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必備】小吃作文集合十篇

作文 閱讀(8.66K)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通過作文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那麼,怎麼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吃作文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必備】小吃作文集合十篇

小吃作文 篇1

“普天之下,莫為一吃”,“吃”看似再也簡單不過的生活習慣,其中卻蘊含豐富的文化內涵。

湛江,是一個具有特色的飲食文化之城,自古以來,湛江就被稱為“中國海鮮之都”的稱號。湛江,這個美麗的地方,有著獨特的風格,香港著名美食家樑文韜說:“湛江的美食有自己的特色,原汁原味。”湛江飲食源於粵菜,與其他地方的菜大同小異,但卻有著自己的獨一無二。

吃海鮮,到湛江,湛江走出來的各式各樣的海鮮,成了各個地方進貨的最好選擇。

其中最著名的是炭燒生蠔了,湛江的生蠔個頭大,口味肥美,加上湛江人們高超的燒烤技術,那個味道簡直是太好了!夾起一塊熱辣辣的生蠔,放在口中,那味道香甜可口,入口即化,不愧是湛江美食。

說起白切雞,廣東有不少地方都有吃白切雞的習慣,白切雞是湛江人招待親朋好友必不可少的一道菜餚。白切雞講究色香味俱全,加上個鮮。白切雞最大的特點是講究原汁原味,不做任何加工。白切雞的做法很簡單,總結起來五個字:殺,煮,撈,倒味。做完了之後,一道正宗的白切雞就在我們面前。

這些是湛江的美食,你們喜歡嗎?歡迎你到湛江來!

小吃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玉環,玉環是個海濱小鎮,魚米之鄉,那裡風景如畫,特別是小吃應有盡有,數不勝數,有魚面,糕頭,魚餅……假如你問我最喜歡吃什麼?我會好不猶豫地告訴你,當然是錫餅呀。

星期天,我去奶奶家,奶奶早已燒了一大桌的菜,還在攤錫餅,我趕緊跑過去看個究竟。只見奶奶準備了一個大臉盆,倒入一些麵粉,一邊攪拌一邊倒水。接著拿起一塊肥肉,在鍋底塗了一遍,一招“少林龍抓手”抓了一團麵粉,接著又使出“乾坤大挪移”轉了幾圈,麵粉在鍋底鋪開了,不到幾秒,錫餅的邊角微微向上翹,奶奶用手一掀,來了個“飛龍在天”,錫餅像翻了個跟頭,整個翻了過來。沒多久,錫餅就大功告成了。我迫不及待地取了一張,攤在桌子上,夾了許多自己愛吃的魚,麵條,雞蛋,放在錫餅上,擺成長條形,邊拉邊往上卷,捲了一圈,把一角往上一折,又捲了幾圈,這樣就不會漏了。可是,我包的東西太多了,下面沒漏,中間卻開膛破肚,整個都張開了,好像咧開了嘴。媽媽用保鮮袋包住錫餅,我兩手趕緊捏住,狼吞虎嚥地吃起來,我一邊吃一邊奇怪地問:“為什麼叫錫餅呢?”

媽媽告訴我:“錫餅又輕又薄,就像錫紙一樣,所以叫錫餅。”

奶奶還告訴我:“傳說,濟公雲遊四海,到處化緣。東家給他一張餅,西家給他一些菜餚。濟公想:把這些東西都包在餅裡,吃起來不是更方便嗎?他試了試,果真美味可口。他就一邊走一邊吃,還把“祕方”告訴鄉親們。從此,吃錫餅的習俗就一傳十,十傳百,四處傳開了。

錫餅不但豐富營養,而且吃起來方便隨意,真是我們中國的“自助餐”呀!

小吃作文 篇3

我的家在江蘇省泰州市,常常被人們稱為祥泰之州,同時也是最適合居住的城市之一,而且是一座古老歷史文化名城,《水滸傳》的作者施耐安,揚州八怪的代表人物鄭板橋,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都是我們泰州歷代文化名人中的傑出人物。泰州又有鳳凰城之別稱,因內城河與外城河交錯環繞形似一條騰飛的鳳凰,因此而得名。泰州的旅遊景點也有很多很多,如泰州溱潼古鎮、梅蘭芳公園、光孝律寺……

最具泰州特色的小吃要數魚湯小餛飩和油炸臭幹了。

魚湯小餛飩,湯白如奶,小餛飩的皮薄如一張紙,裡面的肉餡看得清清楚楚,真是晶瑩剔透。它們像一個個可愛的娃娃臉調皮地躺在碗裡,笑眯眯的看著你,好像在說:“快來嚐嚐吧,我可好吃了。”

拿起勺子舀一個放進嘴裡滑滑的,非常潤口,再喝一口魚湯,那味道鮮美得很,讓你永遠都忘不了。

油炸臭幹隨炸隨賣,臭味相傳,不用吆喝,聞著那味道就自然有人光臨了。一塊塊小小方方的臭幹放在油鍋裡翻滾幾下,老闆就會熟練的用他那又大又粗的筷子夾上來,看著架在鐵絲架上的金黃色臭幹,口水會不由自主的往下掉,再舀上一匙紅燦燦的水大椒澆在乾子上,一口咬下去,水大椒的辣味,油炸的香味,獨特的臭味,混雜著豆腐的香味,那味道就一個字“絕”。

聽了我給大家的介紹,相信你們一定心動了吧,心動不如行動,來吧,請到我的家鄉來做客,我和家鄉會張開雙臂歡迎你們的到來。

小吃作文 篇4

我家門口有一條小吃街。放學回家,大老遠就能聞到美食撲面而來的香氣了。那時候,自己本身就餓極了,真是恨不得直接跑上去咬一口大饅頭,任香濃入味的汁水在口中迴盪,這樣我就覺得幸福感滿滿的了

提起我們家門口這條小吃街啊,它可是吃貨們心中的天堂了,這兒的店鋪,無論去哪家,大家都會,讓你吃後覺得還想再來好多碗,直到真的實在吃不下了才罷休,而且心中還有意猶未盡呢!

這條小吃街啊,裡頭的美食,真都是人間的仙境了!不必說香噴噴的薯條;也不必說酸酸甜甜的水果;更不必說鬆軟的麵包光是一碗熱騰騰的蓋澆飯,就會讓你垂涎欲滴了。

每當到了飯點,你就會瞧見一家排著長隊的店鋪,看到他們生意這麼好,我也按捺不住自己激動的心情,情不自禁地也想來一碗嚐嚐鮮呢!伴隨著鍋和鏟的奏鳴曲,不一會兒,我的飯也端上來了。它散發著金光,香噴噴的,嘗一口,嗯,鹹香的味道在口中爆炸開來,讓人的嘴都停不下來。

我又艱難地移動著自己的身體,試圖鑽進一個比較擁擠的攤位,終於,我看到了這個攤位的招牌上赫然寫著印度飛餅。只見一個廚師抽出一團麵粉,放在不鏽鋼的鐵板上,飛快地揉起來。不一會兒,麵粉就變成了薄薄的一張大餅。接著,廚師便熟練而輕快地甩起來,看得我們眼花繚亂。然後,大餅就被上下左右摺疊起來,放火上一烤,吃進嘴裡香甜可口。

怎麼樣?是不是你也想吃了?小吃街像這樣的美食多了去了,快來品嚐一下吧!

小吃作文 篇5

南翔的小籠是中國最好吃的小籠,我特別愛吃南翔小籠饅頭。

南翔小籠饅頭馳名中外,已有一百多年曆史。它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形美著稱。小籠饅頭的皮是用精白麵粉做成的。選用純精肉為餡,不用味精,而是用雞湯燒肉皮成凍,還加入了少量芝麻粉,並根據不同季節加入蟹粉或春筍。每隻小籠大約重15千克,折襉14層以上,小巧玲瓏。薄薄的皮,是半透明的,可以隱約看見裡面淌著汁水的餡。整個小籠看上去像一塊潔白的工藝品。

小籠饅頭看著美,那滋味就更美了。你要是去品嚐,保證你撐圓了肚子還要吃。我去古漪園遊玩,總要光顧一下那裡的餐廳飽飽口福。上個星期天,阿姨帶我和弟弟去吃小籠。我和弟弟見了,一邊抽筷子,一邊咽口水,迫不及待地夾起一隻往嘴裡送。忽然,“哇”的一聲,弟弟大哭起來。原來弟弟吃小籠沒經驗,一口咬開皮子,滾熱的汁水流出來,燙痛了嘴皮。我見了忍不住笑起來,馬上向弟弟傳授經驗:“吃小籠時,先用牙將皮輕輕咬破一點,然後慢慢吮吸汁水,細細地品嚐鮮美的味道,再送進嘴裡,慢慢咀嚼品嚐。”弟弟照我的辦法吃,高興地直笑。

小籠饅頭太鮮美了,不僅中國人愛吃,就連外國人也愛慕不已,甚至用重金聘請中國名師去傳藝呢。

小吃作文 篇6

天津的麻花,山西的醋,山東的煎餅,河南的面,這是人人皆知的。人們常說:“只要帶上腿和眼,就能走遍祖國好河山,可要想走遍河南,一定不能少了嘴。”可想而知,河南的小吃是多麼的吸引人。我們河南人都特別愛吃麵,一日三餐必有面食。其中我們最喜歡的羊肉燴麵,便是我們家鄉最美味的一道小吃。

來到鄭州,走進飯館,點上一份燴麵,不消片刻,一碗熱氣騰騰的燴麵便會捧上,頃刻間香氣四溢,但你可千萬不要被面前的巨大陶瓷花碗嚇到,因為我們河南人都熱情好客,唯恐客人吃不飽,盛的燴麵可是分量十足的。

鄭州燴麵不僅味道鮮美,賣相也特別棒,正可謂是色香味俱全。你看,碗中湯汁濃白味鮮,燴麵瑩潤如百合片,大塊滋味濃厚的羊肉堆在中間,碗周漂浮著翠綠的香菜和嫩蔥,青翠欲滴。用筷子輕挑一下,面滑筋韌,那些躲在湯下的豆腐絲,粉條和白嫩嫩的鵪鶉蛋紛紛冒出了頭。這麼豐富的食材,閃著誘人的光,真令人垂涎三尺。

燴麵有滋補燴麵,三鮮燴麵,羊肉燴麵等好多種類。但不管哪種燴麵,它的精華全都在於面坯和高湯。和麵坯是很有講究的,面太軟則不夠筋道,太硬則影響口感,而且麵粉必須是選自我們河南本地的優質麵粉。在麵粉中加入鹽、鹼和雞蛋反覆揉搓並醒面,最後刷上食用油才能製成筋軟光滑的面坯。當然要想吃上色香味俱全的燴麵,只有這些還是不夠的,湯汁也是非常重要的。上乘的湯汁要用山羊肉和羊骨頭加上各種參、芪、當歸等中藥慢慢熬製而成。這樣熬成的高湯既去掉了羊肉的羶氣,又消減了羊肉的火氣。把湯汁澆在煮好的麵條上,鮮香細細的滲透到了面裡,才燴製出一碗兼具葷、素、湯、面的美味小吃——燴麵。

燴麵不僅好吃,看師傅下面也是一種享受。薄而光的面片在師傅手中上下翻飛,既像飛舞的玉帶,又似穿雲鑽霧的游龍,讓人目不暇接,眨眼功夫便成了細又長的麵條飛入沸騰的湯鍋中,看著就很過癮,而等到吃燴麵時的鮮香味更讓人回味無窮。歡迎你們來品嚐我們鄭州的美味小吃——燴麵。

小吃作文 篇7

餜讀guo,是一種油炸或蒸煮的麵食。早上,奶奶說要包錁,我很想看看餜是怎麼做出來的,就跟著奶奶來到廚房。對了,你也想知道吧?我不妨為大家進行一次“現場直播”。

我先把鏡頭對準奶奶。只見奶奶先把鍋灶燒著,再往鍋裡放一些水,等到水燒開的時候,把事先採來的艾草放進鍋裡和勻,然後把米粉放進鍋裡,邊燒邊用鏟子攪拌。根據粉團的軟硬程度適當地加水或加粉,最後一個綠色的.粉團就從鍋裡給“搬”出來了。奶奶把粉團放在乾淨的切菜板上,用一塊豬油在板上擦拭一遍。這是幹什麼用的?請奶奶為我們解說。奶奶說:“這個粉團有黏性,很容易粘在板上,用豬油擦一擦,它就聽話不會黏住了,而且,做出來的倮也會光滑發亮,外形也更美了。”噢!原來它還有這麼大的作用。奶奶把粉團揉過來揉過去,在粉團不知翻了幾個跟斗後,被搓成了長條狀。奶奶一手拿著這個長條,另一隻手在它的頭上扯出一個一個的小團,放在板上搓出許多圓圓的小粉團,這些小圓球綠瑩瑩的,真像漂亮的寶石。

接下來爸爸上場了。爸爸拿出一樣工具——用兩塊木板釘成,能自由開合的模具。爸爸把奶奶做出來的小粉團放人撳餜皮的模具中,合上板用力一按,開啟後,一個圓圓簿薄的餜皮就出現了。爸爸將一片一片的課皮排滿了案板,真好像碧綠的荷葉長滿了池塘。

我正欣賞著,媽媽出現在鏡頭裡了。哎呀!媽媽怎麼破壞了我的荷塘?她把“荷葉”平攤在手上,用一個勺子從盤子裡舀一些菜,均勻地鋪在餜皮一邊,再把另一邊的餜皮對摺合上,用手把邊沿捏攏,又沿著邊線捏出一齒一齒的花邊,就像是一把月牙形的梳子。媽媽說,餜的名字就由此而來,叫“頭梳錁”。

看著媽媽的巧手做出一個個“小梳子”,我的手也癢癢了。我也拿起一個餜皮學著媽媽的樣子包起來。可奇怪的是,在媽媽手裡聽話的它,到了我手裡就跟我作對了。明明讓它合攏的,它卻要開口,把裡面的菜都給“吐”了出來。我讓它對齊了再“擁抱”,它偏偏半路就黏上了。最後,我用了九牛二虎之力終於把它捏好,可是一看它已經不成樣子了。哎呀!這可不能出現在鏡頭裡,我得把它遮蔽了。媽媽見我挺好學的,就過來教我。在媽媽手把手的幫助下,我做出了一個比較像樣的倮,讓它出來和觀眾們見見面吧!

我們忙活了三個多小時,終於把所有的餜都做好了,但是現在還不能吃,還剩最後一道工序——炊餜,這又是奶奶表演的時間。奶奶拿來一個圓形的竹篩子,上面鋪一塊乾淨的白紗布,這紗布可要放在水裡浸溼喲,再把餜一個一個排列好,等到鍋裡的水燒開了,把餜放進去蒸五分鐘左右,好吃的課就可以出鍋了。

怎麼樣,看了我的“現場直播”,你有沒有口水直流?歡迎你到我家來,我一定讓你大飽口福。現在嘛,我要開動嘴巴,好好嚐嚐自己的勞動成果嘍!

小吃作文 篇8

我的家鄉——龍池鎮可美了。山美,人美,小吃的味道更美。

我的家鄉是美食之鄉,這裡的美食很多,都有自己獨特的味道。下面,就讓我來給你介紹介紹吧。

首先介紹我最愛吃的米豆腐吧。米豆腐在我的家鄉深受人們的的喜愛。聚會的時候,酒席上,路邊的小攤,到處都能看到它的身影。米豆腐做起來很簡單,只要把大米和上水磨成米漿,在鍋裡燒開,再點上石灰水煮熟,然後讓它凝固,放涼,黃黃嫩嫩的米豆腐就做成了。這是大人小孩都愛吃的。大人不在家,我們要是玩餓了,只要用小刀把米豆腐切成小塊,蘸著準備好的辣椒醬吃,那味道,別提多美了。

接下來就是油粑粑了。油粑粑的製作過程簡單,但味道很鮮美,還有多種吃法。製作油粑粑同樣需要米,也是加少量水一起磨成米漿,比米豆腐的米漿要幹一些,在裡面加上鹽,花椒,姜米,野蔥,蒜苗等攪拌好。用勺子舀起倒入油粑粑盒子裡,再放入翻滾的油鍋裡炸,等到炸成金黃色就可以出鍋了。油粑粑外面很脆,裡面卻很軟,吃起來滿嘴香味。我常看著油鍋裡炸得金黃金黃的油粑粑就流口水,媽媽便一邊炸一邊餵我。誰家來了客人,人們都會買上幾十個,就可以很好地招待客人了。我爸爸還經常拿它來下酒呢。出門野餐,帶上它更是方便。油粑粑不管冷熱都好吃,涼了,煮著吃,加點辣椒,老遠就聞到了香味。如果把它和米豆腐混在一起吃,味道鮮美極了。

最後是綠豆粉,綠豆粉的吃法有很多種,可以炒著吃,也可以煮著吃。不管是哪一種吃法味道都很鮮美。我就愛煮著吃。煮著吃可以加一些配料,如酸菜、蕃茄、肉等。而且綠豆粉還具有清熱解毒,緩解腸胃不適的作用哦。聽了我的介紹,流口水了吧,快到我的家鄉來品嚐吧。

勤勞的家鄉人對飲食特別講究。關於小吃,我們小孩子都會兩手,還有自己的拿手好菜呢。不信?有機會我一定給你露兩手。

小吃作文 篇9

我的家鄉鉛山物產豐富,傳統美食遠近聞名,有香噴噴的燒餅、味道鮮美的燈盞果、鮮嫩滑爽的肉絲粉等等,其中我對燈盞果情有獨鍾。

我先介紹燈盞果的製作過程吧。燈盞果的果胚是大米做成的。第一步,把大米浸泡在水中大約2小時,然後用石磨或機器磨成雪白的米漿;第二步,把米漿放在鍋中煮,不停的翻炒,等到水被蒸發幹了能揉成果團了,就停止燒火;第三步,取出一個大果團,揉成圓柱形,再捏成一個比湯圓大些的小團,放在兩個手掌心之間揉透,成了很光滑的小球,然後小心翼翼捏成中間凹陷的燈盞形狀,這樣果胚就做好了。

燈盞果的餡料也很講究,要用蘿蔔絲、豆芽、香菇、瘦肉絲、墨魚和蝦米混合在一起,放在鍋裡炒成半熟,再放些油、鹽、味精等調料,出鍋後拌上紅薯粉。餡料做好後,一勺一勺地把它放進果胚裡,再放進蒸籠裡蒸20分鐘,這樣美味的燈盞果就做好了。

燈盞果吃起來柔韌而又細膩,香辣而又醇厚。你到鉛山來做客,熱情的家鄉人總會獻上熱騰騰的燈盞果招待你。當你吃第一塊時就會覺得味道不同凡響,吃第二塊時就會覺得確實名不虛傳,等到吃第三塊時你就會忘不了我們的家鄉——鉛山啦!燈盞果一定會讓你回味無窮的。

燈盞果的來歷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呢!從前,鉛山有一個在外地做官的人名叫丁洪,他為官十分清廉。一次他回到鉛山探親,一天他的兒子居然不見了。丁洪因思念兒子每天都睡不著。有一天,他實在大困了,迷迷糊糊就趴在燈下睡著了。睡夢中,他發現油燈越來越亮,出現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訴他說:“我已經找到你的兒子了,快去房間看看吧。”丁洪醒來,趕忙跑到房間一看,果然不出所料,看到自己的兒子正在床上睡大覺呢!為了感謝這位老神仙幫他找到了兒子,他用家裡僅有的大米、白蘿蔔、瘦肉、豆芽做成如燈盞形狀的果。把它們分給鄰居吃。鄰居們吃了都覺得從未吃過如此的美味,就這樣一傳十,十傳百,後來人們就把這種食品取名“燈盞果”。現在每逢節慶日親友團聚,人們總會擺上圓圓的燈盞果,象徵著一家人團團圓圓。

我愛我家鄉的燈盞果,更愛我的家鄉!

小吃作文 篇10

在福州,人們通常把餅面沒有芝麻的叫"光餅",有芝麻的叫"福清餅".但d在福清市,人們則把餅面有芝麻的叫"光餅".要論"津津有味",比較起來,還是福清人做的光餅略勝一籌。 福州人做光餅,從前一向用木炭烘爐,現在為圖省事,多半改用電烘箱烤了。而福清人做光餅,至今還保留著自己的一套,不但新鮮,而且有趣,誇張點說,簡直可稱之為融音樂舞蹈為一體的勞動藝術。

在福清烤光餅用的是一口高近兩米、直徑約有一米的外裹黃泥的大缸。先用成捆的松枝在缸內點起沖天大火把缸壁燒"白",缸底只剩餘燼,然後把做好的餅胚,由兩人合作,伸手入缸,飛快準確地貼在缸壁之上,若是遲緩一點,就怕那光著的手臂要烤出泡來。由於烤光餅時面對著的是一隻大火缸,所以不分冬夏,兩人都打著赤膊。他們一個遞胚,一個接胚往缸裡貼,身子一伸一欠,一俯一仰,動作敏捷,配合默契,再加噼噼啪啪的貼餅聲,彷彿音樂伴奏,節奏感十分強烈。不消十分鐘,幾百只光餅便全部貼完,然後再用炭火慢慢把餅烤熟,真是叫人大開眼界。在這種大缸裡烤出的光餅,只只金黃,十分香脆。

福州市區賣光餅的小店,都是門市和作坊混在一起。福清的光餅卻是由作坊做好分發給小販去賣。所以,在福清,沿街到處都可見賣光餅的小攤。那小攤上的光餅堆如小山,成了福清的街頭一景。 從前,光餅都是百姓吃用,登不得大雅之堂。可能是風水輪流轉吧,如今有的大酒樓、大酒店,也把光餅切個蛤口,夾上糟肉、粉蒸肉、雪裡紅、苔菜,澆點醋蒜汁,當作酒席上的一道特色點心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