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作文多大點事

作文 閱讀(1.47W)

關於《作文,多大點事》

作文多大點事

今天本來準備了兩個話題:一個話題是有關寫作文的,一個話題是有關學地理的,這兩個話題,一直是我這幾天來左思右想的問題。徵求了一下大家的意見,還是講作文。

今天,我們不講作文的技術、方法,而是要冷靜地來分析有關作文方面的問題。大家知道,我們今年三、四月份的時候在群裡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講作文,之後就有出版社找來,和我商約一本作文方面的書,到現在這本書即將出版了。

最近一段時間,我一直在考慮這樣一個問題:這本書的價值何在?這本書能不能提供幫助?要是能的話,這種幫助會有多大?這些問題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為了回答這些問題,我們今天不直接講作文,而是來分析問題,用冷靜的心態來分析,這樣我們就能回答上述的問題。如果我們分析問題的結果是對的,是理性而全面的,那麼,也就回答了剛才問的那些問題。

現在我們來談第一個問題,孩子的作文有什麼樣的問題?在我看來,孩子們的作文有四個方面的問題:一是散亂,主題不集中;二是不生動,應付作業;三是立意不夠;四是沒有章法。這四個問題是相對集中,那麼在面臨這四個問題的情況下,我們是如何應對的?這是要談的第二個問題。第一個辦法是報班;第二個辦法是吃補藥,讓孩子多看書多積累;第三個辦法是多看作文方面的書。

當然,我們不是有意全面否定這些方法,這些方法裡面最核心的硬傷是父母當了甩手幹部。就以報班而言,一期班,短的一個月,長的半年,特別是短期班,與其報不如不報,速成不了。為什麼速成不了?作文是一個綜合性的事情,短期診斷出問題出在何處,短期給你開個方子,短期讓你提高,這幾乎是沒有可能的!因為最瞭解孩子的,不是老師是家長。如果只是頭痛醫頭地看作文的毛病,這不是學作文的根本。第二個方法讓孩子自己讀書積累,這個時間又太長。我在書中特別地提出,寫好作文並不需要太多的積累,並不需要讀太多的書。理由非常簡單:我們成年人,讀了一輩子書,積累了三四十年,等到寫東西了,該寫不好的還是寫不好。所以說讀書積累是寫好作文的一個必要條件,但不是充要條件。我特別要強調的是,在孩子還沒有養成好的讀書習慣的前提下,讀書積累是一句空話。我不是否認讀書積累的重要性,但如果通過讀書,在作文方面沒有直接的、有效的幫助,那麼這個通過讀書來提高寫作文水平基本上可以定性為效率低下的。

昨天,我抽空看了一部電影叫《颶風》,主演是丹澤·華盛頓。故事講述了一個黑人挙擊手,因受到種族迫-害進了監獄,他沒有讀過多少書,也沒上過多少天的學,但在獄中卻寫出了一部自傳。有一個黑人無意中看到了他寫的書,就去監獄裡看他,然後對他說“書中很多學不過來!”,拳擊手告訴他說:你沒有用心,用心去探索、發現,你會看到比書中更無窮的內容。這是大意,用中國話翻譯一下:只有方法正確,你才能看到書中的黃金屋,書中的顏如玉。用正確的方法看一、兩本書就夠了;方法不對,看一千部書,那也只是一堆破紙,最多也是一千零一部故事。所以,我們不是否定看書積累,而是在談如何有效地積累,這是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看專業的寫作書。我為了讓自己寫的這本作文書,不至於讓人當了擦屁股紙還嫌紙硬,就特意去了北京幾家大的新華書店,也特意去了幾家小的,特別是教輔類的書店。不去不知道,一去嚇一跳。我看了看關於寫作方面的書,粗說有兩類:一類是專業的,比如說公文寫作類的,這些書成年人看著都吃力,別說是孩子。這一類書大都是高校生看的,或者成年人進修看的;第二類是最讓人吃驚的,大家說,現在教孩子的作文書是什麼樣的?範文、點評,這是一大類,也是最典型的。特別是當我看到類似《一萬個作文點評》,《999個優秀作文》這樣的大部頭,我的頭都大了。看到這些點評,悄然地問自己,如果我的小孩看了這些厚書,會不會有提高?如果我是一個小孩,看了這樣的書會不會有提高?我的答案是否定的!不知大家的答案是什麼,總之在我看來,那些點評沒有意義,那些所謂的專家跟鐵“盜”部的專家差不多。我說的是親身的體會,如果大家沒有體會過的,那就去書店看看,體驗一下,看看那些作文書,然後照著剛才我提的問題自問一下:如果是我的小孩看了,如果我是一個小孩,看了這些書以後,會不會提高?這是一個基本的分析。

我們再回到問題的核心、本身上來,孩子的作文不好,有幾個問題:一個是時間投入得少,大家自問一下,與英語相比,與數學相比,語文、作文的投入是不是合適?家長的重視程度是不是足夠?不要說等到問題出現了,你再去重視。第二個問題是方法是否得當?一般而言對孩子教育重視的家長,自身的素質應該不低,英語、數學相對而言是可以輔導的,但作文怎麼輔導的?輔導的方法對不對?可以肯定地說現在家長用的所謂輔導方法,基本都是錯的。為什麼這麼說?因為你一邊輔導孩子抄、背、默好詞、好句,一邊讓他寫好作文,這就比如孩子明明學的是輪滑,你卻要讓他像開汽車一樣,驢頭就不對馬嘴,對不對?國小生的語文作業是不是盡是抄單詞了?孩子的語文功夫下在了字詞上,但我們又要求他要寫一手好作文,這個要求,老天也達不到啊!

同樣的,父母的問題,也是國小老師問題的一個延伸,試問一下,國小老師怎麼跟孩子講作文?講過嗎?講的是什麼?有清楚的嗎?所以說這是問題!語文老師每天佈置的作業是抄詞、抄字,但要求孩子能寫好作文,這不是天大的笑話嗎?一開始孩子就不知作文是怎麼回事,怎麼讓孩子寫?所以問題出在教育上,出在家長身上,並不是出在孩子身上。當然這些話是不能寫在書上的,只有私下以這樣的方式來和大家交流、來懇談,對不對?你現在埋怨老師幾乎沒有意義,就跟現在你罵鐵“盜”部一樣的沒有意義。是跟著貽誤孩子,還是想辦法來幫助孩子?好的、正確的、積極的辦法是反省自己。所以我在《作文多大點事》中,第一章第一節,談的不是作文的技術問題,而是“扶上馬、送一程”的問題。老師不明白,老師要求不到,沒辦法,但家長要明白啊!如果你還是當甩手掌櫃,可以肯定地說,任何一本作文方面的書,都不會對孩子有幫助。“扶上馬,送一程”,就好比我們給孩子穿衣服一樣,小的時候總是幫著他穿,幫著他系;稍大一點了,看著他穿,看著他系,穿不好、系不對,就幫他一下。一開始他是慢慢的,後來就自覺了,再後來自己學會挑衣服了,這一切體現了父愛、母愛。總不能說“孩子,你五歲了,自己穿衣吧!”於是衣服一扔,孩子豐衣足食了?這是天才的人,生的天才的孩子!作文也是如此,穿衣難嗎?作文難嗎?

那麼,剛才有朋友說,作文怎麼個寫法,孩子的老師講了,但孩子說老師沒有講。我們現在這樣來想,一是老師沒有講;二是老師講了但孩子認為沒講;三是老師講了,但孩子沒有聽懂,所以不知講的是什麼。同樣的道理,我在寫《作文多大點事》的時候,就經常地問自己這樣一個問題:講什麼,如何講才能讓人聽懂。

我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有兩點考慮,一個是針對什麼樣的人群。這個在前言裡提到,是中國小生中作文遇到問題的孩子,為他們解決上述的四個問題。第二個是達到什麼樣的水平。在前言中,我們引用了《論語》中“升堂”到“入室”的問題,這一部書解決的是“升堂”,也就是說入門。這是這本書的基本的定位。換句話來講,我要講什麼,講到什麼程度,能讓這些孩子(包括家長)最大程度地吸收。所以,我在書中曾一度提出,我們不是去培養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我們只是去解決上述提到的四個基本的、常見的、核心的問題。好在感覺自己思路還正常,沒有達到要去吃腦黃金的程度,所以這個思路在書中一直是體現的。

想強調的是:有關作文的理論、修辭的理論很多,水平很高,但這些不是《作文,多大點事》這本書中所追求的。可以說書中講到了頭、身、腳,講到了戴帽、穿衣,這不是什麼理論,如果說這本書還有一些價值的話,那是因為儘可能地去彎下身,說孩子聽得懂的話,而不是講那些讓人仰止的理論。可以這樣講,這本書力圖(不是說我們發現了什麼樣的理論)用心去發現,什麼是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這些方式的一個大原則就是去繁就簡、大道從簡,既要講出道理,又要簡單易行。

這本書其實就提出了三個核心的問題:一個是對稱,不是什麼亂七八糟的修辭;二是六根六塵;三是作文八法。力求的就是家長容易理解,孩子易於操作、這是這本書中遵循的一個大方向。

我們先來回顧一下上午講過的內容。上午我們講到,其實書中並沒有什麼獨創的理論,但是可以說,有獨創的說法。這個說法就是:我力圖講得讓孩子和家長都聽得懂、聽得進、聽得明白的話。比如說,一般的老師講,寫作文要虎頭、豬肚、豹尾,而我覺得這樣講有“四不像”之嫌。所以我就要講頭、身、腳,一個文章的頭與身、身與腳,是要協調的.,這才是文章。同樣的,對於段落,傳統的說法叫“分總結構”,或是“總分結構”,我不這樣講。我們就講,是戴帽、穿衣、套鞋,這樣講孩子就聽得懂、聽得明白。

在前言中,一開始我就是這樣寫的:曾經,孩子問我什麼是作文?我告訴她:作文就是用文字來畫畫。為了讓她明白作文要集中不散時,我教她:要學會戴帽、穿衣、套鞋。什麼是作文的立意?我回答說:那就是一棟大廈的霓虹燈。什麼才是好句子?我說:牛頭不對馬嘴的句子。為什麼要這樣寫?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接受。說孩子聽得懂的話,這是我們的核心。所以說,針對剛才有一位朋友講的“老師沒有對孩子講怎麼寫作文”的問題,如果我們好意去理解的話,也許是老師講了,但老師沒有彎下身子,沒有去講孩子聽得懂的話,所以孩子就覺得沒有講。在這裡同樣的,我們怎麼教孩子的呢?我們是不是彎下身子了?我們可能除了急,就是火;除了火,就是罵,罵到最後沒有辦法,於是放棄。這是一個惡性的迴圈。

這幾天,我在問自己:這是一本什麼樣的書?這本書適合什麼樣的人看?可以回答的是:這是一本親子教育的書。這是貫穿全文的一條主線,目的就是為了幫助大家,去扶孩子上馬,送他一程。可以實在地講,我們從三月份開始,講了大約四十天,講得很輕鬆;後來整理書稿花了一個月,也算輕鬆。但最難的是什麼?最難的是排版!本來,這個排版應該是最容易的一個環節,但是我們卻用了兩個多月。為什麼要用兩個多月?還是這個問題——如何排版更便於家長與孩子共同學習,並且把這個“扶上馬,送一程”搞好?這是需要花時間與精力最多的地方。

舉個例子來講,原來的書排過一稿,是一下子排下來的,後來覺得這樣不便於學習,於是重新排成了左右形式。再後來,感覺還是不能讓人滿意,於是就又搞一個思維導圖,如此就既可以看到整體,又能體察細微。再後來,感覺“彎著的身子”還是不夠低,於是又增加了文字遊戲。這些東西在原來講課時是沒有,我們就是想通過增加這樣一些新的欄目,用輕鬆的方式讓孩子去體會:文字,就是一個遊戲;作文,就是用文字來畫畫。

在這本書裡,對於一些重要的方法,我多次地講,重複地講,怕的就是大家在學習的時候一筆帶過。一個方法、一個觀點反覆地講、重複地講,一直講到大家罵我說“這個人怎麼這麼羅嗦啊!”大家這麼一罵,我就笑了,因為你終於明白我羅嗦了,說明你學到了,這就是我們一直講的——熏習!

說實在的,我知道大家對它的期望,大家對它的期望越大,我的壓力就越大。按計劃是七月初出版的,但是為了精益再求精,不讓大家失望,所以一拖再拖。因此,希望大家在最近抓緊時間,好好地去有關的論壇看看,去消化。只有把這些東西消化透了,我們到八月份講課時,大家才能理解得透,這樣我講得才更有實際的意義。我們這幾天,會慢慢的進入主題。如果大家對前面講過的東西,沒有消化,那將會影響我們講課的程序與效果。

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書的主線,我們還在每一章中提供了導讀,目的就是為了讓大家消化、消化、再消化,為了讓大家學透,還加上了這一條線上的輔導,就是為了搞好這個作文,我們這幾天就提前去看論壇,抓緊時間。

關於這本書,就介紹到這裡,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