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羽毛球>

打羽毛球時會出現哪些空擋

羽毛球 閱讀(2.55W)

有些朋友覺得自己會打羽毛球了,就代表著自己瞭解羽毛球運動了,其實不然,羽毛球運動有著很大的學問,需要我們努力的研究。本文主要為大家介紹羽毛球比賽中的幾種不同的空擋,及常見的羽毛球運動損傷。

打羽毛球時會出現哪些空擋

凡打羽毛球的人,對空擋一詞都不陌生,但大家是否都真正地認識和理解了空擋呢?空擋可分為幾種。

  一、位置空擋

位置空擋是最顯而易見的空擋,是距離對手最遠的區域。多數人所理解的空擋基本上屬於這種空擋。

當在對抗中打亂了對方的陣腳時,把球打到位置空擋,迫使對手無法跑到位(或難以跑到位),可以直接贏球或獲取更大的主動。

  二、動態空擋

動態空擋是指與對方球員快速移動方向相反的、球員必須快速制動急停並要反向啟動才能顧及到的區域。儘管這個位置離對方球員可能近在咫尺,但往往能造成他(她)的措手不及。

經常看到的.是,雙方在相互用長拉短吊控制中,並不一定能有效地打亂對方陣腳,但在拉吊過程中如果突然打出一個“重複點”,反而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

  三、意識空擋

意識空擋是指對方球員沒想到而毫無防範的區域。偷襲意識空擋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進攻。比如,各種假動作其實攻擊的都是對手的意識空擋。

再有,當你連續反手發近網球時,突然發一次反手平射球或平高球,也能起到偷襲意識空擋的作用。

  四、技術空擋

技術空擋是指對方球員在技術方面有明顯缺陷的區域。襲擊技術空擋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進攻。

技術空擋在業餘球手中的許多人當中都存在,比如:有些人比較怕反手後場球、有些人比較怕吊球等。

總之,如果在對抗的相互控制中,能巧妙地捕捉對方的各種空擋,那你獲勝的機會就更多了。

  羽毛球運動傷痛部位與技術缺陷的因果關係

  1、手腕

手腕是打羽毛球擊球最關鍵部位,也是發力最多的部位,因此稍有不慎就很容易受傷,按照標準的發力動作而言,手腕承載的應該是小臂內外旋的力,也就是類似於旋開茶杯蓋子時那種受力。

運動後手腕疼痛的話,很可能是因為你發力時手腕承載了錯誤方向的力,比如類似於擰摩托車油門時那種力。手腕的肌肉群被暴力拉伸,從而產生疼痛。請記住正確的發力動作,手腕應該是在旋轉,而不是被過度拉伸的感覺。

  2、小臂和肘部

擊球發力時主要依靠的是小臂和肘部肌肉群的收縮,產生內外旋的力量。

  3、大臂和肩部

一是發力時應充分利用腰腹力量的帶動,純靠肩部肌肉群強行驅動手臂揮動;二是擊球后讓手臂順勢自然下襬,而不是用肩部肌肉的收縮強行使手臂制動。

  4、腰背部

堅持打羽毛球能幫助我們鍛鍊腰背部,但是不正確的打球很容易使腰背部受傷哦。經常在移動不到位的情況下,處於過度的後仰或側扭身體狀態時強行發力。這樣導致腰背的肌肉在扭曲狀態下強行收縮,容易造成拉傷疼痛。

  5、臀部和大腿

這個部位的肌肉是比較厚實強健的,一般我們打球的時候不會出現傷痛,有時出現異常的疼痛,可能是來自大幅度跨步救球之後的回位動作不正確。一般大幅度跨步救球之後,你是否習慣性保持著雙腳前後大弓箭步的姿態,身前位單腿強行發力使身體迅速站直呢?這種狀態下,由於人的重心極度靠前,基本上是靠單側的臀大肌和股三頭肌劇烈收縮,使重心上升、直至回位。

簡單點說,就像做了一次單足深蹲後迅速單足起立一樣,次數多了當然會痠痛。解決辦法是,救球時大弓箭步跨出去之後,後面的腳也自然跟上,擊球動作結束之後,後面的腳也移動到離身前腳不遠的位置了,此時雙腳可以一同發力,使身體站立、回位。

這樣就合理的把深蹲後起立的力量分配給了兩側大腿,肌肉的負荷減少近一半,能有效避免臀部和大腿的痠痛現象。

只有充分的瞭解羽毛球比賽中的幾種不同的空擋,才能更好地避免空擋,更好的在比賽中取得勝利,因此大家一定要認真的閱讀文章,並能將這些運用到實際中去。今天關於打羽毛球的相關內容就給大家介紹這麼多,希望這些知識能夠幫助到大家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