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員工激勵>

員工激勵的四種類型

員工激勵 閱讀(1.98W)

一提起員工激勵,很多人都會想到漲工資或發獎金。實際上激勵是對員工需求的滿足,員工的需求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激勵的途徑也是多種多樣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員工激勵的四種類型,一起來看看吧:

員工激勵的四種類型

  1、成就激勵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在選擇工作時已經不僅僅是為了生存。對知識型員工而言,工作更多的是為了獲得一種成就感。所以成就激勵是員工激勵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根據作用不同,我們可以把成就激勵分為組織激勵、榜樣激勵、榮譽激勵、績效激勵、目標激勵和理想激勵六個方面。

(1)組織激勵

在公司的組織制度上為員工參與管理提供方便,這樣更容易激勵員工提高工作的主動性。管理者首先要為每個崗位制定詳細的崗位職責和權利,讓員工參與到制定工作目標的決策中來。在工作中,讓員工對自己的工作過程享有較大的決策權。這些都可以達到激勵的目的。

(2)榜樣激勵

群體中的每位成員都有學習性。公司可以將優秀的員工樹立成榜樣,讓員工向他們學習。雖然這個辦法有些陳舊,但實用性很強。就像一個壞員工可以讓大家學壞一樣,一位優秀的榜樣也可以改善員工的工作風氣。

(3)榮譽激勵

為工作成績突出的員工頒發榮譽稱號,代表著公司對這些員工工作的認可。讓員工知道自己是出類拔萃的,更能激發他們工作的熱情。

(4)績效激勵

在績效考評工作結束後,讓員工知道自己的績效考評結果,有利於員工清醒的認識自己。如果員工清楚公司對他工作的評價,就會對他產生激勵作用。

(5)目標激勵

為那些工作能力較強的員工設定一個較高的目標,並向他們提出工作挑戰。這種做法可以激發員工的鬥志,激勵他們更出色的完成工作。這種工作目標挑戰如果能結合一些物質激勵,效果會更好。

(6)理想激勵

每位員工都有自己的理想,如果他發現自己的工作是在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就會煥發出無限的熱情。管理者應該瞭解員工的理想,並努力將公司的目標與員工的理想結合起來,實現公司和員工的共同發展。

  2、能力激勵

為了讓自己將來生存的更好,每個人都有發展自己能力的需求。我們可以通過培訓激勵和工作內容激勵滿足員工這方面的需求。

(1)培訓激勵

培訓激勵對青年人尤為有效。通過培訓,可以提高員工實現目標的能力,為承擔更大的責任、更富挑戰性的工作及提升到更重要的崗位創造條件。在許多著名的公司裡,培訓已經成為一種正式的獎勵。

(2)工作內容激勵

用工作本身來激勵員工是最有意思的一種激勵方式。如果我們能讓員工幹其最喜歡的工作,就會產生這種激勵。管理者應該瞭解員工的興趣所在,發揮各自的特長,從而提高效率。另外,管理者還可以讓員工自主選擇自己的工作。通過這種方式安排的工作,工作效率也會大大的提高。

  3、環境激勵

(1)政策環境激勵

公司良好的制度、規章等都可以對員工產生激勵。這些政策可以保證公司員工的公平性,而公平是員工的一種重要需要。如果員工認為他在平等、公平的公司中工作,就會減少由於不公而產生的怨氣,提高工作效率。

(2)客觀環境激勵

公司的客觀環境,如辦公環境,辦公裝置,環境衛生等都可以影響員工的工作情緒。在高檔次的環境裡工作,員工的工作行為和工作態度都會向“高檔次”發展。

  4、物質激勵

物質激勵的內容包括工資獎金和各種公共福利。它是一種最基本的激勵手段,因為獲得更多的物質利益是普通員工的共同願望,它決定著員工基本需要的滿足情況。同時,員工收入及居住條件的改善,也影響著其社會地位、社會交往,甚至學習、文化娛樂等精神需要的滿足情況。

  延伸閱讀:提高員工激勵的有效性

員工激勵是人力資源管理的一個重要內容。許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來提高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整個公司的效率。從公司的角度來看,激勵也是一種投資,投資的回報便是工作效率的提高,如果投資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那麼這種投資就是失敗的。實施激勵並不難,但如何實施有效的激勵,讓激勵這種投資獲得高額的回報,則是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問題。

1、激勵來自於內因

激勵不是外界刺激,而是員工對外界刺激的反映。西方行為科學家對個體行為的研究有一個基本的理論,叫做“激勵理論”。“激勵理論”把行為的發生過程總結成如下的模式:需要——心理緊張——動機——行為——目的——需求滿足/消除緊張——新的需要。這個模式說明了行為發生的全部過程。一個人產生某種行為的根源是某種需要。根據心理解剖學的`研究,當某種需要對人的大腦產生刺激,大腦在接受這種刺激的時候,便產生一系列活動。

“激勵理論”可以簡單地概括為:需要引起動機,動機決定行為。員工的需要使員工產生了動機,行為是動機的表現和結果。也就是說,是否對員工產生了激勵,取決於激勵政策是否能滿足員工的需要,所以說,激勵來自於員工的需求,也就是內因。

2、瞭解員工的需求

要提高激勵政策的有效性,就要使激勵政策能夠滿足員工的需求。要做到這一點,首先就要了解員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論中,最著名的要數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的“需求層次理論”。“需求層次理論”將人的需求共分為五個層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另外,從人的日常生活這個角度出發,將人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生活需要(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工作需要(包括學習和創造)及休息需要(包括娛樂和消遣)。

我們可以從上述兩個需求角度來分析員工的需求。從縱向上看,不同層次的員工(知識層次,薪酬層次等)處於不同的需求狀態,如對於薪酬較低的員工,則要側重滿足他們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們的生存水平);對薪酬較高的員工,更需滿足他們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從橫向看,對於同等層次的員工,由於他們的個性和生活環境不同,他們的需求側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員工很看重物質待遇(生活需求強烈),有些員工則喜歡娛樂和消遣(側重休息需求),還有些員工以鑽研某項技術為樂(工作需求強烈)。

員工的需求是複雜和多樣的,瞭解了員工的這些需求,就為制定有效的激勵政策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