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設計>環境設計>

傳統環境設計的重要性

環境設計 閱讀(8.49K)

環境,一直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以及工作,與我們息息相關,下面YJBYS小編為大家搜尋整理了關於傳統環境設計的重要性,歡迎參考閱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想了解更多相關資訊請持續關注我們應屆畢業生培訓網!

傳統環境設計的重要性

  一、 環境的定義

環境,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活動的場所,也是向人類提供生產和生活所必須的自然資源的供應基地。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生活在一個經濟、科技、資訊還有交通都空前發展的資訊時代,我們對於環境的要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衣食住行的單純的功能。現在環境的定義越來越廣,不僅僅指我們現在生存的外環境,景觀,建築,還包括我們精神層面的環境,其中包括價值觀念,心理需求,文化取向;人口規模,人口特徵(年齡,職業,性別,消費層次等等)。而外在的環境也影響著我們的精神環境。為了營造良好的精神環境,人們越來越重視外環境的設計。環境設計的作用就是通過藝術與文化在規劃設計、環境建築、園林景觀中所起的作用,提高整體環境尤其是城市環境的層次,營造出歷史與藝術的和諧氛圍,使環境更好地為人服務,滿足我們現代人對精神生活享受的更高的需求。

為了更好的學習環境藝術設計,就應該分析人與環境之間的關係,這是環境設計的關鍵因素,人的元素作為在環境中最重要的元素,環境中的一切都與人息息相關,所以人和環境是密不可分的關係,環境也是反映著人的精神層面。環境藝術設計的目的是對人們所處的生活空間環境進行有序地規劃與設計的過程,是使自然環境生態化、社會環境藝術化、人工環境和諧化的有效手段之一。沙裡寧曾經說過:“讓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麼。”所以一個城市在環境藝術方面的設計十分的重要,象徵著一個城市。之所以這樣說,因為環境藝術最根本特徵是公共性,城市是公共藝術的載體,公共藝術屬於城市,它隨城市而生,為城市而存。公共藝術從產生時期就與城市結緣,成為城市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

  二、 環境藝術的發展

最早的環境藝術的發端應追溯到古希臘雅典城所出現的陽光廣場,那時,大型廣場和公共建築的出現就使得藝術有了開放性、民主性和參與性的特徵。現代意義的環境設計誕生在二戰之後,伴隨著美國對城市的重新規劃與治理,一些藝術家開始把藝術創作的場地從美術館挪到了城市的公共空間中,以雕塑為主要代表的室外藝術大量出現。藝術已經不僅僅是貴族的享受,更變成了大眾的藝術。

隨著現代主義的出現,傳統裝飾藝術受到了嚴重的衝擊,設計越來越趨於統一化。現代主義設計在形式上的一個顯著特徵就是崇尚簡潔反對裝飾,簡潔的設計最初確實能夠給人以震撼的力量,並且在設計上採用了新材料和新工藝,為適應現代工業生產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的話,極簡的現代主義設計也造成了歷史文化發展的斷裂,人文環境中未來擁有的歷史感和時間性,被日趨統一化的傾向所沖淡。人們在世界各地到處可以看到相同的面孔,“少即多、少即無”的理念讓我們看到生活的環境雖然簡潔時尚,但是缺少了更多的內涵,更多的時候是外在的形式取代了內在的涵義。至少80年代以前的現代主義環境藝術設計給人們留下了這樣的印象:環境藝術設計所起到的新作用消除了藝術方法的歷史性,變革了藝術方法的內涵,使環境設計象工廠中的產品一樣被到處“生產”,人類文化的激情被鋼筋混凝土所遮蔽,當形式充分體現生活的需要時就不可能再承認價值的永恆標準,文化的多樣性和豐富性受到壓抑,現代主義設計的普及化,使地域文化的發展受到了強烈的衝擊,許多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人文環境在現代設計中被忽視,使世界環境日益趨同。

  三、 傳統與現代結合的環境藝術

但民族的即是世界的,所以我們應該從傳統的環境設計中尋找到設計的精髓,然後在傳統的基礎上再進行更加完美的演變。在我們生活的周圍到處可見到傳統裝飾藝術的表現手法應用於環境藝術設計中。如很多現代建築的立柱都會採用建築材料的原色或者漆繪上丹青彩畫來進行裝飾,在題材的`選擇上,則是大多數採自具有吉祥涵義的中國神話,歷史故事及動植物紋樣、人物或文字等。在自然中尋求秩序美,從規矩中取得自由化,通過實踐摸索出許多的空間裝飾方法,使裝飾藝術形式從二維的形式轉化為三維立體空間的表現形式,充分運用環境自身的每一個條件,對原始空間進行調整,以強化整體的裝飾效果,使裝飾藝術走向空間化、立體化、流動化,使人產生審美聯想。例如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中國國家館的外觀設計以及館內的展示設計都體現了中國傳統裝飾藝術在現代環境藝術設計中的作用和意義。

中國國家館,以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為主題,表現出了“東方之冠,鼎盛中華,天下糧倉,富庶百姓”的中國文化精神與氣質。展館的展示以“尋覓”為主線,帶領參觀者行走在“東方足跡”、“尋覓之旅”、“‘低碳行動”三個展區,在“尋覓”中發現並感悟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中國館的外觀採用了象徵吉祥富貴“中國紅”,設計師是從上百種紅色材料色樣中逐一挑選而出的,由7種紅色組合而成。館體顏色由上至下依次由深至淺,能在白晝不同陽光折射和夜間燈光投射及不同視覺高度等條件下,形成統一的具有沉穩、經典視覺效果的紅色。此外,中國館紅板選用金屬材料,採用燈芯絨狀肌理方案,不僅為中國館穿上了更具質感的“外衣”,也為原本張揚、跳躍的紅色賦予了穩重、大氣的印象。新九洲清晏之中,不但濃縮著中國傳統園林和現代造景技術,更蘊藏著中華智慧和東方神韻。每一個小洲上都會有代表中華大地上典型地貌的景觀佈置,就好比在微縮了的神州大地上漫步,它們所展現的悠久文化和豐富景觀,也是中國館“城市發展中的中華智慧”展示主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國家館最核心的是整面牆都將被放大了數百倍的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除國家館的造型整合了中國傳統建築文化要素外,地區館的設計也極富中國氣韻,借鑑了很多中國古代傳統元素。在地區館的外牆,設計者採用中國古老的文字一一篆書來作為裝飾。“疊篆文字”裝飾的地區館建築表面,傳遞著二十四節氣的人文地理資訊。瀕臨失傳“三斬斧”平均每1釐米寬度要斬7刀,看似簡潔的中國館臺階蘊藏無數奧妙,其共有76級踏步,質量、工藝堪比人民人會堂的大臺階。同時重拾瀕臨失傳的民間絕藝“三斬斧”,塊1米見方的石頭上,斬斧要達上萬刀,整個中國館大臺階加起來達5400多萬刀。中國館大臺階全部採用花崗石“華夏灰”製作而成,呈現出黑自相間的視覺效果。

總之,好的環境設計不僅僅是現代社會的影射,同樣也要有文化傳統的內涵在其中。我們不應該為了讓環境設計更加現代化而忘記了我們所特有的傳統因素,只有在環境中注入特有的傳統因素,我們才能設計出更加讓人過目難忘的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