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集錦8篇

作文 閱讀(1.64W)

在日常學習、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經常看到作文的身影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寫作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8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關於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集錦8篇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1

八月十五,是我國古老傳統的節日中秋節。自古以來,多少文人雅士為中秋佳節寫下了千古流傳的優美詩篇,在這“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地意境中,抒發感嘆著“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別樣情懷。

然而在這,我並不是抒發離別愁緒,也不是感慨悲歡離合,而是要“嘆月餅”。

吃月餅一直以來都是中秋節裡必不可少的一項。想一想,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吃著香噴噴的月餅,甜滋滋的水果,望著天幕上皎潔的明月有說有笑,那是多麼的幸福!然而現在的月餅卻吃出了另一番滋味。

以前的中秋節,人們吃的是“意蘊”,而現在的月餅,吃的卻是“面子”。走進超市和商店,眼前的月餅令人大吃一驚:豪華的外包裝令人目眩,金光閃閃,鍍上了一層“氣派”,鍍上了一層“面子;再看價格,呵,幾百到幾千元不等,有些更豪華的,價值過萬呢!待拆開一看,一樣的質量,一樣的味道,相差的卻只是那一層層數不清的“紙盒子”。這等“面子”老百姓可撐不起,倒是給“走後門”和“開後門”的人撐起了一條“捷徑”。比如我家對樓的某局局長,他可是收足了“面子”。

中秋節這陣子,前來送禮的人絡繹不絕,各個都是小心翼翼的彎著腰進去,眉開眼笑地挺著胸出來,而且手中的月餅盒子一個比一個大,一個比一個豪華。也不知這樣的月餅還有什麼滋味,這樣的中秋節還有什麼意思?當然,月餅越做越上檔次也是社會進步的一個應證。但中秋節裡吃月餅嘗的是一家人團圓的喜慶,若把它當成是一種“辦事”的“工具”,那這個中秋節還有什麼“意蘊”可言呢?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2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八月為秋季的第二個月,古時稱為仲秋,因處於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間稱為中秋,又稱秋夕、八月節、八月半、月夕、月節,又因為這一天月亮滿圓,象徵團圓,又稱為團圓節。

“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根據我國古代曆法,農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稱“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稱為“仲秋”。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這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

根據我國的歷法,農曆八月在秋季中間,為秋季的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稱“中秋”。中秋節有許多別稱:因節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稱“八月節”、“八月半”;因中秋節的主要活動都是圍繞“月”進行的,所以又俗稱“月節”“月夕”;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在唐朝,中秋節還被稱為“端正月”。關於“團圓節”的記載最早見於明代。《西湖遊覽志餘》中說:“八月十五謂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送,取團圓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說:“八月十五祭月,其餅必圓,分瓜必牙錯,瓣刻如蓮花。……其有婦歸寧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團圓節。

隨著社會的不斷髮展,古人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墨客騷人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徵,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3

小時候我最盼望過中秋節,那時只為吃月餅;長大後,依然盼望中秋節,但更多的是和爸爸媽媽團結在一起。

中秋節到了!月亮圓圓的!家家的燈光都很亮,周圍的環境非常的暗,但到處都有人.歡笑聲早已打破了寂寞的環境!

在家裡,我們更是熱鬧非凡!!我和家人一起在陽臺賞月。剛剛升起來的月亮傾洩下了一片清輝,月亮亮燦燦的,慢慢地,慢慢地變成了白色。月光靜靜地灑在了地面上,整個世界都被罩上了一層銀色的光,鎮上像被籠罩著薄薄的銀紗。月亮穿過了雲朵,將光輝灑在了馬路上,馬路就好像是用銀子鋪成似的。它還將月光倒映在了水面上,晚上的風一吹,河面上就波光粼粼的。月亮像個害羞的小女孩,一會兒躲進了雲裡,一會兒又從雲中探出了可愛的小腦袋,將大地浸成了夢幻一樣的銀灰色。看著月亮,又不禁讓我想起了嫦娥奔月的故事,人們是為了紀念嫦娥才將八月十五定為了人們企盼團圓的中秋佳節。

還令我想起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首詩表現了詩人李白思念家鄉的感情。使我不時想起了駐守邊疆的戰士在中秋節這個日子裡不能與家人團聚。等到月亮上來的時候,我們就在家裡裡擺一張飯桌,上面放滿了月餅、瓜果、月餅大小不等,全家圍坐在一起,供奉月神,表示全家團圓。大家坐在一起,說說工作,學習中事,嘮嘮家常事……其樂融融。供完月神以後,媽媽就把月餅分開,全家有多少人,就分多少塊。月餅吃到嘴裡酥酥的,甜甜的,使人回味無窮。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4

“月中清露點朝夜。”玉盤似的圓月在雲中穿行,朦朦朧朧的月光灑向大地。月圓之夜,團圓之節,美麗的滿月為中秋點綴。我很喜歡中秋節,喜歡中秋那一天獨特而迷人的光輝。

中秋節是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具有美好象徵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中秋之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想念家人,期盼團聚。月亮傳遞著思念,因思念而想著團圓。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古代時候的人們稱之為仲秋。後來中秋節又多了許多名字:秋夕、月夕、月節、八月節、八月半。

關於中秋,有一個《玉兔搗藥》的神話故事。相傳嫦娥被迫登上月亮後,一直住在月宮,一隻修行千年、心的善良的白兔不忍看到嫦娥這樣悲痛寂寞,便到了月宮變為月兔陪伴著她,因為嫦娥被罰在月亮上搗不死藥,玉兔來到後,就替嫦娥接下了這個懲罰。人們望月,是想念嫦娥和這隻善良的玉兔。

中秋節只要一提起皮薄餡美的月餅,蓮蓉餡的、蛋黃餡的、火腿餡的、豆沙餡的等等,我就饞得流口水。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了。古代的時候,月餅稱為“胡餅”。據說唐朝的時候,唐太宗和楊貴妃在皎潔的月光下一起賞月吃胡餅,突然想到了月亮與胡餅,就改名為現在的月餅。而且民間還以月餅相饋,取團圓之意。

雖然說元宵節猜燈謎,但是中秋節也喜歡猜燈謎,而且更加有意思。猜燈謎”又叫“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文娛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這樣的特色活動。每逢農曆八月十五,各家各戶都要掛起彩燈,燃放焰火,大家喜歡把謎語寫在紙條上,貼在五光十色的彩燈上供人猜。我曾經去玩過一次,真開心,不過燈謎也真的好難哦!

我喜歡中秋節,喜歡花好月圓的這一天。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5

中秋節,是中國的傳統佳節,在這天,人們通常都會在晚上賞明月,吃月餅,我們家每年都會進行賞明月,吃月餅活動,目的是藉著中秋節的氣氛增進家人的感情。

我們全家人圍站在陽臺上,把大團圓月餅分成幾塊,分著吃。這時,我望向了遠處的月亮。雖然說“月到中秋分外美”,可今天的月亮似乎周身圍繞這一股叫做“思念”的愁雲。這時,我想起了遠在他鄉的好朋友——苗苗,“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句話描述了我此時的心情,不知她現在是否也在望著月亮,思念著遠在他鄉的我呢?只是月亮似乎讀懂了我的心思,那股愁雲已經消失了,彷彿在告訴我不要太悲傷。

現在的月亮特別明亮,圓月像一隻雪球高懸中天,皎潔的月光,像水似地瀉向大地。幾朵灰白色的、輕紗似的雲陪伴在她的身旁,宛如仙女舞動紗巾翩翩起舞。月光灑滿了我的衣服,溫暖著我的心。我覺得太陽的溫暖過於熱烈奔放;星光又孤寂清冷了些;只有這溫柔恬靜的月光,才能這般地恰到好處。我的周圍被月光照得雪亮。月光透過斑駁的樹隙絲絲縷縷地掛下來,在地面上鋪了一層碎銀。月光照得樹木落下參差的斑駁的黑影。婀娜多姿的柳樹的稀疏的倩影,別提有多美了。

爸爸告訴我:每年農曆八月十五日,是傳統的中秋佳節。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在中國的農曆裡,一年分為四季,每季又分為孟、仲、季三個部分,因而中秋也稱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藉此寄託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稱“團圓節”。中秋那天,相傳,如果你仔細看,就會發現那裡面有黑色的影子,那就是廣寒宮裡的嫦娥、吳剛、玉兔和桂花樹。

我凝神望著月兒,口裡嚼著香甜的月餅,聽爸爸講著中秋節的傳說,我又想起家鄉的好朋友,直到很晚很晚……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6

“玉顆珊珊下月輪,殿前抬得露華新。”唐代大詩人皮日休曾經寫過這樣的詩句。的確,中秋節的月亮格外的大,格外的園,格外的亮,格外的美。

抬頭望向浩瀚的夜空,空中的明月彷彿是一顆鑽石鑲在一塊巨大的藍寶石上,煞是美麗。在這樣的夜空下品嚐月餅真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啊!我開啟一個棗泥餡的月餅,啊!只見月餅的外皮金燦燦的,上面刻著美麗的圓形圖案,整個輪廓是一個花的形狀,四周刻著美麗的花邊。在燈光的照耀下,月餅表面的油一閃一閃的,彷彿整個月餅就是一塊金燦燦的黃金餅。

我用食指和拇指將月餅輕輕拿起,慢慢地咬了一小口。頓時一股濃濃的棗味兒瀰漫在我的嘴裡,棗泥餡是那麼柔,那麼軟,那麼滑!那種甜絲絲的感覺只沁入我的心底。

我又開啟一袋黑芝麻餡的月餅,這個月餅上得花紋是花形的,看著就讓人垂涎三尺。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芝麻的濃香蔓延開來,簡直甜得醉人,香得迷人。

正當沉浸在這份香甜中時,桌上另外的那些琳琅滿目的月餅躍入我的眼簾:有精緻的紅豆沙蓉月餅,有別具一格的蛋黃月餅,有酸酸甜甜的水晶臍橙月餅,還有高檔名貴的牛肉月餅,真是數不勝數。

忽然間,一份幸福湧上我的.心頭,二、三十年前傳統的白糖月餅,到後來的五仁月餅,如今的五花八門各種口味兒的月餅。月餅在千變萬化著,人們的日子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那一刻,我才深刻的領悟到,月餅的味道就是生活的味道啊!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7

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胡餅、宮餅、月團、豐收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傳我國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在民間,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風俗。“八月十五月兒圓,中秋月餅香又甜”,這句名諺道出中秋之夜城鄉人民吃月餅的習俗。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慢慢的,月餅也就成為了節日的必備禮品。 月餅,最初起源於唐朝軍隊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間,大將軍李靖征討突厥靠月餅隱蔽的傳話得勝,八月十五凱旋而歸,此後,吃月餅成為每年的習俗 當時有經商的吐魯番人向唐朝皇帝獻餅祝捷。高祖李淵接過華麗的餅盒,拿出圓餅,笑指空中明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說完把餅分給群臣一起吃。

南宋吳自牧的《夢粱錄》一書,已有“月餅”一詞,但對中秋賞月,吃月餅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遊覽志會》才有記載:“八月十五日謂之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到了清代,關於月餅的記載就多起來了,而且製作越來越精細。

月餅發展到今日,品種更加繁多,風味因地各異。其中京式、蘇式、廣式、潮式等月餅廣為我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食。

月餅象徵著團圓,是中秋佳節必食之品。在節日之夜,人們還愛吃些西瓜等團圓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滿、甜蜜、平安。

據史料記載,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民間就已有為紀念太師聞仲的“邊薄心厚太師餅”。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現了以胡桃仁為餡的圓形“胡餅”,唐高祖時,李靖出征突厥,於中秋節凱旋而歸,當時恰有一個吐蕃商人進獻胡餅,李淵很高興,手拿胡餅指著當空的皓月說:“應將胡餅邀蟾蜍(月亮)。”隨後分給群臣食之。若此說確實,這可能是中秋節分食月餅的開始。但“月餅”一詞,最早是見於南宋吳自牧的紅菱餅。

中秋節吃月餅的作文500字 篇8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製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並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後,中秋節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我國城鄉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樑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嚐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徵。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製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製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製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