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古詩作文合集6篇

作文 閱讀(4.9K)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都接觸過古詩吧,古詩按內容可分為敘事詩、抒情詩、送別詩、邊塞詩、山水田園詩、懷古詩(詠史詩)、詠物詩等。那些被廣泛運用的古詩都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古詩作文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古詩作文合集6篇

古詩作文 篇1

多少年來,作文教學一直是困擾國小語文教師的最大難題之一,儘管許多教師在作文中進行了大量的摸索與嘗試,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而且頗有可圈可點之處。但長期訓練下去,卻終究未跳出為寫作文而教作文的圈子。讓學生達到“我手寫我心”的境地為什麼會這樣呢?張光鑑先生在他的《相似論》中曾經明確指出:“人們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積累起來而存貯在大腦中的知識單元,我們稱之為相似塊。人們對外界的認識過程中常常依賴於它的存在。”現行的作文教學研究大多是摸索作文的途徑,方法和規律,這其實是在啟用已存貯在大腦中的那些與作文相匹配的相似塊上下功夫。一旦啟用,學生的作文當然會有一定的提高,但往往時間一長,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又會裹足不前。這是因為研究忽視了學生大腦中存貯的相似塊。試想,在學生的大腦中根本就沒有那些與某次作文相匹配的相似塊,你的方法再好又去啟用什麼呢?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如果想要長期地、有效地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必須處理好啟用學生大腦中的相似塊與積累存貯相似塊的關係,也就是既要探索作文的途徑,方法和規律,又要豐富學生的文化底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只有雙管齊下,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為此,我們嘗試著進行了“誦古詩,學作文”的作文教學實踐,以期在作文教學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

古詩文是中華民族文化發展的淵源,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夠經過歷史長河的洗滌,流傳下來,且經久而不衰,是因為它們無論在思想上,內容上都堪稱典範,可以使學生在誦讀中受益於千古美文的滋養和薰陶,奠定內涵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古詩文在材料的選擇,寫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極有可取之處。從內容和材料上分有敘事的寫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說理的……從寫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託物言志,借景抒情,誇張寫實……分門別類,各具特色,不盡相同。

“誦古詩,學作文”正是根據古詩文的這些特點,結合當前在各地如火如荼開展著的“中華古詩文誦讀”工程,將誦讀古詩文與國小生作文教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把古詩文作為材料提供給學生做作文練筆的材料;運用古詩文的寫法和技巧,指導學生作文。最終達到全面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綜合能力的目的。在一定程度上,一定範圍內解決學生“寫什麼”“怎麼寫”的難題。新大綱中明確的指出的:“語言教學要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用意我想也在於此。

在“誦古詩,學作文”的實踐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點嘗試:

一、提供材料,進行練筆

古詩文是我國古代文學的寶貴遺產,它們內容精粹,語言凝鍊,意境優美,感情真摯。詩人根據表達的需要,語言高度濃縮,概括,情節跨度較大。具有很強的跳躍性。這就使詩中存在了許多“空白”之處,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躍過的情節補充出來,把濃縮概括的語言具體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練筆。

1.拓展外延,多角度練寫全文。

有些古詩文內容充實,結構完整,人物個性鮮明。這就可以作為對學生作文的有機補充,有選擇地進行練筆。練筆時,為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詩意,教師應將詩的出處、背景,詩人的情感,詳盡地介紹給學生。在學生領悟了詩的內涵之後,讓學生採用多種角度進行練筆,擴寫,改寫,寫讀後感或由一首詩想到的,難忘的一節課等,給學生以發揮想象的自由。學生就會放飛想象,興趣盎然,入詩境,悟講情,出精美的文章來。如:我在教給學生唐代詩人賈島的詩作《題李凝幽居》時,學生了解了詩的由來後,仿照當時正在上演的電視劇《戲說乾隆》,寫出了《戲說賈島產》一文。文中敘述了賈島是一個頗負文采的小和尚,在受到了一個雲遊四方號稱算卦鐵嘴的遊說之後,蓄髮還俗,進京謀求功名。但是卻屢試不中,又沒有了回家的盤纏。他聽說當時的京兆尹韓愈禮賢下士,廣交天下文人,認為這是一個發達的機會,於是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一天,趁韓愈外出的時候,故意以思考詩作為名衝撞了韓愈的儀仗隊,被軍兵抓住押到韓愈面前。賈島連忙解釋是因為自己沉溺於詩作,不知道“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中究竟是“敲”好,還是“推”好。正沉思的時候無意衝撞了大人,還望大人原諒。韓愈聽了這些不但沒有責怪賈島,還為賈島的好學深受感動。欣然邀請賈島入府中長談。併力保賈島做官。從此賈島開始飛黃騰達。文中一個聰明有心計又愛耍點小計謀的人物形象呼之欲出。雖然寫得有失偏 頗,但小作者精巧的構思,大膽地想象,不能不令人拍案叫絕。

還有許多詩作,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需要骨針對性地進行練筆。如:辛棄疾的《清平樂.村居》讓學生以《瞧這一家子》為題進行擴寫練習;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讓學生以《啊,朋友再見》為題,敘述出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岑參的《塞下曲》讓學生以《飛將軍李廣》為題進行寫人文章的訓練。類似這些可以進行練筆的古詩文還有很多,如:《石灰吟》、《回鄉偶書》、《七步詩》、《贈汪倫》等。只要悉心指導,許多古詩文都可以拿來讓學生進行整篇文章的練筆。

2.根據需要,有目的練習片斷。

學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異,也具有一定的共性。這就要求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目的、有步驟、有針對性地進行寫作訓練。這裡所說的寫作訓練是根據需要,有選擇地進行片斷訓練。如:《江畔獨步尋花》要求學生根據詩作,描繪出一幅鮮花盛開、彩蝶飛舞、燕語鶯聲的春日江邊美景,對學生進行寫景片斷訓練。再如:《小兒垂釣》要求學生用細膩的筆觸描繪出一個頭發蓬亂,手持釣竿,掩映在河邊草叢中,行人問路,急忙搖手,但卻不應聲的天真兒童,自由自在,憨態可掬的可愛情態。古詩文中可以作為片斷訓練的詩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等。教師選擇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鍼對性地片斷訓練,可以使學生的語感不斷加強,詞彙不斷豐富,句子更加通順,條理更加清晰,最終達到熟能生巧,提高學生的習作水平的目的。

3.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

古詩文中有許多作品,作者只精煉地敘述了事情的經過,到關鍵處嘎然而止,給人留下了想象的餘地,或者地作品的敘述中,與人物交流時,只擷取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話語,其餘的語言乾脆隱去不提。當然這是作者為了表達的需要進行的“技術”處理。但這卻為我們創設情境,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留下了很好的用武之地。如:劉長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描畫了一幅以“旅客暮夜投宿,山家風雨人歸”為素材的寒山夜宿圖。“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 聞犬吠,風雨夜歸人”前兩句,地承接中又有跳躍,從進入茅屋到安頓就寢之間有一段時間,應有一些可以描述的事物的。如:主人的詢問,投宿者的應答,主人要盡的地主之意,與投宿者的感激禮賓司,作者都略去了。那麼在此教師就可以創設情景,安排一次口語交際訓練,讓學生設身處地去揣摩人物可能進行的對話。又如:《尋隱者不遇》作者在詩中只寫幾句典型的語言,其它的都隱去不提,在這我就曾經安排了一次口語交際的訓練。通過吟誦,學生完全理解詩意之後,我請兩位學生分別扮演詩人與童子,進行演練。在後來進行的練筆中學生寫道:詩人氣喘吁吁,邊擦汗邊來到隱者門前,舉手扣門。“誰呀?”伴著一聲清脆的童音,門“吱扭”一聲開了,一位關挽雙髻的童子,門內走出來,“請問公子有事嗎?”詩人連忙拱了拱手:“這位小哥,敝人這邊有禮了。”“還禮,還禮。”童子連忙也拱了拱手:“啊,小哥,麻煩你通報一聲,就說賈島前來拜訪。”詩人恭敬地說到。童子一聽,一臉歉意:“哎呀,真對不起,我師傅今天一早上山採藥去了,就在這座山裡,這麼大的山,我也不知道師傅在什麼地方。”“這……”詩人失望極了。“要不公子明天再來,明天師傅在家中磨藥,不會出門的。”童子說。“那也好。”詩人又一次拱了拱手,“隱士回來之後,還請小哥通稟一聲,就說賈島曾來拜訪。多謝,多謝。”“不客氣,我一定會把話帶到的。” 童子爽快地答道。“那就拜託了我先告辭了,明日再會。”“恕不遠送,公子走好。”賈島轉身向山下走去。一段談話,想象合理,活靈活現,學生甚至將在電影電視中看到的古人說話的方式,模仿得惟妙惟肖,令人忍俊不禁。這樣的訓練長期開展,怎麼會不使學生語言有所提高呢?

二、歸納方法,指導作文

中國的語言文字之根在古詩文經典,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範文。詩作中詩人所運用寫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響了中國文學的走向。可以說現在寫文章所運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詩文寫作方法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此,認真摸索古詩文的寫作運用規律,歸納古詩文的寫作方法,學習古詩文的寫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導學生的作文。限於本人的閱歷有限,還未見過相關內容的文章,加之古詩文的內涵的博大精深,不敢妄言,只能羅列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1.古詩《天淨沙·秋思》:“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被歷代無數讀者所稱讚,說是千古絕唱。這首詩前四句寫景,勾畫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圖,意在抒發作者內心的哀愁。但詩中並未直白的敘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處處景物卻在氣氛上刻畫出一種蒼茫淒涼的意境。旅者那種思鄉的愁緒,旅途的孤寂躍然紙上。從詩作中不難看出作者運用的是通過景物來襯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們將這種寫作方法歸納為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之一――景物襯托法。

2.古詩《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中的後兩句“夜籟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來。“作者陸游在此並不像前兩句那樣直抒自己的愛國之情,而是將筆墨放到了自己做的一個夢上。夢中自己騎著身披鐵甲的戰馬,踏著冰封的河面,雄赳赳氣昂昂的奔赴殺場。此時的'陸游已有六十八歲,年老力衰,但在夢中還記得上前線立功殺敵,一腔愛國熱情,從一個夢境中充溢而出。作者在這兒通過夢境抒發了自己的愛國之情。我們將這種寫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之二――夢境展示法。

3.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詩人在飽受戰亂流離之後,突然聽到勝利訊息的狂喜情態。詩中作者通過“涕淚滿衣裳”“漫卷詩書”“放歌”“縱酒”等動態的描述,使我們從字裡行間感受到詩人聽到平叛勝利後的喜悅心情。我們把這種通過動作描寫反映人物情感的寫作方法歸納為描寫人物內心活動的方法之三――動作暗示法。

4.古詩《詠鵝》作者按從上到下的順序描繪了鵝的形體,從“曲頸”到“白毛”再到“紅掌”,抓住了部位的鮮豔色彩“白毛”“紅掌”,還有神態動作“歌”“浮”“撥”,把鵝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樣子寫得活靈活現,十分可愛,是一則描寫小動物外形的很好的範文。通過誦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明白描寫小動物的方法與規律是“按順序,抓特點”寫出它的與眾不同之處。

在摸索中,我們還從古詩文中歸納總結出許許多多實用的寫作方法。如:根據《早發白帝城》中詩句描述的長江水流之急,小船輕快的方法,歸納出可以進行外延的“無形事物有形襯”的寫法;根據《鹿寨》中“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兩個描寫空山深林幽靜的句子,歸納出“此處無聲勝有聲”的寫法。另外還有“言情就寫情,字字句句都含情”,“言情不體情,道是無情卻有情”等根據古詩文歸納出來的方法。這些方法並沒有針對整篇作文而提,而是針對於作文的細微之處,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地方,一法一詩,形成系列,進行訓練。在從古詩文提煉方法時,教師必須注意重到學生對古詩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達到教學目的即可。這樣長期訓練,既教給了學生寫作的方法,有使學生熟吟古詩文,無形之中提高了學生語言文字的素養。

三、吟誦理解,促進感悟

作文字質上的主觀性、形象性、人文性決定了作文必然是感悟的、品味的、揣摩的、咀嚼的。因為在作文中有許多東西,學生已經領悟了其中的意思,但卻說不出來,然而從學生的作文中卻可以體現出來。正因為這個原因,我們注重到通過吟誦、理解、入詩境、悟詩情,促進學生對詩作意境的理解和寫作方法的感悟,潛移默化

地指導學生作文。

如:人教版小語六年制教材第十單元的作文,要求學生寫一篇記敘文,誇誇自己的爸爸或媽媽,選擇一兩件能表現爸爸或媽媽關心和愛護自己,讓自己深受感動的事來寫。這類題材可以說是一個寫了千百遍的老題材,遇到這類題目學生的選材不外乎是媽媽送自己上醫院,爸爸幫自己補功課之類老生常談的材料,既無新意,也沒有真情實感。其實,最能體現父母之愛的往往是些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甚至說是一幕場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怎樣讓學生選擇合適的、新穎的事例來表達自己對父母的敬意是本次作文的關鍵。這些教師心裡是明白和,但教師如果只一味的跟學生強調要選小事,找細節,學生沒有感情,只知其表,不知其裡,對究竟選什麼樣的小事,找什麼樣的細節不理解,恐怕是難以在選材上有所突破的。為促進學生感悟,我在這兒引入了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呤》一詩,通過吟誦理解,使學生明白這是一首讚頌母愛的千古佳作。作者孟郊一生窮困潦倒,與母親相依為命。他最愛歷名山大川,母愛對於孟郊這位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遊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於母子離別時的痛苦時刻。這首詩描述正是這種時刻,母親為遊子縫衣的普通場景,然而表現卻是詩人深沉的內心情感,歌頌的是天底下最偉大的母愛。語句樸實自然,親切感人,這裡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但一片母愛的純情卻從普通的場景中衝溢而出,扣人心絃,催人淚下。通過誦讀,學生一臉肅穆,很容易的領悟了本次作文選材應做到“小處落筆,大處著眼。”也選出了精彩鮮活的材料:父母為了接送自己上學在風雪中成了一個雪人的情景;因自己暈船,不能進船艙睡覺,母親不顧帶病的身體抱著自己在甲板上坐了一宿;父親因孩子考試不好,失手打了孩子,後悔得淚流滿面;由於自己的頑皮,不安生,將腳伸入了自行車輻條被絞傷,而父親卻一個勁自責,說是他的不小心等等。在後來材料時,許多學生因激動,在敘述時流下了幸福、感激的淚水,學生之所以有這些表現,與學生的感悟和理解是不無關係的。

“誦古詩,學作文” 是一個內涵豐富的體系,有許多東西值得我們去探究商榷。只要我們去發掘其中的寶藏,踏實的進行訓練,相信學生作文水平與語言素養一定會有一個較大的提高的。

古詩作文 篇2

讀了“英英學古詩”這篇課文以後,我也萌生了教奶奶學古詩的想法。

星期五放學的路上,我非常自豪的對奶奶說:“奶奶,我今天在學校裡學了一首古詩,題目叫:‘靜夜思’,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想念遠方親人的心情。奶奶,我來教您好嗎?”奶奶看到我一本正經的樣子,連連點頭。

吃完晚飯,我像模像樣的當起了小老師,教奶奶學習“靜夜思”這首詩。我學著老師的樣子讀了起來:“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讀了一遍以後,便帶著奶奶一句一句的讀,奶奶認認真真的跟著我讀了起來,但是因為奶奶小時侯沒有上過學,不認識字,普通話也讀不標準,再加上不理解這首詩的意思,總是把“床前明月光”讀成了“床前明月huang,”教了好幾遍,還是糾正不過來,奶奶開始打起了退堂鼓,說是不學了,我學著媽媽平常鼓勵我的樣子開始鼓勵奶奶:“奶奶,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您一定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你肯定能行的。”奶奶看到我一臉的期待,不忍心拒絕,只好跟著我繼續學起來。我們讀了一遍又一遍……經過我和奶奶的共同努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奶奶終於把這首詩讀正確了,我開心極了!興奮地手舞足蹈,歡呼雀躍!奶奶看到我開心的樣子,也呵呵呵的笑了起來!

通過這件事情,讓我更加體會到“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這句話的真諦,做任何事情都要堅持到底,永不放棄,成功是屬於有準備的人。

古詩作文 篇3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戲劇、書法、對聯、燈謎……不一而足,豐富多彩,而我最感興趣的還是唐詩宋詞。

記得幼兒園時,媽媽就教我背詩。那時我還小,哪會讀懂古詩呢?所以媽媽就教一些最簡單的五言詩,如李白所寫的《靜夜思》,然後慢慢地提高難度,開始背誦七言詩,如杜甫的《絕句》……

到了二年級時,媽媽不光讓我背誦古詩,還讓我瞭解詩人的朝代以及當時的寫作背景。我慢慢地認識了唐宋八大家,認識宋朝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認識了著名的愛國詩人屈原……慢慢地,我與古詩詞結下了不解之緣。

五年級時,聽說龍海市圖書館舉辦了“首屆古詩詞大賽”,我便迫不及待地報名參加比賽。圖書館還給我們發下了100首古詩詞,從那開始,我一天背誦五六首古詩詞,“怒髮衝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正如孔子所說的“溫故而知新”,我一邊背誦,還一邊複習,不然背誦的詩詞容易忘記。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的進步可快了!100首古詩詞,基本上可以倒背如流。媽媽一有空就給我抽背,我都能對答如流,媽媽還一直誇我厲害呢!

比賽時間到了!那一天,我胸有成竹地來到圖書館,從容不迫地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我環顧了一下四周,參加比賽的人可真多呀!有大人,有高中生,有國中生,也有像我一樣的國小生,甚至還有幼兒園的小朋友。大家摩拳擦掌,躍躍欲試。考卷發下來了,我認真地寫著,仔細地思考,生怕出一點差錯。教室裡安靜極了,只聽得“沙沙沙”的寫字聲。40分鐘過去了,我滿意地交上了答卷,興致勃勃地走出考場,期待著能考出好成績。

兩個月之後,考試成績從微信公眾號公佈出來了,媽媽興奮地說:“兒子,你中了進士,真厲害呀!”我無比開心,無比自豪,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真是“只要功夫深,鐵棒磨成針”!

媽媽是我人生的導師,我要感謝我的媽媽,是她鼓勵我認真積極背誦古詩詞,讓我與古詩詞共舞,讓我在學習古詩詞中慢慢成長。古詩詞開闊了我的視野,豐富了我的知識,還給我帶來了榮譽和快樂。古詩詞讓我懂得了“千磨萬擊還堅勁,任西南北風”“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天生我材必有用”,古詩詞讓我懂得了許多人生哲理。

古詩作文 篇4

成長路上,總有著自己的一片藍天,自己的一方樂土,在這片藍天中翱翔,在樂土中尋覓真正的自己。也許擁有著那樣一份寶貝,便有了心的歸宿。而你,詩詞,便是將我心牽住的那樣神器。

小時呀呀學語,在奶奶的推車裡,總是念著奶奶手中小小的冊子中的類似兒歌的古詩詞,那一首《江南》,讓年幼的我隨著魚兒的嬉戲,遊東逛西,觀南賞北,將那一幅有著水鄉清墨韻味的荷中圖,在那朗朗上口的詩歌中展現給我。我的一歡一喜,一悲一憂都倒進了那富有童趣的詩詞裡。有它,真好!

再長大些,便蒐集了許多花的古詩詞來背,此時之詩,不再童趣,大都贊精神,喻品質了。“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這樣一首贊梅之詩,那樣一種傲骨的品質,帶給我那樣一種嗅覺與視覺的享受,梅的幽香,似乎可以從紙中溢位,那梅香伴著墨韻,慢慢滲進我尚還稚嫩的心靈,讓我一次又一次為詩詞而震撼。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現在的我,似乎已比以前成熟,喜歡李清照那詞中含著的淡淡的哀愁,倚在床頭,輕吟李清照的《聲聲慢》。那樣一種離愁,那樣一種喪夫之愁:“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悽悽。”那樣一種複雜的愁,在我心裡,別樣滋味。淡酒,歸雁,綠肥紅瘦,愁滋味在心頭蔓延。成長路上,有你真好!

詩詞之路漫漫,吾將上下求索。我每一個腳印,都有它相伴,都有它相隨。

感恩,成長路上,有你相伴!

古詩作文 篇5

我愛大自然的四季,春天百花盛開萬物復甦,夏天熱日日當空,秋天涼風習習,冬天滴水成冰,可我更愛古詩中的四季。

繁花似錦的春天,燕子從南方趕來,向人們報告著喜訊,春天來了。鴛鴦一邊築巢,一邊沐浴著春光。真是“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詩人筆下寫出的“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讓我感受到春天小朋友活潑的樣子,他們在草地上開心的放著風箏。

“小娃撐小艇,偷採白蓮回。不解藏蹤跡,浮萍一道開。”多麼可愛的小娃。碧綠的荷葉像一個個大玉盤有的散開了,兩三片花瓣有的展開了,露出了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看起來好像馬上就要飽裂似的。小蜻蜓站在花苞頂上面,真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夏去秋來,讓我不禁想起“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秋天楓樹被染紅了,像在和我打招呼,遠遠看去就彷彿一團燃燒的火焰。

冬天連綿的群山中,看不見一隻鳥。大地白茫茫沒有人,只有一個漁翁坐在漁船上釣魚。詩人看見了寫下了“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在寒冷的冬天,白色的世界裡只有梅花在獨自開放,“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

古詩中的四季像一幅美麗的畫卷,我愛它。

古詩作文 篇6

有一天,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一起去遊覽廬山。因為,他們聽說唐代大詩人李白去過廬山,看過廬山瀑布,並寫下: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壯麗詩篇。他們也想看看這美麗的廬山。

早上一起床,他們就開始啟程了。蘇軾和她的兄弟姐妹來到廬山腳下,抬頭一看:“啊,這麼高的山呀!”蘇軾的妹妹喊道。他們一邊爬山一邊看。他們看到山中的樹林就像一張長長的綠色的被子,小溪叮咚叮咚的唱著歌,好像在歡迎他們的到來。蘇軾和大家一起爬著爬著覺得累了,就在一塊大石頭上坐了下來。蘇軾說:“橫著看廬山就像山巒起伏、連綿不斷的山嶺,到處都是綠色。可爬著爬著景色怎麼變了?你們看,側著一看廬山是高聳入雲的山峰,好像一把把鋒利無比的利劍和一棵棵嫩綠的竹筍。”他的弟弟說:“是啊,是啊。你看從遠處看像一群群綠色的小綿羊,從近處看山霧環繞,神祕莫測。”接著,他的妹妹說:“從高處看下面是不知深淺的山溝,從下面仰望到處是懸崖峭壁。”

不知什麼時候,他們看到了一個巨大無比的瀑布,水留下來的聲音震耳欲聾。原來這就是大詩人李白仰望過的廬山瀑布。看完瀑布後,他們我一言你一語的辯論起廬山到底是什麼樣子的呢?蘇軾說:“我們站在廬山的中間,看不到廬山的真面貌是因為我們就身在其中。”

遊覽完廬山後蘇軾便在西林寺的牆壁上寫下了《題西林壁》: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