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的遇見古詩作文合集九篇

作文 閱讀(5.68K)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什麼樣的古詩才經典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遇見古詩作文9篇,歡迎大家分享。

實用的遇見古詩作文合集九篇

遇見古詩作文 篇1

古詩像陽光,像雨露,一直陪伴著我,滋潤著我,讓我領略祖國山河的壯麗,感受親情的寶貴,領悟做人要有奉獻的精神……

記得小時候,姐姐就教我背古詩,給我講解詩意。姐姐曾教了我一首孟郊寫的《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經過姐姐的講解後,我知道了母愛是偉大的,作為從小在母親的暖流里長大的孩子,這種母愛是難於回報的。

姐姐還為我吟誦了一首王維寫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從這首詩中我懂得了:人與人之間的情誼是最寶貴的,它讓人銘記在心裡。

姐姐教我的古詩越來越多,我對學習古詩也越來越有興趣!李白寫的《靜夜思》,讓我感受到了遠離親人,遠離故鄉的痛苦;劉禹錫寫的《望洞庭》使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與美麗;於華考|zk168謙寫的《石灰吟》讓我讀懂了為了國家就要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長大了,我已經積累了不少古詩:當春天到來時,我看見藍天上鳥兒自由自在地飛翔時,就會想起杜甫的:“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的詩句。當老師教我們《九寨溝》這篇課文時,我被九寨溝美麗的風光所吸引,讀了它彷彿身臨其境。尤其是講到九寨溝氣勢巨集偉的瀑布時,我會脫口而出李白的詩:“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每當我回到熟悉的家鄉,我會想起白居易的:“江南好,風景就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現在姐姐已上了大學,我和小夥伴們還是經常在一起吟誦古詩,一起感受親情的可貴,一起體會身臨其境的感受,一起吮吸祖國燦爛文化的精華。

啊!這真是“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

遇見古詩作文 篇2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雅士吟出多少千古絕唱,詠國家興亡;抒個人悲喜;嘆民生疾苦;懷歷史足跡……

讀“何時眼前突兀現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我們感受了詩人杜甫關心天下蒼生,甘願為天下人民做奉獻的優美品質。

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體會了龔自珍即使辭官歸鄉也依舊為朝廷出力的奉獻精神。

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我們能從中領悟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友情。都說君子之交淡如水,那麼文人之交便是濃如墨吧。古往今來,離愁一直是最受歡迎的一個話題,離親、離友,離家、離國。有多少千古絕唱有關於離愁?

讀《桃花源記》、《醉翁亭記》、《小石潭記》我們從中領略了山水之美,有多少遷客騷人為山、為水,寫出了一篇篇精彩的文章?他們用了無數筆墨將大自然中一些平凡的景物描繪,他們細心觀察,瞭解了它的最美,再加以描述,就湧現了無數千古名篇。“仁者樂山,智者樂水。”樂於山水之人,必然有著一顆不同於他人的心。古往今來,樂於山水之人,哪一個不具有良好的品質?詩詞怡情,山水詩文,更是能陶冶人的'情操。

讀著古往今來文人墨客的詩詞,能從中體會他們的豪情萬丈,能感悟他們的纏綿悱惻;能感受到世世代代人們的情感。讀著,讀著,感到心情也隨著變化,古詩詞,博大精深。

讀古詩詞,陶冶身心,更是讓我體會到我國文化歷史的源遠流長。這些古詩詞中,承接著我國一代代人的優美品質。

讀古詩詞,將這些美好的品質融於己身,成為一名為國為民之人。

遇見古詩作文 篇3

在遙遠悠久的歷史長河中,我遇見了那朗朗上口的古詩詞。我漫步在古詩詞中,感受著那四季美景與人間真情。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灑旗風。”是杜牧描寫江南春日的美景,寫出江南春天的廣闊。“天街小雨潤如酥,早色遙看近卻無”又是韓愈描寫早春美景的七言絕句。看著池塘外的荷花開了,夏日便來了,“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楊萬里描寫了初夏來臨的秀美景象,表現大自然親密,充滿生機。“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是唐代詩人杜牧筆下讚美秋天深林的景象,向人們展現了秋日山林熱烈的景象。“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是柳宗元描繪了一幅冬日老漁夫孤獨臨江垂釣的景象。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人們常言道,詩人們的友情,也使我感受到情誼的厚重。“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寫出王昌齡對友人深切眷戀,又表現詩人品性高潔純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首送別詩寫出詩人王維對元二的依依不捨之情,使人感覺情真意切。“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是王倫對李白那種樸實濃厚的感情。王倫對李白的情啊,是比潭水還要深的,“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首送別詩,寫出高適對友人的勸說,情感雖然十分直白,但卻使人感到溫暖。

在詩中,我認識到許多人生哲理。“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它告訴我們人們的高低地位不同,看待問題的性質也不同。對於客觀事物的認識有片面性,而我們要做的是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要超越小的範圍有自己的主見。白居易的“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寫出了讓我們雖處在逆境中但也要奮力向上的精神品質。

當我讀了杜甫的《月夜憶舍弟》想象出詩人當時在戰亂而離散的背景中寫出,就不禁想象杜甫、李白、辛棄疾、李清照等詩人不都是如此憂國憂民嗎?都是懷才不遇啊,我想,若是李清照身為男人身,必定是豪傑,做出一番偉大的事業。

我漫步在古詩詞中,在歷史的長河中,感受著一切……

遇見古詩作文 篇4

星期五的時候,老師佈置了一項家庭作業,那就是背古詩了。 我一聽老師說的三個字‘背古詩’,我就嘆了一口氣說:“哎,古詩呀!古詩!到底甚麼時候才能把你們統統背玩呢?我唉聲嘆氣的回到了家,放下書包,拿出《必背古詩詞70+80》,開啟老師要背的兩首古詩,開始背誦起來。哇,太好了!我興高采烈地說:“這首古詩太簡單了,是我最拿手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於是我背了起來,發現自己已經有很多地方背錯了,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我不是已經會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了嗎?為什麼老師今天要背《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反而我背不出來了呢?”媽媽笑了笑對我說:“哈哈乖兒子你已經忘了怎麼背的了,古人說:“溫故而知新。”我氣憤的說:“你才忘了呢。”

我的.靈感突然來了,我背到第二句的時候,媽媽已經在沙發上哈哈大笑了,笑的合不攏嘴。我憤怒了大聲地對媽媽說:“笑什麼笑,我明明背的是對的嗎?”媽媽開心的說:“乖兒子你自己看看什麼地方背錯了吧!”我胸有成竹地打開了書本,看了一下我自己都笑了起來,‘每逢佳節倍思親’背成了‘碧玉妝成一樹高’了,我情不自禁地走到了房間繼續背古詩了。幾十分鐘過去了我連一首古詩還沒背完呢?

古詩可真難背呀!正當我要放棄背誦的時候,媽媽走到了我的面前和藹可親地對我說:“要有耐心,背古詩不要死記硬背,要先讀懂每句古詩的意思,然後再把整首古詩的意思連起來,這樣就比較容易背誦了。”我聽了媽媽的話頓時茅塞頓開,於是我按照媽媽的話來背,你別說還真管用,幾分鐘就把兩首古詩背完了。我開心極了!

遇見古詩作文 篇5

那一首首詩歌,譜寫的是風花雪月,道出的是離愁別緒······最打動我心靈的那便是詩中如畫的春夏秋冬。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最開始闖入的便是那春風吹拂下蹦出新芽的柳樹,這是春的使者,告訴人們:柳樹發芽了,

春天到了!“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溫暖春日的照耀下,桃花開始綻放出笑容,小鴨子從舒適的窩中跑入流水裡,向我們大聲宣告;春天來了!大地甦醒了!

“紛紛紅紫已成塵,布穀聲中夏令新”,當布穀鳥賣弄著清脆喉嚨歡快的唱歌時,夏天一轉眼就到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在夏日湖畔,那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迎風招展,在碧綠荷葉的裝點下愈加美麗。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的色彩雖然單調,但也表明可它獨有的特點,楓葉紅火,讓人想到火熱——活力,楓的紅火是秋天的寫照。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軒轅臺”,冬天是白雪的世界,是冷酷的,但是,冬天的冰雪卻造就了梅的傳奇:“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在大雪紛飛時,梅的堅韌成就了它的美,那白雪映照著的`紅梅散發著淡淡幽香,無言的展示著她的傲骨。

古詩中的風景,隨處可見,但詩人用那敏銳的目光,靈動的筆法,開啟了我們心靈深處的大門,陶冶我們的情操,引導著我們發現美,欣賞美,對我們的靈魂進行著洗禮,讓我們向美求真!

美哉——古詩中的春夏秋冬。

遇見古詩作文 篇6

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的生命是短暫、有限的,他們才幻想著在有限的生命裡,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千百年來,這種追求生生不息,無數詩人將對人生意義的尋尋覓覓,寄託在山水之間,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個體生命找到了這種載體,於是,他們開始走向山巔水涯。這種對生命意義的追尋,使中國詩人登臨遠眺的詩篇中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的融合。

水闊山長。先說一組大家很熟悉的詩。

李白在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的荊門山送別朋友時看到,“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這是李白眼裡的山水。

王維泛舟漢江的時候說:“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這是王維那一刻的山水。

杜甫登上岳陽樓看到,“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這是杜甫看見的山水。

而韓愈呢?他看到了一幅清淺的山水風景,“江作青羅帶,山如碧玉篸。”

每個人看山見水,都會留下自己的印象。我們說的這些詩,雖然個人觀感不同,有一點是相似的——它們都是詩人真切地將身心投入山水之中才會產生的印象。個體生命找到了山水這個載體。水闊山高之間,人被山水託舉,自然之美和主體之美融合,達到物我兩忘的境界,完成人與自然交融的審美。

山水,成為人寄寓和滋養心靈的'所在。

中國人對山水的審美,有著悠久的傳統。莊子曾經說,“獨與天地精神往來”。怎麼樣同往共來呢?在莊子那裡有著幾個層次。最高階的是人和天地的完全融合,所謂“天人合一”,這是“造物主”的境界;次一級的,御風而行、遨遊天地,這是“仙人”的境界;再次一級,對於凡塵俗世的普通人來說,如果存在著脫俗忘我的追求,有著對“逍遙”的渴望,意欲“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可以採取的途徑就是登山臨水。魏晉時期,世事無常,玄學盛行,人們一方面渴求莊子的“逍遙”,一方面認識到人生不自由的侷限性,渴望超越,登臨山水寄託懷抱就是最便利的方式。

我們的日常生活是一個平視的視角,覺得天高地闊,有很多東西都比我們偉大,都比我們遼遠,一身渺渺,有的時候會覺得孤單和無助。登臨山水,給了我們一個不同尋常的視點。當人在山之巔,在水之涯,有時候會真正體會到“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的自由自在。正是因為中國人很早就認識到個體生命非常短暫,充滿無奈與無常,所以他們才努力在有限生命中去追求無限的價值,在相對的存在中,去追求絕對的意義。這種追求生生不息,轉化成山水之間尋尋覓覓的寄託。人們踏遍千山,尋找一個俯視生活的視點,這種對自然的皈依與眷戀,使山水詩表現出一種強烈的時空意識、宇宙意識和生命意識。

在中國的山水詩中,我們還發現一個奇妙現象:人在遠眺空間的時候,往往也望穿了時光。空間成為一個載體,它越是遼闊,人對歷史那種悠長雋永、肅穆莊嚴的體會也越深刻。無形的時光在有形的空間裡可知可感,動魄驚心。

遇見古詩作文 篇7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皎潔月光下,在一個透著微微亮光的小小視窗前,一個小女孩在咿咿呀呀地用著稚嫩的聲音在讀著一首詩。淡粉色溫馨房間裡,兒童玩物放滿在床上,木偶鬧鐘擺放在床頭邊,房間整整齊齊,乾乾淨淨。一個扎著雙尾辮不過十歲的小女孩在拿著本兒童讀物,用那雙胖乎乎的小手,指著讀物上的一個古人,奶聲奶氣地問道:“媽媽,他是誰啊?”“他啊,是唐代的詩人李白。”“李白?好奇怪的名字!跟洗衣粉立白一樣”……額,他的名字已經早是家喻戶曉啦。而且,他還被稱為詩仙呢!“”詩仙?哇,作詩都作成仙人了,好厲害!”“額……”

李白?立白?小女孩的腦海中從此便出現了這古怪名字的人,也許是因為他的名字跟立白有諧音吧,也許是因為今後的教材書上很多次出現這個人的名字,使小女孩更加印象深刻。她看過他的資料,是一個漂泊流浪的詩人,希望能得到他人的推薦和賞識而得官,卻每次令他失望。“真厲害,一個漂泊四方的`詩人,卻能得到這個‘詩仙’的稱號,真是個人才!“小女孩這樣想道。隨著年齡的增長,小女孩懂得他的詩就更多了,他寫的詩有很多種,山水景的,思鄉的,還有送別朋友的,許許多多。漸漸地,小女孩喜歡上了古詩,並且時時會朗讀於口。而這個小女孩,就是我。

偶然的一次,小女孩又在書上看到了李白的一首送別詩:《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時的她,已經是七年級的學生了。她反覆朗讀了幾遍,大概的瞭解了意思後。便問媽媽:“媽媽,這個‘龍標’是在哪裡?”“這個啊!‘龍標’是唐朝縣名,是在湖南,現名叫黔陽。”“哦……”我恍然大悟,“那……‘楊花落儘子規啼’中的‘子規’是什麼?是植物嗎?”“這個啊,‘子規’指的是一種動物,即杜鵑鳥,又稱布穀鳥。”“那麼‘五溪’指的是什麼?是五條溪流嗎?”“沒錯,的確是五條溪流。它們是湖南西部五條溪流的總稱,分別是酉水、辰水、漵水、舞水和渠水,統稱‘五溪’。”“我還有一個地方不懂,那就是‘夜郎’是什麼東西?”“‘夜郎’啊,指的是古代少數民族國名,轄境主要在現在貴州西部。”“哦……”我終於弄明白了。“千千,你知道,這是一首什麼詩嗎?”“我知道,這是一首送別詩。”“從哪些地方看出來?”“我們可以從最後一句品味出來;‘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其中,‘我寄愁心與明月’最為明顯,當作者知道好朋友王昌齡被貶湖南黔陽後,為他同情,也為他擔憂,‘我寄愁心與明月’的意思是我把我憂愁的心思寄託給明月,而‘隨風直到夜郎西’的意思則是希望能隨著風一直陪著你到夜郎以西。全詩選擇了楊花、子規、明月、風等意象,以擬人和奇特的想象力編織出一個朦朧的夢境,表達了作者對王昌齡懷才不遇的惋惜與同情之意。“不錯不錯,看來,你的古詩知識又提升了!”“嘻嘻……”

又一個夜晚,風溫柔的戲弄著柳樹的細辮,楊花開得豔美,卻又是那麼的淒涼。皎潔的月光照進屋子裡,像是披了一層朦朧地霧霜。蟬兒終於停止了他高昂的歌聲,轉為了永眠的沉睡。波光粼粼的小湖上,銀光閃閃,倒映著寂靜的夜空。朦朦朧霧中,似是一位穿著青玉白褂衣竹葉服的詩人站在湖邊,雙手背後,抬頭望月,默默碎念著:“家鄉可好……家鄉可好……”夜光照在他身上,顯得一片淒涼。我不禁又念起五年前那一首思鄉的《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思起了家鄉,也思起了人。李白當時的心,也許就是這樣的吧。人間情源可有,卻又無緣相見。問夢知多少,似是故鄉來。

遇見古詩作文 篇8

一縷清香,一份灑脫,詩詞裡蘊含著陶潛的五斗詩魂;一江春水,一曲悲歌,詩詞裡蘊含著文天祥的零丁絕唱;一面歷史,一面鏡子,詩詞裡蘊含著屈原的水中離騷。感悟詩詞,我們才能“腹有詩詞氣自華”。

品味詩詞,一睹詩豪風采。在蜀先主廟,你感嘆“天地英雄氣,千秋尚凜然”,你極言“英雄氣”之廣袤無垠,你極寫“英雄氣”之萬古長存,然而你吞吐日月,俯仰古今的胸襟卻無人知,以天下為已任的你卻被貶在外幾十年“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面對滄海桑田,你發出了“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無限感慨;你不曾沉淪、頹廢,在秋風蕭瑟中昂然高歌:“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你年事已高,仍壯心不已高吟“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詩豪——劉禹錫,是你教會了我“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品味詩詞,一領詩魔英姿。面對“同是天涯淪落人”的琵琶女,你柔情萬種,贈之以《琵琶行》,“每為他人悲,吟斷柔腸,千古纏綿唯《長恨》;豈抒一已怨,唱罷新詞,萬里江心聞琵琶。”你鍼砭時弊,關懷民生,吟誦“綠衣監使守宮門,一閉上陽多少春”的後宮悲歌;感嘆“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鬃蒼蒼十指黑”的民間辛酸;控訴“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的人間血淚。你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的.現實主義創作手法;你倡導“惟歌生民病,願得天子知”的新樂府運動,你一生仕途坎坷,卻心繫百姓。

詩魔————-白居易,是你教會了我“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品味詩詞,一覽詩佛魅力。“晚年惟好靜,萬事不關心”,盡顯你的歸隱志趣;“行到水窮處,坐看去起時”,盡顯你的悠閒飄逸;“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盡顯你的思鄉殷切。你眷顧親人“獨在民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你思念故友,“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你重情重義“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你與親人、故鄉,血肉相連,詩佛至情至性的一面感人肺腑。你“清水出芙蓉,高潔而超然”。

詩佛——-王維,是你教會了我“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品讀詩詞,我們可以知文史經;可以回味古老的悠長;可以盼望未來的瑰麗。讓我們攜古典詩詞一路前行。

遇見古詩作文 篇9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誦讀古詩詞已列為一項重要內容:要求國小階段的學生能夠熟練背誦一定篇目的古代詩詞。古人云:為文之道在於厚積而薄發。國小生只有背誦大量的古詩文,實現“量”的積累,才能充分汲取古詩文的精華,得到古文化的浸潤,從而豐富自己的語言。

學校一直就非常重視學生古詩文的背誦與積累,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提高了學生的人文修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為了更好的推動與傳承悠久燦爛文化。本學期,我校對六年級學生的積累背誦情況進行了綜合素質競賽,本次競賽學校要求我們六年級採取全員參與、活動展示的方法,這實施過程中我作為校本老師有幾點感受:

1、從積累的數量上就要求我們校本老師需要抓在平時,練在日常,真是:不經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

2、學校開展的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意義深遠。而最能代表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精髓的經典有《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大學》、《中庸》、《論語》、《老子》、《中華古詩詞經典》等重要著作。在每個年段分別體現出來,可想而知,經過六年的學習積累,我想學生的收穫將是極大的。國小是學生記憶的黃金時期,孩子們能將經典詩文爛記於心,用一生的時間去感悟,去踐行,定會終生受用的。在實施校本課程的時候,學校要求學生試著作詩和改詩呢!班中有一學生在自己的作文中寫到:“我喜歡中華經典誦讀,它讓我學會了許多知識,懂得了許多道理。”的確,在活動中,我們看到了孩子的進步。

3、在老師和學生的努力下,古詩文誦讀逐步走向深入。古詩文誦讀最大受益者是學生。誦讀大量可以振奮精神,溫潤生命的詩文,將使學生受益終身。師生情感誦讀,字字句句,抑揚頓挫,入情入境,令人陶醉。那一首首工整優美,寓意深刻的詩詞,宛如一隻短笛,吹奏出誘人的曲調,使人遐想,讓人感嘆,給人振奮,催人奮進。

4、古詩文的誦讀要常抓不懈。開展古詩文誦讀是一項長期的工作,要長期堅持下去,不能流於表面化、表演化。我班利用晨讀、課前三分鐘說話、語文大課活動等多種方式,採用靈活多樣的評價方式,向家庭延伸,喚起學生背誦古詩的熱情,並使這種熱情經久不衰。

5、我個人覺得古詩文誦讀要和讀書結合起來,班級要有自己的計劃,不要面面俱到,但要有班級的`特色。

6、古詩文背誦要求四、五、六年級在背的基礎上要落實到筆上,要求會背的古詩要會默寫,這就要求教師要幫助學生歸歸類,從季節、花草樹木、帶有數字的、描寫邊塞或軍旅生活的、描寫友情送別的、珍惜時間的古詩等積累背誦。這一點上,因為正逢畢業,學生相對掌握的較好。

中華經典誦讀,好似一根無形的教鞭,鞭策著我們教師在工作之餘,勿忘“充電”。

學生們朗朗的誦讀聲至今縈繞於耳,通過開展古詩文的誦讀活動,不僅使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得以廣泛傳播,而且使學生在此活動中,提高了誦讀的興趣,同時,學生的綜合素質也得到了提高。我們將在以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繼續深入地開展這項活動,讓“古詩文”這一華夏精髓真正沁入每個孩子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