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綜合管理>

關於電商創業的深思熟慮

綜合管理 閱讀(2.31W)

在生意人的算盤裡,只要有品牌就可以投資。事實上,真正擁有定價能力的消費品品牌很少。一般上來說,生意人的文化和他們把握的精細化管理互相矛盾。而現實更為複雜。

關於電商創業的深思熟慮

在做生意與企業之間,存在著一種行為,叫做創業。如果把著重點放在企業上會讓做生意失去了優越感而面臨失敗。如果工資成本很高,員工的效率上不去或者是使用者不買賬,運營成本太高就會導致失敗;另一個方面,如果企業把資產都抵押給銀行,就沒有錢給員工付工資。

在電商領域,創業的人不計其數。如果把從做生意強調到做企業,那麼僅僅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當然也不能一直做生意,因為這樣會趨向多元化,不斷做加飯,左後得不到什麼利潤。

但強調做企業也講不通,也為這是在不斷做減法。一味追求高品質和專業化的道路,致使國內的消費水平不相匹配。消費者就是喜歡便宜的東西,寧肯犧牲一些品質的要求。非常追求高品質,那不是和消費者對著幹嗎?

因此,在這兩者之間,必須尋找到一個平衡支點。專業人士認為,必須要對B2C模式進行深刻的反思。電商在實踐中遇到了挑戰,無論是大賣場模式還是依託品牌投入做高毛利的模式。

英國人利德爾·哈特認為,與直接路線相比,間接路線有更大的優越性。從古往今來許多的戰例表明,間接路線更適合做為有效合理的戰略形式。

戰略的歷史也就是間接路線的使用和演變的紀錄。戰鬥中要儘量避免強攻直撞的作戰方式。在戰略上,最漫長的'迂迴道路,常常又是達到目的的最短途徑”。

具有諷刺意義的是,B2C就是一種直接路線。B2C電商認為渠道扁平化並提高運營效率後,消費者就會因為低價而不斷購買,而忽略了購買是一種複雜的行為,除了個別產品的屬性比較簡單,大多數產品需要不斷教育使用者,讓消費者產生信任後才會不斷購買。

否則,即使視覺營銷做到了極致,仍然無法吸引消費者。等廣告投放達到一種自殘地步的時候電商就會產生一種錯覺,認為消費者不買賬的原因是價格不夠低,因此繼續盲目做大規模,資金鍊越來越緊。

要徹底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想清楚這幾個問題:

電商必需知道引導消費者購買的“間接路線”究竟是什麼?

憑什麼消費者會信任你的產品?

現在的消費者幾乎到了什麼都不信的地步,但另一個極端是他們對發達國家的產品非常迷信。

目前,國內的團購模式是一種正向O2O,即通過線上聚客來促進線下交易,而逆向O2O則是通過線下聚客來促進線上交易。逆向O2O比正向O2O更靠譜的地方在於,前者線上下常常已經形成了固定的消費人群,而後者需要不斷付出營銷成本來保障線上聚客。這種線上聚客非常的不穩定,只能通過橫向擴張來做大規模。

之前,在文章中曾經提到,電商未來十年是電商本地化的十年。電商不應該在專業化、規模化方面和線下企業死磕,這必死無疑。而應該在本地化、個性化和資源整合上不斷創新。

舉一個例子,電商可以關注戶外運動這個新興的市場,將遠端服務和產品銷售有機的結合,將線下的旅行需求和線上的資料平臺無縫對接。今天最讓我詫異的是,我的同事告訴我臺灣一家企業在這個領域已經做了五年。只不過還沒有完全形成電子商務的格局。

當然,我們可以尋找一種更加簡單的逆向O2O路徑。無論是知名還是不知名的小餐館、小賣鋪,電商可以利用起來,用這些渠道鋪貨,從而吸引流量。

總之,要找到做生意和做企業之間的平衡支點,必須要依靠間接路線,只有這樣才能找到藍海。既能做生意、又能做企業,只有在電視創業中培養更多的跨界思維、形成跨界組合,利用形成的細分市場來贏得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