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技能>護理>

冠心病突發如何急救

護理 閱讀(1.17W)

導讀:冠心病突發如何急救呢?冠心病是冠狀動脈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病變而引起血管腔狹窄或阻塞,造成心肌缺血。那麼冠心病突發如何急救呢?下面小編為你解答。

冠心病突發如何急救

1、硝酸酯類,如硝酸甘油,消心痛,欣康,長效心痛治。

2、他汀類降血脂藥,如立普妥,舒降之,洛伐他丁,可延緩或阻止動脈硬化進展。

3、抗血小板製劑,阿司匹林每日100-300mg,終生服用。過敏時可服用抵克立得或波立維。

4、b-受體阻滯劑,常用的有倍他樂克,阿替樂爾,康可。

5、鈣通道阻滯劑,冠狀動脈痙攣的病人首選,如合心爽,拜心同。

6、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支架術。

7、介入治療不是外科手術而一種心臟導管技術,具體來講是通過大腿根部的股動脈或手腕上的橈動脈,經過血管穿刺把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狀動脈裡面,達到解除冠狀動脈狹窄的目的。

8、介入治療的創傷小,效果確切,風險小(<1%)。普通金屬裸支架的再狹窄率為15%-30%。藥物塗層支架的應用進一步改善了支架術的'長期療效,一般人群再狹窄率3%,糖尿病/複雜病變約為10%,其效果可與冠狀動脈搭橋手術相媲美。

9、冠狀動脈搭橋術(主動脈-冠狀動脈旁路移植手術)冠狀動脈搭橋術是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一段血管,然後將其分別接在狹窄或堵塞了的冠狀動脈的兩端,使血流可以通過“橋”繞道而行,從而使缺血的心肌得到氧供,而緩解心肌缺血的症狀。

冠心病的誘因

1、冠心病的危險因素包括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和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瞭解並干預危險因素有助於冠心病的防治。

2、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高血壓,血脂異常(總膽固醇過高或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高、甘油三酯過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過低)、超重/肥胖、高血糖/糖尿病,不良生活方式包括吸菸、不合理膳食(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熱量等)、缺少體力活動、過量飲酒,以及社會心理因素。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有:性別、年齡、家族史。此外,與感染有關,如鉅細胞病毒、肺炎衣原體、幽門螺桿菌等。

冠心病的症狀

1、典型胸痛因體力活動、情緒激動等誘發,突感心前區疼痛,多為發作性絞痛或壓榨痛,也可為憋悶感。疼痛從胸骨後或心前區開始,向上放射至左肩、臂,甚至小指和無名指,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可緩解。胸痛放散的部位也可涉及頸部、下頜、牙齒、腹部等。

2、胸痛也可出現在安靜狀態下或夜間,由冠脈痙攣所致,也稱變異型心絞痛。如胸痛性質發生變化,如新近出現的進行性胸痛,痛閾逐步下降,以至稍事體力活動或情緒激動甚至休息或熟睡時亦可發作。

3、疼痛逐漸加劇、變頻,持續時間延長,祛除誘因或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緩解,此時往往懷疑不穩定心絞痛。

心絞痛的分級:國際上一般採用CCSC加拿大心血管協會分級法。

Ⅰ級:日常活動,如步行,爬梯,無心絞痛發作。

Ⅱ級:日常活動因心絞痛而輕度受限。

Ⅲ級:日常活動因心絞痛發作而明顯受限。

Ⅳ級:任何體力活動均可導致心絞痛發作。

發生心肌梗死時胸痛劇烈,持續時間長(常常超過半小時),硝酸甘油不能緩解,並可有噁心、嘔吐、出汗、發熱,甚至發紺、血壓下降、休克、心衰。

  冠心病的檢查方法

1、心電圖是診斷冠心病最簡便、常用的方法。尤其是患者症狀發作時是最重要的檢查手段,還能夠發現心律失常。不發作時多數無特異性。心絞痛發作時S-T段異常壓低,變異型心絞痛患者出現一過性S-T段抬高。

2、包括運動負荷試驗和藥物負荷試驗(如潘生丁、異丙腎試驗等)。對於安靜狀態下無症狀或症狀很短難以捕捉的患者,可以通過運動或藥物增加心臟的負荷而誘發心肌缺血,通過心電圖記錄到ST-T的變化而證實心肌缺血的存在。運動負荷試驗最常用,結果陽性為異常。但是懷疑心肌梗死的患者禁忌

3、是一種可以長時間連續記錄並分析在活動和安靜狀態下心電圖變化的方法。此技術於1947年由Holter首先運用於監測電活動的研究,所以又稱Holter。該方法可以觀記錄到患者在日常生活狀態下心電圖的變化,如一過性心肌缺血導致的ST-T變化等。無創、方便,患者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