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集合5篇

作文 閱讀(2.38W)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5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關於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集合5篇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1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裡裡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乾淨,因為年七年級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八年級回孃家,正月九年級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裡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過春節的很多活動都帶有迷信色彩,即使人們不相信,但風俗還是這麼一代一代地傳著,家鄉人都認為,這是一種傳統,一種娛樂,一種祈盼和希望。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2

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

每逢端午節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得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嚐嚐,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直往心裡鑽。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河邊,來觀看激烈的賽龍舟。只見兩隊選手精神抖擻地坐在船上,手緊緊地握住船槳,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前方,整裝待發。“叭”的一聲,一條條龍舟像射出的箭一樣

向前衝。兩岸的人們也歡騰跳躍,興奮地大聲喊著:“加油,加油。”那簡直鑼鼓喧天,響徹雲霄,熱鬧非凡!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把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莆、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要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一飽會眼福和口福!

清明節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借問花市何處有?的士直駛望海村。”星期五,我與爸爸到江北觀音橋的望海花市去開了一番眼界。

剛進花市,一股淡淡的花香味迎面撲來。接著聽見了鳥叫聲和人們販賣物品的吵鬧聲。我想:“花市人真多,可真是熱鬧啊!”我隨著爸爸走了進去,那鮮豔的顏色明亮的照耀著我的雙眼,使我的眼睛迷濛了,這一叢,那一簇,讓我目不暇接,眼花繚亂。我和爸爸一邊挪著小小的步子,一邊觀賞一些奇花異草。有綠葉鑲嵌著像貓眯眼睛的斑紋,葉底是紫色的,叫“鑽石貓眼”;有像獅子頭的“三色堇”;還有能捕捉蟲子的“豬籠草”……我在花店裡看見了許多鮮花的種子,我很感興趣,併購買了既害羞又含蓄的含羞草和碧綠的寶葫蘆花種。

走過花店,我和爸爸又進入了觀賞魚市場。首先映入我眼簾的是一個生機勃勃的畫卷。那一條條可愛的小魚兒輕巧地穿過顏色各異、形態不一的珊瑚,那珊瑚似乎也情不自禁地跟著小魚跳起了“搖擺舞”,我在魚缸前看得津津有味。我還發現了一些不曾見過的小魚。有身體很長愛左右搖擺的龍魚;有尾巴像剪刀身體漆黑的象鼻魚;有全身血紅,猶如

一簇火苗的血鸚鵡……

“嘰嘰喳喳”這叫聲連續不斷,原來是一家鳥店發出的聲音,我走進去瞧了瞧。有活潑的小麻雀;惹人喜愛的八哥;全身白如雪,猶如一團棉花的鸚鵡……

清明節逛花市的人可真多啊!這些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的人都來購買美麗的鮮花,去祭奠先逝的親人,以對逝者表示深切的哀思,送去一分掛念。我為這文明、古樸的民風而感到欣慰,望普天之下的中國人要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清明時節——家祭無忘思乃翁。

中秋月兒圓

10月3日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家家戶戶都團聚在一起,在陽臺一邊賞月,一邊吃著月餅,就連我家也不例外。

我和家人一起在陽臺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洩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著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雲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

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裡,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裡不能與家人團聚。

我過了一個快樂的中秋節。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3

時序進入臘月,接近年關,小城還沒有下過一場雪,人們都在盼望著雪潤大地。街道兩旁梧桐樹上掛滿了紅燈籠,華燈初上時分,小城人來人往、車來車往,一派喜氣洋洋的景象。快過年了,天南海北的人,這個時候都朝著自己的家鄉湧來。追尋著那濃濃的親情與久別的友情。大家會不約而同地說一句話:過年好啊!

臘月的年關氣氛隆重而熱烈。家家戶戶都有置辦不完的年貨。街市上人頭攢動,擁擠異常,熱鬧非凡。有擺書桌寫對聯的老先生,有賣鍋碗瓢盆日雜用品的,有賣各類煙花爆竹的,也有賣瓜子花生糖果的,小商小販的叫賣聲、吆喝聲不絕於耳,人們討價還價,熙熙攘攘。老街新街商鋪林立,年貨是琳琅滿目,異彩紛呈,應有盡有。各個村寨的老人、小孩、婦女、中年男子、異地歸鄉打扮時髦的姑娘小夥兒興致而來,滿載而歸,幸福都掛在了每個人的臉上。

這邊村裡的殺豬場上,一口大鐵鍋早已架好,水已經燒沸,滾燙著冒著白氣。五六個壯漢下到豬圈,摁住那頭大肥豬,只見屠夫手握屠刀,手法嫻熟。可憐一頭豬啊,扯著嗓門一聲聲吼叫,聲聲刺耳,好似就要劃破那天邊的雲。隨著屠夫手起刀落,豬血流了大半盆,掙扎著,喘息著,以至於漸漸無力,奄奄一息,直至一動不動。大夥兒將死豬抬到大水鍋裡,用毛石攛掉豬毛,洗得白白淨淨之後,就用鐵鉤子把兩條後腿倒掛起來,割掉腦袋和尾巴,將豬身子分劈兩半,取出內臟,舀鍋內熱水不斷沖刷。豬肝、肺、腎、腸、肚、心等放在一個大盆裡。最難弄的是豬腸,要翻腸後不斷反覆搓揉捏洗。等豬殺畢了,有人嚷著要豬頭,有人要豬下水,有人要豬蹄,有人要排骨,有人要後腿肉,有人要前腿肉……,真是蘿蔔青菜各有所愛。一頭豬,三下五除二就被分了個精光。主人家卻只留下些沒人要的肉,可是他卻很高興,一是鄉親們賞光,二是滿足了社會需求,有種小小的成就感。

記得小時候,年前母親要蒸上百個饃。饃有糖包餡兒的,有粉條豆腐餡兒的,有大肉餡兒的等。我是沒有顧忌的',每年這一天,一次要吃五六個饃呢,真解饞,過年真好。有一次,過年走親戚,爺爺帶我去看望姑婆,他胳臂上挎個小圓籠,裡面裝的是拜年的禮物。過去農村生活清苦,只有一瓶白酒、十餘個玉米麵饃或白麵饃、一斤掛麵、一斤白糖、一瓶水果罐頭、一包餅乾、一包點心、一包豆角糖、一包麻花等禮品可選,不像現在禮物都包裝精美,不僅有煙有酒,還有奶有茶。倘若去哪一家拜年的話,只需依據親疏關係從中選定四樣即可,俗稱“四色禮”。饃饃數量定是雙數,罐頭裡面裝得有橘子、蘋果、桃、櫻桃等。看起來,姑婆大約有八十歲了吧,牙齒全部掉落,嘴都窩了回去,皺紋很深。因為冬日天冷,她就蜷坐在炕上,見到爺爺帶我來看望她,很高興,說:“狗蛋,哦,我狗蛋,讓婆看看我娃,哎喲,看我狗狗親的喲親的”。她與爺爺拉著家常,我自顧自的出去玩耍。後來,在表叔家吃飯,席間“發紅包”是必不可少的,記得我的紅包是一張嶄新的伍角錢。我可高興了,因為小賣部的糖、炮、氫氣球等,每樣兒只不過幾分錢。那個時候似乎大家都很窮,但是總覺得人與人之間人情味十足,其樂融融。

時至今日,爺爺奶奶已離我們而去,每年除夕、正月十五我都要回老家給他們祭墳。在墳頭上擺上祭品、燒紙錢、放鞭炮、點蠟燭,以示紀念。鄉親們不管路有多麼遠,都早早地趕回家鄉,祭拜祖先。

正月天鬧新春,各個社群的藝術人才都派上了用場。只聽見鑼鼓喧天,你看那大貝殼,兩個貝瓣,一開一合;你看那大頭娃娃,有男有女,身穿綢緞衣裳,扭動起來誇張又搞笑;你看那兩條舞動的長金龍,二龍戲珠,十來號青壯漢子舞動金龍追逐著一個大珠子,在場地穿梭遊走,那彩繪的龍紋身真漂亮呀,龍嘴一張一合,露出紅色的火舌,並不時吐出火花,夜晚效果特棒;你看那兩頭黃毛大獅子,共由五人表演,兩兩舞獅,一人玩轉繡球,只見兩頭雄獅你爭我搶、上躥下跳鬧繡球,放鞭炮,場面熱鬧喜慶,讓人回味流連。在場地鬧夠了以後,就會挨家挨戶敲鑼打鼓耍獅子,主人會放鞭炮,發紅包,主人越熱情,獅子就會舞得越熱鬧,也就預示來年這家人會興旺發達、一切順利、福氣旺、運氣旺呢!

家鄉的年味兒依舊是濃濃的,讓人記憶猶新。我想,在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年味兒吧!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4

從小到大,從未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未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處處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處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處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之外,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從頭到尾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乾淨,因為年七年級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怎樣,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開開心心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八年級回孃家,正月九年級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裡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

家鄉的春節作文1400字 篇5

從小到大,從來沒有在外過春節的經歷,由於習慣,從來沒有想過家鄉過春節的風俗其實是很意思的,細細想來,家鄉的春節倒是別有一番趣味。

家鄉是廣東梅縣,因是山城,即使是嚴冬,到處依然是鬱鬱蔥蔥的,家鄉一年四季的綠,總給人生機勃勃的感覺。家鄉的春節是熾熱的,到處都是紅紅火火的場面,到處都是歡歡喜喜的人群。和那綠一樣,給人陽光般的感覺。家鄉人一直沿著舊習俗,都重視過節,從一月到十二月,月月有節過,每個節都有不同的講究和過法,但,春節是過節中最重視的。家鄉的過年,是從臘月一直到正月十五,人們都沉浸在春節的歡樂氣氛中。

每年一進臘月,人們就開始忙活。忙吃忙穿,忙洗忙涮。殺雞殺鴨,還有殺豬,把這些將要成為年貨之一的東西臘好,在正月裡用來招待客人。同時要做印有“福”字的米糕,蒸放了紅色香料的“發”糕,意思是“發財”,還要炸“煎堆”,釀客家娘酒,釀豆腐等,一切過年的美食都要在年前準備好。除此以為,還要給全家老少準備新衣服,因為過年了,全家都要換新衣服。小孩是重點,裡裡外外都要換新的,大人不全換,也得換件新外衣。所有的房舍、被褥、衣服都要洗得乾乾淨淨,以示新一年新的開始。

除夕的前一天,家家貼對聯,掛紅燈籠。從那時起燈籠一直要點到元宵才能熄滅,意為驅邪消災。到了除夕那天,早上要虔誠地點香燒紙敬神放鞭炮,以保佑來年全家幸福安康。午飯後,全家人都要沐浴換新衣,畢後長輩們會給未婚的晚輩們壓歲錢,意示長輩長壽晚輩健康成長。隨後便開始祭祀祖先,祭祖儀式結束後便開始張羅除夕的團圓飯,太陽還沒下山就得開始吃晚飯,意為“早年早節,團團圓圓”。晚飯後還會在灶邊放一盤食物,用來孝敬灶神一年的辛勞,也意為一年灶火不斷,不缺吃喝。除夕夜來臨,屋裡所有的燈徹夜長明,意為四季平安,長命百歲,也有“守歲”的意思。 除夕夜結束前,還要把屋裡打掃乾淨,因為年七年級是不能打掃衛生的,意思為“辭(掃)舊迎新”。到了除夕夜的12點,要大開屋門,在屋門口擺放食物和放鞭炮,意為“接財神”。

正月七年級,天剛朦朦亮,人們便起床了,因為這天是不能睡懶覺的,不然誰家春耕時便會塌田,真實性如何,無人去深究,總之大家都早起。起後的第一件事是放“開門炮”,表示開門大吉。接著,大人們忙著去接“灶君”,小孩就跑去拜年了。見到大人都說“恭喜發財”,長輩便喜滋滋地給小孩“利事”,“利事”即紅包,意思也是讓小孩健康成長。在這一天,是不能到別人家裡吃飯的,以示家裡一年到頭都團團圓圓。這天的午後,重頭戲就是“舞獅拜年”,村裡的舞獅隊挨家逐戶,敲鑼打鼓,每到一戶,舞獅的人會在屋裡舞一圈,向主人作揖祝福,此時氣氛熱鬧,滿院生輝,主人便高高興興給舞獅的人發“利事”,以圖吉利。

正月八年級回孃家,正月九年級回夫家(一般在孃家留宿一晚),正月初四拜大家(意為拜訪親朋好友),正月初五不離家(不可以去別人家竄門),正月初七吃七樣菜(每一種菜代表一種意思,如:蔥:聰明,芹:勤勞等)……這些,在家鄉都保留著不變的風俗,也給家鄉的春節增加了趣味。

正月十五鬧元宵是春節的高潮。那天,所有村的舞獅隊都進城“鬧元宵”。入夜,皓月當空,彩燈齊明,鑼鼓喧天,鞭炮聲聲,人流如潮。舞獅比賽是“鬧元宵”的開場節目,比賽結束後由各村代表選出前三名,以後只要縣裡有活動這些獲獎隊都是首要的表演隊。“燒煙架”也是元宵的必行活動,人們用竹杆撐起一條用竹條編成的長長的龍,龍身上裝有各色各式的煙花,轉龍開始,所有煙花一同點燃,煙火齊齊噴出,形成一條火龍,此時火光熊熊,鼓樂錚錚,歡聲笑語,人群鼎沸,人們盡情歡樂,在火光鼓聲中宣匯著滿腔激情的熱望。俗話說:轉火龍,人活九十九。火龍點完了轉完了,意味著新的一年將消災伏禍平平安安。除火龍外,花燈隨處都是,花燈之下,十字街頭,人們圍圈席地而坐,鑼鼓手、小鑔手等熱烈演奏,而山歌也正唱得火熱。火光映紅了人們的臉頰。演奏都們奏的如醉如迷,歌唱者們唱得激情飛揚,聽眾們聚精會神聆聽,人們思緒被樂曲山歌牽引著飛馳流奔,忘掉了一年的辛勤勞累,憧憬著新的美好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