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聲樂>

聲樂入門基礎

聲樂 閱讀(2.22W)

下面是聲樂入門理念基礎,提供給大家學習參考。

聲樂入門基礎

  一、實踐檢驗真理

在聲樂培訓中,“ 實踐”是聲樂教學整體思想的出發點。在各種各樣的北京聲樂培訓班中,聲樂教學領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各種各樣的歌唱方法爭奇鬥豔、異彩紛呈。而聲樂培訓教學應通過實踐體現出演唱和教學的水平。理論是反覆實踐的總結,實踐是檢驗真理的標準。

通過實踐來檢驗學員在聲樂培訓班中所學的聲樂藝術主要包含兩個標準:第一,是否符合藝術審美標準,這個標尺掌握在大眾的手裡,即是否受到大眾的歡迎,它是檢驗聲樂藝術方向正確與否的試金石;第二,是否符合藝術規律,這是通過歌唱者的演唱表現出來的,看演唱者是否唱得舒服、輕鬆,歌唱壽命是否長久。從這兩個方面而言,聲樂藝術如果脫離了聲樂藝術規律,就猶如“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最終會被歷史所淘汰,走入窮途末路的歸宿。

聲樂教學主張不是由理論推衍得來的。在聲樂培訓班的日常教學中,要堅持實事求是、嚴謹治學的態度,任何一次教學理念的革新與方法的調整,都要經過反覆實踐與探索研究,從學生歌唱的情況與從大眾對歌唱者演唱果效的反映上辨別教學方向的正確性,在獲得較長時間的驗證之後才確定其合理性與價值。好的就堅持,不好的就及時糾正。不要 “文人相輕”、“門戶之爭”,提倡客觀地評價學生演唱。作為專業聲樂培訓學校的老師一定要客觀、實事求是,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因此,不論是誰的學生,不能因為是自己的學生就說好,不是自己的學生就說不好而應該尊重客觀實際。

聲樂學習本身很抽象,學習者容易犯主觀性錯誤。作為聲樂培訓班的專業老師要強調真才實學,評價自己的學生時,要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所教的學生,不論獲獎還是沒獲獎,好就是好,不好就是不好,不要因為某個學生獲獎就認定她唱的好或者這次沒有獲獎就認定她唱的不好。

聲樂教學中還有一個特點就是“知不等於行”。在聲樂培訓教學中要貫穿著“知行合一”的思想,如果老師在聲樂培訓班講解問題時,學生回答“明白了”,但是唱出來的效果卻是錯誤的,這就說明學生在聲樂培訓班學習時並沒有真正理解老師講解的真正意思。只有真正唱對了,才是真明白。

這也表明,“知”(理性認識)要通過“行”來驗證,二者之間是存在著一定差異的.。而聲樂學習的抽象性決定了理論認識與實踐的差異性,因此, “知行合一”的思想,對聲樂學習來說是十分寶貴的。

拓展閱讀:聲樂基礎訓練知識

  聲樂訓練知識:

  (一)呼吸練習

剛開始接觸聲樂的孩子往往是張口就唱的,這樣就容易把聲音都擠壓在喉嚨裡,從而導致聲音生硬,聽起來刺耳。

要讓孩子們明白,呼吸是唱歌發聲的基礎動力,歌唱的呼吸要比正常呼吸更深一些,氣息控制在下肋周圍,形成歌唱發聲的支援點。

同時經常糾正孩子們的呼吸緊張,吸氣過多,吸氣發出聲音,聳肩等不良習慣。(建議讓孩子們彎腰咳嗽找到下肋和橫膈膜的擴張感覺,從而引導孩子們運用正確的呼吸方法。

  (二)發聲練習

剛開始的發聲練習要以中聲區為主。

中聲區的訓練比較容易見效,因為練中低音的呼氣壓力較小,聲帶可以很自然地放鬆,不會對孩子的聲帶造成太大壓力。可以先用"嗼"或"咪"母音進行下行音階的訓練,在練習的過程當中引導孩子嘗試運用胸腔與頭腔的共鳴。

在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後,再慢慢向高音擴充套件。高聲區的訓練難度比較大,因為音域越高氣息壓力越大,容易造成聲帶和喉頭的緊張,這個時候應該改用"嗚"母音,輕聲高位地尋找頭腔共鳴位置,不斷鞏固、擴大音量。聲音要求圓潤,位置集中稍靠後一點。

由於兒童的聲帶發育不成熟,比較稚嫩,唱到高音時,聲帶都是邊緣振動,這個時候如果不用假聲發聲的話就比較容易損害聲帶(所以全球著名的"維也納童聲合唱團"就要求採用假聲發聲,這樣既可以使音色優美,又可以在不損害聲帶的前提下學會聲樂的發聲方法)。

因此不要盲目的追求音高也不要一味的讓孩子的音色往成人的音色上靠,正確的聲音是通透圓潤而不是尖亮。

  (三)把握適當的聲樂訓練時間,力度以及歌曲的難易程度

孩子們的聲帶很稚嫩,在訓練的過程要很準確的確保今天的訓練量不會影響到孩子的聲帶健康。

聲帶在震動的過程當中必然會出現輕微的充血,再科學的演唱方法也避免不了這一點,所以在孩子聲帶充血的時候就必須停止以便讓聲帶得到休息、恢復。(輕微充血屬於正常現象,但是如果不注意訓練的"量",導致聲帶嚴重充血的時候,就有可能引起病變造成聲帶損傷。)

對於歌曲難度這個問題更要掌握好,如果長期讓孩子唱超過他音域範圍的歌曲,很容易會讓孩子養成擠壓喉頭的壞習慣,這對於後期的聲樂學習是非常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