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體育>高爾夫>

關於高爾夫球的禮儀知識

高爾夫 閱讀(2.83W)

高爾夫禮儀是個話題,打球之人對它既愛又恨。愛是因為愛高爾夫,恨是因為別人不講禮儀。愛恨之間不如從自身做起,從“小”做起。人說“三歲看到大,七歲看到老”,這話用在高爾夫上也一點不假。試想我們在初學下場的時候,誰沒有在梯臺上多“摸”幾個?隨後便形成習慣,更加肆無忌憚。

關於高爾夫球的禮儀知識

新浪網友“船長”在其部落格中就痛陳了一些不講禮儀現象,值得業界及球友深思。編者在這裡轉發其原文,並連結《高爾夫球常用規則》新版圖解,望初學者朋友們從“小”養成講禮儀的好習慣。

未曾學藝先學禮,那個年代似乎離我們已經很遙遠了。這份遙遠足可以讓人想起史鐵生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來。

按說,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高爾夫禮儀進入中國即使不是如魚得水,也應該算是他鄉遇故知了。孰料卻落了個水土不服的結局。

比如高爾夫運動以球手的差點決定其使用的梯臺,但在我們這裡卻是老虎拉車,不聽那一套,於是全民“泛藍”,間或“涉黑”。老外很奇怪,那些“疑似”單差點的球手,在職業梯臺上打出的球怎麼也左右亂飛呢?我們的理由則是“多練幾桿”。

在梯臺上隨隨便便“摸一個”,也絕對可以算作是有中國特色。有的球手是第一洞“摸”,有的球手是第一洞、第十洞“摸”,還有洞洞“摸”的;更有球手“摸”一次不行,還要“摸”兩次、三次。有一次在一家球場,發球臺已排了四組,一位球手同胞還“摸”起來沒完,一位紐西蘭的盎格魯球手一下子竄到梯臺上,以表示他的不滿和憤怒。

讓球道是高爾夫禮儀的重要內容,人多的組讓人少的組,打得慢的組讓打得快的組,在國外打球時,如果你是一個人下場,常常會有被允許優先通過的榮幸,都用不著你開口和前面的人商量,而在我們國內這樣的機會就會少得多,哪怕你前面的組有人不會打,老在找球和補打(在國外,下場有差點限制的,而國內已經是全民皆可球了);哪怕你前面的組在賭球,你也要耐心的看著他們打球、找球、算賬、複核和資金交割;我們的同胞從來是講理的,所以不讓球道。俗話說:有理不讓人。

愛護球場的草坪和設施也是高爾夫禮儀的一個方面,我們常看到在激烈的職業比賽中,那些大牌球員用隨身攜帶的果嶺叉在果嶺上悉心修復球痕的'鏡頭,讓我們不由得對他們多了一份敬意。而我們這些業餘球手大部分從不會自己動手去修復打痕和球痕,更不會去耙沙,而把這些統統交給球童去做,如果球童忙不過來,或忘了,我們依然熟視無睹的揚長而去,從不考慮會不會給後面的球員設定障礙,所以我們自己也就常常不得不在沙坑的鞋印裡擊球。

我們的球手也講某些禮儀,比如球場上球員們的衣著越來越漂亮,有的球手在和同組的球手告別時也學西方脫帽致意了。但高爾夫禮儀的本質卻是尊重他人、遵守規則、愛護環境,說的俗氣一點,是與人方便,自己方便。如果不學本質,只學點皮毛,那隻能算是“假招子”。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整理好的有關高爾夫球的資料,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有疑問請關注yjby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