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其它技能>

2016年冬至是什麼時候

其它技能 閱讀(2.23W)

在我國古代對冬至很重視,冬至被當作一個較大節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而且有慶賀冬至的習俗。2016年的冬至是在什麼時候呢?下面就來看看小編的介紹吧!

2016年冬至是什麼時候

  【2016年冬至是什麼時候】

2016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44:07,農曆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

2017年冬至時間:2017年12月22日 00:27:53,農曆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冬至介紹】

冬至是按天文劃分的節氣,古稱“日短”、“日短至”。冬至這天,太陽位於黃經270度,陽光幾乎直射南迴歸線,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短的一天。

我省各地日出到日沒有10小時左右。冬至以後,隨著地球在繞日軌道上執行,陽光直射地帶便逐漸北移,使北半球白天漸增長,夜晚逐漸縮短。

冬至日雖基太陽高工最低,日照時間最短,地面吸收的熱量比散失的熱量少,但是地面過去長期積累的熱量,還在繼續散失,近地層氣溫尚未降至最低,所以這時還不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

過了冬至,雖然晝漸長,夜漸短,但是在短期內仍然是晝短夜長,地面每天吸收的熱量,還是比散失的熱量少,所以氣溫並沒有立即回升之勢。群眾中習慣自冬至起“數九”,每九天為一個“九”。

到“三九”前後,地面積蓄的熱量最少,天氣也最冷,所以說“冷在三九”。天文學上把冬至作為冬季的開始,這對於我國多數地區來說,顯然偏遲。冬至期間,川西高原平均氣溫普遍在0℃以下,四川盆地也只有6℃至8℃左右。不過,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區,即使在當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氣溫仍然在10℃以上,真可謂秋去春平,全年無冬。

  【冬至是哪天】

2016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44:07,農曆 2016年十一月(大)廿三

2017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0:27:53,農曆 2017年十一月(大)初五

2018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6:22:38,農曆 2018年十一月(大)十六

2019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2:19:18,農曆 2019年十一月(小)廿七

2020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8:02:12,農曆 2020年十一月(小)初七

2021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3:59:09,農曆 2021年十一月(大)十八

2022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5:48:01,農曆 2022年十一月(小)廿九

2023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1:27:09,農曆 2023年十一月(大)十一

2024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7:20:20,農曆 2024年十一月(大)廿一

2025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3:02:48,農曆 2025年十一月(大)七年級

2026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4:49:55,農曆 2026年十一月(大)十四

2027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10:41:50,農曆 2027年十一月(大)廿五

2028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6:19:19,農曆 2028年十一月(小)初五

2029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2:13:45,農曆 2029年十一月(大)十七

2030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4:09:13,農曆 2030年十一月(大)廿八

2031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9:55:07,農曆 2031年十一月(小)初九

2032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15:55:29,農曆 2032年十一月(小)十九

2033年冬至時間:12月21日 21:45:32,農曆 2033年十一月(大)三十

2034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3:33:30,農曆 2034年十一月(小)十二

2035年冬至時間:12月22日 09:30:21,農曆 2035年十一月(小)廿三

  【冬至的習俗】

冬至經過數千年發展,形成了獨特的節令食文化。諸如餛飩、餃子、湯圓、赤豆粥、黍米糕等都可作為年節食品。曾較為時興的“冬至亞歲宴”的名目也很多,如吃冬至肉、獻冬至盤、供冬至團、餛飩拜冬等。

較為普遍的有冬至吃餛飩的風俗。早在南宋時,臨安人就在冬至吃餛飩,開始是為了祭祀祖先,後逐漸盛行開來,民間有“冬至餛飩夏至面”之說。餛飩發展至今,更成為名號繁多,製作各異,鮮香味美,遍佈全國各地,深受人們喜愛的著名小吃。餛飩名號繁多,江浙等大多數地方稱餛飩,而廣東則稱雲吞,湖北稱包面,江西稱清湯,四川稱抄手,新疆稱曲曲等等。

吃湯圓也是冬至的傳統習俗,在江南尤為盛行。“湯圓”是冬至必備的食品,是一種用糯米粉製成的圓形甜品,“圓”意味著“團圓”“圓滿”,冬至吃湯圓又叫“冬至團”。民間有“吃了湯圓大一歲”之說。冬至團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舊時上海人最講究吃湯糰。古人有詩云:“家家搗米做湯圓,知是明朝冬至天。”

北方還有不少地方,在冬至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習俗,因為冬至過後天氣進入最冷的時期,中醫認為羊肉狗肉都有壯陽補體有功效,民間至今有冬至有進補的`習俗。

在我國臺灣還儲存著冬至用九層糕祭祖的傳統,用糯米粉捏成雞、鴨、龜、豬、牛、羊等象徵吉祥中意福祿壽的動物,然後用蒸籠分層蒸成,用以祭祖,以示不忘老祖宗。同姓同宗者於冬至或前後約定之早日,集到祖祠中照長幼之序,一一祭拜祖先,俗稱“祭祖”。祭典之後,還會大擺宴席,招待前來祭祖的宗親們。大家開懷暢飲,相互聯絡久別生疏的感情,稱之為“食祖。”冬至節 祖先,在臺灣一直世代相傳,以示不忘自己的“根”。

冬至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節日,據傳,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 在今天江南一帶仍有:吃了冬至夜飯長一歲的說法,俗稱“添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