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碩士學位>MPA>

2016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招生簡章

MPA 閱讀(1.85W)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學科有較長的歷史,專業實力也很雄厚。自1981年創辦以來,與國家發改委、國家工商總局、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住房與建設部、國土資源部、北京市委市政府及下屬的各委辦局合作密切,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優秀的公務員和高階管理人才。負責MPA教育的城市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專注於為北京等大都市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智力服務,擁有區域經濟、城市經濟與戰略管理2個博士點和公共管理一級學科(含MPA)碩士學位授予權。是國內最早研究城市經濟管理與土地開發,最早設立工商行政管理專業的學院。在城市國際化戰略管理、區域經濟管理、都市公共管理、工商行政管理、城市開發和住房管理、土地資源管理、城郊一體化等研究、培訓和決策諮詢領域具有明顯優勢,承擔著國家與北京市等多項政府招標或委託的重大課題,每年主辦“首都圈高層發展論壇”和“城市國際化論壇”兩大高階學術平臺。目前在校本科生960人,碩博研究生200餘人。

2016年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公共管理碩士(MPA)招生簡章

我校MPA教育立足於經濟行政和政府管理學科傳統,整合具有區域經濟、土地資源、房地產管理等優勢的城市管理學科,依託國家級重點學科(勞動經濟)、北京市重點學科(區域經濟)、北京市重點建設學科(行政管理、社會保障),利用獨特的“經管交叉”、“服務都市”、“北京特色”的學術資源和師資優勢,突出理論功底與實踐能力並重、國際經驗與國內狀況相結合的培養特色,精心打造具有都市公共管理特色的MPA品牌。MPA教育擁有一支結構合理、年富力強、視野開闊、兼具學術研究、應用研究風格和注重實踐經驗的師資隊伍,既有曾在政府部門、企業擔任管理職務的專職教授,又有來自政府和非政府公共部門的特聘教授和兼職導師,以及海外留學歸來的學科骨幹和特聘講座教授。為推進MPA教育的國際化,學校正積極與美國印第安那普度大學、馬里蘭大學、克利夫蘭大學等著名大學簽署合作協議,促進與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及香港、臺灣等地大學的合作專案。

學校成功獲批教育部經濟與管理實驗教學中心、北京市管理科學與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北京市經濟社會發展政策研究基地、北京市CBD發展研究基地、北京市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協同創新研究基地“中國特色世界城市研究基地”,併合作創設了“天津濱海新區產學研基地”等科技創新和教學實踐平臺,獲批了北京市高校國內外聯合研究生培養基地。與北京市政府、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聯合成立“特大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研究院”,全力打造“城市研究”的“國家級研究創新基地”,與一大批政府機關、企事業等開展深度合作,簽署校外導師聘任協議,為我校的MPA特色教學服務。

  一、培養目標

貫徹學校“立足首都、面向全國、放眼世界”的辦學宗旨,從經濟類院校特點和城市社會經濟發展需要出發,致力於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現代管理理念、公民社會服務意識和戰略思維,能夠創新性解決城市複雜系統難題的公共部門管理精英,培養懂經濟、會管理、重實踐、高素質的高層次、複合型、應用型公共管理人才。

  二、課程設定

按照全國MPA教育指導委員會的要求,分為主幹核心課程和模組化主修方向課程。其中核心課程講授MPA學生必須掌握的基礎知識和技能,提升學生運用核心概念、理論、方法、工具解決現實難題。主修方向課程突出不同管理領域內的專業知識技能,為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和社會需求自行選擇課程創造條件,提升職業發展能力。

  三、課程優勢

MPA核心課程試行課程組、AB角制度,每門核心課都由2名或以上教師擔任主講。充分發揮我校立足首都和服務都市的兩大資源優勢,採用理論講授、案例分析、情景模擬、專題討論、社會調查、沙盤推演、特色論壇、實驗演練等多種教學方式;注重學生職業發展規劃和研究方向結合、理論學習和實踐調研結合、知識掌握與解決問題結合;充分重視教學環節和管理環節的精心設計和嚴格管理,從而使學生真正掌握本專業的知識、方法和技能,具備從事相應專業管理的能力。

為培養MPA學生的實際管理能力和解決城市複雜系統問題能力,學校提供3D虛擬模擬、數字城市、城市執行與應急管理、國際會議模擬演練4大教學實驗系統。在國家工商管理系統、國家土地資源管理系統、房地產管理系統和行業、京津冀城市綜合管理規劃部門、北京市及所屬區縣部分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建立17個聯合培養實習實踐基地。

  四、研究方向

學生可根據自己的意願選擇專業研究方向,如政府監管、經濟行政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政策分析與評價、社會保障、教育經濟管理、城市與區域規劃、社群與鎮村管理、土地利用與房地產開發管理、城鎮化與區域一體化、城市國際化戰略管理等研究方向。

  五、師資力量

MPA專案認真遴選優秀教師擔任任課教師,核心課專職教師中93.9%具有高階職稱者,80%以上擁有博士學位,兼職指導教師100% 擁有政府部門或非政府公共機構的'工作經驗。其中包括我校柯文進、蔣澤中、張強、段霞、洪亞敏、祝爾娟、陳及、劉欣葵、王德起、焦志勇等在各自專業領域得到高度認同的知名教授。校外任課教師和導師包括:國家發改委祕書長李樸民研究員、國土資源部法律中心主任孫英輝研究員、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蘇海南研究員、住房與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員柴強、中共北京市委常務副祕書長崔述強高階經濟師、北京市政協科技委員會主任(原市民委主任)申建軍研究員、北京市教育工會主席史利國研究員、北京印刷學院原院長曲德森教授、北京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副書記崔新建教授、北京市市委研究室副主任餘鍾夫研究員、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如剛研究員、北京市城管執法局副局長王連峰研究員、北京市口岸辦副主任王立傑研究員、中國消費者協會祕書長楊紅燦、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副理事長徐永光、中國房地產研究會副會長顧雲昌、北京市土地學會副理事長楊燕敏、世聯地產董事長陳勁鬆等一批有政府、行業協會和企業管理經驗的知名人士。

  六、報考條件

1.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