後服。

22、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相殺:即一種藥物能減輕或消除另一種藥物的毒烈之性。如生薑能減輕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薑殺半夏。 23、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升降浮沉,即指藥物在人體的作用趨向。這種趨向與所療疾患的病勢趨向相反,與所療疾患的病位相同。是說明藥物作用性質的概念之一。

24、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本草綱目》

簡稱《綱目》,為明代本草代表作。該書的作者為偉大醫藥學家李時珍,他採用多學科綜合研究的方法,以畢生精力對本草學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整理。前後歷時27年,參考文獻800餘種,並進行長期的實地考察和親身實踐,終於在公元1578年(明萬曆六年)完成這一鉅著。全書共52卷,約200萬字,載藥1892種,繪藥圖1100餘幅,附方11000餘首。其序例部分對本草史及藥性理論等,進行了全面、系統、深入的總結和發揮;各論按自然屬性分列為16部共60類,每藥按正名、釋名、集解、正誤、修治、氣味、主治、發明、附方諸項逐一介紹,綱舉目張,成為當時最完備的分類系統。該書不僅集我國16世紀以前藥學成就之大成,將本草學的發展提高到一個空前的高度,而且在生物、化學、天文、地理、地質、採礦等方面也有突出的成就,對世界醫藥學和自然科學的許多領域做出了舉世公認的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