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11篇

作文 閱讀(2.61W)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說到作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作文是由文字組成,經過人的思想考慮,通過語言組織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文體。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11篇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1

“號外,號外,今天作文課做實驗,好像叫‘刺雞蛋殼’。”我們班的“萬事通”在教室外大聲叫嚷道,同學們對此訊息半信半疑,心想著無聊的作文怎麼可能會做實驗呢?終於老師風塵僕僕地走進了教室,繼而滿面含笑地宣佈到:“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刺雞蛋殼’。大家敬請期待吧!”

實驗正式開始啦!老師變魔術似地從抽屜裡拿出一碗雞蛋殼,首先向我們看展示了兩個空空的雞蛋殼,讓我們猜一猜是雞蛋殼朝上的容易刺破,還是雞蛋殼朝下的容易刺破,大部分同學都說雞蛋殼朝上的容易刺破。還有五個同學堅持認為雞蛋殼朝下的容易刺破,雙方同學展開了激烈的論戰,都堅信自己選擇的是正確答案。

正當二者相持不下的時候,老師終於發話了:“大家安靜,不要議論了,眼見為實,我們一起來完成這個實驗吧!誰願意來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同學們都高高舉起了自己的手,最後這個光榮而艱鉅的任務首先交於了寧夏舟同學,只見他用自己的小肥手輕輕地刺著口朝下的雞蛋殼,同學們都目不轉睛地盯著他手中的雞蛋殼,生怕自己錯過了什麼精彩環節。可是不管寧夏舟怎麼刺,雞蛋殼就像是穿了無形的盔甲一般,毫髮未損。見此情景,大家都驚呆了,都想要體會一下這種神奇的感覺,老師又陸續叫了十幾個同學上臺“行刺”蛋殼,都以失敗告終,雞蛋殼就像穿著盔甲的戰士一樣,怎麼刺也刺不破。正確答案出來了,口朝下的雞蛋殼不容易刺破,教室裡除了一小部分同學唉聲嘆氣之外,其他同學臉上都洋溢著勝利的喜悅。

這堂作文課可真特別,同學們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度過,還收穫了科學知識:口朝上的雞蛋殼受力比較集中,所以容易刺破,而口朝上的雞蛋殼受力分散,因此就不容易刺破。真有意思啊!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2

今天的語文課上,老師從一個袋子裡掏出四個圓溜溜、有大有小、顏色各異的蛋。我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知道這是幹什麼。老師對我們說:“今天我們來做握蛋的實驗。”“哇!”老師話音剛落,我們就歡呼起來。

老師讓我們輪流上去實驗,首先上場是的一位稍瘦弱的男生,他蹦蹦跳跳地走上講臺,小心翼翼地接過蛋,用盡全身的力氣也沒能把蛋握碎,他只好灰溜溜地走回自己的位置。可老師卻在一旁幸災樂禍地說:“想握碎可沒那麼容易!”接下來上場的是一位女生,她不慌不忙地走上講臺,拿起蛋,費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沒握碎蛋,也以失敗告終。經歷了兩同學的失敗後,舉手的同學反而更多了,個個摩拳擦掌,躍躍欲試。他們都認為自己的力氣大,能把蛋握碎。老師便又請了另一個男生,他拿著蛋使勁握,握得面紅耳赤,可蛋還是完好無損,好像在說:“哼!想握碎我可沒那麼容易。”最後上臺的是我們班的“大力士”。他自信滿滿地走上講臺,似乎對自己超有信心。他握著蛋,漲得臉像一個大大的紅蘋果,用盡吃奶的.勁兒想將蛋握碎。可事實與他想的相反,這個蛋卻一絲破痕也沒有。所謂的“大力士”也敗給了這小小的蛋。

我百思不得其解,這麼小的蛋怎麼會有如此大的“魔力“呢?原來,握蛋的時候受力平均傳遞到蛋殼的每個點上,各個點的受力相互抵消。在我們用均勻的力來握蛋時,通過拱形彈殼對力的傳導,在蛋殼上大部分力是蛋殼自身的擠壓力,所以蛋是握不碎的。

蛋中居然藏著如此驚人的祕密!看來,只要我們留心觀察,就會發現生活中許許多多的祕密。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3

響應國家“停課不停學”,各科老師都井然有序的留著作業,本週,科學老師留了有趣的沉浮實驗,我正好趁著這次好機會,把家裡能找到的材料都試驗了一遍,下面便是我實驗的過程和結果。

在實驗之前,我先準備材料,分別是:一個水桶、一個白蘿蔔、一個胡蘿蔔、一塊石頭、一根蠟燭、一塊橡皮、一個空玻璃瓶以及兩枚曲別針,我把材料經驗有序的準備好,實驗馬上就開始了。

首先,我把水桶裝滿水;接著我把材料依次投入水中;然後,我發現,在所有材料之中,只有白蘿蔔、蠟燭和空瓶子漂浮在水面,其餘的都沉入水底,我不僅起了疑惑?為什麼橡皮那麼小卻也沉入水底呢?於是,我把橡皮拿出來切成了兩塊,投入水中,但它依然沉在水

底,我不死心,又把他切成了四份,依然沉入水底,索性把它切成八份,心裡想,這回肯定能飄起來了吧!可是僅有螺絲大小的橡皮,依然像石頭一樣的沉入水底,我恍然大悟:原來物體沉浮與體積大小沒有關係呀!那麼浮在水面上的白蘿蔔是不是也一樣呢?於是,我把白蘿蔔切成兩半投入水中….果然不出我所料,白蘿蔔還是漂浮在水面上,然而同樣是蘿蔔的胡蘿蔔呢,無論切不切都沉入水底,這是為什麼呢?原來是因為他們的密度不同。為了驗證這個結論,我把所有材料都反反覆覆的實驗了幾遍。

通過這個實驗,我得出的結論是:物體的沉浮與它自身的體積和大小並沒有什麼關係,決定物體沉或浮的關鍵因素是物體本身的密度,密度大於水的會沉下去,而密度小於水的自然就浮起來了。大自然真是一個奇妙的東西,等著我們用好奇的眼睛去尋找最正確的答案。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4

“叮鈴鈴!叮鈴鈴!”上課鈴聲響了,王老師滿面春風的走進教室。她神祕的對我們說:“今天王老師要給你們變一個魔術。”說著她拿出三塊紗布,一個打火機,兩杯透明液體,一把小夾子,一塊溼抹布。

第一次,老師拿起一塊紗布對我們說:“同學們,你們猜這塊紗布會發生什麼神奇的變化?”有人說會燃燒殆盡,還有人說會燒成灰燼。讓我們一起來一探究竟吧!王老師一邊對我們說一邊正準備用打火機去點這塊紗布,不一會兒紗布就燃燒成了灰燼。

第二次老師又拿起一塊紗布,在第一杯透明液體中來回擺動,這次同學們你們猜會發生怎樣變化。同學們都異口同聲地說紗布不會燃燒,於是老師拿起打火機準備打火,可是剛開始我們以為老師沒有打火,老師把打火機在我們眼前搖晃了一下,然後開始打火,過了好久才冒出水汽,紗布一點也沒被燒壞。

第三次,老師又熟練地拿起一塊紗布,在第二個水杯裡蘸了點水,然後又用打火機打火,哇!這次火焰比之前大多了。藍色火焰漸漸地變成了橙色火焰,頓時我們都目瞪口呆的盯著這塊紗布。

原來第二次產生透明液體是醫用酒精,它含有75%的酒精和25%的水分會使紗布燃燒,且產生藍色火焰,而25%的水是紗布的保護神,讓紗布得到保護,從而完整不被燒壞。

生活中處處是學問,只要我們仔細觀察生活,去發現和探究生活,就會發現其中的奧祕。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5

只見他在臺上面目猙獰,兩手緊緊捏著一張“冒牌報紙”。告訴你,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大”規模的“超級實驗”——一張紙能折九次嗎?讓我們開始實驗吧!

老師給每人都發了一張長方形紙,聽完老師的規則,我們早已躍躍欲試了。“開始吧!”一聲剛出口,我們就將紙對摺、對摺、再對摺……等到第六次時,我們開始緊鎖眉關、咬牙切齒,顯得格外吃力。但最後,還是以第八次為失敗告終。

真理不是千萬次實踐行動揣摩出來的嗎?因此我們沒有放棄,開始繼續實驗。

這次,老師換了一張大報紙,請了一位同學上臺演示。只見他的臉上掛著自信的目光,用手指輕輕將報紙對摺,那種神態,好像這次必勝無疑,十成把握。

隨著紙的厚度增加,硬度也在增加。同學已不像以前輕鬆了,眉頭開始微微皺起,嘴開始“噝噝”地抽著涼氣,好像在想:嗯?這咋回事兒?這不符合邏輯思維!

經過又捏又捶一番折騰,終於折到第七次,可同學說:“兄弟們,我盡力了!”我們頓時一齊“唉!”

這時,一位“綠衣使者”上前拿住報紙用力用手上的肌肉用力一按,頓時,教室裡的空氣彷彿凝固了,我們期待著……

“耶!第八次成功!”我們歡呼著。可,第九次沒希望了。

真理是靠多次實驗取得的,實踐,是取得真理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6

朋友們,看到這個題目是不是覺得很好笑啊?糖要怎麼種?種在地裡嗎?不,不,不,今天我就讓你們開開眼界吧!

我們要準備好的材料有:一個有蓋子又能耐高溫的玻璃瓶,一些細砂糖,一條棉線,一個奶鍋,還有一小塊的冰糖。我用尺子來量這一塊冰糖,它的長約1。5釐米,寬約1。2釐米。

開始做實驗了,首先,把奶鍋放在灶臺上,倒入細砂糖,用奶鍋加熱細砂糖,讓它完全溶解。然後把細砂糖溶液倒進加熱過的玻璃瓶中,呀!奶鍋的把手好燙啊!我只好用布抓著奶鍋把手把細砂糖溶液倒進玻璃瓶中。最後,將冰糖用棉線纏好,浸入溶液中,另一端固定在蓋子上,這樣,就完成了。

剛開始時,冰糖只是小小的一塊。過了5天,冰糖要比第一天大了一些,棉線上纏繞著一層像冰一樣的糖。可惜放置的時間不夠久,冰糖還不夠大。

時間一天天地過去了,終於迎來了“種”糖的第十五天。我把蓋子開啟一看,哇,第十五天的冰糖要比第五天的更大!我用尺子量了一下,這個“大塊頭”長約4。8釐米,寬約2。3釐米,太讓人驚訝了。

這是為什麼呢?原來,冰糖就是砂糖的結晶。當冰糖掛在砂糖溶液裡的時候,它變成了“種子”的角色,隨著時間的推移,溶液中有越來越多的砂糖微粒吸附在“種子”上,冰糖就越來越大了。

哇,這個實驗好有趣!我要好好探索,發現生活中更多的奧祕。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7

大家一定都玩過蹺蹺板吧!可是你們聽說過蠟燭蹺蹺板嗎?哈哈!沒聽說過吧!暑假裡,我和媽媽就做了這個有趣的實驗。

我們先準備好材料,一根長長的蠟燭,把底部削去一點點蠟,使兩頭都有可以點燃的燭芯。再準備一根又細又長的牙籤,然後拿兩個同樣高的陶瓷碗,再加上一個打火機。

開始做實驗了,我先用牙籤穿過蠟燭的正中間,然後把牙籤的兩頭平放在兩個碗上,接著拿打火機把蠟燭的兩頭都點燃。很快蠟燭兩頭的火苗越燒越旺,還冒著一股淡淡的黑煙。我好奇地看著它們,等待它一上一下地擺動。不久蠟燭的一頭翹起來了,蠟燭油“嘀嗒嘀嗒”地直往下落,蠟燭也在飛快地變短。可是另一頭低

下去就翹不起來了,過了一會兒蹺蹺板“翻船”了,第一次實驗失敗了。

我託著腮幫,盯著蠟燭看了很久,終於發現,蠟燭的一頭重一些,燭芯粗一些,怪不得燒地時候火那麼旺呢!火旺的這一頭太輕了,而另一頭的火太小了,下沉得太快了,所以實驗失敗了。於是,我和媽媽把火吹滅,再用刀把燭芯露出少一點得一頭削得和另一頭差不多。接著我們再把蠟燭兩頭點燃。啊!好神奇呀!蠟燭真的像蹺蹺板一樣一上一下地擺動起來。只見它這邊低下去,那邊翹起來,此起彼伏,蠟燭變短了得時候還轉起了圓圈,十分有趣。

你們想知道蠟燭為什麼能變成蹺蹺板嗎?原來蠟燭燃燒會向下滴液體蠟,一端滴下一些,就會上升,蠟燭的平衡不斷被破壞,結果

就會出現交替地上升、下降的現象。

做實驗真有趣,真神奇!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8

我看見媽媽在廚房洗雞蛋,一個個雞蛋沉在水底,放在桌子上。我心裡想:“為什麼雞蛋沉在底下,不可以浮出水面上呢?”我把問題告訴給媽媽,媽媽說:“今天我們做個實驗,怎麼讓雞蛋浮起來。

說完,媽媽叫我找一些鹽,一個杯子,一把勺子和一個雞蛋,準備好材料,就開始做實驗了!

我們在杯子裡倒了一些水,把雞蛋放進去,雞蛋像一把小小的降落傘,穩穩地落到了杯底。我們用勺子舀了一勺鹽放進水中,鹽像冬天的雪花落到了雞蛋上,好像又厚又溫暖的被子,可是雞蛋沒有浮出水面,我很傷心,眼淚快落下來了,媽媽在旁邊說:“不要傷心,失敗一次算什麼,科學家失敗一百多次呢!”聽完,我們又放了一勺鹽,“天空”中的雪花變多了,“被子”也被織得更厚了,可是雞蛋還是沒有浮出水面。這下我有點急了,又放了第三勺鹽,雞蛋也沒浮上來了,我心想:怎麼這雞蛋還不浮上來呀?”不會浮上來了吧!

媽媽提了個建議:“我們準備一杯鹽水再把雞蛋放進去。”我照著媽媽說的做,在水裡放鹽,我怕不夠多就放了二十勺鹽,然後把雞蛋放進鹽水裡,果然雞蛋慢慢地浮起來,它先浮了一點點,最後整個都浮出了水面,水都滿出來了,我很開心,一蹦三尺高。

我好奇地問媽媽:“為什麼放鹽能讓雞蛋浮起來呢,媽媽?”

“那是因為鹽水的濃度達到一定值到飽和狀態。”媽媽說:“鹽水的密度就比雞蛋大,所以雞蛋就可以浮在水面上了。”我聽了真是心服口服,也很開心,做得實驗可以成功,一蹦三尺高。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9

在學校的課程中,科學是我喜歡的課程。每次科學課我們都能做有趣的實驗,並懂得知識。但令我記憶猶新的是前不久剛剛做的實驗——植被和土地的侵蝕有關嗎?

那天,科學老師說好要帶我們做一個有趣的實驗,全班沸騰了。彭老師向我們我們簡單介紹了一下過程,就宣佈開始了。我們每個小組都找來兩個盒子,分別裝上同樣的土,只不過一個裝滿植被,另一個則沒有。接著,從同樣高度灑水,灑同樣的時間。一會兒,就發生了變化。裝有植被的土地被水淋溼後,因為有植被土地侵蝕的不嚴重;而另一邊沒有植被的土地可就遭殃了,被水淋溼後,就變成了泥漿,只是依稀還能看出土地的樣子。真是鮮明的對比啊!

植被覆蓋對於減少地表徑流以及水土流失是非常有效的。因此一旦下雨,有植被覆蓋的土壤,就可以較好地涵蓄水分,而不至於被雨水侵蝕,沖刷流走,從而造成水土流失這也就是為什麼裝有植被的土地被侵蝕的少的緣故。看來植物是非常重要的生物,缺少了他們,我們的生活就要遭殃了。沒有森林植被,幾乎很難降雨,還會造成土地沙化,引來沙漠,洪水,颱風等自然災害。

幾千年前黃河兩岸是原始森林,那時黃河叫長河。因宋朝人口大量南遷,長河流域遭到嚴重破壞,海洋水汽無法大量北上,沒有森林的保護,長河的水徹底變黃,才改叫黃河。現在東南、西南地區森林嚴重被砍伐,長江也快改名叫為黃江了。

這是多麼可怕的事啊!快讓我們一起保護植被,不再讓家園受損害吧!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10

今天我去上作文課,本來還以為是很無聊的一節課,可是我錯了,原來是有趣的實驗。同學們瞬間沸騰起來,滿心期待著。

只見老師輕輕地拿起白紙,放到兩個盒子中間,對我們說:“你們猜今天要做什麼實驗呀?”我們滿臉疑惑地問:“要做什麼實驗?”老師說今天我們來搭紙橋。說著老師把筆放到了中間的紙上,當時我猜橋一定會塌。我皺起了眉頭,全神注視著橋的“一舉一動”,果然,橋“啪”的一聲塌了。同學們唉聲嘆氣的坐在椅子上,嘆息道:“唉,這橋也太脆弱了吧。”

隨後,老師給每一組都發了兩個盒子,外加五六片紙,讓我們自己做實驗。我們先把紙對摺了一次,覺得這樣會更加堅固。果然,一支筆穩穩地落在紙上,紙橋卻沒有塌,我頓時歡呼起來了。再看看其他組,他們紙橋都塌下來了,只有我的非常堅固。緊接著我又折了一次,神奇的是五支筆都平安無事地落在紙橋上,而且非常平穩,這可真是不可si議呀!

正當我得意洋洋,覺得勝券在握的時候,忽然發現有一組同學的紙橋上面,穩穩的搭了水壺等一些比較重的物品。我頓時感到納悶,這怎麼可能呢?仔細一看,我恍然大悟:原來他們是根據三角形原理,把紙折成了扇子一般,就是許多三角固定起來,這樣就更加堅固了。如果我的紙橋也這樣做的話,那麼也能承受更多的重量。

通過這節課的實驗我才發現,原來做什麼事情都要多動腦子,多思考,這樣的結果才會更加完美,也會有更多收穫的喜悅。

一次有趣的實驗作文11

“應該可以折9次吧。”咦,這是誰在說話呀?原來是作文班的同學們在討論:一張紙能不能折9次。讓我們來探知它的祕密吧!

老師給每一位同學都發了一張紙。一聲令下,同學們開始做實驗了。不一會兒,就有同學說道:“能折6次。”又有一名同學說道:“不對,最多能折7次。”頓時,班上炸開了鍋,各有各的想法。最後,老師說:“好,我們不能只做一次實驗就下結論,我們做第二次實驗試試。”

這次,老師拿來一張又大又薄的報紙說:“剛才有些同學說那張紙有些厚也有點小。所以這次我們請一位同學上來折給大家看。”老師選了一位摺紙人,摺紙人剛上來時帶著一絲微笑,自信地接過那張大報紙,也許她在想:這張報紙這麼大、這麼薄,肯定能折到9次,這對我來說實在是太簡單了。

摺紙人折了一次又一次,當折到第6次時,她臉上的那份自信和笑容消失了,她對著這個變得又厚又小的報紙使出吃奶的力氣也沒能夠按下去。她像個洩了氣的皮球回到座位上。

這時,老師又請了一位重量級同學來到前面摺紙。她咬牙切齒,使足了力氣,手指都按白了,也沒能將這個倔強的小紙團變小,她也垂頭喪氣得回座位了。我心想:唉,這次實驗又失敗了,看來一張紙不能折9次。

從這次實驗我不僅知道了一張紙不能對摺9次,而且還知道了做實驗一定要多做幾次才能定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