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企業管理>動力培訓>

培訓成敗的十大原因

動力培訓 閱讀(3.29W)

為什麼有的培訓可以成功,但有的培訓卻會失敗呢?下面小編就為大家解釋一下吧!

培訓成敗的十大原因

一、培訓理念定成敗

理念是培訓業務成敗的首要因素,如同穿衣要系的第一個釦子,這個釦子系錯了,餘下的難免一錯到底,培訓整體格局難也逃疲軟不振,甚至被徹底邊緣化的命運。

我對培訓的理解:培訓是人力資源綜合活動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定位務必為戰略培訓,其業務務必要支撐和協同組織戰略,絕不可為培訓而培訓,需要保持對戰略的足夠專注,要有足夠的定力抵禦各誘惑,流行於社會再熱門的專案,如果並不緊貼戰略需求,並不支撐戰略行為所要求的配套能力,也要做到不為所動。

  二、培訓體制定成敗

資源是集約還是分散使用,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資源使用效率,哪種方式更有利於效率最大化?恐怕眾說紛紜,莫衷一是。

以我的經驗和體會:建議對培訓資源進行縱向一體化垂直管理,這有利於資源效率最大化,這一點在同一組織內轉換培訓體制後的成效對比上,可以獲得比較有力而顯著的證明。

  三、培訓管理定成敗

管理培訓業務的制度系統建設,無疑是保障培訓業務安全、穩健、高效執行的基礎,尤其在大型集團公司,其培訓業務,地理分佈廣闊,專案人員眾多,強調全國思想統一、步調一致,培訓業務的標準化系統化管理就更加至關重要。

儘管培訓是極富創造力和想象力的領域,但孫子早在2500年前就告訴我們:以正合,以奇勝。基礎管理和常規建設是全盤勝利的根基和保障,“奇勝”離不開“正合”這個前提。

  四、培訓機構定成敗

組織設計的優劣與業務流程的效率,都將在培訓績效中得到直接反映。賦予培訓業務在組織架構中位居哪個層面?其工作彙報線選擇如何對接?賦予培訓多大的業務自由度、話語影響力、跨部門橫向整合、跨層級縱向整合的組織權責能力?

這裡有兩個原則:

1、培訓在組織中的定位,要視其與戰略的關聯和支撐度而定,如果是配套戰略落地的培訓,則要賦予其與戰略重要性相當的地位,以便於培訓充分發揮其協同戰略的價值;如果培訓屬性僅僅侷限在常規基礎培訓,那麼其格局就小多了,既然價值貢獻有限,組織內定位自然低端普通。

2、培訓業務是有生命力的,從它被孵化出來那一天起,不管其DNA決定它命中註定是一生爬行?是一生迅跑?還是一生可以搏擊長空,翱翔環宇?它都要歷經自己既定的發育成長過程,我們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順時而動,有所不為有所為,既不可拔苗助長,更不可削足適履。

  五、培訓規劃定成敗

當今培訓領域的運營和科技水平,早已大踏步突破傳統的教育培訓模式。E-Learning(網路學習)、Action-Learning(行動學習)、Store Of Learning(零售培訓學校)等,使根深蒂固沿襲數千年的課堂面授,在今天正被博採眾長的'組合培訓模式所取代,這是歷史的進步,也是我們培訓界人士的幸事。

沒有哪一種培訓模式可以包打天下,因應培訓目標、教學物件、課程內容、實施要求等不同,靈活選擇恰如其分的培訓模式,同時兼顧幾種培訓模式的相互支撐與協調,發揮模式整合的合力作用。

  六、培訓課件定成敗

課件是知識、技能、思想的載體。課件系統的規劃思想、建設結構,以及課程庫的容量、系統化、標準化、靈活性,不僅從根本上決定著培訓價值的創造力,還在更高戰略層面上影響著企業知識管理的建設水平。從怎樣的高度認識課件系統,關係到我們對課件在培訓業務中的支撐作用抱怎樣的預期。

談課程的角度很多,我謹從如下四個方面提出建議:

1、課件系統宜呈網路狀進行建設,即橫向按專業屬性分類,縱向按崗位層級分類,經緯縱橫構成一張課件的大網。好的課件網應該與組織的業務網實現完全覆蓋,可以疏,不可以漏。疏可待時逐步加密,漏則有結構性缺陷,後果嚴重。

2、課程庫內的課件呈單元化建設,每個課件單元對應目標崗位勝任能力模型,進行點對點開發,每個課件單元聚焦一個點,功能專一,時長以20-30分鐘為宜。這樣的課件單元庫,就為我們對接崗位人員測評所反饋出的知識能力短板,制定量身定製的培訓計劃,創造了有的放矢,機動組合,靈活搭配的課件使用條件。

3、課件形式體現多元化,無論是傳統PPT課件,或是在E-Learning網路上跑的各類電子課件,還是學習沙盤,行動引導等,需要我們隨需而動,不拘一格。

4、課程伴侶的同步配套建設,不可偏廢。所謂“課件伴侶”,是戲稱,指的是與課程配套的標準化講師手冊;案例庫、題庫、參考閱讀書籍資料;視訊、音樂、主視覺;課程實施流程、標準化指令碼、道具工具等等。我們有責任為學員把培訓課打造成為營養豐盛、色香味俱佳的一席智慧的盛宴。

  七、培訓講師定成敗

講師是培訓課程的靈魂,也在廣義上被稱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的確,培訓是知識技能傳播、轉化的過程,轉化率的高低主要取決於講師的能力和水平,學生也是首先對老師產生認可和敬意,才會進而對老師講授的內容發生興趣,這時傳播與轉化才成為可能,這也就是同樣的課程不同老師講,時效與成效反差強烈的原因。

講師團隊建設是一項長期複雜的系統工程,不僅包括組織內部講師的選拔、培養和長效激勵機制,還包括外部商學院、培訓機構及其他企業專長老師的物色和建立合作。無論這個系統工程多麼地不容易,所有的付出最終都將被證明是值得的。

  八、培訓計劃定成敗

規劃制定之後,就是詳細、具體、科學的培訓計劃階段,計劃是對規劃的分解、執行、落地。

有意思的是,我們擬定培訓計劃的第一步反而要考慮的是:什麼時間什麼學員不宜做培訓?這一點很重要,因為,正確的事只有在正確的時機做,才真的是正確的。不同組織的業務規律和節奏,在一年時間軸中的反映形態各異,培訓業務歸根結底是為組織績效服務,任何時候都不能反客為主。當我們在路上披星戴月馬不停蹄時,始終不可忘記我們為了什麼而出發。

“正確地做事”是技術,大多數時候並不難,“做正確的事”屬於藝術,基本上很不容易,但其創造的價值卻是前者不可同日而語的。

  九、培訓實施定成敗

在培訓之道,同樣遵循“無道、聞道、悟道、論道、行道、傳道”的認識和實踐規律。如果說前八條說的是“知道”,這第九條談的就是“行道”。論先後,知為先;論輕重,行為重;我們追求知行合一。

培訓實施,除了建議大家以“專案管理”這個嚴謹而系統的管理工具去運作外,還建議大家保持適度的靈活性以應對計劃外情況。計劃是為目標實現服務的,目標不可以輕易改變,但計劃的節奏、技術和路線卻一定要與時俱進,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這是《易經》中的“曲成”思想,可以說放之四海而皆準。

  十、培訓評估定成敗

企業培訓與學院教育最大的不同在於,企業培訓很務實,追求知識技能轉化為員工的個人績效,最終體現為組織績效;學院教育則相對務虛,追求知識思想轉化為學生的知識體系、思維結構。培訓評估,本質上就是確認培訓業務的價值。

常規評估中四個層面的前兩個:反應、知識,容易評價卻意義不大,缺乏可靠性;後兩個:行為、績效,意義重大卻難以評價。古人早對教育定了性:“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確實如此,培訓效果一朝一夕難有體現,其創造的價值也大多難以量化,既使能量化的部分,也往往由於一果多因而難以歸功培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