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如何寫好話題作文的三個要點

作文 閱讀(2.82W)

一、從提示材料中引申話題

如何寫好話題作文的三個要點

例1: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詩人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入乎其內,故能寫之。出乎其外,故能觀之。入乎其內,故有生氣。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於此二事皆未夢見。

以上是王國維《人間詞話》中的一則文字,論述了詩人觀察和表現宇宙人生的態度和方法。其實,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對我們為文、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

請根據你對這則文字的感悟,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這道作文題兼有話題作文和材料作文的特點,是作文命題的突破和發展。與一般話題作文相比,本題的材料顯得尤為重要,因為它是我們確立話題的依據。正如提示語中所說,“這段文字所包含的思想,對我們為文、處事、做人以及觀賞自然、認識社會,都有啟發”。那麼,這段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到底是什麼呢?這點不清楚,作文就無從下筆。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讀懂材料,掌握材料所蘊涵的主旨;只有仔細閱讀材料,充分理解材料的內涵,確定一個寫作的話題,才能寫出符合題意的作文。

上述材料中,關鍵的句子是“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這就等於告訴了我們:只有深入事物內部,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質;只有跳出事物本身,才能更清楚、更全面地瞭解事物,而不被事物的表面和區域性迷惑。其實質說的是“內與外的辯正關係”,這其中的道理與“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有一定類似的地方。

從材料的內涵和性質來看,談的是“內”與“外”兩個方面的辯正關係,確定話題時應該是一個關係型的話題,因此,該題的話題我們可以確定為“入乎其內與出乎其外”。

二、從提示語中挖掘話題

有的材料僅僅提供給我們一種表象的東西,就像是舉例,而沒有揭示出實質性內容,作文的實質往往隱含在提示語中。這時我們就不能只關注材料,更主要的是要關注提示語,並認真分析,明確話題。

例3.閱讀以下提示,根據要求作文。

鏡頭一:武俠小說風靡了幾代讀者,其實,以俠為人格理想,是一種由來已久的精神傳統。言情小說則往往將花樣年華與感傷情調交織在一起。這都是作品吸引眾多青少年讀者的原因。

鏡頭二:《中學時代》《同桌的你》等流行歌曲,唱出了莘莘學子的生活:幼稚與成熟,青春與成長,追求與迷茫,是一種難解的情結。在校園的綠地上總有它的一席之地。

鏡頭三:時至今日,廣告已成鋪天蓋地之勢,連世界名曲也進入了某些品牌的廣告。於是,高雅的古典音樂在一些青少年的耳中成了商品而非音樂旋律。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卡通音像製品、韓劇、休閒報刊以及時裝表演,等等,因此,需要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並談談它對你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

這道作文題的材料是列舉性的,僅僅列出了一些文化生活中的常見現象,而沒有一個明確的中心,如果完全依據材料,話題是很難確定的。因此,我們還需要對提示語作一番審視。認真分析提示語我們可以發現,該提示語有兩部分組成,一是承上列舉現象,二是明確寫作的方向。因此,提示語的關鍵資訊就包含在“對當今的文化生活作一番審視和辨析,並談談它對你的成長正在形成怎樣的影響”這一句揭示寫作方向的句子中。由此我們不難確立出這樣一個話題:“當今的文化生活與我的成長”。這樣,寫作就有了依據和切入點了。

三、材料和提示兩結合產生話題

有時僅根據材料或提示語提煉話題可能比較困難,有的甚至還可能比較片面,這時我們不妨將材料和提示語結合起來綜合考慮。如:

例2.有一個漁夫,是出海打魚的好手。他有一個習慣,每次打魚前都要立下一個誓言。有一年春天,聽說市面上墨魚價格最高,於是立下誓言:這次出海只捕撈墨魚,好好賺它一筆。但他捕到的'都是螃蟹,只好空手而歸。上岸後他才知道螃蟹比墨魚價格還高。他後悔不已,發誓以後只捕撈螃蟹。第二次出海,捕到的卻全是墨魚,於是他又空手而歸。這次墨魚比螃蟹價格更高。他很懊悔,發誓今後要把螃蟹和墨魚都捕回來。第三次出海,他見到的卻都是馬鮫魚,漁夫再一次空手而歸……還沒等漁夫第四次出海,他已經在飢寒交迫中死去。

我們一直提倡要有堅定不移的奮鬥目標。那麼目標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再更改嗎?這則寓言故事引發你怎樣的思考呢?請寫一篇議論文,談談你的看法,標題自擬,不少於800字。

從材料來看,這則寓言故事既可以說明漁夫在飢寒交迫中死去是因為他的目標在不斷地改變,因為他每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標都不相同;也可以說明漁夫是在刻板地遵守著既定的目標,不知變通,因為他沒有能夠根據捕撈的現實及時調整自己的目標,結果一無所獲。

但是,在上面題目中,命題者在交待完材料之後說:“我們一直提倡要有堅定不移的目標。那麼,目標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嗎?這則寓言故事引發你怎樣的思考?”這則寓言故事可能會引發你很多思考,但並不是每一種思考都對路。在前一句反問句中其實已包含有答案,那也就是命題者要求考生思考的方向:“目標一旦定下就真的不可以更改嗎?”很顯然,命題者以為,目標一旦定下有時是可以更改的,而更改的依據就是客觀現實。聯絡所給的寓言故事,漁夫第一次出海定下的目標是墨魚,後來的客觀現實是捕到的全是螃蟹,他堅定地追求目標,沒有隨著現實的改變而改變,結果空手而歸。第二次吸取第一次教訓,定下目標是螃蟹,客觀現實捕到的全是墨魚,又空手而歸。第三次又空手而歸。最後漁夫只能在飢寒交迫中死去。他的結局正是每次打魚時目標沒有隨著客觀現實的改變而改變造成的,這些都從反面印證了提示性的話。

因此,話題可以確定為“既定目標與客觀現實”,作文的內容應該是“既定目標應該隨客觀現實的改變而改變”。

總之,後話題作文和普通話題作文相比,其開放性更強,給學生的自由活動的空間更大,也更有利於考查學生的寫作水平和創新能力,但同時,審題的難度也更大。因此,加強審題和寫作訓練,將會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