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家鄉的小吃作文彙總8篇

作文 閱讀(2.53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小吃作文8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小吃作文彙總8篇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1

我的老家叫做臨海,是南方的一個小城。每到清明時節,人們就會製作青團用於祭奠和食用。每次一想起色如碧玉、軟糯香甜的青團,我就會垂涎欲滴。

清晨,去山野田間採一把沾著露水的艾草,空氣中也飄散著淡淡的艾草清香。去掉硬的杆子,留下嫩綠的葉子,仔細地清洗乾淨。接著,放進開水鍋裡煮軟,撈出來稍微晾一會兒。然後,把糯米粉和煮過的艾草混在一起,加上一點鹼水,反覆揉勻,不一會兒就可以看到漂亮的綠色麵糰了。再然後,拿出準備好的豆沙餡和竹筍肉餡,像包湯圓一樣把準備好的豆沙餡包進艾草糰子裡再封好口,搓成團狀,這樣一個小小的豆沙青團就做好了。鹹青團包好以後還要放進木頭模具裡壓成餅的形狀,倒出來時就會印上美麗的花紋,有福字的、還有花朵的,真是有趣極了。最後,放進鍋裡蒸二十多分鐘就可以吃了。剛蒸好的青團,清香撲鼻,柔軟無比,再加上像春天一樣綠油油的顏色,真是讓人移不開眼睛。

這幾年,青團慢慢變成了全國人民都愛吃的應節食物,我覺得特別開心。因為無論在哪裡,都能吃到熟悉的家鄉味道了。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喜歡吃青團嗎?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2

我的家鄉在美麗的杭州,那裡的小吃和那裡的山水一樣小巧而秀氣,含有著一份獨特的細膩與清淡。

也許是同姓的原因,在眾多杭州的小吃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便是吳山的酥油餅。

還記得兒時的我回杭州,爺爺奶媽的老屋緊臨吳山。每當陪著奶奶在小院裡乘涼,總會聽到那帶著濃厚地方口音的吆喝;“酥油餅——又酥又脆的油餅——”接著,我就會嚷嚷著要吃酥油餅。奶奶慈祥地說:“乖娃兒,奶奶給你做,做出來的比賣的還香呢。”

記得當時奶奶擼起袖子,在白色的麻袋中舀出幾勺麵粉,兌上水,便開始揉麵。這其實是製作過程中最費力的一步。只見奶奶一手按照著大盆邊緣,一手用力的揉著,抬起、按下、再抬起、再按下……同一個簡單的動作,奶奶重複了不知多少次。即使是冬天,奶奶的鬢角也會緩緩地滾下汗珠。每當這時,我便拿著毛巾,踮著腳尖,輕輕地拭去雙白鬢角的汗滴。奶奶便扭過頭來,慈祥地說:“娃兒也是奶奶的好幫手喲!”我就是那個獲得讚許而歡躍的孩童,蹦著跳著,常常弄了自己一身的麵粉……

隨著金色的餅在油鍋中泛著油泡,輕快的翻轉時,陣陣誘人的噴香鑽入鼻孔。奶奶把第一個餅遞給了我,我歡呼著,顧不上燙就咬了一口:脆而不碎,油而不膩,又香又甜,入口即化。那味道啊,激活了我口中所有的味蕾。我滿足地吃著,奶奶在油鍋前忙碌著還不忘扭頭大聲說:“小心點兒啊,別燙著!”

長大後,我吃過不同的酥油餅,但異地的再好吃,哪有家鄉的味道?餅只是薄薄的一張,但它滿載的,卻是我腦海中揮之不去的記憶。那好聽的兒化音總是親切輕軟;那秀麗的山水總是旖旎醉人;那可口的小吃總是香甜無比,縈繞在舌尖,久久不肯散去。

歲月的齒輪靜靜地轉動,帶走了時光,卻帶不走我對家鄉的那份深深的依戀,帶不走想起家鄉時,心中溢滿的美好與感動。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3

“小小紅水晶,酸酸甜甜好味道!”大家猜到是什麼了嗎?沒錯,正是宿遷的美味產品,水晶山楂糕!

說到水晶山楂糕呀,不得不提起項羽這個人物,據說,在項羽烏江自刎後,同他出行的26個貼身侍衛仍對他衷心耿耿,發誓一定要為項羽報仇雪恨。在路上,他們收集了一種名為山楂的野果,分給村裡的鄉親們吃。第二年,被扔在地上的山楂核長成了許多樹,人們又一時吃不完,就把山楂磨成漿,發明了山楂糕,後為了紀念項羽,起名“霸王糕”,又怕引來殺身之禍,改名為“”水晶山楂糕。

水晶山楂糕,猶如一塊半透明的紅水晶,它的味道酸酸甜甜的,好吃極了,只要你一嘗,就會停不下來,然後回味無窮……

傳統做出來的山楂糕並不是全透明的',上面還點綴著顆顆黑紅色的小鑽石,那是山楂的果皮和果肉,放在書上,能看見書的字,咬一口,你會發現它並不是想象中的那麼甜,反而酸酸的,口感很細膩,沙沙的感覺,讓人垂涎三尺!

水晶山楂糕,不僅色澤明亮,酸甜可口,而且擁有許多醫療作用,它具有健脾、開胃、化痰等功能。宿遷有句老話:“要想多吃兩碗飯,就先吃吃山楂糕”這顯然很誇張,但恰恰說明了它開胃的功能。這樣美味的山楂糕,做法並不簡單,首先,我們要將山楂放入水中煮10—15分鐘,然後撈出加水搗碎成泥狀,加入白砂糖,最後放入盒子中,冷卻,凝固,定型,這樣,美味的山楂糕就完成了。

山楂糕獨特的味道,正是家鄉的味道,當人們在異國他鄉吃到水晶山楂糕,思鄉之情便會油然而生!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4

我的家鄉漳浦,有許多特色的風味小吃。我覺得石榴填鴨最有特色,因為它既具有北京烤鴨的風味,又具有閩南鹹水鴨的風味,肉肥而不膩。

製作石榴填鴨首先要選一隻身體健康、三個月左右的鴨。接著就是填鴨,填鴨的飼料要用番薯或米糠,加上花生,飼料煮熟讓它變溫後,攪拌到能捏成團。再用飼料把鴨子餵飽,還要讓它喝水。煮鴨也有講究,先用白開水燒熟,火候的控制極為重要。若時間過久,鴨肉就會不香軟,通常煮上一個小時。最後將煮熟的鴨子撈上來,用鹽巴、五香粉、味精混合後抹在鴨肉上,這樣,石榴填鴨就會非常可口。

每當我路過小吃店時,我總是會去買一隻石榴填鴨來吃,儘管等候時間久一些,但我為了吃上它,就耐心地等待。

吃了我的家鄉的石榴填鴨,你就會回味無窮、終身難忘。如果想吃,就趕緊來我的家鄉品嚐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5

童年的記憶猶如小船,時間的流逝如流水,一些小船被流水慢慢地衝遠了,逐漸無影無蹤,可是有那麼幾條小船如同被繩線牢牢地拴住,永遠留在原來的位置,永遠地珍藏在我的心裡。

我的童年記憶在平陽。呀,你們猜猜平陽什麼東西最好吃?是燈盞糕?不對。是炒粉幹?還不對。怎麼,你猜不著?哈哈!當然是平陽名小吃——錢承恩餛飩了!

錢承恩餛飩有著悠久的歷史,不僅價錢便宜,而且那美味還能令人回味無窮。先不說錢承恩餛飩香飄十里,平陽的每位居民一見到“錢承恩餛飩”招牌,準進入店中,來一碗餛飩,可見它是多麼吸引人啊!

在碗裡撒上紫菜、榨菜、蝦皮等配料,再加上肉湯,等著師傅做完餛飩放入沸水中煮熟放入湯中即可。只見師傅眼明手快,夾住肉條放入餛飩皮中,放入手心,一捏,再捏,三捏,有型有樣的餛飩便出場了。一眨眼功夫,一碗二十幾個餛飩就做好了。烹飪師傅把它放入大鍋中,用漏勺左右搗鼓,敲得鍋沿“咚咚咚”響。沒經驗的人還不知道餛飩熟了沒有,他心裡非常有數,動作靈巧,開鍋起蓋,熱氣沖天,在大霧瀰漫之時,師傅變著戲法一般三兩下子,餛飩就乘到碗裡了。

餛飩色香味俱全。一咬,裡面不知怎麼的流出了濃濃的汁水,餛飩裡面的肉絲嚼勁十足,肉香沁人肺腑,一種又鮮美又微微有點兒鹹的滋味在口腔中迴盪,這時的我彷彿忘記了時間,忘記了地點,為什麼?原因還用說嗎,餛飩太好吃了。再咬一口,一個小小的餛飩已經被我吞入了“虎口”,它在我嘴裡好像正在跳躍,舞蹈,把熱量傳遞到了我身體的各個角落,我頓時覺得美味就在舌尖上,快樂就在舌尖上,幸福就在舌尖上。奶奶見我吃得十分有味道,嘴邊還流著湯汁的樣子,眉開眼笑,很是一副樂趣十足的樣子。拌上青菜,夾入口中,葷素搭配,真是絕配。

很快的,餛飩的味道留在了我的舌頭上,而同年的味道卻深深地留在了我的心中。平陽餛飩真是個有名的小吃。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6

我的家鄉在西安,是我生長的地方。西安的景色雖不如桂林山水那樣秀美,卻有最吸引人的西安特色小吃,像涼皮,羊肉泡饃,灌湯包子,柿子餅……下面,我就給大家介紹一下我最愛吃的涼皮吧!

瞧!這不就是家涼皮店嗎?別看他店面不大,顧客卻不少。看,那來來往往絡繹不絕的人們不都是來吃涼皮的嗎?走進店裡,看著別人碗裡紅紅的辣子汁,白白的芝麻粒,青翠欲滴的黃瓜片,以及被辣子染得紅彤彤的涼皮,口水都已經在那饞嘴裡打轉了。好了,別看了,還是先吃一碗吧!迫不及待地叫了一聲:“老闆,來一碗涼皮!”“好嘞,您稍等。”只見服務員用手指嫻熟地拉一些麵皮放入碗裡,再放入幾勺獨特的涼皮汁,各種調料:鹽、醋、醬油、芝麻醬攪拌均勻,再用幾條幹淨的麵皮放入一口紅彤彤的,漂著芝麻粒的,浮著紅辣椒的,印著青花的大辣子缸裡蘸一下,在碗裡嘰裡呱啦一陣攪拌,一碗香氣四溢的美味——涼皮就誕生了!

趕快嘗一口!酸酸的,有醋的味道;辣辣的,有辣椒的味道;鹹鹹的,有鹽的味道;香香的,有花椒的味道;還有一種怪怪的,刺鼻的——蒜的味道!各種味道結合在一起,只能用一個字形容,那就是爽哪!夏天吃上一碗,軟軟的,滑滑的,冰冰的,那涼氣直沁你的心脾。即使是在嚴冬,這店裡照樣生意興隆。那辣,那麻,那怪,吃一碗也會讓你感到痛快無比,回味無窮。

什麼?聽得都饞了?那就趕快來我的家鄉西安,親口吃一碗吧!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7

“蟹殼黃“又稱火爐餅,以上等精麵粉、淨肥膘肉、梅乾萊、芝麻、精鹽、菜油等手工分別製作皮、餡,經泡麵、揉麵、搓酥、摘坯、制皮、包餡、收口、擀餅、刷飴、撒麻、烘烤等10 餘道工序製成,其烘烤系在特製爐中進行,內燃木炭,將餅坯貼於爐的內壁,經烘烤、燜烘、及將爐火退淨後焙烤,前後在數小時而成。因經木炭火焙烤後,形如螃蟹背殼,色如蟹黃,故得此名。其燒餅層多而薄,外形厚、口味香、甜、辣、酥、脆。有葉氏詞為證:“薄如秋月,形似滿月,落地珠散玉碎,入口回味無窮“。

由於烘烤時間長,餅中水分大多蒸發,利於貯存,一旦受潮,烘烤後依然酥香如故。又因上白麵粉搓酥,使麵皮分層薄如紙,致烤制後酥鬆油潤而不膩。

這就是我的家鄉安徽黃山。那邊的特色小吃是黃山燒餅。黃山燒餅又名“蟹殼黃燒餅“、“救駕燒餅“,是徽州特色小吃。

家鄉的小吃作文 篇8

誰家宰了豬,剩下脖頸周圍和豬頭上的肉,肥不肥,精不精的,不好新鮮加工來吃,於是把它製成麩子肉。

先把這些肉洗淨切成二指寬、一寸厚的肉片,摻上適量的食鹽,再用米粉一拌——可以先將米炒熟炒香再磨粉,這樣做出的麩子肉更誘人些。拌好後把肉放進一個陶罈裡,套上陶蓋,蓋周圍有一圈沿子,可以倒上清水,把陶蓋與陶罈的介面處密封好,這樣醃上一二個月,開啟蓋子,裡面的麩子肉不溼不燥的,可以食用了。麩子肉有兩種吃法:清蒸或火煎。以前沒有高壓鍋,煮飯時煮到水開,揭開鍋蓋倒出些水後,把事先用碗盛好的麩子肉放進飯鍋裡,隨著小火慢慢蒸,直到碗底有了淺淺的一層油,於是把碗拿出來,這時飯早就蒸熟了,盛了飯,就著麩子肉吃,很是省時;還有一種方法就是把菜鍋燒熱燒紅,把麩子肉一塊一塊的貼到鍋裡煎,直煎得粉變黃,肉冒油,兩面都煎好後,直接就夾到碗裡拌飯吃。麩子肉主要是為了長時間儲存,不過經這樣一加工,肉裡就有了一股特有的醃製的酸香,吃起來別有風味。另一個優點就是,不管是清蒸還是火煎,肥肉吃起來都是油而不膩。麩子肉巴掌大一塊,擺在碗裡很是顯眼,如果你端了有麩子肉的飯碗到人多的地方去轉悠,會引來很多羨慕的目光,引來很多人咽口水,背後會有人咒你好"顯勢".有麩子肉吃該是很幸運的,有一句遊春人贊你的話為證:春遊獅子扭幾扭,餐餐吃的麩子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