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基礎素質>

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基礎素質 閱讀(9.82K)

情商是指非智力因素,就是人們常說的心理素質。如果一個人性格孤僻、怪異、不易合作;自卑、脆弱,不能面對挫折;急燥、自負,情緒不穩定等等,這都是情商不足的表現,那麼一個優秀的教師必須應該具備哪些素質呢?一起來看看!

優秀教師必須具備的素質

一、自然而然。

教師與家長的關係是人際關係的一種,遵循著一般人際交往的普遍準則,但又有著自身特殊的要求。“掌握一些溝通技巧,能夠進行有效溝通,是適應現代社會生活所必須具備的重要技能。”[②]要想跟家長打好交道,一個重要的前提就是教師首先要正己守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一個師德高尚、教學高超的教師總叫人肅然起敬,會讓家長“親其師,信其道”。相反,一個動輒暗示家長吃請送禮,動輒麻煩家長為自己辦私事謀私利的教師肯定讓人心生反感。有時家長礙於情面嘴上不說,但其實已經懷恨在心了。

其次,有教無類。“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跟家長打交道,不能因為家長富貴而曲意逢迎,也不能因為家長貧賤而有意怠慢;不能因為孩子成績好而笑臉相迎,也不能因為孩子成績差而橫眉冷對;不能因為家長蠻橫而低聲下氣,也不能因為家長老實而盛氣凌人。作為教師,應以平等的身份跟家長打交道,不以孩子的情況評判家長,不以學生的錯誤責難家長,不以專家而自居教訓家長,不“挾持”孩子而“號令”家長,“不要因為某個學生有個不良家長,便拋棄這個學生。”

再次,要能與家長保持一定的距離。“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教師與家長的關係應該是一種純粹的工作關係,不應該摻雜太多的私交和利害在裡面。一些教師跟個別家長稱兄道弟,對於家長的主動示好也是照單全收。這看上去是私交,其實,明白人都清楚,家長這麼做無非是因為孩子在你手裡而有所仰仗。孩子一畢業,往往就人走茶涼。這種交情不可避免有“以權去謀私”之嫌。教師一旦與家長不能保持恰當的距離而過於親密,就勢必會造成自己在學生教育中厚此薄彼,甚至視聽混淆。當然更不能拒人於千里之外,“平時加強與家長的聯絡,可以預防很多事故的發生,比‘亡羊補牢’的事後談話效果更好。”

二、將心比心。

“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學校與家庭,教師與家長,作為教育的兩個重要力量,必須在道德力量的調節下密切合作,心往一處想,勁才能往一處使,形成合力,才能1+1=2甚至>2,事半而功倍,否則事倍功半,弄不好反受其亂。這首先要求教師能以誠相待家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跟家長打交道最講究一個“誠”字——誠心誠意,才能打動人心。無論如何,教師要讓家長明確地感覺到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出於對孩子最無私的愛,都是為了孩子的好。多一點孩子王和孺子牛,少一點擺架子和打官腔;多一點受氣筒和和事老,少一點大喇叭和機關槍。是自己的責任主動承擔絕不推卸給家長;是自己的失誤勇於改正絕不避重就輕。“要放下架子,真誠、主動地和家長合作,調動家長在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從而實現家校教育的最優化。”[⑤]

其次,要換位思考。“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當下的中國式家長真的很不容易,幾乎犧牲了所有的業餘時間圍著孩子轉。對於有些老師動輒叫家長到學校的做法,他們有苦難言:工作很忙,壓力很大,也不好請假,而孩子的事情又不能不管,孩子的老師“傳喚”又不能不聽。作為教師,我們一定要理解家長的不易,並能對他們的付出表示由衷敬意。家長是有自尊心的,對自己的孩子是偏愛的,這一點也是人之常情,我們也要能夠理解。一味追究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之責,一味對家長提出各種各樣的要求,只會造成家長與教師的疏遠甚至對立。教師多一點換位思考,多一點設身處地為家長著想,家校之間就會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合力,多一份和諧。“如果我們教師自己的工作再細緻一點,方式上再細膩一些,作為家長是會理解和支援的。”[⑥]

再次,要有一點犧牲精神。“捧出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崇高不僅體現在日常教學中的默默付出,還體現在跟家長打交道中的忍讓和犧牲。有的家長平時沒空,也不大願意見老師,我們是不是可以犧牲一些自己的業餘休息時間主動跟家長見面,甚至直接上門家訪?有的家長“好為人師”,喜歡對學校和老師的教育教學品頭論足,我們是不是可以虛心接受,“有則改之”?有的家長性子急,脾氣躁,動輒對學校和老師橫挑鼻子豎挑眼,我們是不是可以“以德報怨”,平心靜氣地與家長一起查詢原因、分析利弊、尋找對策?一旦教師不夠冷靜,意氣用事,“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情況就會變得越來越糟糕。這既體現了教師的寬容大度,也體現了教師的教育智慧,既有利於優化自身的人格魅力,也有利於問題的解決。

三、就事論事。

“道常無為而無不為。”由於成長環境、教育程度、人生閱歷、期望標準、理念方法等諸多方面的不同,教師與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會不可避免地產生分歧。但是,我們作為教師不能一句“道不同,不相為謀”而甩手不幹,要知道“君子和而不同”。有些問題見仁見智,爭論誰對誰錯無濟於事。所以就事論事,把自己的看法向對方表達清楚,“求同存異”,能夠在相互尊重與理解的基礎達成共識就好了。

首先,有備無患。“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教師跟家長的聯絡,無非就是因為孩子。所以,教師在跟家長交流之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對孩子的情況要充分的瞭解,對其性格特徵、行為習慣、興趣愛好、學習成績、優點缺點等都能心中有數。與學生家長交流要避免隨意性和情緒化。和家長交談前要詳細想好約見家長的主題和目的,注意從多方面收集學生的資訊,設計和家長交談如何切入主題、如何結束,如何談學生的'優點和問題,總結自己在交談時方法是否得當,還考慮如何向學生和其他教師反饋約見家長的情況,最後要思考自己以後在和家長交談時需要改進和注意的方面。

其次,言必有據。“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和家長談及孩子的情況一定要具體,不能泛泛而談,沒有把握的不說,讓家長感到我對孩子的關心和重視,感覺到教師工作的細緻、認真和負責。對孩子的評價也要客觀全面,既肯定孩子的優點與進步,也真誠地提出其不足之處及改進辦法。再好的孩子也會有不足之處,再差的孩子也會有閃光點。我們對孩子的評價要客觀,不要把孩子說得無可挑剔,那樣會助長家長對孩子的寵愛而放鬆必要的管教;也不要把孩子說得一無是處,那樣會增加家長對孩子的失望而放棄必要的呵護。一味地誇張表揚,會給人一種虛偽且賣弄的感覺;一味地否定、告狀,會給人一種無能且粗魯的感覺。在家長面前表揚其孩子的時候,要注意把握分寸;在批評孩子的時候,要注意亮出充分的“證據”。

再次,多跟家長交流教育之道。“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在現實生活中,的確有些家長缺乏基本的教育常識。有的家長不重視家庭教育,尋找種種藉口把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都推到學校和老師身上;有的家長溺愛孩子,對孩子身上存在的問題聽之任之,束手無策;有的家長信奉陳腐的教育觀念,恨鐵不成鋼,採用打罵、體罰等錯誤的教育方式;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急於求成,簡單粗暴,等等。這就需要教師在跟家長打交道時,發揮自身的學識、經驗優勢,適時對家長“傳道授業解惑”,引導家長樹立正確的教育思想和觀念,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教育策略和方法。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跟家長打交道,可以說是一門學問。打好了則皆大歡喜;打不好則兩敗俱傷。“朝聞道,夕死可矣。”跟家長打交道,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學的實踐中細心觀察、用心體會、潛心完善、精心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