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實用】優秀中學作文三篇

作文 閱讀(2.33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優秀中學作文3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實用】優秀中學作文三篇

優秀中學作文 篇1

暑假的一天,我和姐姐由翠微路到馬甸乘14路車去參加社群組織的夏令營。

由於堵車,車緩慢行駛著。車廂里人互相擁擠著,很悶熱,讓我感覺有點透不過氣來,不停地用手絹擦去臉上的汗水。這時,車廂裡傳來一位老人的呻吟聲,透過人群望去,那位老人身材瘦小,滿頭銀髮,看上去七八十歲。大概是天氣太熱,車廂裡的空氣不流通,造成老人呼吸困難。這時,一位梳著短頭髮的售票員阿姨,馬上拿起自己的水杯,離開售票臺,來到老人身邊。只見她把水杯輕輕地挪到老人身邊,一點一點把水給老人喂下去,又從口袋裡掏出一塊美麗的小手絹,不時地給老人擦去嘴邊流下的水,就像女兒伺候媽媽一樣。車廂的人不時地向她投去讚許的目光。這時,我仔細地看起這位售票員阿姨,只見她長著一張圓圓的臉,一雙炯炯有神的眼睛,長長的睫毛,嫵媚動人。再看看她伺候老人的樣子,簡直是一副美麗的'圖畫。阿姨不但人長得漂亮,她的心靈更美,她是那麼地樂於助人。把溫暖送到乘客的心裡。這時,老人喝下了半杯水,呼吸漸漸地順暢了。老人拉著售票員阿姨的手說:“閨女,今天多虧了你,謝謝你!”阿姨回答道:“大媽,不用謝,這是我應該做的,您的困難就是我的困難,您到達地點,平安下車,就是我最大的快樂!”看到這裡,我很感動,我想“這位售票員雖然不是他親生閨女,可是對這位老人像是對自己的親媽一樣,給她喂水,拿自己的手絹給老人擦嘴。這種樂於助人的品質,值得我學習。

聽到售票員阿姨的一席話,人們交口稱讚起來:“真是好樣的,真是一位樂於助人的好人!”

優秀中學作文 篇2

戊戌年將至,到處一派新氣象。長街上掛著一排一排的燈籠,懸著的流蘇如火焰燃燒。絢爛的煙花時不時騰空,帶著孩子的歡聲笑語和成人平安團圓的祈願。迎面走來的是許久不見的友人,兩人相擁,互道離開後的瑣事或趣事。或許你在車上,汽車疾馳——朝著家的`方向。

年味是什麼?年味少不了團圓的喜悅。

我在開往故鄉的車上。回憶中餃子的香味哄我入睡。半夢半醒時候,我忽然就看不見大門緊鎖的商鋪,看見的是一戶戶人家團圓美滿的景象。

終於回到故鄉,熟悉的風將我喚醒。我們趕緊上樓,敲門。外婆激動地出來迎接,一邊嘮著:“怎麼又帶這麼多東西來了。”外公也悠悠地放下手中的報紙,從沙發上起身。父母親就笑,有一句沒一句地聊,然後老爹和老爺子聊起了國際局勢,老媽和老婆婆游到小房間裡嘮家常去了。

年味是什麼?年味少不了食物的香氣。

我趁著長輩們分神的時候,悄悄溜到客廳大快朵頤。平日裡鎖在櫃子深處的美食,一到年關就“重見天日”。炒貨零食少不了,水果零嘴兒也有許多。傍晚的年夜飯更是一場大戲,從第一盤菜上桌,到最後一碟魚做完——整整十樣菜品,桌面兒上都快排不下了。

年味是什麼?年味也少不了科技的力量。

汽車站、高鐵站、飛機站的現代化管理讓春運變得緊張而又有序。高鐵、飛機送無數遊子歸鄉。微信、qq上,我看到許多還說不清話的晚輩找我要紅包。小傢伙們可愛的神情逗樂了我,我發出一個“紅包”,又對他們說了一句“你呀,也只懂這些個東西了。”一會後,一個視訊傳送過來:也許是父母錄製的,晚輩們穿著喜氣洋洋的紅色,在鏡頭裡展露笑顏。我也很開心。

新年少不了對未來的展望。我們青少年要扛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樹立遠大理想,好好學習,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努力。

優秀中學作文 篇3

幾年來,在作文教學中,有一個問題始終吸引著我的注意力:一篇又一篇的作文錯誤五花八門,可為什麼總有些類似性?有的作文在某些方面如主題很好,可為什麼在結構、語言方面不盡如人意呢?顯然,要給出一個完整的答案是困難的。不過,這和中學生思維品質發展有著不可分割的影響。

作文實際上是用語言把客觀世界思維符號化,並用語言符號表現為物質存在的過程,它必然受到思維品質的影響。思維品質是人的思維的個性特徵,反映了每個個體智力或思維水平的差異。如一次我佈置課堂作文《童年趣事》,七年級A班48人中能在當堂完成的有27人,其餘10 人已完成一半多,另外11人只完成了1/3左右。48篇作文無論從開篇、結尾、結構、語言、選材等方面都不盡相同,這正是思維品質在不同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所決定的。在同一個體之間思維品質的各個方面是否也存在差異呢?答案是肯定的。據心理學家朱智賢、林崇德《思維發展心理學》中認為:思維品質的成分與表現形式主要包括:深刻性、靈活性、獨創性、批判性和敏捷性等五個方面,這幾方面在每個學生思維中不是同步發展的,而是互相牽制的網路關係。深刻性是指思維活動的抽象程度和邏輯水平,是一切思維品質的基礎。

七年級B班王志峰同學作文中有這麼一段話:“不必說寬闊的操場、高大的樹木、牛皮做的籃球;也不必說小孩在路邊坡上玩耍,圓圓的夕陽落在山尖上,一大群鳥兒組成了一個人字形,單是走路就有無限趣味:鳥兒在這裡飛翔,燕子在築巢。翻開泥土來,有時遇見蜈蚣,還有螳螂……”

他對魯迅先生“百草園”的模仿是一般低年級的學生無法做到的,這是思維品質的深刻性發展的必然結果。顯然,他能根據自己原有的思維水平進行整體遷移、創造,語句也較流暢,是敏捷性、靈活性、獨創性的具體表現。然而,我們不難發現,他在思維活動中,估計材料的能力還是不夠的。“操場”“樹木”“籃球”的組合,“小孩”“夕陽”“鳥兒”的組合,並沒有顯示出一定的順序或規律性。“單是走路,就有無限趣味”和前文聯絡不確切,是生搬硬套,顯得雜亂無章。究其原因,我們認為,是思維品質中批判性的缺乏。它是對思維活動中各個環節、各方面進行調整並校正的自我意識,是創造性思維活動中不可缺少的因素。從該同學的錯誤可以知道,他用一定的手段將材料進行組合的過程中,沒有進行自我校正、調整思維活動中的錯誤,或者意識到錯誤而不能糾正。

在批閱同題作文中,七年級A 班鄭雲飛同學是這樣寫的:“走近一看,且不必說黃澄澄的鴨梨壓彎了樹枝,紅紅的蘋果像小燈籠掛滿了枝頭,單那綠色走廊一樣的葡萄架就夠我陶醉的了。茂密的枝藤,爬滿了架子,在那又大又綠的葉子下,掛著一嘟嚕一嘟嚕的葡萄,紫黑溜圓,像一串串晶瑩的珍珠……”這段文字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段都比上段要好。說明她的思維深刻性、獨創性等都優於前一位同學,可還是沒有注意到“鴨梨”“蘋果”“葡萄”等季節性問題,導致不當。

此外,作文中由於粗心大意造成的錯別字、漏字、病句,也是很普遍的。

我們認為學生思維品質的發展總有一個過程,在短時期內要求每一個學生都寫出令人滿意的作文來(不出現錯別字,語句通順,富有文采等等),在理論與實踐上都是不可能的。

根據一些研究表明,對於許多的錯誤,一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加深,以深刻性為基礎的各個方面都會得到發展而隨之消失。另一方面,通過外界因素如指導培養,是可以減少或糾正的。在此,我主要採用了“借鑑課文的遷移訓練”,作了初步的嘗試。

一、借鑑課文的片斷遷移訓練。

例如我詳細指導學習“百草園”中的景物描寫的一些方法,然後要求根據下列詞語寫一段“晚歸圖”。

“夕陽、小橋、流水、學生、農夫、鴨子、鵝、牛、小路、炊煙”。為了能順利地完成,我設計瞭如下輔助性練習。

示範:菜畦——碧綠(顏色)不必說碧綠的菜畦

模仿:夕陽——紅彤彤(顏色)不必說紅彤彤的夕陽

石井欄——光滑(性狀) 黃蜂——肥胖

小橋——古老(性狀) 鵝——白胖、伏在河邊

牛——老,過河……

如果學生能比較順利地創造出句子的話,再進一步思考:魯迅寫百草園選取了哪些景物?可以分類嗎?有規律嗎?引導他們分析出有動物、植物的區別,並且有靜態、動態描寫,採用了擬人等修辭手法。根據經驗,鄉村中你可以選取哪些景物呢?怎麼對這些景物分類呢?一般學生比較容易說出:

靜態的如橋、柳樹、房屋、山……

動態的如學生在路邊玩耍、農夫勞動、炊煙升起、牛過河……

然後再按一定順序進行情境組合。這樣就可以糾正上面王志峰、鄭雲飛同學作文中的錯誤,學生會嘗試著自覺估計自己材料是否嚴密。

在以上寫作過程中,至少滲透著如下幾個方面:

A.對描寫“百草園”景物整體概括,也包括對景物描寫角度的認識的深刻性思維品質的訓練。

B.描寫出“鄉村晚歸圖”,思維過程中包含著敏捷性、獨創性思維品質的訓練。

C.思維過程中自覺的與“百草園”相比較,從而糾正自己思維過程中的偏差或錯誤,找出不當之處,訓練批判思維品質。既包含著對語感的訓練,也包含著構思策略的培養。

二、為了能有效的遷移,必須強化訓練較長一段時間,直至學生能熟練操作。

在這個過程中,要注重培養學生自我效能感,激發創造性思維。比如“夕陽”可以是“紅彤彤”的,也可以是“灰紅的”“淡黃的”“溫馨的”“死亡的”“燃燒的”“羞紅了臉的”等等,多角度去描繪,激發求異思維,從而獨創性與敏捷性思維品質得到訓練與培養。自我效能感是肯定他參與這種“自我活動”的成功,並能自覺運用教師指導的和自己所學的寫作上的策略,自己主動去嘗試並保持訓練。需要作個別的指導與糾正,從課內延伸到課外,讓學生自己去找些喜歡的句、段、包括描寫的'、說明的、抒情議論的、記敘的等,然後結合自己實踐去運用。這也是遷移過程中從對他人的借鑑暗示到自我控制與創造的過渡。由此,我創辦了班級《語文週刊》,大力鼓勵全班所有同學參與片斷模仿,尤其鼓勵差生髮表他們的一句二句話,過渡到一段一篇。這激發了他們的創造欲,也激發了班級熱烈的競爭氛圍。欄目也逐漸豐富,由單純的寫到“辯論臺”。有時一週刊發三期。由教師主編轉向學生主編。在每節語文課前7分鐘,讓有作品發表的同學到講臺上朗讀、辯論等,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三、經過大量的規程化的訓練之後,應從句段的訓練,過渡到篇章的遷移訓練。

句、段是構成篇章的基礎,所以一般來說,這個過程中要注意結構、立意、選材等方面的指導訓練。

根據學生實際,結構一般都能較好的把握,關鍵在於選材與立意,這就需在寫作手法上作些輔助性練習。如學過的《爐中煤》,作者把祖國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自己說成“爐中煤”,對祖國的眷戀熱愛之情通過“煤”而抒發出來。既然“煤”可以抒發情感,那麼“粉筆”“路燈”“雪”“春天”這些字眼呢?讓學生通過詩與短章的形式嘗試這種象徵意義文章的寫法。許多同學把“夕陽”比作“爺爺”,“春天”比作“人生的青春”,“路燈”比作“默默奉獻的老師”。經過訓練,最主要的是思維的深刻性與獨創性品質得到了培養。

此外,由單篇的訓練須過渡到“綜合篇”的訓練。比如:選取主題相同,而題材、寫法不同;題材相同,而主題、寫法不同;寫法相同,而題材不同等有聯絡的文章讓學生進行比較學習,從而加深他們的深刻性與批判性思維品質的培養。在比較中進行交叉的兩輪訓練:一輪由教師定題定向訓練,另一輪由學生“比較”中而產生“靈感”的自由訓練。

當然,這僅僅是我在作文教學中的初步嘗試,也許是一個極其幼稚與單純的開始。目前我深感理論與實踐上種種艱辛與缺憾,懇切希望師長能給以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