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文藝>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考試新聞播報的方法

播音主持 閱讀(2.54W)

在新聞播報中,要播報出說採訪物件的特徵、特質,往往通過自然的音響、人物的語言、現場情景表現出來,這樣才能更能吸引人、打動人、感染人。那麼在播音主持考試——新聞播報中,如何讓廣播的新聞“亮”起來,揭示事件的真諦,深化新聞的主題,增強新聞作品的藝術感染力,是播音主持考試能否得到高分的關鍵。下面具體看看吧!

播音主持考試新聞播報的方法

  在具體考試中,細節可以通過以下方法來表現:

  一、利用實況音響來傳達細節,讓廣播新聞鮮活起來

音響是廣播最鮮明的特徵,好的音響尤其是能表現細節的音響,既能向聽眾傳播新聞事實,又比文字更能傳情達意,它使聽眾彷彿置身於新聞發生的現場,營造了一個富有現場感的情境,給聽眾以無限的遐想空間和藝術震撼力。

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訊息《巴勒斯坦送別阿拉法特》,就是用典型的音響細節反映新聞事實。作品一開始就引入了巴勒斯坦國歌,接下來,飛機聲、呼號聲、哭聲、示威聲、禱告聲、輓歌聲,表現細節的音響多達8處,一幅巨集大的送葬場景展現在聽眾眼前,給聽眾以巨大的衝擊力和感染力。事實勝於雄辯,這些典型音響的運用,反映了巴勒斯坦人民對阿拉法特的愛戴,這與當時一些西方媒體渲染的現場混亂無序的不實報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二、用符合人物身份的個性化語言來凸顯細節,讓廣播新聞厚重起來

採訪物件的話語,往往包含著新聞事件發生、發展的關鍵細節,通過這些話語來凸顯新聞事件,常常更加真實自然,勝過許多陳詞濫調;同時,好的人物的語言層層揭示新聞的主題,使新聞變得厚重,有嚼頭,耐人回味。

比如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的訊息《四個月沒死人,村主任丟了官》,主人公河北省曲周縣河南瞳鎮朱口村村委會主任朱自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孫書記(鄉黨委書記)說沒多有少哩,一萬二沒有就拿一萬,一萬不中拿八千。我說,別說八千了,八分我也沒有,村裡不死人,我上哪給你弄這個火化費呀?咋為這個我還得給你弄死兩口子噢?我說的不好聽,孫書記一傢伙急了眼了,說河南瞳鎮三四十個村都死人,就你們這人都吃了長壽藥了,貴賤一個也不死?沒錢兒,趕明兒了你給我寫辭職報告。”這段話裡有大量的細節:村主任和鄉黨委書記的交涉、鄉黨委書記的官僚和霸道、村主任丟官的原委,這些全部蘊涵在村主任的鄉俗俚語中,既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自然感人,又交代了新聞的重要事實。

  三、用細膩的白描來表現細節,讓廣播新聞生動起來

白描是報紙、廣播新聞中運用最多的表現細節的方法,也是比較傳統的細節表現手法。廣播作為一種用語言傳遞資訊的媒介,是一種“說”的藝術,因此白描細節一定要“說”得到位,“說”得精當,“說”得傳神,給聽眾以無限想象的空間,增加新聞的美感和可聽性。

在經典人物新聞作品中,傳神的細節描寫更是烘雲托月,字字珠璣。如獲得第十五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的通訊《女兒本色》,作者這樣寫全國公安系統特等英模任長霞的上任:“四月的登封,桃花謝了,山花遍野。公安局調來個女局長。眾人一看,個兒不高,體不壯,黑妮兒一個。幾百號人高馬大的幹警,頓時心裡一怔,幹警劉文治(出錄音、劉)當時有人說公安局沒人了,派個女局長。男的還不行呢,女的會中嗎?(錄音止)眾目睽睽,任長霞渾然不覺。”這裡不僅有任長霞外貌的描寫、風格的描寫,也有幹警的心理描寫。口語化,短句式,使稿件聽起來活潑生動,引人入勝,而且描寫緊扣“女兒本色”這個主題,看似輕描淡寫,實則大有深意。

可以說,廣播新聞有了精彩的細節描寫,就可以使新聞變得生動、鮮活、厚重起來。那麼,這些細節如何獲得呢?

首先,要深入新聞現場,有不怕吃苦的精神。在新聞發生的過程中,細節往往被大量紛雜的現象所掩蓋,這需要記者不僅要在第一時間站在新聞發生的現場,而且要有披沙揀金的韌勁、不怕吃苦的精神和獨具慧眼的挑選。比如,獲得第十二屆中國新聞獎二等獎的系列報道《不信春風喚不回》,寫的是用“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解決器休村的問題,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成果後,記者前往採訪。在器休村,記者住農家屋,睡農家炕,吃農家飯,交伙食費,在一個星期的時間內走訪了近30家農戶,與10多位幹部傾心交談,僅採訪錄音就用了20多盤。村民王東財老漢勸工作組組長馬銀錄給上級彙報說“幹不了,撤回去”這段幽默的對話,就是記者在高度緊張的創作狀態下不經意間給錄下來的:“器休這事你咬得下?咬不下。咱牙好。牙好也嚼不爛。嚼不爛的原因在哪兒?絆腳石多。有多少絆腳石?多地太太。咱一個一個搬。一個一個搬,你搬不完,我搬不完,咱倆搬,咱倆搬不完,咱這些人一起搬,總得搬,那你說不管,不管行不行?”這段話,原汁原味,親切感人。

再比如上文提到的《四個月沒死人,村主任丟了官》,事情發生後,記者馬上第一時間趕到村裡採訪,半天時間,記者採訪了村幹部、農民、縣鄉有關領導,返回後又打了幾十次電話,幾經周折,才採訪到鄉黨委書記最精彩的那句話:“以前開會呀說死(定)這事兒了,誰交不上來錢,誰就別幹。鎮裡也沒辦法兒,那縣裡給咱壓著任務哩。”

其次,要善於觀察,於無聲處抓細節。原新華社社長穆青曾要求年輕記者學會寫“視覺新聞”,就是要記者學會觀察。在對客觀事物進行由表及裡的觀察和思考中,記者要做到全面仔細,抓到別人抓不到的細節,體會別人體會不到的微言大義。

再次,要善於表達,用最精到的語言表達最精彩的內容。發現了好的細節,如果不善於描寫,不善於運用音響,不善於捕捉人物的語言,就不能將細節傳神、到位地表達出來。這就要求作者不僅要有很好的文字功夫,洗練的文風,更要有對聽眾心理的瞭解,對廣播特點的充分把握。同時,要不斷地進行新聞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地總結、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