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聲樂>

民族唱法共鳴的運用

聲樂 閱讀(1.13W)

民族唱法的演唱風格是多種多樣的,它是由其自身所處的地域環境歷史文化、人文風俗、民族語言、審美觀念等諸多因素所決定的。那麼民族唱法共鳴的運用又是怎樣的呢,以下僅供參考!

民族唱法共鳴的運用

  使用各種不同的共鳴方法來變化音色和音量,潤飾唱腔,表達情感

1、全面地平衡地使用共鳴腔體。充分發揮鼻腔(頭腔)、咽腔和喉腔的共鳴,適當地運用胸腔共鳴,配合上吐字唱詞中變化頻繁的口腔共鳴,形成以咽腔為軸心的上通頭腔(鼻腔)、下通喉腔和胸腔的垂直柱狀的共鳴通道,以求達到最佳的整體共鳴效果。相對來說,中國民族唱法中由於咬字和潤腔等技法的使用,在共鳴效果上,與歐洲美聲唱法的寬、洪、粗、大有所不同。

2、共鳴腔管的使用適度。總的說來,中國民族唱法的共鳴腔管相比歐洲唱法要細一些和短一此,喉、咽腔並不開得太寬,喉結相對穩定,發出的聲音比較集中、結實、明亮,便於咬字行腔。

3、開啟喉嚨,抬起軟顎,放鬆下巴,在咽腔形成一個開闊的“三叉腔”(“三角區”),獲得良好的泛音共鳴(即鼻腔、頭腔共鳴),使聲音更加通暢甜美。

4、兩種共鳴焦點的使用。中國民族唱法的.歌唱家們在演唱中通常採用兩種共鳴焦點。一個共鳴焦點是指鼻腔、頭腔共鳴的最高位置——固定共鳴焦點,這是永久性的,是演唱中始終保持的,起保證頭、鼻、胸共鳴的作用;另一個共鳴焦點是指在演唱的行腔韻味中臨時形成的特殊共鳴焦點——遊走共鳴焦點,是形成重國民族唱法中各種特殊風格、韻味的主要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