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冬至節的作文範文

作文 閱讀(1.96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為了讓您在寫作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冬至節的作文範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冬至節的作文範文

  冬至節的作文1

今天早上,我6點20分就醒了,翻來覆去地怎麼也睡不著了。諸位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昨天晚上我就和老媽約好了,今天早上要親自下廚煮湯圓。我越想越興奮,實在忍不住了,在6點30分叫醒了媽媽。我在一分鐘之內穿好了衣服,先早讀了10分鐘,就來到了廚房,準備煮湯圓了。

我先從冰箱裡拿出了一包湯圓,把口撕開,又拿出了一個碗,往碗裡倒了一些湯圓。接著,我打開了水龍頭,接了大半鍋水,對了,我最喜歡喝的米酒還沒放呢!我又急急忙忙地跑到了冰箱跟前,從冰箱裡拿出了米酒,把它們全倒進了鍋裡,又用勺子把米酒攪勻。一切準備停當,開了火,我把鍋放在了爐子上,把鍋蓋蓋好。

什麼時候才能放湯圓呢?媽媽告訴我:“水開了就可以放了。”“那要幾分鐘呢?”我迷惑不解地問。“大約5分鐘吧!”平常5分鐘對我來說過得很快,可是這時候的5分鐘對我來說就像一個小時一樣,我在廚房裡急得團團轉。終於,我發現鍋蓋在上躥下跳,還發出了“嗤嗤嗤”的聲音,這時只見鍋裡的水亂成了一鍋粥,就像平靜的大海中突然捲起了一個大浪,浪花翻滾,這一定是水開了。

該放湯圓了,我打開了鍋蓋,一陣熱氣迎面撲來。這麼燙的水,萬一我放湯圓的時候水燙著我怎麼辦?我先讓媽媽給我示範了一下,還真簡單。可是,我還是有點害怕。在媽媽的鼓勵下,我拿起一個湯圓,提心吊膽地放進了鍋裡,就趕緊往後躲,一點事都沒有。接著,我把湯圓一個一個地放了進去。媽媽告訴我:湯圓浮上來的時候就熟了。對了,平時媽媽煮湯圓的時候都要放雞蛋的,趁這會兒功夫,我又打了一個雞蛋。這時,湯圓正好漂了上來,我把雞蛋一點一點地倒了進去,不到一分鐘,湯圓就可以出爐了。

看著這美味的湯圓,我直流口水,就趕快拿了一個碗,把它們全都盛了進去。端到餐桌上,我也不管燙不燙了,舀起來一個就往嘴裡塞。哎呦!真是太好吃了,自己煮的湯圓就是香。吃著自己親手煮的湯圓,我的心裡美滋滋的!

  冬至節的作文2

今天是冬至,姥姥一大早就忙活開了,又是和麵,又是調肉餡兒。媽媽昨天就說過,冬至必須吃餃子,可是為什麼要吃餃子呢?

我起床之後就趁媽媽不注意,悄悄開啟電腦,我要找找答案。我在百度裡點搜尋“冬至的來歷”,一下子搜出來好多關於冬至的資訊。一一讀過後我才知道,原來冬至吃餃子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啊!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醫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耳朵的人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餃子。

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思。至今南陽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我還學了一首九九歌: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我們家今天也吃著香噴噴的餃子。讓我也記住一下有關“嬌耳”的故事吧!

這就是我們家鄉的冬至。

  冬至節的作文3

早晨,我剛起床,看見姥姥買回了許多的菜:香菇、白菜、蔥、羊肉……我好奇地問:“姥姥,買這麼多的菜乾什麼呢?”“後天就是冬至了,我們先包餃子啦。”姥姥說。我一聽高興得一蹦三尺高。以前,雖然常常吃餃子,可從來沒有親手包過餃子,今天正好讓我小試牛刀一把!

吃過早飯,全家人就開始忙了起來,姥姥調好餃子餡就開始和麵、擀皮。等一切準備就緒,爸爸媽媽開始包起餃子,只見他們先拿起皮,放在手掌上攤平,然後夾了一些餡放在上面,把兩邊對齊輕輕一捏,一個餃子就做好了。我迫不及待的學著媽媽的樣包了起來,結果剛上“戰場”就敗下陣來。我把我包好的和媽媽包的.一比,真是“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媽媽包的餃子飽滿、結實、整齊,像一隻只栩栩如生的大雁,而我包的餃子卻像一個個“傷兵”,有的“歪脖子”、有的“肚皮受傷”、有的……實在是有天壤之別。我只好向媽媽虛心求教,媽媽看了看我包的餃子,告訴我:“你之所以包得不好,是因為餡放得過多或過少,包的時候又用力不均。不用急,熟能生巧。”

聽了媽媽的話,我又重新開工了,根據媽媽指出的原因,終於親手包成了一個“神氣十足”的大餃子。

在包餃子的過程中,爸爸給我講了冬至吃餃子的來歷。相傳農曆冬至這天,不論貧富,餃子是必不可少的節日飯。這種習俗,是因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留下的。張仲景著《傷寒雜病論》,集醫家之大成,被歷代醫者奉為經典。當他毅然辭官回鄉,為鄉鄰治病時,正值冬季。他看到鄉親們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嬌耳湯”醫治凍瘡。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人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餃子”。冬至吃餃子,是不忘“醫聖”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至今仍有“冬至不端餃子碗,凍掉耳朵沒人管”的民謠。聽了爸爸的講述我才恍然大悟為什麼人們說冬至吃餃子不凍耳朵了。

第一次包餃子,不僅使我學會了包餃子,而且讓我明白了冬至吃餃子的由來,真是一舉兩得呀!

  冬至節的作文4

冬至是中華人民的傳統節日,每個地方的習俗是不一樣的,有的是包餃子,有的是做冬至圓。今夜是冬至夜。叄九嚴寒,外面寒氣徹骨。我家裡卻溫暖如春,洋溢著節日的喜慶氣氛。

“吃了湯圓大一歲”。今晚要吃湯圓了,這是冬至的傳統習俗,而且媽媽又特赦,批准我和表妹、表弟可以一起搓湯圓。我們高興得在大廳裡歡呼雀躍。

只見媽媽先打來幾勺白花花的湯圓粉,接著加了些溫水與湯圓粉一起用力和麵,把湯圓和成了一團。我用手一捏,覺得它像橡皮泥,又像棉花糖,軟滑有彈性。我們照著媽媽和奶奶的樣子,有模有樣地揪些小麵糰,先把小麵糰搓成一長條,接著把長條分成寸長的一段段,然後拿起一小段放在手掌心,兩手輕輕揉搓,一個小圓子的湯圓就誕生了。水開了,我們把一個個潔白的小圓子放進鍋裡,一個個湯圓像愛睡的小娃娃靜靜地躺在鍋底。不一會兒,水又開了,湯圓像一個個打著哈欠、調皮小的娃娃慢慢地浮起來。媽媽連忙把火力關小,個個湯圓在鍋裡不斷地翻滾著。又過了一會兒,湯圓皮軟了,熟了。

吃完晚飯,爸爸興高采烈地帶著媽媽和我奔向村裡那戶打麻餈的人家,一進那戶農民伯伯的家裡,我聞到了一股香噴噴的味道,看見火爐上正用木桶蒸著熱氣騰騰的糯米飯。過了一會,他們把蒸熟的糯米飯倒進石臼裡,幾個大人輪流用木槌擊打這個糯米糰,一個大人的手一邊沾著水一邊不斷的翻動著這個糯米糰,直到把這個糯米糰打糊了,才把這個糯米糰放到竹匾上,我還發現竹匾的底面上鋪了一層粉,爸爸說這是玉米粉和黃豆粉,兩個大人迅速地用雙手把這個糯米糰攤成薄薄的一張大圓餅,然後在上面灑了一層芝麻和紅糖,再用菜刀把大圓餅切成一塊一塊的麻餈,主人很客氣的把多放了些紅糖的麻餈分給傍邊的小朋友每人一塊,我也分到了一塊香噴噴的麻餈,我大口大口的吃了起來,比上次媽媽買來的麻餈好吃多了。

在冬至,天氣變得更冷,而人們的心卻會走得更近。心與心的溫暖,讓整個冬季從冬至開始溫馨。所以,我喜歡冬至。每一年的冬至都是如此,每一年的冬至都相同快樂。在冬至,我們收穫得很多,同時,我們也收穫了一份等待,等待春天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