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升學>同等學歷>

同等學力《新聞傳播學》複習資料

同等學歷 閱讀(1.58W)

同等學力考試將於5月29日開考,備考已經進入緊張的衝刺階段,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關於《新聞傳播學》複習資料,歡迎參考練習,希望對大家備考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同等學力《新聞傳播學》複習資料

1.常識---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政治活動家、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者波恩,在1776年獨立戰爭的關鍵時刻,發表了《常識》,以通俗的語言,呼籲北美殖民地人民拿起武器,進行爭取自由的戰爭,指出爭取獨立是個常識問題。它鼓舞了人民戰鬥的決心和勇氣,被認為是獨立戰爭的響亮號角。

2. 紅色中華通訊社---新華社前身,瑞金,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宣告成立,紅中社誕生,中央政府機關通訊社,呼號CSR(Chinese Soviet Radio),對外播發新聞。革命軍事委員會下發的戰報和各部門報告、政府文稿、宣言、根據地建設訊息等,二三千字。第一日,蘇維埃第一次大會召開的訊息及大會的電報和檔案;抄收國內外新聞編輯《每日電訊》(無線電材料),供中央領導參閱。(中新史講義第七章8頁,大綱157頁)

3. 《京話日報》---1904年彭翼仲創辦,政治傾向保皇立憲。該報以中下層市民為物件,用通俗的北京話出版,目的是“開民智”。該報宣傳反帝愛國思想,大膽揭露官府積弊,勇於為下層民眾鳴不平。為擴大影響,該報在京城設講報處,街巷設閱報牌。後被莫須有罪名查封。(中新史講義第四章8頁)

4.布魯墨的“自我互動理論”---人能自身進行互動 “自我互動”的本質是社會互動的內在化,是一個能動的、創造性的過程,經過這個過程不斷改變原來的自我,形成新的意志和行為主體。在這個過程中,人能夠與自己進行溝通與傳播,並能夠對自己採取行動。

5.“兩面提示” :兩面提示是傳播學奠基人之一卡爾、霍弗蘭提出的“說服”理論中的一種說服方式。就存在於對立因素的問題進行說服或宣傳之際,在提示己方觀點的同時以某種方式提示對立方的觀點,稱為“兩面提示”。這種做法由於給予對立意見以發言機會,給人以公允印象,不易招致心裡反感,但是論旨變得比較複雜,立即難度相對增加。

6.作為權利主體的受眾:受眾不僅僅是傳媒資訊的使用者和消費者,他們還作為社會共同體的成員或公眾擁有各種各樣的正當權利。受眾在大眾傳播過程中基本權利:1. 傳播權2.知曉權3. 媒體接近權 4. 媒介監督權

7. 非商業廣告 是不以經濟利益為直接目地的,而是為實現某種宣傳目標所釋出的廣告,不存在盈利問題。

8. 購買方式 是指消費者購買行為的特點和表現。形成多種購買方式,主要有:複雜性購買、和諧型購買、多邊形購買和習慣性購買等。

9. 國際公共關係聯合會:(IPRA)又稱國際公關關係協會,1955年於英國倫敦正式成立,是一個全球性的公關關係專業組織,現在100多個國家有1100多名會員,自1955年5月1日成立以來,該協會一直致力於推動公關從業人員職業標準和職業道德的建設,其每年開展的“世界公共關係金獎大賽”、定期出版的公共關係“金皮書”和三年一屆的世界公共關係大會以及各項研究成果成為全球公關業關注的事情,它是聯合國經社理事會C類諮商組織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B類諮商組織。

10. 潛在公眾:公共關係學概念,與現實公眾相對應。指由於組織機構的行為,在將來可能與組織機構發生利害關係的公眾物件。意識到潛在公眾的存在,有利於組織制定有針對性的公關策略,也有利於組織調整對現實公眾的政策行為。

11. “把關人”理論(重要!)

答案提示:(1)“把關人”又稱為“守門人”(gatekeeper),是由庫爾特盧因在《群體生活的渠道》一文中提出的。在研究群體傳播的過程時,他認為資訊的流動是在一些含有“門區”的渠道里進行的,在這些渠道中,根據公正的規則或者是“把關人”的標準,決定資訊是否可以進入渠道或繼續在渠道里流動。(2)在傳播學中,“把關人”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在傳播者與受眾之間,“把關人”起著決定繼續或中止資訊傳遞的作用。把關人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集體。從整個社會的角度來看,傳播媒介是全社會資訊流通的把關人;從傳媒內部來看,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把關人,從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大眾媒介來看,在新聞資訊的提供、採集、寫作、編輯和報道的全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的把關人,其中,編輯對新聞資訊的取捨是最重要的。(3)把關人的把關行為可以分為抑制與疏導。前者是指把關人准予某些新聞資訊流通的行為,後者則是指禁止一些新聞資訊流通或將其暫時擱置的`行為。

把關人“把關”的標準主要是來自於作為自身原有經驗、看法、興趣等的總和的預存立場。同時,也受到周圍環境如上級、同僚以及受眾反饋等的影響。一句話,把關人是根據自己對受眾需要與興趣的理解在眾多的新聞資訊中加以選擇的。任何一個傳播過程中都存在著把關人的把關行為,不管這些行為是自覺的還是不自覺的。

12. 社群關係的一般做法

第一,向所有相鄰單位和居民通報本組織的宗旨、生產經營專案、組織為繁榮地方經濟所做的努力以及本組織將給社群帶來利益等資訊。第二,經常走訪、調查社群公眾,瞭解對本組織的反應,及時發現問題,並加以改正和調整。第三,敞開大門,請社群公眾通過同組織內各層成員的接觸,建立一種穩定而經常地感情聯絡。第四,積極主動的支援、參與社群內正常的公益活動,使公眾感覺到組織的存在,認識本組織對社群的價值。第五,為支援社群地方性經濟而盡力,在一定程度上可擔任本社群經濟發展的“龍頭”,或稱為本社群經濟發展的“中堅”。

13. 公共關係傳播的具體目的有:

1). 通過提供足夠的、高質量的資訊,使公眾在分享資訊的基礎上了解組織。

2). 在掌握必要資訊的基礎上,設法使公眾加強或改變其原有的態度,使其朝向組織所希望的方向。

3). 傳播的最終目的是促使公眾採取與社會組織的公共關係目標相一致的行動。

總之,公共關係傳播的目的就是要使社會組織和公眾之間建立一種互相理解、信任的關係,最終落實在互相幫助、支援的行動上,使組織的生存環境更佳,發展的活力更大。

14.分析論述題

1)、試述1949年以後香港報業的發展過程及階段性特徵。

答:1949年以來香港報業的發展,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從1949年前後到60年代中期;第二階段從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第三階段從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

(1)第一階段,香港報業形成了比較明確的政治分野,同時出現了幾份有影響的綜合性大報。香港報紙的背景比較複雜,按照香港人的習慣分類法,以報社政治立場區分,可分為左、中、右三種。左派報紙主要有《大公報》、《文匯報》、《新晚報》、《香港商報》、《晶報》,這些報紙態度鮮明地擁護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黨在香港主辦的《香港時報》和傾向國民黨的報紙,居於右派報紙。其餘的多數為中間報紙、中間偏左或偏有的報紙。60年代初創辦的一些報紙基本屬於後一種,這類報紙的創辦,穩定了港報兩頭小、中間大的基本格局。

(2)第二階段,即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這一個階段,香港出現了一批經濟類報紙,一些大報增出海外版,並開始企業化經營。香港愛國報紙的宣傳報道脫離了當地讀者,銷量一度下降,直到70年代末轉變報風后,才逐步回升。這個階段報紙的版面大幅度增加,同時各大報紛紛增出海外版。這個階段一批新的報紙紛紛創刊,如《田豐日報》、《新燈日報》、《東方日報》、英文《星報》及其中文版等。

(3)第三階段,70年代末以後,香港的報業發展進入了第三個階段。從報道內容上看,有關香港前途和內地重大新聞,成為港報報道的一個重點。同時,港報版面的內容結構也發生了明顯變化,副刊和廣告的比重大為增加。90年代起,一些香港以外的報紙開始在香港出版。當代香港報業具有以下特點:競爭十分激烈,廣告比例相當大,版面內容趨向雜誌化,經營多元化,廣泛的報販發行網,應用電腦照排與衛星傳播稿件或版樣。

………………

40、實務操作題(30分)

根據下面所附的新聞事實材料,為報紙改寫一條訊息(12分,字數:800字左右);併為訊息製作一則複合式標題(5分);根據所提供的新聞事實材料,撰寫一篇時評(13分,其中標題3分,評論正文10分;字數:600字左右)。

2007年3月5日,溫總理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上作工作報告時指出,在教育部直屬師範大學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建立相應的制度。這個具有示範性的舉措,就是要進一步形成尊師重教的濃厚氛圍,讓教育成為全社會最受尊重的事業;就是要培養大批優秀的教師;就是要提倡教育家辦學,鼓勵更多的優秀青年終身做教育工作者。

目前,教育部直屬有六所師範大學:分別是北京師範大學、東北師範大學、華東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西南大學(原西南師範大學)和陝西師範大學。按照師範生免費教育的這一新政策,今後考入這6所大學的師範大學生,不用再交錢讀書。

目前,除教育部這6家直屬師範大學之外,全國還有90餘家招收師範生的院校。

師範生受免費教育畢業後要到農村服務三年。實行師範生免費教育後,學校在錄取學生上將有所變化。“以前錄取只要成績夠了,直接在網上就能錄取。從今年下學期招錄新生開始,按照國家要求,達到錄取分數線以後,還要增加一個面試內容,面試要對學生具備不具備老師的素養等標準進行考核,具不具有啟迪智慧的能力,如果面試不合格也不能錄取。”盛書記還特別強調,當老師第一個就是必須要有愛心。“如果不符合要求,也不能錄取。入學後,學生可以自願選擇是否參加免費師範教育,不選擇的話也可。如果選擇免費師範教育,需要學校與學生簽約,內容是需要學生在畢業後到農村學校服務三年,三年後可以再作選擇。” 此外,對於報考非師範專業的學生,給他們預留一年的時間,在這一年內,如果他們也想享受免費師範教育,可以調換專業。總之,設計的制度是非常人性化的。

國家每年每生均補助學費、住宿費,補助的生活費約1萬元錢,這次參加示範的6所高校本屆新生大約有1.1萬人,國家約需拿出5億元來作為財政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