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舞蹈>民間舞>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彙總

民間舞 閱讀(2.69W)

每一個民族的民族文化都能夠以舞蹈的藝術形式展現出來,它傳播著民族文化的符號。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中國藏族民間舞蹈的動作特徵,歡迎閱讀!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彙總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1

一、蒙古族民間舞蹈的起源

任何一種舞蹈的產生都不是歷史偶然的選擇,而是歷史發展的必然,因為文化的傳承與發展都需要載體,而舞蹈作為一種靈動、活潑的表現載體,在文化傳承上有著深刻的體現。蒙古文化是幾千年的草原文化,同時還具有西方文化的元素,還融合了漢文化元素,同時草原騎兵的出現,就更有利於蒙古族舞蹈深入群眾,從而進一步促進了蒙古族民間舞蹈的發展。

二、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

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一般說來,凡屬在草原上流傳的娛樂性舞蹈,隊形都以圓圈型、橫排等為主,舞蹈動作簡單易學,有的舞蹈僅僅由一兩個動作構成,即使那些從來沒有參與過的客人也能夠隨學隨跳,很快融入到舞蹈中去。這種舞蹈都是草原兒女真情的流露,是他們最真實的想法。但是每一種舞蹈都有其風格特色,這種特色是以不同的表現形式展現出來的,都生動的體現出草原兒女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對美麗祖國的深深熱愛。

1、歡快明朗的風格

在忙碌的生活中,蒙古人民總是擁有一顆樂觀、積極向上的心,所以他們的舞蹈總是體現他們的快樂,而很少會去表現他們的憂傷。這一特色通過“筷子舞”生動的展現出來,一般在喜慶的節日裡,男性演員一般都會做單人表演。舞者採用半蹲的姿勢,右手拿一把筷子,然後一邊唱歌一邊用筷子敲擊手掌、腰部等部位,從而將這種歡快明朗之美展現出來。有時側邊旋轉邊敲擊地面,時而雙膝脆下,具有強烈的節奏感,因而這種舞蹈更顯得歡快明朗,從而將蒙古人民的熱情、豪邁及開朗的民族特性全部展現出來。

2、純樸豪放的風格

純樸是對蒙古人民美好品質的寫照,而豪放是蒙古族人民性格的體現。蒙古人民將自身的這種特性通過“安代舞”完全表現出來。此舞在舊時常常被迷信色彩所渲染。這是一種由幾個人一起表演的舞蹈,在表演中隊形呈圓形,表演者中沒人手執一巾,一人領唱,然後其它表演者和唱,這種舞蹈沒有固定的歌詞,只是根據當時表演的興致編出歌詞。新中國成立後,此舞用來表現蒙古族人民歡欣雀躍的高漲情緒。這種舞蹈融合了溫、敏、柔、韻等為一體的動作形成歡快盛大的場面,把草原兒女對美的追求與嚮往推向了極致。

3、典雅含蓄的風格

蒙古人民不僅是一個豪放的民族,他們也有相對溫柔的一面,仍然會以禮待人。這種特色主要通過“盅碗舞”表現出來,該舞以“盅”、“碗”為道具得名,是蒙古族在宴聚活動中最具特色的舞蹈之一,牧民們只要一高興就拿起酒盅、碗盤之物,就跟隨著歌曲和樂普的節奏,就開始跳起此類的舞蹈了,從以後開始慢慢就形成了一種情調別緻、風韻獨特的舞蹈現象。“盅碗舞”的動作沒有固定的只要、把握好最基本動作和擊盅歸律之後,舞者們就開始現場發揮自己的舞姿了,情緒越到高潮,動作和舞姿的變化也就越來越豐富多彩,充分展現出舞者的技藝、智慧和民間舞蹈豐富、靈活、多變的特性,並採用當地流行的民歌作為舞蹈的曲調,表現出蒙古人民典雅、含蓄的風格。

4、機智果敢的風格

機智果敢也是對蒙古人民思想性格的寫照,他們將這種思想性格融入舞蹈,從而形成了具有很強思想意思的“牛頭虎舞”,這種舞蹈於“翁牛特旗烏蘭板”及“巴嘎塔拉”地區,距今已達200多年曆史,此舞動作猛烈,形象逼真,整套舞蹈將牛之倔、虎之猛、樵之智表現的入木三分、栩栩如生。群眾喜聞樂見。這套舞蹈將樵夫的機智果敢、老虎的勇猛以及牛的倔強全面展現出來。

5、粗獷豪放的風格

粗獷豪放是對蒙古牧民生活的一種表現,他們終日都過著遊牧的生活,這種生活方式的存在讓他們不得不面對很多困難,因而他們總是喜歡不斷的挑戰,不斷的超越自己,以能夠獲得生存的機會,這樣就形成了“摔跤舞”,這種舞蹈是北方民族中的面具舞。表演者伴隨鼓樂的節奏,做不同的摔跤動作。表演主要以“地空旋轉”、“前後跳躍”等為主,動作非常生動逼真。這種靈活的'舞蹈藝術表現形式,將生活的氣息生動的呈現給觀眾。其舞蹈的伴奏音樂也具有結構完整、曲調簡潔等特點。相輔相成,互相協作,就像遼闊的大草原上的一匹駿馬飛舞著、騰躍著。

從前面對蒙古族民族舞蹈的來源、發生、形成等一系列的分析中可以得知從整體大的方面總結來說,蒙古族以頭、軀幹、下肢來展現舞蹈的藝術形態,它傳遞民族的本來特性,以形體的展現來呈現本民族文化的優勢,同時提升民族自豪感與增強民族凝聚力,將民族文化世世代代傳遞下去,散播著本民族的文化內容。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2

一、肩部動作的表現形態及文化特徵

蒙古族人民生活在遼闊無垠的大草原上,使得他們擁有了豁達爽朗的性格和寬廣的胸懷,為肩部動作風格特點的形成做了鋪墊。特色的馬背民族源於蒙古族人民對馬的獨特情懷,從而使得他們在騎馬過程中自然而然的帶動肩部上下運動,所以,在蒙古族舞蹈中常以豐富的肩部動作和馬步等其他動作來表現。

硬肩,其具體做法:雙腳站小八字位,雙手成空心狀,拇指叉腰壓腕。雙肩放鬆,左肩向前,右肩同時向後,動作速度快,有頓感,連續前後交替。根據速度、節奏等的變化,可分單聳肩和雙聳肩,上身也可以隨肩而動;柔肩,是在硬肩的基礎上,肩膀經下弧線上提,雙肩前後交替。動作過程中,速度稍慢,柔韌,連貫;雙肩,在硬肩的基礎上,肩膀快速收回,前後交替,動作短促有力;聳肩,肩膀上下提起、放下,動作過程中可以單肩提起,還可以雙肩同時進行。聳肩需要直上直下,提起時發力,而後放鬆回原位。聳肩也稱為笑肩,就像是在人們大笑的時候,兩個肩膀不由自主的上下顫動一樣。在舞蹈《草原姑娘》中,那連綿起伏的單聳肩不僅表達出她們美麗善良的心境,還表現了她們勇敢堅強、熱愛生活的樂觀精神;繞肩,就是肩膀從前向後劃立圓,也分單、雙兩種。在動作中,身體可以隨之前合後仰,給人以內在含蓄之美。這個動作常用來表達女子的溫柔和男女傾述情懷之意;抖肩,也叫做碎抖肩,是按照硬肩的運動軌跡,肩胛快速的抖動而成。這個動作要求肩部自然放鬆,用後背的力量使肩連續不斷的快抖。如舞蹈《盅碗舞》中的碎抖肩,是這個舞蹈令人叫好的藝術手段之一。

蒙古族舞蹈的形象特徵包含了民族性格的豪放與自信,展示著動態形象的古拙與質樸。舞蹈源於生活,從小就生活在馬背之鄉的蒙古族人民,把民族情感、民族性格和來自大草原的氣勢都融匯到了馬的舞蹈形象上,表現在變化多樣的肩部動作中。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動作的表現形態體現了牧民們的審美情趣和瀟灑豪邁的性格。牧民的生活方式雖然逐漸的在改變,審美情趣也不斷髮生變化,但是它的根依然是深邃的草原文化。

二、肩部動作的發展

一部作品的內容不再追求描述一個完整的故事,一個具體的情節,一種單純的情感,而是去追求一種氛圍,一種意境,將自己的體驗和想象融入到故事的框架中,盡享藝術之美。如女獨舞《翔》,演員把內心的情、意、美全部注入到了柔美的雙臂和靈巧的雙手中,使我隨著優美的舞姿,動聽的旋律,融入到了美好的意境當中。

在舞蹈形式上,不再追求對稱、協調統一的古老觀念,而是追求多層次,多方位,多元素,不對稱,不協調,即過去不曾有的形式美。如女群舞《頂碗舞》和《蒙古人》等都是如此。

在舞蹈動作上,改變了過去一招一式的嚴格規範,注重動作的誇張性,加大反差的力度,要求對比強烈,追求對立統一。過去蒙古族舞蹈主要以馬步動作,肩部動作和手臂動作為主,而今在吸收借鑑現代舞的基礎上,注意開拓人體的中間和下肢部位的動作,充分挖掘和利用舞臺的空間。舞蹈語彙不再是簡單的動作的堆積,而是經過精心地提煉和創新。打破了人們認為固有的模式,在傳統動作上,巧妙地結合現代舞蹈動作,給人以新鮮感,時代感。

在舞蹈和舞臺佈景上不再是認真地模仿生活中的東西,而是抓住最具民族本質的東西盡情發揮。鐳射技術和影視技巧更巧妙地運用到演出舞臺,把真實的表演同夢幻般的舞美效果融為一體。

在舞蹈創作中,人們也很注重服飾的創作,以多元化的表現形式綜合到舞臺效果中,最大限度地發揮綜合舞蹈藝術的優勢和舞臺效果,給人們帶來更多美的享受,更加欣賞舞蹈的藝術魅力。諸多因素有機結合,共同為舞蹈表現服務。

三、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重要性

肩部動作具有蒙古族的獨特風格,種類繁多,變化多樣,與腕、手臂、馬步等動作相結合,共同組成了柔韌、彪悍、剛強的蒙古族舞蹈。這個馬背民族大多數的動作都是以上半身為主,而且動肩的時候比較多,在反映他們生活的舞蹈中上半身特別是肩部動作最為突出。這些舞蹈動作都是他們長期的生活實踐,成為一種民族的生活習慣,同時也表達了一個民族的審美心理,從而產生了蒙古族獨有的舞蹈動作之美。

舞蹈過程中肩部動作隨身體的運動與手臂、手腕相互配合衍生出了包括柔臂、硬腕和彈撥手等在內的多種上肢動作。從運動生理學來看,肩部位於人體上肢,它連線著頸部、手臂和上肢身體在人體上肢的運動過程中肩部都會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而在蒙古族舞蹈中肩部動作同樣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肩部動作在蒙古族舞蹈中的運用頗為廣泛,對蒙古族舞蹈而言有著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種類繁多的肩部動作不僅是蒙古族舞蹈中的基礎、單一動作,它更多地與其他上肢動作相聯絡,擴充套件了蒙古族舞蹈的基本動作,與之共同表現蒙古族舞蹈的藝術風格特點,表達人民情感和對美的追求,使得舞蹈的表演更加精彩,情感的體現更加強烈。

四、呼吸在肩部動作中的重要作用

蒙古族舞蹈中的呼吸體現著蒙古族人民的精神風貌,它和蒙古族舞蹈大氣磅礴的藝術風格交相呼應。在我們學習的時候,是從地面體態動律的慢吸慢呼入手的,這樣比較容易體會呼吸。運用長吸慢呼的方法,在過程中保持氣息的平穩均勻,表現出人們置身於遼闊草原的豁達心態和英雄氣概。

蒙古族舞蹈中豐富的肩部動作同樣蘊含著多樣的呼吸——稜角分明的硬肩,在雙肩前後交錯的一剎那,氣息隨之快吸快呼,雙肩快而有力地交錯進行,在行進中與平步配合時,步伐的呼吸與上身動作相呼應。笑肩,氣息的運用和硬肩相同,只不過是上下方向的快吸快呼,用來表現草原民族的爽朗樂觀的心態。碎抖肩,體現了快吸慢呼的呼吸特點,通過短促的吸氣,腰部發力,氣息下沉,帶動肩部快速的抖動,形成蒙古族特有的舞蹈特色。柔肩,也依同此理,它常常和柔臂動作相結合,優美舒展的動作盡顯草原民族柔情的一面。單聳肩、雙聳肩,和笑肩動作的方法相似,只是動作重拍不同,笑肩強調重拍向下,聳肩強調重拍向上。在呼吸上,聳肩要求慢吸快呼。

總之,肩部動作既是蒙古族舞蹈的基礎,又是蒙古族舞蹈達到一定水平的重要標誌。因此,學習蒙古族舞蹈藝術,必須要重視蒙古族舞蹈動作中的精華——肩部動作的練習。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3

蒙古族民間的舞蹈都是非常有感染力的,很多的舞蹈都是動作非常的矯健,動作都是活潑多樣,很多的動作都是模仿動物。當地的民間舞蹈很多都是節奏非常歡快,富有豐富的草原風格的舞蹈,音樂文化寬廣。

安代舞

流行於內蒙古哲裡木盟地區以及遼寧阜新蒙古族自治縣和吉林省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等地區。由古代“踏歌頓足”、“連臂而舞”、“繞樹而舞”等集體舞形式演變而來。其最初產生時有驅除病魔、祈求上天保佑的含義。與薩滿教有密切關係。集體表演時,隊形呈圓形,每人手持一條手巾或綵帶,一人領唱,眾人相和,載歌載舞,節奏多為□拍,無樂器伴奏。最初舞蹈動作簡單,主要以歌為主,所以也稱“唱安代”。現已發展到曲調有三十多種,舞蹈動作也達二十幾個。

摔跤舞

流行於內蒙古錫林郭勒草原,是一種模擬性面具舞。由一人表演兩個人摔跤的拼搏場面。舞蹈動作生動、靈巧、幽默、滑稽。表演者身背一長型木製架,架上用布縫製兩個木偶形象的摔跤手,兩者身著各色官服,頭戴雁翎纓帽,兩隻假臂相互緊抱,各做摔跤狀;木架下遮布幔,用套上馬靴的雙手當作腳,四肢踏地,四靴靴尖相向。飾者隨鼓樂節奏,摔打起舞。表演動作主要有抱、踢、鉤、蹁等。

育呼爾舞

流傳在呼倫貝爾盟布利亞特蒙古族聚居地區,傳統節日或喜慶的場合以群舞的形式表演。舞時男女各半,相互拉手成橫排或圓形,載歌載舞。主要動作有:“擦地拖步”、“跺踏步”、“跑跳步”等。身體動律自然和諧,時而左右搖擺,時而前俯、後仰。並隨著歌聲和“育呼爾”的呼號聲逐步推向高潮。該舞爽朗、流暢,有著自由、舒展的特色。

燈舞

是節慶歡宴、親朋相聚時所跳的一種女子獨舞,主要流傳在鄂爾多斯草原。清陸次雲在他所作“滿庭芳”一詞中曾有所描述:“舞人矜舞態,雙甌分頂,頂上燃燈。更口噙汀竹,擊節堪聽。旋復回風滾雪,搖絳卉,故使人驚。哀豔極色藝心誠,四座不勝情”。其溫雅婉約的技巧,可見一斑。

盅碗舞

稱打盅子,流行於內蒙古鄂爾多斯草原。舞者兩手各握兩個酒盅,隨著音樂的節奏,每一拍碰擊一下盅子,擊打出快、慢、碎、抖等聲音。腿部有跪、迂迴步等動作。舞者起立,雙手邊碰擊盅子邊舞,雙腳一前一後踏動,形成“手在舞、腰在扭、眼跟手、腳步穩”的典雅優美的舞姿。伴奏樂器有三絃、揚琴、四胡、笛子等。曲調採用當地流行的民歌,有時頭上還頂碗、頂燈。

筷子舞

多為男子獨舞。舞者右手執一把筷子,打手、肩、腰、腿等部位,有時旋轉,有時跪下,敲擊地面,節奏由慢漸快。伴奏樂器有三絃、四胡、揚琴、笛子等。現也有男女共同表演的集體舞。

牛鬥虎舞

鬥牛虎舞主要是流行於赤峰市一帶,這個舞蹈已經有上兩百年的歷史了。主要是表演形式是四個人進行表演,一人來頂牛頭一個人來頂牛尾巴。然後全套分為四套來進行表演,舞蹈表演都是要四個人默契的配合。

小結:蒙古族的民間舞蹈有很多,比如像是安代舞、摔跤舞、燈舞、筷子舞,這些都蒙古族的舞蹈。安代舞主要是運用手臂的力量,摔跤舞主要是表演者架上木偶來進行表演,然後來進行表演,隨著鼓樂進行表演。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4

蒙古是我國人口眾多且文化特色濃郁的少數民族之一,蒙古舞更是蒙古族文化藝術思想和生活特徵、場景的完美融合。通過對蒙古舞風格的把握,可以為人們欣賞蒙古舞的藝術美帶來更加深刻的認知。認真瞭解蒙古舞蹈表演的風格,對於瞭解蒙古民族的歷史文化淵源、瞭解蒙古族的群體性格特點和文化風俗意義重大。

一、熱情豪放的風格

蒙古族的熱情好客是眾所周知的,這一點在蒙古待人接物的各個細節都有很好的表現,不過其最突出的表現還是在舞蹈方

面。蒙古舞的豪放風格在“安代舞”中體現的最為強烈。在我國黑龍江地區、蒙古地區和遼寧地區普遍流行這種舞蹈,多個人一起表演,在技巧上並沒有多大難度,遊客的參與度非常高,是蒙古族民眾用來招待遊客的常見舞蹈形式,最能夠體現蒙古族豪放熱情的待人風俗。

二、優雅柔和的風格

蒙古族的舞蹈也並非全部都是熱情豪放的風格,在一些特定的舞蹈中,更多地展現出來的是一種柔和優雅的內涵。比如蒙古族中的“盅碗舞”,在鄂爾多斯等地區大為盛行。這種舞蹈講究動作的隨意性,能夠比較輕鬆地根據場內的氣氛來做調節,具有比較靈活的舞蹈動作和形式,因此也更容易充分地表現舞蹈者的舞蹈功底和才華,是一種在節奏上較為輕鬆、隨意的舞蹈方式,在歷史上曾經被作為祭祀和祝賀的主要舞蹈形式。

三、敏捷機智的風格

蒙古民族的生活環境,千百年來的生活習慣和習俗等都決定了這個民族的驍勇善戰。而在身體反應、頭腦反應方面的機智、敏捷和靈活可以說是這種民族特點的最佳體現。蒙古族的“牛頭虎舞”,就是一種再現牛虎爭鬥場景的舞蹈,它講究的是動作的迅速、敏捷,反應的快速,靈活,充分表現出了野獸爭鬥場景的激烈和生動。舞蹈者的表演越機智、敏銳,表現出來的舞蹈藝術感染力越強烈,是一種非常具有民族文化特徵的舞蹈形式。

四、粗獷不羈的風格

粗獷不羈,這是遊牧民族特有的風格。長期在草原上生活的蒙古族,在與大自然抗爭,與牲畜做伴和與其他部落進行爭鬥的過程中,粗獷不羈的性情得以凸顯。在蒙古舞蹈中,以蒙古摔跤最能夠體現這種粗獷的風格。在蒙古摔跤舞蹈中,一個人飾演兩個角色,用木偶的形式將摔跤舞表現出來,通過誇張的動作可以獲得非常生動的表演效果,非常靈活地彰顯了蒙古族那種粗獷豪放的舞蹈風情。這種粗獷之中有著濃烈的情感和熱情,並不是粗野和無禮,非常能夠體現草原生活的熱烈昂揚,讓人觀之印象深刻。

五、愉快樂觀的風格

蒙古民眾在與大自然抗爭、與艱苦生活環境抗爭的過程中很容易遭遇各種各樣的挫折,這也歷練了他們無所畏懼、樂觀向上的民族性情。在蒙古族的筷子舞等舞蹈動作中,舞蹈者一邊唱歌一邊用筷子敲打身體各個部位,從而營造出一種非常明快、樂觀、活潑的舞蹈氣氛,讓每一個參觀舞蹈的人都能跟隨著舞蹈和音樂的節奏享受那種歡快淋漓的感覺。這種愉快樂觀的風格很容易感染大家,讓人們見識到草原民族在面對生活的時候有比我們想象中更好的精神狀態。

蒙古舞是一種風格迥異而特色鮮明的舞蹈形式,其中根據舞蹈要表現的內容不同、舞蹈創立的背景不同、舞蹈表演的場合不同,其具體的風格也會有所不同。對蒙古舞的欣賞和認知要建立在充分了解舞蹈背景環境的基礎上進行,這才能確保對蒙古舞的正確認知。

蒙古族民間舞蹈的風格特色5

一、蒙古族舞蹈的形成背景

蒙古族舞蹈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是特定社會環境中表現出的生活生產方式。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蒙古族頑強堅韌、沉澱著民族性格。草原和天空的遼闊就造就了蒙古族人性格豁達的一面,去留隨意。

民族舞蹈的形成與民族的審美風格有著千絲萬縷的關聯,在蒙古族的舞蹈中含有很多模擬飛禽走獸的舞蹈如《勇士頓踏》等。早期生產力非常低下,蒙古族生產非常的不穩定,因此蒙古族精神有著非常強烈的英雄主義、尊重生命等特點。在長久的蒙古族的生長中,以草原森林為主,在長途遷徙的過程中,人的生命非常脆弱,因此蒙古族人認為每一個生命都需要被呵護。

二、蒙古族舞蹈舞臺表演風格特徵的把握

蒙古族舞蹈在中國的舞蹈表現藝術中風格迥異而特色鮮明,只有充分認識到蒙古舞的創作背景等,才能更好的把握蒙古族舞臺表演風格特徵,蒙古族舞蹈舞臺表演風格具有一些特徵需要把握好。

(一)熱情豪放和優雅柔和的風格

熱情豪放幾乎是蒙古族舞蹈的精神支柱,人們眾所周知蒙古人熱情好客,在這點的表現中完美的表現在了待人接物中的各個方面中,尤其是在舞蹈的表現中更加明顯,很多舞蹈都體現出了熱情豪放的風格,如在“安代舞”中豪放風格表現的最為強烈。熱情豪放的舞蹈在我國的黑龍江地區、遼寧地區等流行的舞蹈中是普遍存在的,在比較嚴技巧上可以說並沒有很大的難度,很多遊玩的人也很樂意參與到舞蹈中,這是蒙古族民眾來招待來客的最主要的舞蹈形式,充分體現了蒙古族舞蹈熱情豪放的表演風格。

在蒙古族舞蹈中,雖然很多都體現出了熱情豪放的特點,但是也存在不少的舞蹈具有非常明顯的柔和優雅的內涵,如在“盅碗舞”的舞蹈中,這種舞蹈在鄂爾多斯等地區非常流行,這種舞蹈在表演中具有比較靈活的舞蹈動作以及形式等,因此舞蹈者在表演中更能表現出舞蹈功底和才華,舞蹈方式更加輕鬆隨意,在歷史中主要是以祭祀和祝賀的形式存在。

(二)敏捷機智和粗獷不羈的表演風格

蒙古族民族受到生活環境以及社會環境的影響,人們的生活習慣以及風俗等決定了蒙古族民族具有驍勇善戰,這點在前文已經提到,蒙古民族顯著的表現特點在於身體反應、敏捷性以及頭腦反應靈活等,這點在蒙古族的舞蹈中有很大的體現,如在蒙古族的“牛頭虎舞”中,表現牛虎爭鬥場景的舞蹈,在表演中講究的是動作迅猛、反應靈活,舞蹈意識感染力表現非常強烈,具有非常強烈的民族氣息。

遊牧民族所特有的特點還有一個便是粗獷不羈,在惡略的環境下,蒙古民族長期生活在草原中,與大自然相抗爭,還會存在起其他民族相爭鬥的情況,因此在民族特點中有非常明顯的粗獷不羈的性情,在蒙古族舞蹈中,這種性格特點的表現主要是通過摔跤舞蹈進行表現,摔跤舞通過木偶的形式來進行表現,採用誇張的風做獲取更加生動的表演效果,表現蒙古人人民的粗獷豪放和熱情。

(三)具有明顯的愉快樂觀的風格

蒙古族民族人民長期與自然環境相抗爭,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和磨難,因此就造就了蒙古人民的無搜畏懼、積極向上的精神,在蒙古族舞蹈中很多都能看到人們樂觀向上的特點,如在蒙古族的筷子舞等舞蹈動作,表演人員一邊唱歌一邊敲打筷子,舞蹈氣氛非常的明快、樂觀、活潑,每個參觀舞蹈的人員都能夠隨著舞蹈和音樂感受到表演的歡快,很容易感染到其他參觀人員,人們能夠充分認識到蒙古族舞蹈所具有的良好的精神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