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家鄉的節日作文(集錦15篇)

作文 閱讀(1.59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對作文都再熟悉不過了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節日作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家鄉的節日作文(集錦15篇)

家鄉的節日作文1

每年農曆六月七年級,是家鄉的鬼節,到這一天,十里八鄉的人們都要提上貢品去給死去的親人上墳。貢品裡有一樣最特殊,那就是卷卷,卷卷是什麼呢?

六月七年級的前一天晚上,家家戶戶都要洗面,把和好的一大塊麵糰放入盛滿清水的盆中,使勁兒揉,漸漸地,麵糰越來越小,清水也變成了白白的麵湯。你可千萬別小看這些麵湯,它可是做卷卷的原料。

六月七年級的早上,奶奶早早的起了床,開始攤卷卷。先把鍋燒熱,倒點油,用勺子舀一勺麵湯放入鍋裡,晃動鍋,讓麵湯均勻的鋪在鍋裡,麵湯“滋啦滋啦”作響,不一會兒,一張卷卷皮就攤好了。

攤好的卷卷皮現在還不能吃,皮裡還要放上餡,餡的種類很多,有白糖餡,紅糖餡,韭菜雞蛋餡,把餡料灑到卷卷皮中,用手一搓,一個卷卷就做好了。

卷卷做好了,這也是小孩子們最快活的時候,因為終於可以解解饞了,但奶奶告訴我,先要拜祖宗,祖宗吃完我才能吃。

太不公平了,為什麼祖宗吃完我才能吃?等奶奶轉身去拿其他貢品的時候,饞急了眼的我早已從盤子裡拿出一條已經切成小段的卷卷,迫不及待的猛咬一口,啊,鬆軟的卷卷皮伴著香甜的餡料在嘴巴里跳舞,好吃極了。吃完紅糖餡的,不解饞,再來一個韭菜雞蛋餡的,還覺得不過癮,再來一個……眼瞅著盤子裡的卷卷越來越少,這可怎麼辦?

奶奶回來了,發現卷卷少了好幾條,一邊點香一邊問我:“卷卷怎麼少了?”

我急中生智:“叫祖宗吃了唄!”

“我看是叫小饞鬼吃了吧!”奶奶笑著說。

我不好意思地笑了。

家鄉的節日作文2

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大街小巷熱鬧非凡。年八年級,我和爸爸媽媽來到金壇奶奶家拜年。而每個地方的過年習俗都各具特色,所以,我這次還要尋訪並體驗一下金壇節日文化的特色。

一會兒,我們來到了奶奶家。進門定座後,我便發現奶奶爺爺在廚房裡包餛飩。我問爸爸:“過年幹嘛包餛飩啊?”爸爸擺出一副很有學問的樣子說:“這你就不懂了吧,金壇過春節的習俗與常州不同,金壇人過節喜歡吃餛飩,而常州人早去吃飯店啦!”“哦,原來金壇還有春節吃餛飩的習俗。”談笑間,午飯餛飩已經做好。我們閤家團聚,圍坐桌旁,雖然吃的是餛飩,但心頭的充實感真是難以言喻。我們並不是在享受餛飩,而是在享受那種歡樂的氣氛。不知不覺又到了晚飯時間。開飯後,爸爸對我說:“你看,這菜裡紅燒魚,有春捲,有蘿蔔絲,還有甜飯,都是有講究的。”我問:“這吃飯還有講究?”爸爸說:“這紅燒魚喻示“年年有餘、紅紅火火”,蘿蔔俗稱菜頭,祝願有好彩頭,吃春捲也是春節習俗,甜飯則預示往後的日子甜甜蜜蜜。”到了晚上,哥哥讓我和他一起去放鞭炮。一聽放炮,我就來了勁。我、爸爸、哥哥來到小區的一塊空地上,哥哥從家裡拿來了一箱子雜七八拉的煙花爆竹和我們一起放了起來。它們如孔雀開屏,如天女散花,或驚天動地,或嶽撼山崩。第二天,也就是年九年級,一大早大家決定去姨婆婆家拜年到了那,姨婆婆給我一個紅包,我本不想要的,可媽媽說:“過年習俗,你就收下吧。”我便對姨婆婆說了聲:“謝謝”。

就這樣,我在奶奶家住了五六天。初七坐上了回家的汽車。在車上,我想,這次收穫還挺多的。不僅收到了紅包,而且親身體驗了一下家鄉——金壇的春節文化。有吃餛飩、吃年夜飯、吃春捲、放鞭炮、送壓歲錢、拜年等。這些習俗中瀰漫著濃濃的年味,你說是嗎?

家鄉的節日作文3

昨天是日曜日氣象陰沉我爸爸一大早說:“清亮節到了,祭祖墳了,這是咱們中華的風氣。”我自得地說:“誰不知講啊!似乎就你曉得一樣。”媽媽跟爾說得爸爸一個字皆不敢說了。

我們一家四口我去到祖墳前面,我們先拿出擊火機,而後拿了幾串小鞭炮放放,剛開端抬,我就避到了爸爸媽媽的懷裡,連頭都不敢升到外點望一下,爸爸說:“孩子別怕,放鞭炮沒什麼賴怕的。”媽媽說:“是啊,置鞭炮不要怕。”我說:“我就怕,我畏懼得很啊!”我底本是個愛好放鞭炮的己,可當初替什麼這麼怕了呢?這都怪一個小鞭炮若的禍,那是我八歲的時候,我再玩的時候揀到一個小鞭炮,我把它給放了,可是它爆炸的快度太鈍了,只聽啪的一聲,我的手被炸出了血,過後我疼的哇哇大泣,我家的街坊瞅睹了我這副得性,立刻告知了我爸爸媽媽,我爸爸媽媽聽了懼怕極了,立刻把我迎到病院裡包紮傷口,從那時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時候聽到鞭炮聲就怕了。我們放完鞭炮點了幾根臭,我學著爸爸媽媽的樣子,先鞠躬,再說些什麼話,我的爸爸媽媽在說什麼我聽不到但我口中在說:“我要美好學習,當前考上大教,這樣才對的伏父母“我知路我這樣只說說不做是不用的,而是要理論舉動訖來。最後,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貨色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面,然後倒到墓碑後面的洋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說:“你們這樣祭祖墳不怕旁邊這些家草著火嗎?”他們說:“該然怕啊!但只有警惕點就言了。”

歸到野中爸爸拿沒多少個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說:“我素來沒做功“清明果”,所以,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乾的難吃良多。”我嚐了一心,我感到不佳吃,可是我仍是吃了下往,由於我信任爸爸下次必定作得更惡吃!

家鄉的節日作文4

“每逢佳節倍思親”,遠在他鄉的遊子,都紛紛趕回家園,與自己的親人團聚,這就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也是我家鄉的節日。

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此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今年這個傳統節日天公不作美,瀝瀝下的小雨,但是也掩蓋不了我回家的喜悅的心情。我與爸爸媽媽一大早就出了門,去了姥姥家,一個小時後到了姥姥家,一進門就聞到了飯菜的香味,吃飯時姥姥把自己釀的葡萄酒給拿了出來,給我們一人倒了一杯,我呡了一小口,一股醇香在我口中瀰漫。我笑著對姥姥說:“真好喝。”姥姥會心的一笑說:“好喝天天來,要不然別走了。”我說:“我還要上學,等我一放假我就回來。”吃飯時,我還給姥姥講我們在學校的一些趣情,如:“有個人他在滑冰時當飛人,結果真的的飛出去了兩米遠。”等,逗得姥姥哈哈大笑。到了下午我依依不捨的和姥姥告別,與爸爸媽媽又一起趕回了奶奶家,和爺爺奶奶過中秋。

雖然這個中秋是在忙碌奔波中度過的,但它累中有樂,樂中有累,使我體驗到了和親人在一起的快樂和幸福。

家鄉的節日作文5

我的家鄉在中國的壯族自治區廣西,那裡是少數民族聚族地區,鄉親們能歌善舞,形成了許多有特色的習俗和節日,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月三歌節”。

三月三歌節”又稱三月歌圩”,是我們家鄉最隆重的節日。壯族人愛唱山歌,每年有幾次定期的民歌集會,如正月十五,三月三,四月八,八月十五其中以農曆三月九年級最為隆重。

這一天,家家戶戶都喜氣洋洋,穿上多彩的民族服裝,做好五色糯米飯來迎接節日。五色糯米飯有紅、黃、黑、紫、白五種顏色,是阿姨們採來紅蘭草、黃飯花、楓葉、紫蕃藤,用這些植物的汁浸泡糯米染成的,色彩鮮豔又美味無比。聽說它深得仙女們的讚賞,流傳了下來,同時也是祭祀歌仙劉三姐的。吃了五色糯米飯,寓示著我們的民族人丁興旺,身體健壯。

過歌節,除了吃五色糯米飯,還可以吃彩蛋。彩蛋就是把熟雞蛋染成彩色。聽爺爺說,彩蛋最早是傳情之物。小夥子在歌圩中手握彩蛋去碰姑娘手中的彩蛋;姑娘如果不願意就把蛋握住不讓碰,如果有意就讓小夥子碰。蛋碰裂後兩人共吃彩蛋,這就播下了愛情的種子。現在,我們小孩也要吃彩蛋,因為碰彩蛋有了碰碰碰,碰出好運氣”的意頭。

三月三歌節”一般持續兩三天,人們會相約聚集在村子附近的空地旁,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來的歌手來對唱山歌。對歌以未婚男女青年為主體,但老人小孩們都有來旁觀助興,非常熱鬧。

而在歌圩旁邊,攤販雲集,臥龍藏虎,民貿活躍,附近的群眾為來趕歌圩的人們提供各種各樣的食物、商品。我也參加過歌節活動,那一天,整個街道人山人海,到處都是對歌聲。無論相識與否,大家都會熱情招待,互相招呼。我們小孩子更加有意思,不管是認識的不認識的,都可以一起玩,玩得既盡興又開心,好不痛快!

多謝了!多謝四方眾鄉親,我今沒有好茶飯,只有山歌敬親人敬親人”無論我身在何方,都會想念家鄉,想念親人,想念那特有的歌節。

家鄉的節日作文6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那天,人們整天都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

每逢端午節的那天,人們都包粽子吃,聽說這其中還有一個故事,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被別人殺害了並且人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河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到了江裡,這樣魚不會吃掉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知道粽子是怎麼包的嗎?讓我來告訴你吧!首先把新鮮又綠油油的粽葉洗得乾乾淨淨,然後用左手託著粽葉,右手輕輕地勺起糯米,並加上綠豆、蜜棗、葡萄乾、排骨、花生米,包起來用繩子捆緊,最後把美味的粽子煮上幾個小時,熟透了就可以吃了,還在煮的時候那香味早已傳遍了整個大街!你咬上一口常常,保證令你越吃越想吃,就算你不吃,聞一聞,都會令人垂涎欲滴,並且那香味指望你的心裡鑽,可香了。

一頓豐富的午餐過後,人人們就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不約而同地來到了美麗的卦山,都爬到卦山的最高處,滿懷歡喜的在卦山頂上充飢,有的在休息、有的在照相、還有的去卦山的寺廟裡上香,保自己的子孫平安幸福,卦山的'樹長得已經很高了,樹和草抽出了新的枝條,最好玩的就要算盪鞦韆了,我坐在上面也不想離開了。

到了下午,人們也早已滿頭大汗,該洗個舒服的澡了。按著傳統的習慣,人們早已準備好的艾葉、菖蒲、魚腥草等燒上一大鍋水。全家人都得洗,說是避邪氣,其實按中藥原理是殺菌除溼氣。洗了以後,不會生痱子。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你一定會飽眼福和口福!

家鄉的節日作文7

每年的農曆十月二十五日,是蒼南縣靈溪鎮一年一度的“物資文化交流節”。

節日期間活動豐富多彩,地方戲、皮影等民俗文化表演,全國的有名小吃匯聚一堂,各類娛樂設施嗨翻全鎮,上演了一場味覺、視覺、聽覺全方位的節日盛宴。

物資文化交流節期間,民間藝術齊齊上演,尤其是越劇,它可是靈溪鎮中老年人的最愛。每逢交流節,各社群先請一個越劇班子,並在社群中一個空曠的地方搭戲臺,唱戲一般持續三至五天,這幾天,老人們可閒不住,吃完飯,便立刻去看戲,生怕少看一點兒。看戲時,人們把整個戲臺“包圍”得永洩不通,裡三層外三層,像吞吐的絲一樣,裹得緊緊的。若你來晚了,那就只得在外邊聽聲音,這人群不管怎麼擠都進不去。

“物資文化交流節”中的大戲,美食節可是我的最愛。一大早,各廣場上早已熙熙攘攘、人頭攢動,上千個攤位,幾百種美食,一一呈現在市民遊客面前。“新疆羊肉串”“叫化雞”等全國知名小吃,與縣裡最具特色的食品,琳琅滿目、應有盡有,讓市民遊客吃個夠。

10元4串的羊肉串,一口咬在那黃燦燦的烤羊肉上,肉汁飛濺,香濃的味道浸透了我的味蕾,那濃郁十足的肉汁加上那鮮嫩可口的羊肉,真是絕配!然後買了兩隻叫化雞,準備品嚐,剝開一層一層的紙,終於看見了用荷葉包住的叫化雞,雖然叫化雞隻是鴿子,但它用荷葉燜住,再一煮,只要嚼一口,便彷彿置身於炎夏時期的湖邊觀望盛開的荷花,感到無比清涼……

這一年一度的物資文化交流節,不僅讓我品嚐了美味的食品,還讓我瞭解了家鄉民俗風情,令人陶醉其中。

家鄉的節日作文8

中國有很多的傳統節日,我的家鄉也以獨特的方式來慶祝我們的傳統節日中。在眾多的傳統的節日中,我最喜歡端午節。

端午節那天,整個城市被裝飾得色彩繽紛,喜氣洋洋。街上聚集著許多的小商販,還有許多購物的人們在挑選著自己喜愛的物品,讓人目不暇接。喇叭聲、鼓聲震得人耳朵嗡嗡直響。整條街熱鬧極了。

端午節是個非常熱鬧的節日,家家戶戶吃粽子,這是端午節必定的習俗。今年的端午節更具有節日的氣氛。還沒到節日的時候,家家戶戶就緊羅密鼓地包粽子。粽子的種類有很多,紅豆餡、肉餡、板栗餡…..口感好極了。滿街都能聞到粽子的香味,真是讓人直流口水。

端午節還有一個不可缺少的活動——賽龍舟。賽龍舟是把龍舟放在水面上,幾十個人划船,一個人坐龍首敲鑼,一個人坐舟中打鼓。有些外國的朋友紛紛拿起相機拍下這壯觀的景象,生怕以後再也看不到了。

吃粽子、賽龍舟編織了一個熱熱鬧鬧的端午節。

  家鄉的節日活動作文【三】

家鄉的節日家鄉的節日我的家鄉是一座美麗的海濱城市——日照,每年過春節的時候爸爸媽媽才帶我回老家。春節時,我們老家可熱鬧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歡聲笑語、飯菜飄香,小朋友們追逐嬉戲,村子裡還有舞獅子的、扭秧歌的,踩高蹺的,熱鬧極了。我最喜歡看的就是舞獅子,那天的表演可精彩了,伴隨著陣陣鑼鼓,一頭神氣十足的獅子出場了,只見它眨著兩隻大眼睛,搖頭擺尾,張著大口,()活靈活現,像真的獅子一樣。它跑到一隻長凳前,“嗖”的一下就跳了上去,在窄窄的長凳上翻著跟頭,時而做出撓癢癢的動作,時而又顯出一副乖順的樣子,緊接著又一下跳到高高的戲臺上,前爪著地,後爪倒立,臺下響起一陣“啪啪啪啪”的掌聲。

這時只見它騰空一躍,張著大嘴一口叼下掛在戲臺高處的繡球,拋向臺下的觀眾。緊接著獅子一下從高高的戲臺上跳了下了,穩穩的落在地上,臺下又響起一陣雷鳴般的掌聲。家鄉的春節真好玩!

家鄉的節日作文9

我非常喜愛家鄉的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傳統的端午節,到現在已有二千多年的歷史,是為紀念愛國詩人屈原而產生的。據說,很久以前,有一位著名的愛國大詩人,他叫屈原,當初他因不滿當時政事而被別人殺害並且扔進了又急又寬的汩羅江裡,人們知道了,怕江裡的魚蝦把屈原的屍體吃掉,便包了許多味道鮮美的粽子扔進江裡,這樣魚不會吃屈原的屍體了。正好那天是農曆五月初五,善良的人們為了紀念屈原,把這天定為端午節,以示悼念。 這一天,人們整天都會沉浸在喜氣洋洋的氣氛裡,到處洋溢著濃濃的節日氣氛。它能和家鄉的春節、清明、中秋節一樣熱熱鬧鬧,處處洋溢著人們歡歌笑語和歡度節日的快樂。

做饅頭、蒸包子、包粽子、煮芽豆,是我們家鄉過端午節的習俗。我媽媽做饅頭、蒸包子,總是要先將荷葉平鋪在蒸籠裡,媽媽告訴我,荷葉可心清熱敗火,有益身心。說實話,用荷葉蒸熟後的饅頭,那清香的味兒可真是美極了,不信你聞聞!吃鱔魚也端午節這天最“高檔”的菜餚之一。一大清早,爸爸就開始殺鱔魚了,你瞧他,先將一條條活蹦亂跳的鱔魚“狠心”的敲死,然後“開腸破肚”,一雙沾滿鱔魚血的手紅鮮鮮的。

左盼右盼,好容易盼到下午開飯了。忙活了半天的媽媽為我們準備了豐盛的宴席,滿桌子的雞鴨魚肉,滿屋的歡聲笑語。我搶先拿起酒瓶,為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每人滿滿的倒上一杯酒,我自己也倒上了一杯“可樂”,我高高舉起杯子:“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祝您們端午節快樂!”歡樂的笑聲伴隨宴席的香味,構成了和諧幸福的家庭歡樂曲。

朋友們,歡迎你們到我的家鄉來過端午節,那一定會大飽口福哦!

家鄉的節日作文10

每逢中國傳統節日春節,不論吃的、玩的,都是花樣繁多,值得一提的是,我家鄉的春節那更是“五彩繽紛”,熱鬧非凡。

從過年的十幾天前開始,家家戶戶就開始為春節做準備了。老人們在趕集時,會先買好鞭炮,然後請人寫好散發著濃濃年味的對聯,再挑選幾個喜氣洋洋的大紅燈籠。每次過年,很多東西都要換新,以此來表示過年的紅火和吉祥。在自家門口,最能表示吉祥的當然是對聯了,它能驅走往日的晦氣,給家人帶來好運。門框的兩端再掛上兩個大紅燈籠,更為新年增加了濃濃的氣氛。

臨近過年,老人們的兒女會從四面八方趕回來,和村裡人一起沉浸在過年的氣氛裡。老人們最高興,看著兒女們事業有成,學業有成,在做年夜飯時,他們會更加愉快,欣慰。

轉眼之間就到了除夕,大清早,爺爺奶奶就開始準備這一天的重頭戲——年夜飯。這時的農村人們有說有笑,好不熱鬧。在廚房裡,擺放著各種各種的調味料,雞、鴨、魚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它們早已排好了隊,就等家裡的高手大展手藝,將它們烹飪出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美味佳餚。而小孩子們則會去小賣部好好地犒勞自己一番,和小夥伴們一起去買幾支爆竹,聽它們在小巷中炸響。

除夕之夜,一家人圍坐在一起,餐桌上的美味讓人口水直流,家人們說說笑笑,其樂融融。十二點,煙花會在這一刻綻放,五顏六色,讓人目不暇接。這一美景會持續一個鐘頭,就這樣,帶著對親人的祝福,我們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也在這一天萌發。

家鄉的春節是溫馨的,快樂的,每一次我都會期待新年的到來,期待著親人們在這一天歡聚一堂。

家鄉的節日作文11

端午節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一個傳統節日。

端午節的許多習俗跟“五”這個數字聯絡在一起。南方人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黃豆瓣包的粽子、雄黃酒。無論是南方北方,人們都要用雄黃酒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袋,驅避蛇蠍等毒蟲。“粽子香,香櫥房。艾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看麥子黃了,端午節又到了。

去年的端午節,真是一個特別的端午節。早上我一睜開眼就聽到弟弟吵鬧的聲音,我趕緊跑出去一看,原來是家裡人忙著在吃粽子!我也立刻走到餐桌前,剝開碧綠的棕葉,一股清香就迎面撲來,呀是我最喜歡吃的豆沙,蛋黃、花生米的的香甜,所以我忍不住一口氣吃了好幾個。還沒有吃完粽子媽媽就叫我一起到門口掛艾草,我問媽媽:“為什麼要掛艾草?”媽媽回答說:“掛艾草可以避邪。”我笑著說:“什麼年代了,還信邪?這只是我們心中的一種託付吧!”媽媽和我一邊說說笑笑一邊把艾草高高地掛在大門上。

聽奶奶說每當端午節來臨時,村裡的人們會舉行賽龍舟,那個場面很壯觀。我多麼想也去賽龍舟啊!在我8歲時那麼小時,奶奶曾帶我去看賽龍舟。那次,在狀元鎮文化路的街道旁,河道里參加賽的龍舟一字排開有十米長,半米寬,站在船上的發令員一聲槍響,幾十條龍舟就像蛟龍一樣,在水中穿行著,觀眾很興奮,都在吶喊著,為他們加油,那場面十分壯觀。

去年的端午節真是一個特別的端午節,令我終生難忘。

今年,似乎又要到端午節的時候了,我多麼希望自己能親身體驗到過端午節的賽龍舟遊戲啊!可我現在才10歲,根據當地人的傳統,不滿18週歲不好劃漿,頂多當個孩童站船頭,噎,我還得多長几年才可以劃漿呢……

家鄉的節日作文12

雖然端午節已經過了,但一年一度的激烈的賽龍舟的情景,卻一直留在我的腦海裡。

那天早上,我們一家人乘著車,向塘河開去。我一到塘河邊,遠遠的就聽到銅鼓聲、人們的叫喊聲響成一片,非常的熱鬧。我下了車,就健步如飛地跑了過去,由於看得人很多,我們小孩子的視線都被大人遮住了,我好不容易才擠進了人群,找個合適的位置站著看。這時,我看見塘河裡的龍舟像彩虹一樣,排著“紅、黃、橙、綠、青、藍、紫”的順序,美麗極了。

過了一會兒,裁判員說:“下面有請去年的冠軍紅隊上場!”觀眾們頓時沸騰起來。只見紅隊隊員們身穿紅色的衣服,頭戴白布,白布上還寫著“奮鬥,奮鬥,努力奮鬥”的字。接著,其他六隊的隊員們也陸續上臺了。他們手裡拿著划槳,精神抖擻。

緊張的比賽就要開始了!選手們都蓄勢待發,隨著裁判員的一聲哨響,選手們拿起槳迅速地向河裡劃去。他們聽著鼓的聲音,有節奏的拼命地劃,姿勢是那麼的整齊有序,龍舟也像離弦的箭一樣衝了出去。紅隊竭盡全力,第一個領先了,黃隊也不甘示弱,快馬加鞭,一下子追上了紅隊。就這樣,他們各不相讓,龍舟也劃得忽快忽慢。但紅隊很快又奮勇爭先。七個指揮員更加起勁,使勁地搖著彩旗,彩旗在天空中上下飛舞著。觀眾們也大聲地喊著:“加油!加油!”大家把聲音叫啞了,還在叫。因為周圍還有許多助威聲,所以選手們聽得不怎麼清楚。第一隻龍舟快要到終點啦!看!選手們臉憋得通紅,雙眉擰成疙瘩,就連胳膊上的青筋都能看得清清楚楚。就在這個緊急時刻,觀眾們的吶喊聲馬上此起彼伏。終於,群龍之首仍然落在了紅隊選手的身上。

紅隊的觀眾們歡欣鼓舞,選手和指揮員都擊掌喝彩。他們一起唱著悅耳動聽的歌。我自言自語地說:“我真為紅隊選手感到高興自豪。”我們一直看到太陽下山了,才依依不捨地回家了。

從這次賽龍舟中,我大受啟發:團結就是力量。

家鄉的節日作文13

春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每到這個節日,在外工作的人們無論離家多遠,都會千方百計的回到父母的身邊渡過個團圓的節日。於日,即使每年的春節都是在嚴冬中來臨,但到處都張燈結綵,家家都貼春聯,掛大紅燈籠,到處都充滿著節日氣氛,所以再冷的天氣,人們也感覺不到了。

我最喜歡過春節了,因為每年的春節我都和爸爸、媽媽回白山的奶奶家過年,我還可以有新衣服穿,還能得到壓歲錢。

今年的春節也和往年一樣,我們回到了奶奶家過年。大年三十的晚上,媽媽他們都在忙著包餃子的準備工作,不一會兒,包餃子用的面、餡都拿到了桌子上,奶奶還拿上來幾個小碗,裡邊有的裝著幾個硬幣、有的裝著點糖、有的裝著點豆腐。看見這些平時包餃子用不到的東西,我好奇的問奶奶:“這些是幹什麼用的呀?是往餃子包的嗎?”奶奶笑著說:“是呀。”“那有什麼用處呢?”我問。奶奶回答說:“這些都是吉祥的象徵,硬幣象徵著明年財源滾滾;糖象徵著明年的生活甜甜蜜蜜;豆腐象徵著福氣多多。把它們少放幾個在餃子裡,吃到的人在新的一年會吉祥如意。”我點點了頭說:“原來有這麼多的習俗呀,那我硬幣、糖、豆腐都要吃到。”媽媽他們大笑著說:“那你可要多吃點才行呀。”看著奶奶和媽媽他們在快速著包餃子,我自言自語地說:“我一定要學會包餃子。”心動不如行動,我走到桌子邊拿起了餃子皮兒,包起了餃子。包第一個的時候,餡放得太多了,餡都露出來了,我把這個餃子放到一邊,等著媽媽來處理。包第二個的時候,餡放得太少了,但媽媽說;“這個餃子包的很漂亮。”經過前兩次的教訓,我包的餃子越來越好,動作也越來越熟練,包的餃子象一個個“小元寶”。

伴隨著新年的鐘聲,聽著窗外一陣陣的鞭炮聲,吃著我自己包的“小元寶”餃子,我心裡美滋滋的,真希望每天都過年呀!

家鄉的節日作文14

“安昌臘月,好風光……”大家聽,蓮花落又唱起來,只只醬鴨又掛起來,扯白糖又扯起來……“咚—咚—咚—咚”鑼鼓又敲響了,安昌的臘月風情節又來嘍!

記得幾年前的臘月,我牽著爸爸媽媽的手,來到了那古色古香又熱鬧紅火的安昌古鎮。來到古鎮門口,是幾座坐落有致的小橋。橋上掛著紅燈籠,好不喜慶。過了那小橋,映入我們眼簾的,是一座座古色古香的老屋。老屋傍水而居,有著水鄉特有的風味。屋前掛著一隻只醬紅的醬鴨以及那些一段段垂掛下來的臘腸。

沿著那用青石板鋪成的小路繼續往前走,便能看見許多老爺爺老奶奶在屋中裹粽了,灌臘腸……譁,譁,譁,河面上想起了一陣陣划槳的聲音,好奇地轉過頭一看,原來是老船伕們在划船兜生意。一隻只烏篷船在水面上劃過,水面泛起了陣陣波紋。船上的人向岸上的人們揮著手打招呼。

再往前走,便聽到“咿咿呀呀”的唱戲聲。我從小聽著戲長大,這一聽到有人在唱戲,便拉著媽媽的手一路飛奔。終於看到戲臺了,果真上頭有幾個演員穿著戲服,畫著個大濃妝在那翹著蘭花指唱著。具體他們唱了些什麼,我倒也記不清了,只記得是紹興的越劇罷了。臺下的觀眾越來越多,大家都饒有興趣的聽著,有的都入了迷,一場末了,人散了,他還站在那兒呢!一場戲的時間很久,沒有位置,大家都站著看。看到好處,總有人大叫一聲“好!”。後來,我聽得有些煩了,也就拉著媽媽去找點吃的。

媽媽告訴我,安昌古鎮中有一位老爺爺扯的扯白糖最最好吃。我便求著媽媽去吃。來到老爺爺那兒,老爺爺正在扯扯白糖呢!一扯一拉,再一扯,旁邊一個老奶奶便將扯白糖剪成一顆顆的小塊,買一包扯白糖,放入口中,好甜!

晃晃時間就過去了,媽媽催我回家了,不過我還真有些不願意。

現在想起來,那次去逛臘月風情節還真有些讓人回味無窮,真想再去一次。不過我想,古鎮那最吸引我的,還是那臘月裡的熱鬧與喜慶罷了。

家鄉的節日作文15

“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每個中央都有各自的特徵,我家鄉也不例外。

我家鄉在德慶縣舊院村。那裡山清水秀,鳥語花香,綠樹成蔭,連過年的風俗也別有一番風味。

年三十那天,早上一同床洗漱終了就得忙開了。首先要去柴房拜灶神。灶神是天地之間的一個神,每到今天,他就會通知上帝這家人一年的喜憂,所以人們買來麥芽糖,先上他幾株香,以示尊崇,然後放一碗麥芽糖,拜三拜,讓他只報喜,不報喜,這樣上帝以為我們過得很好,就能讓莊稼風調雨順。

拜完灶神,大約9點左右就開端做午飯了,午飯簡直就是年夜飯的“彩排”,由於只是有些人如今來不了。

菜也有講規矩哦!必需有兩碟青菜,意義就是莊稼在夏天能夠長得蔥翠綠綠的,保證秋天好收成。然後是一大碗水煮蛋,只能是孕婦吃或者還沒生的吃,除此之外,就只要小孩能夠吃了。然後是一碟公雞肉,意頭是在人們滿山頭叫家畜的時分不傷害到嗓子。再來1碟紅鯉魚,必需有兩隻,意頭紅紅火火,年年有餘(魚)。

吃完午飯,在平常,應該是每日一次的午後休閒光陰,但今天不是,2點左右就要為年夜飯開端入手了,這個切菜,那個砍排骨,這個生火,那個加柴。大約4點半有多的時分,更為繁華,新屋舊屋的柴房一共8個灶洞都塞滿了柴。年夜飯得在7點前開臺,必需要有三個人邊吃飯,邊守柴房,由於這時灶神君嘴上的麥芽糖曾經快沒了,沒了的話,就會向上帝報喜了,不過,在家人面前,他是不會這樣做的,七點半上帝就回去休息了,守到七點半就OK了。

到了8點30,人們守歲肚子餓了不能再吃年夜飯的了,只能吃甜食糕點,由於今後三天,是全村的休息日,吃光了就不能做了。

12點00開端了“鞭炮交響曲”,全村都放超長鞭炮,不過是有節拍的哦,這邊剛燒完,那邊正在燒,比年夜飯和製造過程愈加繁華了!!

這是我家鄉的風俗,你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