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以讓為題的作文3篇(精)

作文 閱讀(1.5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可分為國小作文、中學作文、大學作文(論文)。一篇什麼樣的作文才能稱之為優秀作文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以讓為題的作文3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以讓為題的作文3篇(精)

以讓為題的作文 篇1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花園裡,一株紅玫瑰為自己的美麗而驕傲不已,她命令一直蹲在身旁的那隻難看的青蛙走開,青蛙照做了。不久,青蛙經過紅玫瑰的身旁,驚訝地發現她的葉子和花瓣都掉光了,紅玫瑰說:“你走後,蟲子天天都啃我。”青蛙說:“當然了,是我在這裡把蟲子吃掉,你才成為花園中最美的花。”

這個故事並不難懂,但它卻蘊含著很重要的人生哲理與處世真諦,也許有人會笑話玫瑰花的愚蠢,有人會為玫瑰花惋惜,而這個故事帶給我的,是一個個深刻的道理。

每個事物都有自己的價值,都有自己的優點與不足。紅玫瑰有美麗的相貌,卻沒有一顆仁愛之心,而青蛙的相貌固然醜陋,但它有著神聖的.使命。所以萬物都是平等的,是相輔相成的,就像紅花只有在綠葉的襯托下才能倍顯美麗。世界萬物,我中有你,你中有我。

如果再仔細想想,我覺的,這篇故事告訴我們的,還有另外一個道理:這朵玫瑰如果瞭解青蛙,知道青蛙的使命,那她還會趕走青蛙嗎?塞穆爾約翰生說過:“最貧的是無才,最賤的是無知。”最貧窮的,不是欠債累累,而是無德無才;最低賤的,不是刻苦努力,而是無知無識。為什麼有的人會窮得只剩下錢了,為什麼伊索是個奴隸卻受到世代仰慕?關鍵就在兩個字:“才”和“智”。我想,如果那朵玫瑰知道了沒有青蛙,自己會枯萎,即使青蛙長得更不堪入目,玫瑰也不會趕走青蛙的。

聯絡現在,“讓生命與生命更近些”又有了新的意義。現在的社會真的是太複雜了,各個地方,勾心鬥角,明爭暗鬥,連我這個涉世未深的小孩都已認為是家常便飯,“人心隔肚皮”並不是我們每個人都希望看到的,身為社會的一員,我們多麼希望社會就像一個大家庭呀!我想:“生命與生命更近些”是我們努力的方向,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本就是一家人,還有什麼不能克服的呢?

面對朋友,讓我們多一些理解,少一些矛盾。一次小小的拌嘴、發點小脾氣,都不該成為我們間的隔閡。用海一樣寬廣的胸懷包容他人吧,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將心比心,多體諒一下朋友,多關注一下他們的閃光點,讓我們的生命更近一些。

河蚌能孕育出珍珠,是因為它包容了砂石的稜角;玫瑰能在毒刺中盛開,是因為它理解刺的尖銳。多關心理解一下別人,讓生命之間更近些。

有時我們也會向紅玫瑰一樣自命不凡,認為自己無所不能而忽略身邊自以為無關緊要的人或物。其實,社會的絢麗多彩正是源於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生命與生命越近,人生才越圓滿。

以讓為題的作文 篇2

你是否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中想過讀書是為了什麼?有人肯定會毫不猶豫的回答到:當然是為了以後的生活!”我不能不認為這是最符合實際的想法,但是這並不是學習的唯一目的,更不是讀書的最終目的,而讀書的最高境界是什麼呢?依我看,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樂趣即為最高境界。

所謂讀書,就是一種最普遍的學習方法,把此當作生活樂趣,就是說讓書時常伴隨著自己,成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說到這裡還必須注意一個問題,就是這裡所說的書不包括那些學校裡所發的書,而是一些含概了許多在課堂裡學不到的知識的書。但現實的學習負擔也不得不引起重視,畢竟學生們的時間是有限的,那麼怎樣去做才能兩全其美呢?是不可能的?顯然不是,但就要看你怎樣去分配時間了,例如可以這樣:早上提前十分鐘起床,什麼都不幹,先看一看像《讀者》那樣的雜誌,儘量看完一篇文章,接著再去洗漱,吃早飯。在學校,中午大多是自習時間,你可以先寫二十分鐘的作業,然後再看一些你所感興趣的`科普小品,一方面可緩解疲勞,另一方面也可以多學一些知識。晚上一般先寫作業,待把作業寫完後如果時間允許,可看一看一些大家的代表作,魯迅的《朝花夕拾》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果時間已經不早了,可以讀一篇簡短的詩,稍稍體會一下其中的要旨,感受一下作者的內心世界。若能做到這樣,那麼你就讓讀書成為了一種生活樂趣了。

歷史上有許多名人把讀書當成了一種生活樂趣,其中最著名的恐怕就要屬陶淵明瞭,在他所寫的<<五柳先生傳>>中有這樣一句話:好讀書,不求甚解。這大概就是陶淵明自己的心聲了吧。他讀書不是為了去追求功名利祿,而只是當作一種樂趣,一種人生享受,精神享受!由此可見,他已經把書融入到了生活之中,把讀書當成一種生活的快樂。那麼我們能不能向他學習呢?我認為大家可以保留他對讀書的那一份看法,但務必結合一下現在的社會背景,使學習課本上的知識與讀書不矛盾,不衝突,在正確的方法下讓讀書真正成為一種生活樂趣。

以讓為題的作文 篇3

愛,是一個永恆的話題。愛,是一個永遠說不完的話題。當人們同情弱者的不幸時,當人們震驚非正義戰爭的不幸時,我們內心只能發出這樣的呼喚:讓世界充滿愛吧!

記得一兩年前,我看過中央電視臺的《對話》欄目,其中播出過這樣感人的故事。

一年前,蘭蘭(化名)得了白血病,她的父母在醫院為她治病已花了近兩萬元人民幣,但她的病情一直得不到好轉。一天,醫生告訴媽媽,這孩子的病情已惡化,急需去換骨髓,但一時又找不到合適的骨髓。正好一位來北京的臺灣商人得知此事後,馬上為她捐獻了骨髓,並一分錢也不要。

當我看到這一幕時,我的腦海裡一直浮現著她們的身影,此時,我的眼淚早已經流了出來。這位臺灣商人的精神是多麼的崇高呀!把自己的骨髓獻給了一位自己一點兒也不認識的'大陸女孩,並且分文不收。他正體現了我們中華民族的這種偉大、崇高的精神,這種精神也值的我們中國小生的反思和借鑑。

還記得我們在讀五年級的時候,少先大隊提倡我們為那些貧窮的學生捐衣物。結果,同學們都捐了許多,少則兩三件,多則七八件,距不完全統計,捐的衣物以達千件。這不僅體現了學校及全校師生對這些貧困孩子的關愛與照顧,同時也體現了社會並沒有歧視他們,而是更加的關愛他們,重視他們。

我堅信!“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