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精品】讀書作文3篇

作文 閱讀(5.69K)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書作文3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精品】讀書作文3篇

讀書作文 篇1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在古代,人們就把書視為珍寶,視為像生命那樣寶貴。我也是個“小書蟲”,整天趴在書上,津津有味的看書。我一看起書來就是一兩個小時。每到我覺得脖子已經很酸了,酸到直不起來,我才依依不捨的合上了書。

關於讀書,我還有一件囧事呢!有一天,奶奶剛淘好米,準備出去買點熟菜。奶奶說:“揚揚,你待會兒4點40分的時候去插上電飯煲的插頭。揚揚,你聽見了沒有?”那時我正在看書,便不以為然地揮了揮手,說:“知道了,知道了。”其實我什麼都沒有聽到,我只是糊弄糊弄過去罷了。

我又全身心地投入到讀書當中去了。一頁,兩頁,我的眼睛在一排排字中急切地閱讀著,我都恨不得把書吃下去呢!機智勇敢的孫悟空,好吃懶做的豬八戒,老實憨厚的沙和尚,都非常吸引我。離奇曲折的故事情節,引人入勝,使我把什麼事情都拋到了腦後。故事中如果講到了主人公悽慘的經歷時,我會黯然神傷,一旦講到了什麼有趣的事我會忍不住哈哈大笑。

眼睛一晃,時針滴答滴答走了半圈,奶奶回來了。那時,我才想起我的肚子早就不爭氣地打起了鼓,我問:“奶奶什麼時候可以吃飯呀?”“啊?”奶奶一臉疑惑,“不是早就叫你去插上電飯煲了呀!看時間飯已經煮好了。”我全身上下不由得顫抖起來,就像抱著一塊千年寒冰。原來奶奶讓我做的事是插上電飯煲啊!看來如果現在煮的話,大概還要餓半個鐘頭了。

過了很長時間飯才煮好了,我已餓得飢腸轆轆,可是我一點也不在意,因為我獲得了和食物一樣重要的精神食糧啊!

讀書作文 篇2

20xx年5月14日之夜,400餘名師生齊聚西階梯教室,為陶冶情操而共同於此領悟一場這無比盛大的視聽盛宴。

舞臺,是一方不甚大的石臺,背景,是一幅臨時手繪黑板報。沒有華麗的舞臺,沒有燈光的特效,正是這種質樸,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遐想。

節目悄然開始,沒有繁雜的開場白,為的是讓觀眾感受書籍真正的美麗。富有感情的誦讀,極其投入的情景表演,讓觀眾的心被書中的情節深深攫住,但那現實分數也讓每位同學無不為自己的班級而“提心吊膽”。比較出成績的好壞並不是其真正目的,讓同學培養一個渴望讀書的熱情才是最終目標。“拒絕平庸,追求卓越”一直是我校一貫秉承的校訓,在我看來,卓越指的應是體質、思想兩大方面,而要實現思想的卓越,最快、最便捷的途徑便是讀書。

現在,我們在課本上學習的知識,都只是觸及該領域皮毛的基礎,學過之後只能知道個大概,而想要更深入的瞭解該方面的知識,就應閱讀該方面的書籍,與那些與此有深入研究的作者進行心靈的交流,使自己的知識深度達到一個更高層次,從而實現思想的卓越。“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書籍的價值不言而喻,連高爾基都說過:“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我們便可以通過這一級級的階梯拾級而上,逐步走進那“山”之頂峰,我們只有將一部書讀懂、讀透,將其內化於心,外化於行,才能真正將書中的“黃金屋、顏如玉”化為“自己進步的`階梯”。

要想不被現實潮遠拋其後,那就讀書吧!讀那些正在火熱追捧的書,因為那些書才能集中的反映出現時人們的內心所想,與此同時更要去閱讀一些永恆的經典,畢竟人們的思想是隨時代的潮流而改變的,而只有真正的經典才經得起時間老人的考驗,散發出亙古不變的光輝。

最後,我只想用一句話來表達我內心的想法,展望未來唯有知識讓我們免於平庸。

讀書作文 篇3

人都希望過一種輕鬆愉快的生活,清閒、自在、消遙,且沒有爭鬥,沒有是非,沒有憂愁,沒有功名利祿的誘惑,沒有人與人間的爾虞我詐,一切都那麼超凡脫俗。在這樣的氛圍裡,做你喜歡做得事,喜歡你喜歡的東西。而這對於我,則喜歡坐下來靜靜地讀書。

讀書是講究興致和品味的,《論語》、《春秋》我啃也啃不透;黑格爾的《美學》放在我面前,崇高的只有讓我瞻仰的份兒;"地攤文學"中的鬥鬥殺殺男歡女愛的,看一而知其餘,絲毫沒有那種讀書的樂趣和美妙的感覺;雖然先秦散文唐詩宋詞能給生活增添一點韻味,可那些陽春白雪離我們的生活太遙遠。讀書何必執意去挖掘而自找苦吃呢?還是休閒文化娛樂文化快餐文化離我們近一些,甜一些,娛樂一些,輕鬆一些。於是,我選擇了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並沉醉於他們的休閒、幽默和散淡之中了。

有文友來寒舍敘舊,談起讀書的事,他問我最近都讀什麼書。我把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搬給他看。然而,對這些書,他象是不屑一顧,只是掃了一眼,才說:"你就讀這種書?"我點頭。他說:"書該是一種營養品。而這些書也只是些含糖量比較大的東西,"吃"得多了,除了有些甜味兒,能有多少營養可言。你讀過了,又能在你腦子裡留下些什麼呢?我建議你多讀讀魯迅,等我給你拿些書你讀。"

過後,他果然給我帶來兩大箱子書。他說:"這些書剛開始讀可能沒有多少吸引力,可讀多了,你會覺得很有收穫。"我想,他的話是對的,因為從他的文章裡我能看出他淵博的知識和高貴的人品。

說實話,對他這些書,剛開始我是硬著頭皮讀的。後來,我覺得這些書對我所讀的書頗具針對性--針對那些"閒適文學"的。讀得多了,我頗有收穫,讀書是要了解其歷史背景的,比如讀《過秦論》你就必須要讀秦史;讀《紅樓夢》就要讀清史;而讀林語堂梁實秋周作人,就要讀一讀魯迅了。

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是在不斷地進步和發展的,人人都在追求平等、自由和幸福,可有的人是為了追求人類的平等、自由和幸福而不惜拋頭顱灑熱血,這些魯迅都做到了,在日寇侵我東三省,民族存亡的緊急關頭,魯迅挺身而出,抗戰在文化第一線,顯示了其錚錚鐵骨。而有的人,象梁實秋,卻象是得了"軟骨病",躲起來徵集"與抗戰無關"的文章,還寫起了"閒適"的小品文,大談"吃文化",不知哪來的一副好胃口?更有甚者,如周作人,"為了一塊金錶",說的通俗一點就是"為了一條命",竟然拋棄民族,任日偽"教育總署督辦"過他的散淡的生活去了。面對日軍的燒殺搶掠,仍舊喝著他的"苦茶",寫著他的"美文",過著悠閒的生活,就絲毫沒從這種舒適、散淡的生活中品出點血腥味來?那麼多的同胞慘死在日人的屠刀下,他們卻能"寵辱不驚",在自己的小天地裡咀嚼著生活的"樂趣",哪來的好心情?他們雖然也在站立著,可他們卻沒有站立著的骨氣,從骨子裡透著一種空虛,因而也只有賣弄一些咬文嚼字的文字罷了。

文化是離不開人民的,也離不開民族。讀書先讀人,倘若只讀些軟綿綿的文章,沒準就得了"軟骨病"。然而,每個人都有選擇讀書的權力,甜的東西讀多了,總有膩歪的時候,這時,讀點辛辣的,或是自找點苦吃也不是一件什麼壞事。

說這些,並非林語堂周作人梁實秋們的文章不能讀,和平年代,人們就是要休閒就是要有點娛樂嗎,閒適的文章就能給大家帶來一種舒適和愉悅,這個時候讀讀,會給生活增添點消遣和甜味甚至是滿足;而魯迅的文章就不同了,在那個時代,從他的文章中至少我們看到了一種民族的鬥爭精神。有人在血腥中還敢幹鬥爭,而有人卻在血腥中逃避著、休閒著,我似乎從那種血腥中讀出了魯迅那種高尚的品質。雖然他和他們都在寫文章,魯迅成了一個偉人,而這些休閒的雅士們卻也只是一個寫家,這大概就是他們之間不同的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