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有關國中游記作文錦集6篇

作文 閱讀(3.25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把記憶中所儲存的有關知識、經驗和思想用書面形式表達出來的記敘方式。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國中游記作文7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有關國中游記作文錦集6篇

國中游記作文 篇1

這是我去北京的第一次,去了很多風景區,其中對我印象最深的是世界公園。 XX年10月14日那天,我、媽媽和姐姐起來很早,就準備去世界公園。吃了早飯後,我們幾個乘上公共汽車,坐了十多站,終於到了。

走進世界公園,一眼就看見了一個無比大的噴水池。再走近,有一隻大象在卷一個小男孩兒。這個小男孩兒有五歲多,我不知道他在幹什麼,我就問媽媽。只見大象高大的身軀上披著一幅紅毯子,上面繡著大大的“福”字。媽媽說:“這是一分鐘快相,你想照嗎?”我說:“想,不過需要三十元呢,再說,我也很害怕。”媽媽鼓勵我說:“璐璐,機會難得,你也不上去試試,過一把癮,怎麼樣?”好吧,我說道。

大象把鼻子捶下來時,我心裡有點害怕,不知怎麼回事。我上去了,大象把鼻子甩的很高,等待主人照相,照完了,主人一擺手,大象的鼻子甩下來。上去時,我一點也不害怕,可下來時,我心裡無比害怕。等了一分鐘,我的相片取了出來,媽媽帶著它,就又往前走了。我們參觀了各國的名勝,如,美國的白宮,英國的倫敦橋,埃及的金字塔……媽媽累了,但我和姐姐卻不累,媽媽坐在附近的凳子上,我和姐姐拿著照相機,到附近照相。

到了中午,我們乘公交車回旅社了。

這回的旅遊,去了世界公園,我終身不會忘記。

國中游記作文 篇2

今天,我和媽媽乘著旅遊團的大巴車,前往紹興古城。

經過一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到達了我們的第一站——魯迅故居。魯迅先生原來出生在一個大戶人家,但13歲時因為家道中落,把家裡所有值錢的東西都當掉了,所以我們在會客大廳裡看見的桌椅都不是原來的。而大廳裡掛著一副對聯還有橫聯。橫聯上寫著“德壽堂”三個大字,表示“積德、行善、長壽”,足以彰顯了大戶人家的氣度。

接著,我們來到了“桂花堂前”,是魯迅先生小時候經常玩的地方。我們隨著導遊往裡走,看見了魯迅先生的書房和臥室。都只有簡單的傢俱。後來,我們還參觀了三味書屋和魯迅先生紀念館。

參觀過魯迅故居後,我們隨著導遊步行來到了我們的第二個目的地——沈園。沈園是宋代愛國詩人陸游和他的表妹唐琬約會的地方,後因為陸母的干涉,將陸游和唐琬生硬地拆開了。瞭解了沈園的歷史後,我們走進了被譽為“傷心之地、愛情名園”的沈園。沈園裡景色很美,到處都是綠色,長廊上還掛著風鈴,中間有一個池塘,池塘裡的荷花開得正旺。我們還看見了兩眼井,陸游唐琬寫的“釵頭鳳”。俗話說“傷心之地不宜久留”,很快,我們就登上了大巴車,去品嚐紹興菜。

吃過了紹興菜,我們來到了東湖,走過攬月橋,我們看到了東湖。湖水清清的,但是很深,讓它變成一塊碧綠的翡翠。陽光灑在水面上,為湖水披上一件金色的衣裳,一陣風吹過,碧波盪漾,湖面上還有烏篷船。我、媽媽和一位阿姨包下一艘烏篷船。我們穿上救生衣,踏上了有些搖晃的烏篷船。我們剛坐穩,船伕就用腳搖起了船槳,接著手也搖起了另一根船槳,我們坐在船上,欣賞著兩岸的風景。不久,我們眼前出現了一個橋洞,小小的,我們乘坐的烏篷船剛好可以鑽進去。我看向兩邊,兩岸都是峭壁懸崖,還有水從石壁的縫隙中流出。突然,船伕將船頭向右邊撥去,我嚇了一跳,那兒可是峭壁呀!這時,我們已經到了峭壁邊上,這裡四面都是刀削過一般陡峭的山崖。外面是炙熱的太陽,而這裡面卻涼爽無比,船伕又把船往左一撥,我們眼前豁然出現了一個洞,鑽了進去,又出來,哦,原來只是進去看了一圈,真是太震撼人心了。

今天我既知道了很多歷史故事,還大開了眼界,真是美好而有意義的一天啊!

國中游記作文 篇3

自慚鼠目寸光,才疏學淺,沒有機會遍遊祖國山河,更沒有去過多少文人墨客會聚一堂的文化勝地。但是水鄉總是出美女和詩人,即使無緣一睹其風采,也難控世人傳頌而知其稜角。

對於紹興的印象,許多人自醉於她的古香古色。江南的小鎮 ,沒有一個不因位於水鄉而與文人騷客和歷史底蘊沾親帶故。即使在她懷裡出不了一個君王,也總能混出一兩個名震天下的豪傑,而端莊秀美,裙帶輕拖的妙齡少女的蓮步,就自不必說。偌大個城鎮裡,竟無處尋覓她的柔媚。這樣的城裡,只能有才子佳人的倩影,只能有眼如秋水一泓,眉似春山八字的姑娘玉手輕揚,鈴響叮叮入韻。正應了《紅樓夢》裡賈寶玉的一句話:“女兒是水做的骨肉。”歷經滄桑卻千年不倒的古橋,木槳下淙淙的流水,綿綿細雨中微微晃悠的油紙小傘,還有傘下被映紅的一張笑靨,你驚於那瀲灩水波,讓人想到,古城從不猙獰。

然而古鎮真的不曾猙獰?悠悠古韻之下,有沒有歷史的悲曲在角落裡無聲地奏響?

從筆友端莊秀麗的.字型和活潑輕快的語調中,我窺見紹興人如何面對滄桑。歷史似乎永遠都是過去的,流年在暗中偷換。只有淡無星光的夜晚,才於夜幕之中有這座城市的滄桑感。好像是坐在鞦韆上的小姑娘,和風迎面,衣襟飄飛。

也有人對於紹興的印象是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比如我。小的時候,我是不大喜歡那種黑白照片中成天板著臉,目光嚴峻的大伯的,但無賴的頑童豈知那目光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座後人無法企及的高峰。中國的文人如果沒有人格魅力是很難出名的。也許正因如此,紹興這座人文薈萃的才子之鄉讓魯迅撿著了個大便宜。

讀史之前,從來不知道一個人的一生如果三次改行,那將意味著什麼,尤其是當他最後選擇了文學。也許正因為那個猙獰的時代,百草園的一草一木都名聲大噪。由此想起了一個典故,南朝詩人謝靈運誇三國魏朝詩人曹植時說:“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獨佔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現在想想也覺得可笑了。

敬重魯迅,也是從那莊嚴的目光開始的。且不說魯迅以筆為武器,為天下倡,如果沒有那嚴肅後的和藹,我也是很難喜歡上這個以筆為槍的老人的。閒暇之餘,魯迅擎著放大鏡,走到落滿秋葉的小宅院,腳步中甚至有些蹦跳,然後蹲下身,看那陽光是如何神奇地聚焦到一點上的,儘管以他的資歷早已熟知凸透鏡的聚焦原理。那一刻,魯迅不是魯迅,他是和我一樣大的孩子。

泰戈爾說:天空沒有留下痕跡,鳥兒已經飛過。

魯迅來了,又走了。

魯迅沒有出生在一個舉世聞名的地方,卻讓自己的出生地舉世聞名。

青竹翠柳,曉岸紅花,江南古鎮,小橋流水,原本不過是蒙在紹興臉上的一張紙。唯有魯迅的橫空出世,人們才知道原來世界上還有紹興。

國中游記作文 篇4

遊北京,高興與苦惱各佔一半。

到首都,甭提當然高興。登城樓,爬長城,吃烤鴨誰不向往、不想親身感受、不高興呢?到京的第六天,大家4點就起床趕去天安門廣場看升國旗。當我們到時,已是相對太晚,國旗旁早已站滿了一大圈人,可離升旗時間還近一個鐘頭。我們只好站在人群外的一圈上,踮著腳,翹首等待時間到了,人群中無一聲響,國旗護衛隊的戰士們的腳步聲有節奏地從天安門城樓方向傳來。我預先與人約好,輪流抱起對方看升國旗。他把我抱起,整個儀式的場所盡收眼中,我入了迷,忘了換他了。他不斷扯我的衣角,示意該他了。好久,我才換他,總不能失約吧!

在此次活動中,安排在軍營活動兩天。大家在軍營裡換上軍裝,甭提多高興。第二天,我們有了親自動手的機會——實彈射擊。大家步行1公里,到達射擊場,場內人很多,教官命令我們坐下等待。但我們怎能坐得穩,心從前一夜就癢了。輪到我射擊了,每人只有5發子彈。我顧不得把防震裝置戴在耳上就連開5槍,還多開了一槍,嘿,沒子彈了。射擊成績馬上出來了——光頭泡。成績無關緊要,過把癮就知足了。

對於中學生來說,參觀名牌大學可是件高興得連心都跳出體外的事。在北京,我的心可就高興得跳出體外。我們參觀了清華大學。那天碧空晴朗,太陽露出了笑臉。進了清華大學西校門,路旁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我在綠樹紅花中尋找朱自清筆下的荷塘。荷塘一片一片,到底是哪片直到要離開清華大學時才算清楚找到。我趕緊摁下快門,留下紀念與回憶。在清華大學裡,我們聽了教授介紹清華歷史和未來,他那流暢的語言,飽滿的感情和十足的自信使我無限崇敬和羨慕。我碰到了一位清華大學的畢業生,被她的精神風貌所感染。我們聽了一位老師所上的情智開發課,他使我們對母親、父親、老師、祖國的愛在心中激起一陣陣永恆的波浪。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清華大學的校訓永遠指導我前進。

但在北京的幾天裡,苦惱也一樣伴隨著我,本來我多想在北京與幾位友人在街上走那麼一段,想自己進哪個書店逛逛,與一兩位北京人交談一下但這些都在導遊的嚴厲管束下變成白日夢。可惜啊!

有機會下次去北京,可得記得經驗與教訓,玩好!

國中游記作文 篇5

國慶節時,我們一家前往浙江紹興,來到了慕名已久的五洩,我才發現自己犯了個極大的認知錯誤,“滄桑”用在這裡是多麼的不和諧。山雖不可謂高,但一片葳蕤,滿山的綠色裡,漫長的山路無限延伸,舉目遠眺,不見盡頭,眼前浮現的只有山的輪廓和透過蔥蘢的縫隙射下的陽光,處處充滿了生機,自然的風光盡被展現出來。

走近蘭亭,似乎每個人都被這裡的氛圍感染了,大家的腳都輕輕落地。重巒疊嶂,茂林修竹,這裡的每一寸土地和空氣都糅合了一種叫“人文”的元素,讓我們一向浮躁的心沉靜下來,隨之又沉醉起來。

蘭亭成名於王羲之,也成名於那篇傳頌千古的《蘭亭序集》,他用疏朗簡約的文字記敘了暮春之初的會嵇山陰的那場盛會,於是,蘭亭這個原本不為人所知的庭園由此名垂青史。

當年的鵝池邊,今天的白鵝興致勃勃的演繹著那段壯麗的歷史場景,流觴亭前溪流在物換星移千年之後換上了今天的活水。我們在漫步遊賞中卻依然清晰可見當年大書法家俯首洗墨的場景。我們還可以在穿過悠長的歷史後遙想發生在眼前這個小溪邊的雅士聚會。

從王羲之和他的友人潑墨揮毫的那一刻起,蘭亭就被賦予了特殊的歷史氣質,丹青愛好者不論都將這裡視為書法的聖地,紛紛前來憑弔,瞻仰。在這裡,我見到了許多年齡小於我的孩子作品,他們的記憶自然稚嫩,但那一筆一畫之間分明氣韻初具,能夠陳列在蘭亭,想必他們也會將此視為無上的榮耀。

我認為,或許他的藝術性情正是在此地得到了歷史性的昇華。他身居要職,去隱居山林,蘭亭成為了他風雅淡薄的歸屬,而王羲之同樣也成全了蘭亭,人傑而地靈,地靈而人傑。

平靜中渲染輝煌,中國文化的妙處正在於此。

國中游記作文 篇6

今天,我看完了洪汛濤爺爺寫的《神筆馬良》,我覺得很有意思。這篇文章寫的主要內容是:有一個叫馬良的窮孩子,爹孃都死了,於是馬良就一個人生活著。他每天到山上砍柴……馬良很喜歡畫畫,可是他連一支筆都沒有,所以他只能用樹枝在沙地上畫。即使這樣,他仍然不放棄,每天都苦練畫畫,因此,他畫的畫已經是栩栩如生了。他還說:“我只為窮人畫畫!”一次,他夢見了一位老人給了他一支神筆。當他醒來的時候,他的手上真的有一支神筆,如果用神筆畫一樣物品,這個物品馬上就會成真。因此,馬良用這支神筆幫助了很多窮人。當壞心腸的財主想利用馬良獲得錢財時,馬良一口拒絕了。後來,財主死了,馬良也不知去了哪兒。

通過作者的描寫,我們可以知道馬良是一個“身窮志不窮”的孩子。馬良從小就很喜歡畫畫,可是他沒有筆,但是他是一個有志氣的孩子,不會輕易放棄的。當他有了一支神筆以後,他沒有拿去炫耀或是做壞事,而是幫助了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壞人要他去做壞事,他卻始終沒有同意。可以看出馬良是一個有志氣、善良、正直的人。其實,在我們的周圍還有很多像馬良一樣的人,只是我們沒有發現罷了。

前幾天,我在電視上看到一個叫“響媽媽”的婦女收養了100多個孤兒,那些孤兒都把婦女當成自己的另一個媽媽,所以叫她“響媽媽”。“響媽媽”小時侯也是一個孤兒,也是窮人,可是她和馬良一樣有志氣,通過自己的不斷努力,使生活逐漸好了起來。現在,“響媽媽”已經很富裕,可是她還是省吃儉用,把大部分的錢都花在了那100多個孤兒的衣食住行和學習方面上。“響媽媽”就像是現實生活中的馬良,通過自己的努力得到成果,總想不到自己,首先想到的卻是需要幫助的人。

讀完這篇文章,我明白了:我們要像馬良一樣“身窮志不窮”,當一個有志氣、善良、正直的、不會輕易放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