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選】端午節作文錦集九篇

作文 閱讀(3.2W)

在現實生活或工作學習中,大家都跟作文打過交道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端午節作文9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精選】端午節作文錦集九篇

端午節作文 篇1

“吃粽子了!”媽媽大聲的吆喝聲把我從睡夢中驚醒,我睜大眼睛看著媽媽。

“快點起床了,看給你買了耍線、桃籃和小香囊,馬上幫你係在手腕上。”我一個翻身,趕緊爬起來坐著,伸出兩隻小手,讓媽媽幫我係耍線和桃籃,還順手把小香囊掛在了脖子上。雖然我也老大不小的了,但還是特別開心,因為這是我們這裡的風俗。每年端午,都是外婆家買這些東西,還有一套衣服,叫端端衣。聽說只要孩子們穿戴上這些東西,既保平安又避邪呢,還有就是在這天要插艾草和吃粽子。想著那清香的粽子,我的小肚皮已經開始咕嚕咕嚕叫起來。下了床準備去刷牙,只見餐桌上已經擺滿了早點,有各種口味的粽子、綠豆糕,還有雞蛋,看的我直流口水。我神速般的洗漱完畢,和媽媽一起吃起了早餐。

我和媽媽邊吃邊聊,為了顯示我的`博學多才,我向媽媽介紹,其實過端午並不是為了品嚐美味的食品。媽媽笑著說:“那是為了什麼呢?”傳說那是為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當年楚國眼看要被秦國侵佔,屈原心如刀割,悲痛欲絕,於五月五日,抱石投入汩羅江而死;楚國百姓非常悲痛,漁夫們划船沒有撈到屈原的真身,為了不讓魚蝦吃他,把煮熟的糯米糰和雞蛋投入江中,說是讓魚蝦吃飽了就不會再吃屈原了,所以才有了今天的粽子。媽媽笑著說:“原來你知道的蠻多的嘛。”哈哈,我還知道呢,聽說它還被列入了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了哦。

聞著飄著清香的粽子,我不禁在想,端午節不僅僅是插艾草、吃粽子和傳承歷史的習俗,更要有歷史人物的愛國精神。

端午節作文 篇2

端午節來源於屈原的故事,愛國詩人屈原出了一個富國強民的好主意,不但沒被國王採納,反而被逐出宮,屈原一氣跳進了汨羅江,當地的漁民為了紀念他,划著小船把竹筒裡的米撒向江中。後來,大家把竹筒盛米改為粽子。劃小船改為賽龍舟。

端午節的傳統習俗是吃粽子,每到節日來臨之時,奶奶早早的準備好蘆葦葉,糯米,紅棗,紅豆,先將蘆葦葉放在鍋裡煮一煮,然後把糯米,紅棗。紅豆分別放在水裡洗一洗。等蘆葦葉涼了,就開始包粽子,奶奶包的粽子可好看了。她先取三片蘆葦葉捲成一個小漏斗然後放點糯米,再放點紅棗,紅豆,再蓋上糯米,再用蘆葦葉裹起來,要裹緊噢。最後用繩給紮起來,一個粽子就包好了。再放到水裡煮一煮,香噴噴的粽子就可以吃了。

端午節除了包粽子,還有很多習俗。在我的家鄉,端午節還有一個名字,叫“娃娃節”到了這一天我可高興了,奶奶會用艾葉煮的水給我洗澡,穿上媽媽買的新衣裳,手上,腳上帶上五彩的絲線可好玩了。你有過這樣的`經歷吧?

每年的五月初五,各族人民按照自己的習俗過著快樂的端午節。吃粽子,門插艾,賽龍舟……

端午節作文 篇3

端午到了,大家都忙活了起來,我家也一樣,媽媽剛剛從超市買粽葉回來,媽媽就把我帶到外婆家包粽子去了。 到了外婆家,看到鄰居跟外婆湊在一起已經開始包粽子了,她們把糯米放在大缸裡旁邊放這粽葉,另外的大碗裡都放著餡:有肉餡,豆沙餡,蜜棗餡,板栗餡 很多很多。我和媽媽也加入其中,大家包的粽有4角粽,3角粽,還有大有小,只有我妹妹包的粽最特別是 無角 粽她把粽包的圓圓的像個糯米糰,在用粽葉包起來就什麼也不像了。 我包的都是小粽子大人一口就能吃下,我不知道妹妹是怎麼包圓的粽子的,我根本包不起來,包起來了,等一下又散了,真是太難包了。 後來我問媽媽: 為什麼要包粽子。

媽媽說: 這是以前的習俗,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 撲通、撲通 地丟進江裡,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裡,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所以就有了包粽子的習俗。

這就是端午。又是一年的端午,迎著棕葉的清香我們來到了奶奶家。 一進家門,便看到了一捆又一捆綠色的、細長的葉子懸掛在院子裡的各個角落,我疑惑地看著,隨手摘了一根自言自語道: 這是什麼呀? 在一旁忙著的奶奶笑道: 這是艾葉,用來驅蟲的。來,咱們進屋去包粽子吧! 一聽到馬上就有粽子吃了,我似乎聞道了那香噴噴的糯米味,嘴裡彷彿嚐到了那美味的五花肉。想著想著,我不禁垂涎欲滴,催著奶奶快點包。奶奶笑呵呵地說: 別急,別急,我還要準備材料呢。 只見奶奶先把糯米洗乾淨,然後淋幹,再放入醬油、酒、鹽、味精。同時她又準備了一些繩子,把碧綠的棕葉放在鍋裡煮了一會兒,然後把一塊塊五花肉切好,浸在了醬油裡。過了一會兒,我發現糯米的'顏色終於變成醬色了。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終於可以開始包了。只見奶奶挽起袖子,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輕車熟路地把一張棕葉捲成圓椎形,在裡面放了一些糯米,然後再放了一塊大肉,接著撒了些糯米並蓋平,最後用繩子把棕葉一圈又譯全綁緊,嘿嘿!一個 枕頭娃娃 在奶奶手裡悄然誕生了。

看著看著,我不禁躍躍欲試, 奶奶,您到一邊去包,我要和媽媽來次比賽。

我學著奶奶的樣子拿起兩片棕葉,慢慢地把它捲成園錐形,從盆裡撈出一把糯米放入其中,精挑細選了一塊又肥又嫩的五花肉放在糯米的中間。我瞟了瞟媽媽,哈哈,可憐的媽媽正在為裹棕葉發愁呢,這次我肯定贏定了!然而,好景不長,手裡的粽子就像一個咧著嘴大笑的娃娃。嘴巴怎麼也合不上,眼看著媽媽就要趕上來時,我靈機一動,把棕葉一轉,立刻用繩子綁緊,一個 枕頭娃娃 在我手中誕生了,媽媽笑著祝賀我贏了。接著,越來越多的 枕頭娃娃 在我們手裡誕生了

粽子熟了,我一口一口地品嚐這透。

端午節作文 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年的農曆五月處五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午節。

賽龍舟吃粽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這件事發生離現在已經XX多年的.歷史了,那時侯秦國和楚國打仗,秦國是個很強大的國家;愛國詩人屈原為了不讓自己的國家失敗,便提出建議,讓我國也就是楚國和齊國一起打仗這個建議;很多人不同意,屈原辭職,楚懷王把愛國詩人屈原流放了,帶到很遠的地方,屈原再也看不下去了,便跳江自盡;把粽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在去吃屈原的遺體。

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仡佬等民族地區。每年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裡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蠹蟲或防止蠹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一個數字聯絡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子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為長命縷。

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粽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頭上畫一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這就是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

端午節作文 篇5

今天,我們漢學社的小朋友參加了在臨湖舉辦的臨海漢文化端午祭祀活動。我們一大早就來到臨湖,今天這裡會有很多端午節有關的.活動有鬥百草、包粽子、做蓮花燈、投壺遊戲、猜謎語還有賽龍舟呢。

天空下著毛毛細雨,我們換上發來的漢服,地溼溼的,我在裙子溼了怎麼辦?媽媽讓我把裙子提起來走路就不會溼了。一起去化好妝,去臺上彩排。開場後,我們都很想馬上就能上臺就拿著自己的道具等在舞臺邊上,看了祭祀儀式、漢舞、太極劍的表演。等了好久,總算到了第四個、第五個,輪到我們第六個節目了。我在演出的時候,發現那些愛玩的小朋友都不玩了,都認認真真地做著自己的動作表演了。表演結束,我們小孩子就跑去玩各種活動遊戲,跑得我滿頭大汗妝都花了呢!

最後,大家一起拍了集體照,接受了電視臺叔叔的採訪,我們喊出了“華夏文化,走向世界”的口號。

今天,雖然很累,但是我學到了端午節的習俗和漢文化,這麼有意義的活動我就想著要告訴大家,希望大家有空都來參加吧!

端午節作文 篇6

又是一年端午節。歲歲端午,今又端午”,端午節再次來臨,讓我想起國小時的端午節舉辦的端午詩會。

國小時,端午詩會並不注重朗誦古詩詞而是齊唱兒歌。“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粽子,灑白糖……”。那時,端午詩會的活潑氣氛濃厚至極。歡樂的音調,全程的舞蹈,展現出我們難以打破的童真。

到了中學,依然舉辦端午詩會。但和國小時的端午詩會有很大不同:長長的汗服,古代的頭冠,沉重的書簡……穿戴上這些,整個人的感覺就不一樣了,彷彿置身於先秦,像是一位文質彬彬的才子、才女。一小段的.舞蹈,是為了引出吟誦的沉重與嚴肅。不再提倡歌曲,而是經典。於是,《橘頌》《離騷》等古經典或是愛國詩詞,上了端午詩會選擇古詩的榜單。整個節目下來,所體現的不是童真,不是舞蹈的創意、優美,而是班級的經典魅力的展現。

這樣巨大的變化,是為了讓大家誦讀中國詩詞,感受中國經典的魅力,也為了紀念屈原。端午詩會,是我們學生紀念屈原,共讀經典話佳節的一個活動。在端午佳節之際,在這隆重的節日氣氛之中,賞詩詞,賀佳節。

端午節作文 篇7

端午的味道,是盛開紫羅蘭的芳香,淡而優雅。

端午的味道,是綻放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純潔。

端午的味道,是開放百合花的清香,淡而高雅。

端午的味道讓人回味無窮,記憶憂新,

臨近端午,就會想到他,他是一位博學才子,神采飛揚才華橫溢,氣質過人。他在戰國時期創下業績。他不光創下業績,還開創了詩歌從集體歌轉變為個人歌獨立創作的新紀念。他是文壇的一位高手,也是仕途的棄兒。他每次都想一心報國,讓自己的國家像一隻雕聳立於大地上,卻總是遭遇小人的妒忌與報復,是自己的辛苦遲不被採用,最後在自己臨死前創作了一篇,用血和淚寫成的憂國之恩的柔情長詩《離騷》。

詩創作後,他帶著滿臉的憂傷和憤怒來到了江邊看著冰冷的河水,他突然笑了,彷彿是在笑那些小人笑今日的庸君,笑自己的衷心沒有被人發現。他帶著冷笑,縱身一躍跳入這冰冷的河水中,讓他沖洗著自己的身軀。他走了走的淒涼與悲傷,只是他對國家的愛太深了。

他熱愛祖國,堅貞不屈的精神浮現在我們的眼前他坦然面對以,死報國,顯出他是多麼地熱愛自己的國家他打意凜然的豪傑氣魄給後人留下了許多深思。

端午的味道,就是屈原,他那忠心耿耿的報國情懷為祖國為人民的安居樂業以幸福做出我顯得努力。端午的味道是有氣魄的,也是有甜味的就像棉花糖一樣甜。

端午節這天,也是遊子回家團聚的日子,大家歡聚一堂其樂融融,品嚐這美味的粽子。今年我的叔叔嬸嬸都回來團聚,共度端午。我們家的粽子都是母親自己親手抱的,母親在廚房裡忙來忙去,我和姐姐在屋裡看書,可我的思緒早就飛遠了,想起了去年我們家的粽子不是母親親手抱的,而是從小攤上買來的,蒸好之後,我滿懷希望,可剛嘗第一口,我想被潑了一瓶水一樣這個粽子一點也不好吃,我嘟囔這,母親用慈祥的眼神望著我,溫柔的說:"吃都吃了,還是下回母親自己做吧!"我急忙叫好眼淚都流出來了。突然聽見母親那清脆的聲音,粽子好了,我的思緒才飛回來,我看著桌子上熱騰騰的粽子,臉上露出了微笑,大家一起坐在飯桌旁,邊吃邊講著端午的來歷與意義。大家都是興高采烈。我看著這樣一桌團圓飯,心裡美滋滋的。

端午的味道,就是遊子們回家團聚的'喜悅與幸福那是甜甜的味道。

夏天的味道,是那一簇簇盛開的花團;頑強的生命力,展示了夏天的主旋律,人生的味道,就是一次次磨練的意志與頑強,綻放人生的主旋律,而端午的味道,那是一種種傳統的習俗,是那衷心報國,是那家家戶戶團圓,弘揚了端午的主旋律。

端午的味道,與眾不同。

端午節作文 篇8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來了,但是各地人民過節的習俗是相同的,端午節是我國很多年流傳下來的風俗習慣,到了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掛艾枝、吃粽子、佩香囊、上山採青,插艾枝於門上能避邪,上山採青,起早到山上走走多呼吸一點大自然的新鮮空氣也十分有意義。端午節又稱“重五”,所以很多習慣都和“五”這個數有關聯,比如說要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線系在小孩的手腕上,稱長命線。

今天姥姥也包了粽子,我學著姥姥的'樣子,拿出兩片粽葉,折出一個角,再摺好的角筒上一點浸泡好的糯米,放上一顆棗,我開始有點高興了,心想這麼簡單,可是當包出再把粽葉蓋好時,糯米就像生氣了一樣,直往出冒,幸好姥姥替我“解了圍”,總算到了最後一個步驟——扎粽繩,粽子要包紮平實才好吃,所以我把粽繩捆了一圈又一圈,這時我才明白,包粽子非常不容易,要有技巧,經過一段時間的加熱,粽子終於好了,一陣陣香味迎面撲來,我吸了一口氣,心裡美極了,因為這裡也有我包的粽子。

咬著香甜的粽子,吃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裡美極了!

端午節作文 篇9

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一到這天家家戶戶都熱熱鬧鬧的,每家都要吃粽子、掛菖蒲。

同學們!你們都包過粽子嗎?記得有一年,那時的我還小,還在上學前班,端午節的前一天,我們沒有上課,然後我就跟著媽媽去買包粽子要用的東西,首先要買粽葉,這粽葉呢也有講究,要買新鮮的竹葉;碧綠碧綠的,散發著淡淡清香。如果用乾的竹葉包出的粽子,煮熟後就沒有竹葉的清香,其次呢還要買白糯米與線,把買的白糯米用水浸泡,一直把米泡了大起來,就可以包了。

我從來沒包過粽子,於是對媽媽說:“媽媽,我不會包粽子,你能不能教我呀。”媽媽說:“行,包粽子挺好學的,但是剛開始包很困難,你得耐心點兒。首先,將兩片竹葉疊起來,摺疊成漏斗形狀。在卷的時候要儘量地緊,否則煮的時候就會漏米。”

我跟著媽媽做,把粽子葉疊成一個漏斗,然後放入糯米,在封口之前,先在糯米上撒點水,然後將餘下的粽子葉蓋在漏斗的大口上,現在粽子變成了一個三角錐形,再用剩下的粽子葉裹緊。最後用繩子綁緊。這一步非常關鍵說著簡單,做起來難。小小的粽子葉很“調皮”,就是不聽我的話,“捉弄”我好半天。在我想把粽子裹緊時,裡頭總是有米漏出來,氣得我哇哇大叫,最後在媽媽的指導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終於包好了一個粽子。儘管形狀看起來不是很美觀,但這是我包的'最好的一個了。

這時,要煮粽子了,媽媽把包好的粽子放在鍋裡放上水開始煮了,沒過一會兒,屋裡頓時都瀰漫著竹葉與粽子的香氣。這時我與爺爺來到鍋邊,我問媽媽:“媽媽,這粽子熟了嗎?”媽媽說:“再給它熟一會兒吧!過一會兒熟了我叫你,你先到客廳玩著。”我說:“好!”

粽子熟了!可以吃粽子咯!我忙的跑到廚房,哇!真香!好多的粽子,我挑了一個,真心叫媽媽幫我剝開,那時我就像一隻“小饞貓”。媽媽剝好遞給了我,接著,我拿了一個給奶奶,拿了一個給爺爺,還拿了一個給爸爸,全家人圍在桌子邊吃著粽子,非常的開心。

吃粽子、掛菖蒲這兩樣傳統的習俗共同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