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家鄉的美食作文彙編15篇

作文 閱讀(1.53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作文是人們以書面形式表情達意的言語活動。那麼你知道一篇好的作文該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鄉的美食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家鄉的美食作文彙編15篇

家鄉的美食作文1

說起家鄉江西的美食,那可真是數不勝數啊!板鴨、醬鴨腎、炸肉丸、臘肉臘魚、炸魚腐、肉蒸粉……都是江西人過年必備的食物,這其中,我最愛吃的就是魚腐了。

據史書記載,江西魚腐史稱“皺紗”,起源於元朝大德年間,經過700多年的發展,“皺紗魚腐”已成為極富江西地方特色的一道菜,特別在贛南地區。人們常常把它作為宴席必備的壓軸菜,以祈求閤家團圓,幸福美滿。

春節前,我作為媽媽的助手,真真切切地體驗了一回做“大廚”的感覺,做的,就是魚腐。

為了做好魚腐,我和媽媽做了許多的準備。首先將一條五斤重的草魚去頭去尾,去刺去皮,將剔下來的魚肉剁成米糊狀——只見“咣噹咣噹”,一上一下,一左一右,刀影飛舞,足足剁了近一個小時,魚肉裡的蛋白質被高度釋放了出來,魚肉從血紅色變成了白裡透紅的乳白色。接下來,我要告訴你我家的祖傳祕方了:按1斤淨魚肉計算,應放兩錢鹽、二兩紅薯粉、四個雞蛋。紅薯粉單獨放進小碗裡,用水調成糊狀,再把這碗“石灰粉”倒入大盆的魚肉裡調勻,再用手在盆裡高速搖滾。我的手像齒輪一樣瘋狂地轉動起來,很快便形成了一陣“肉糊龍捲風”,約莫半個小時,可以確認,魚肉半成品已經調製成功,而此刻,我的右手就像脫落了一樣,完全沒有了知覺……

萬事俱備,只欠上鍋。4斤食用油下鍋溫度達到沸點時,我把魚肉握在手心裡,擠出一個小圓球,用小調羹輕輕一鏟,“撲通”一聲滑入油鍋,只需要七八秒鐘,魚腐便“仰泳”在那油麵上。三分鐘後,我抄起網勺,將魚腐們全翻了個身子。哦,白色的“鵝卵石”漸漸變成了一個個金燦燦的小金球,身價頓時翻了好幾倍呢!

嘿嘿,寫到這裡你是不是口水已是淹了太平洋呢?哈哈,別急別急,我家鄉還有許多美味等著我介紹給你呢!

家鄉的美食作文2

作家張嘉佳說過:“美食和風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傷和迷惘。”我的家鄉陸河有著各種各樣的特色美食:上護鴨丸湯、河口手工粄、南萬鹹菜雞……可最能使我回味不已的還是家鄉新田鎮的“牛腸菜”!

牛腸菜不僅色香味俱全,而且營養價值也非常高。我來為您簡單介紹一下它的做法吧。

首先放油熱鍋至六十度左右,把備好的牛百葉下入熱油中,爆炒它七成熟;再倒入牛筒骨熬製的高湯,加入新田本地的牛筋丸,放調料鹽和少許雞精,滴入幾滴味道鮮美的魚露;等湯煮開後,放入我們用粘米粉蒸得層次分明的層塊粄或是方便麵,加上一些薑絲和胡椒粉;關火,可以出鍋了。盛在一個大碗中,湯是奶白色,再撒上新鮮的芹菜花。一碗香噴噴的正宗新田牛腸菜可以上桌啦!

記得我第一次吃牛腸菜是在春節期間的一個晚上,爸爸神祕兮兮地說要帶我們三兄妹吃一點特別的好東西。我們來到一家名叫“阿堅牛腸菜”的店。“老闆,來四碗加層塊粄的牛腸菜”爸爸點餐了。

我們滿懷期待地等待著。

“牛腸菜來嘍!”隨著老闆一聲吆喝,四碗牛腸菜送到了我們桌上。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一群“白小子”在一些綠點點下睡著,旁邊還有幾位圓圓的“保鏢”守護著最下方那嬌羞的層塊粄們。

一陣獨特的牛百葉的韻味瀰漫在空氣中,那是牛腩蘿蔔或牛肉丸湯完全不能相媲美的。我迫不及待地拿起湯匙勺了一小勺那顏色都十分獨特的湯,喝到嘴裡,味道出奇得好,在我的味蕾中慢慢綻放,吸引著我的味蕾,讓我有種總想著再來一口的衝動。一口接著一口,一碗牛腸菜一會兒就見底了。

從那時起,我便愛上了牛腸菜,總在閒暇之時跟隨大人去吃那讓人脣齒留香的牛腸菜。

呀!講得我都直咽口水,聽完我講述的你是否想馬上嚐嚐新田的特色美食——牛腸菜呢?那就快來陸河新田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3

我的家鄉是美麗的分宜,我愛我的家鄉,更愛家鄉的美食。

我們分宜的美食可多了,最佳代表就是分宜炒粉了。把泡好的扎粉放進熱鍋裡爆炒,加上點青菜、辣椒等各種調料,沒多久,香味四溢,臨出鍋時再撒上點蔥花,美味的分宜炒粉就可以出鍋了。有些大廚炒扎粉時還會炒出火來呢!炒粉一上桌,香味直往鼻子裡鑽,嘗一口,簡直太美味了,我個人喜歡加個蛋一起炒。炒扎粉可以作早餐,也可以作晚餐,還可以當宵夜。許多在外地工作的分宜人,回到家鄉都會迫不及待地來碗分宜炒粉。

“電廠螺螄”,我們分宜人都不會陌生,街上開了好多家,新餘也有,成了遠近聞名的招牌小吃。把漂洗乾淨的螺螄尾部斬去,大火爆炒,加上各種香料調料。我們家也會炒螺螄,爸爸炒的時候會加上點香菇和姜蒜,而且要煮好長一段時間,爸爸說螺螄一定要煮透,否則吃了對身體不好。出鍋了加點蔥花一拌,滿屋子的香味,夾起一顆放進嘴裡一吸,美味立刻在嘴巴里漫開,去掉內臟,把螺螄肉挑出來,放進嘴裡,嚼勁十足。特別是那香菇的味道,香菇帽很嫩,香柄又很有嚼勁,而且都吸足了湯汁,真是天下的美味呀!

黴豆腐,顧名思義,就是發黴了的豆腐,卻是分宜的特產,遠銷全國各地。外婆告訴我其實不是豆腐發黴了,是豆腐經過一個星期左右的時間低溫發酵,表面上看起來像發了黴而已。我最愛吃外婆做的黴豆腐,外婆告訴我她有“祕方”——桔子皮打成的粉拌辣椒粉裡一起,讓黴豆腐別有一番風味。媽媽告訴我黴豆腐別看它樣子不是那麼好看,但它含有好多對我們身體有益的益生菌呢!我最喜歡的是喝粥的時候就著黴豆腐,味道真的很不錯的哦,你也試試吧。

再來說說媽媽老家的特色——南鄉臘肉。每年冬天,外婆都會精心挑選些五花肉,撒上鹽醃漬一段時間,再用繩子掛起來用柴火的煙去薰上一些日子,香噴噴的臘肉就做好了。吃的時候先把臘肉洗乾淨,再切成小塊放入蒸鍋裡去蒸,媽媽說這個也要掌握時間的,水開後蒸十五分鐘肉的口感最好,肥肉的油都蒸出來了,咬上一口細細咀嚼,滿口的香味;瘦肉是紅色的,肥肉是透明的,豬皮是黑色的,色澤好看而有層次。

聽我說完,你是不是已經流口水了呢?我的家鄉還有很多美味呢,如果你想品嚐這些美食,請到我的家鄉分宜來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4

我的家鄉是四川一個普普通通的小鎮,它雖然毫不起眼,但是卻有著自己獨特的韻味。

我最喜歡吃酸辣粉和麻辣燙了,將光滑、雪白的粉條倒進沸騰的開水中煮一會兒,待粉條煮熟了以後,就被倒進乾淨的瓷碗中,在上面撒上蔥呀、蒜泥呀、胡椒粉等作料,再將鮮紅的湯汁倒進半碗進去,就這樣,一碗美葉的酸辣粉就做好了。麻辣燙的做法更簡單,將粉紅的火腿呀什麼的串在乾淨的竹籤上,放進鍋裡鍋邊用夾子把竹籤夾著,防止它整個兒都進了鍋裡,鍋內鮮紅的湯汁翻滾著,湯麵上密密麻麻地漂浮著花椒、辣椒,以及一些我叫不出名的作料,過了一會兒,麻辣燙煮熟了,將它從鍋裡撈出來就可以吃了。

小孩子特別愛吃麻辣燙,不管是上學還是放學,他們都要買上一串在路上吃。大人們比起麻辣燙來,似乎更愛吃酸辣粉一些。難道不是嗎?不論是下雨還是別的什麼壞天氣,小店裡的人總是滿滿的。而且坐在桌旁埋頭吃酸辣粉的總是大人們,在熱氣騰騰的鍋旁等候的除了幾位給孩子買麻辣燙的大人和幾名中學生外,大多數是活潑的孩子。

我和媽媽也很愛吃酸辣粉和麻辣燙。如果一個星期沒有吃到一碗香噴噴的酸辣粉和幾串美味的麻辣燙,我心裡就不踏實,怪難受的。每個星期日我都會拖著媽媽一起去吃酸辣粉。也許是國為大家心靈相通吧!小店裡總是擠滿了人:有工人,有學生,還有教師……

遇到人滿的時候,我總是把嘴一噘,站在一旁,責怪媽媽誤了時間。這時,和藹可親的老闆娘總會過來打圓場:“小姑娘,別生氣了,是我的錯,是因為我這店太小了!”那幽默風趣的'話逗得我導火線涕為笑。

人少下來的時候,我和媽媽就坐在位子上,津津有味地吃著。酸辣粉的味道好極了,酸酸辣辣的,讓人忍不住吃了還想吃。吃完粉後,我總會多要幾串麻辣燙在回家的路上細細品嚐,可最後的一串我絕對會風捲殘雲般地把它吃得乾乾淨淨。

啊!家鄉的美食!

家鄉的美食作文5

在我的家鄉,安徽黃山這一帶,有一種傳統特色的“千古名菜”——便是毛豆腐,就是長了“毛”的豆腐。但是,這毛是人工發酵而成的,對人體並沒有傷害。毛豆腐的“毛”是貼著豆腐生長的一層白色的,細細的,密密的柔軟白色小毛,就連這“毛”也是分類別的呢!

有“兔子毛”,是又短又密,比較白的,摸上去十分柔軟。

也有“狐狸毛”是長長的一片,有些米白色,有點兒硬邦邦的。

這毛豆腐啊,還有一段傳奇故事呢!

相傳,朱元璋一次兵敗在了徽州,逃至休寧一帶,腹中飢餓難熬四處尋找食物,從草堆中找出難民們藏的幾塊豆腐,但卻發酵長黴了。因為並沒有其它食物,隨從只好將它們烤給朱元璋吃,不料朱元璋吃後味道可口鮮美,朱元璋萬分高興。在此地轉敗為勝後,他便下令讓廚師製作這“毛豆腐”以犒賞軍隊,於是,毛豆腐便在徽州一帶流傳了下來。

走進“徽州古城”處處可見賣毛豆腐的小攤,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吃剛剛煎好的毛豆腐。毛豆腐剛一下鍋,便會發出一陣陣“滋——”聲,濺起陣陣“油花”,毛豆腐的毛,也會在下油鍋的一瞬間萎縮,與豆腐合二為一,但味道卻是大不相同。豆腐是清爽乾脆而又十分單調,而毛豆腐是外脆裡嫩。脆,是“咔嚓——”的脆,嫩,則又是有些粉粉的,有一些說不出的味道,但是香的,外邊是金黃色的,還有一些糊糊的,並吃不出有焦味兒。徽州的男女老少都愛吃這個毛豆腐,一但每逢過年過節的,飯桌上可絕對少不了這道菜。在原來“毛豆腐”的基礎上,再撒上一點點兒蔥花,和一點點兒辣椒,最後,再抹上一層厚厚的辣椒醬,那可謂是“色,香,味”俱全呢!把盤子湊近鼻子前面,閉上眼睛,深深地吸一口氣兒,讓香味衝進鼻腔中,再從肺,傳到身體的每一個部位,這既不是沁人心脾的香,也不是那種“熱火朝天”的香,而是那種讓人難以忘懷的香味。

這便是,徽州美食,——毛豆腐!

家鄉的美食作文6

我最愛吃的“楓鎮大面”,它是蘇州一帶有名的美食之一。就像它的名字所說,它是一種面。楓鎮就是楓橋,是舉世聞名的寒山寺所在地。楓鎮大面還有個有趣的傳說哩!

相傳太平天國時期,有兩兄弟在楓鎮合夥開了一家麵館。一次,老大在一家賭場行賭,將所有買原料和作料的錢都輸光了,以至連買醬油的錢也沒有了。第二天就難以開張了。兄弟倆急中生智,向近鄰要了些酒釀和鱔魚骨頭,乾脆就將紅面改為白麵湯。由於酒釀香醇,鱔魚骨頭鮮美,熬出來的白湯下麵頗受顧客稱讚。這一天的生意不僅沒有受什麼影響.反而更加紅火了。久而久之,這家店的白湯麵一傳十,十傳百,來此處吃麵的人越來越多了,二人正式掛出了“楓鎮大面”的招牌來。後來,楓鎮大面成了這兒的傳統美食啦!

要做出令人嘖嘖稱讚的楓鎮大面,材料必須十分講究:生面條、豬硬肋、鱔魚、細鹽、酒釀、料酒、蔥姜、蔥末……可是一個都不能少。熱氣騰騰的楓鎮大面上桌啦。一股撲鼻的酒香立刻湧了上來,爭先恐後的往我鼻子裡鑽。吊湯的時候,除了常見的肉骨、鱔骨外,如果客人需要,還可以加入了酒糟和螺絲。澆頭是一塊燜肉,但是它和普通的燜肉不同,它肉質白嫩,做法複雜,且燜制時不能放醬油,純粹靠鹽調味。燜肉看上去十分膩,但卻入口即化,肥而不膩的燜肉裡透著一股淡淡的酒香,更是凸顯了楓鎮大面自身的魅力所在。在這時,喝上一口冒著白色霧氣的湯汁,一定全身都會放鬆下來,身上暖洋洋的。我想,天上神仙的宴席也不過如此吧!楓鎮大面真是:燜肉肉質白嫩,入口而化;麵湯湯色澄清,味道鮮美呀!

家鄉的美食作文7

說起成都的美食,我最愛吃的便是火鍋了。

“觥籌交錯杯杯盡,門前石獅口水流”,這句詩用來形容火鍋真妙,因為火鍋正是這樣一種讓石獅子也會饞得流口水的美食。那火紅的顏色比春聯還要豔,還要吸引人。湯麵上翻騰著的蝦餃、毛血旺,像在游泳池中漫無目的地漂浮著的游泳圈。時不時閃現的青菜,就像探出頭來換氣的游泳者。

我輕輕夾起一塊土豆,在鮮辣的蘸料裡一滾,放入口中,辛辣的口感,彷彿舌尖上瞬間跳起了充滿激情的華爾茲。土豆那人吃人愛的味道和火鍋特有的麻辣鮮香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刺激著我的味蕾,一種難以描述的興奮感頓時湧上心頭。

每一樣菜品都散發著香氣,每一顆味蕾都巴望著那美味,每一個人都在尋找那最誘人的菜品。

火鍋的人氣如此之旺,不單單是因為它的美味。能在我們這美食之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更多的是因為它能讓人感到溫暖吧!吃火鍋不分時令季節,也不擇地點場所。或在春花爛漫的良辰吉日,或在揮汗如雨的酷暑炎夏,或在秋月揚輝的冷冷清秋,或在“晚來天欲雪”的隆冬時節,或在豪華大廳,或在街頭小巷,不管是親戚團聚,還是朋友重逢,火鍋都是你的最佳選擇。你可以在融洽、溫馨的氣氛中,邊與家人、朋友聊天,邊欣賞川劇變臉,吃著那些令你垂涎的火鍋菜品,再喝點小酒,吃些紅糖餈粑,還有甜脆的飛餅。洋溢著親情,瀰漫著友情,吃的是文化,品的是高雅——吃火鍋著實是一種享受,簡直是巴適得板,安逸慘囉!

有時候,我覺得生活就像火鍋,五味雜陳,有你喜歡的味道,也有你不喜歡的菜品,但不管怎樣,你都該去細細品嚐一番!

家鄉的美食作文8

我惦念的那座城,不是北京,不是成都,不是西安,而是我的故鄉蘭州。

蘭州的面是拉麵。無論何地,我走在街上尋找中午的吃食,總能聞到那撲面而來的香味。美麗樸實的回族老闆娘倚在門口向我笑嘻嘻地說道:“姑娘,天冷,來碗熱騰騰的面暖暖胃!”那戴著回族帽子的回民小夥在大鍋旁,把一根麵條一分為二,二分為四,四分為八……那麵條在蘭州甘冽的泉水中煮過後,配在牛肉湯中,輔以蔥花、白蘿蔔,正如同做人,一清二白,兩袖清風。

聞!那麵條已端在你面前,那醋香與辣香,那麵湯與拉麵的味道像調皮的小精靈般鑽進你的鼻子,入口,那鮮香在你的口中迴盪,久不消散。耳邊似乎又響起了老闆娘的話,是啊,真的暖和了呢……

蘭州的水果最多的是蘋果。每到秋收時節,街上隨處可見各種蘋果。最多的是紅富士,又大又紅堆在推車上,彷彿四五十個就能堆滿整輛小車。

紅富士的紅,是鮮紅與黃色結合起來的紅,紅得燦爛,紅得驚心動魄,又紅得溫柔。紅富士的香氣有著與生俱來的獨特,寧靜卻沁人心脾,彷彿包含四季,又彷彿通曉歲月……

我在成都想著故鄉的雲,念著故鄉的人,感嘆“獨在異鄉為異客”時,吃著那從甘肅遠道運來的蘋果,品味那清爽的甜,品味那惆悵而甜蜜的鄉愁。

蘭州的特產是百合,來蘭州玩的人多半會帶回一箱百合。一聽到這名字,你可能立即會聯想到美麗的百合花。看到它你可能會失望:它看起來與大蒜沒什麼區別,還帶著泥土,實在和“美麗”二字搭不上邊嘛!

可是當你用清水把它們洗乾淨,露出它們原本潔白的面板,剝好後放到碗裡,你不禁吃驚,碗中這晶瑩剔透的白玉片是剛才那個醜八怪嗎?讓你更吃驚的還在後面呢!把它們放在鍋中蒸熟,揭開鍋蓋,滿屋香甜,你不顧燙抓起一片放在口中,會忍不住咂舌道:“這玩意兒這麼好吃?”

百合既是一種美食,又是蘭州帶給全國人民的溫暖與祝福,百合百合,百家團圓!

思念一座城,回味一份舌尖上的鄉愁。

家鄉的美食作文9

冬至快到了,每到這時,我們總會聚在外婆家,一起做麻餈,那香甜的味道總是令人難忘。

燈光下,我們都加入了做麻餈的行列,我的任務是把上好的糯米洗淨後放在一個特大的蒸籠中蒸熟。不出二十分鐘,屋裡就充滿了糯米的淡淡香氣。

糯米被端了出來,熱氣直往上鑽,它們被倒在了石臼中,一顆顆,一粒粒,雪白飽滿,令人饞誕欲滴。外公移出了一個特大木槌,足有十斤重。只見他把木槌放進石臼,握住手柄不停地轉動,這是在將糯米飯搗碎,加些水後繼續碾,直到米粒凝成一團,但依稀可見上面星星點點的顆粒。

接下來,就要最重要的一步了——搡麻餈,這個步驟非常考驗人的體力和速度,需要三個人合作完成。舅舅力氣大,擔任了砸米團的任務,爸爸則協助舅舅拎起木槌,而媽媽負責在這間隙中給糯米糰“翻身”,舅舅大吼一聲:“哈!”木槌就被高高舉起,重重地落在臼中,發出清脆的“砰”一聲,爸爸立刻伸手把木槌扶起,媽媽就在這時把雙手往水中一浸,飛速地把米團翻轉過來,媽媽剛把手伸出石巢,木槌就又一次重重地砸在了米團裡,真是有驚無險啊!這樣的動作重複了大約二三十次,糯米糰就打糊了,變得非常光滑,上面的米粒都消失了,水嫩嫩的,又白又胖,像剛出生的嬰兒,令人喜愛,用手一摸,還挺燙手呢!真想捧起來咬上一口啊!但現在麻餈還沒有完成,還有最後一步,上餡!

我們把這個白白胖胖的米團放在一個盆子裡,在一旁涼一會兒,接著把黃 豆 粉 或 玉 米 粉摻上白糖上來,一家人齊心,均勻地撒在竹匾上,用沾了水的手,把米團往外拉,抹成一個大餅,最後把一些拉破的地方補好,一張圓餅製成了。白白嫩嫩的圓餅上又撒上了紅糖或芝麻,切成一塊一塊的,對摺,香噴噴的麻餈出爐了!全家人圍在一起品嚐這人間美味,咬一口,又軟又嫩也不沾牙,甜甜的滋味久久的洋溢在口中,個個都拍手叫好呢!

據傳說,冬至在歷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曾經是個很熱鬧的日子。冬至吃麻餈也是人們對來年甜蜜生活的一種企盼吧!

家鄉的美食作文10

湯圓,我非常喜歡。雖然不是常吃,但我的味蕾時常懷念起它的滋味。

又逢冬至,迫不及待一解味蕾相思。一碗浮著水汽的湯圓來了,刻著青花的瓷碗裡,四個白花花的湯圓靜靜地躺在裡面,奶白色的米湯環繞於四周,一種奇異熟悉的感覺頓時在心口迴盪起來,好久沒吃了。

我輕輕提起勺子,盛了一勺熱騰騰的米湯潤潤嘴,然後挑了一隻兩角尖尖的豆沙湯圓舀在勺子中。白嫩嫩的、柔軟的湯圓在勺子裡,誘人!我先將湯圓身上兩個尖角啃掉,然後將湯圓慢慢放入口中,細膩柔滑的豆沙伴著可口的湯圓皮,混合入了喉中,紅豆甜滋滋的味道沁心潤肺,我不由自主的微笑起來,真好吃!再看那勺子裡剩下的半隻,白色的湯圓皮裹著豆沙彷彿雪地中央的篝火,緩緩流淌的紅色帶來心中溫暖,我慢慢地品味著……

那橢圓形的是菜豬油味,一口咬下,濃濃的菜和油夾著甜甜蔥香在齒隙之間來回穿梭,春天的顏色春天般的感覺,真美!

碗裡還剩下兩個湯圓了:一個頂著尖尖角的芝麻湯圓,一個圓鼓鼓的肉餡湯圓,媽媽說最有寧波特色的就是芝麻湯圓了。我雖然不是專業的美食家,但也深有體會,黑芝麻特有濃香配上清爽柔滑的湯圓皮應該是寧波一絕吧,不多想了,實在忍不住一口咬了下去,哇!又甜又香!無與倫比!此時的湯圓有著尖尖的兩頭,像一輪彎月,凹進去部分正吐露著無盡的黑夜,無數顆亮閃閃的星星不停地從裡向外湧現……太美了,我帶著幸福品嚐完了我的黑夜之星。米湯裡只剩下肉餡味的孤零零地躺在裡面了,還有一個了,我輕輕將它夾起,圓鼓鼓的身體不見變形,我放在嘴邊吹了吹,對準它的中間部位一口咬了下去,細細品嚐,肉香四溢,棒極了……

一碗湯圓不貴,卻是老少皆宜人間一美味。它的樸實純真,它填飽肚子的美好感覺讓我回味。

家鄉的美食作文11

我從小長大的地方就是我的家鄉。這裡,有別具一格的民俗文化、美味的食品、特色的服飾,這裡叫天龍。

說到家鄉,我喜歡的是它那特色的食品:雞辣椒、臘肉、血豆腐、香腸……其中,最讓人忘不了就是臘肉了。

臘肉是逢年過節少不了的佳餚。通常是在農曆冬月的中旬就開始做,先在貿易市場挑選肉色鮮紅的肉,用刀切成長約20-30釐米,厚4-6釐米的肉塊,然後用花椒和鹽和在一起,和好後,將肉平鋪在砧板上,灑上和好的鹽和花椒。抹鹽和花椒也有講究的:要均勻地抹,肥肉與瘦肉的交界處要多抹些,肉與肉之間的縫隙裡要細心地多抹些,肉的周圍也要撒上一些。之後在砧板上用力地搓肉,主要是讓鹽等味道進入肉裡,一般搓5-10分鐘後再把肉平鋪開來,仍然用花椒和鹽均勻地再抹一道,再搓5分鐘,搓完後用先用鐵絲穿在肉的頂部,以便提和掛,然後用一個塑料桶裝好,放半個月左右。時間到了以後,就把肉拿出來,放在砧板上,用老方法灑鹽和花椒後揉搓,弄好後再放入桶中放上10天。醃好後,拿出來放在預先搭好的架子上燻烤。燻烤時,火不能太大,多用煙燻,燻烤的柴裡還要加入一些柏樹枝或者香樟樹枝,這樣燻烤出來的肉更香。燻烤時,人要經常檢查,以免失火。燻烤大約半個月,肉就薰好了。薰好的肉看起來色澤紅亮,聞起來特香。

將薰好的臘肉割下一塊,用淘米水洗上三遍,然後切好,擺放在盤子裡(還可以擺出各種花樣),放入蒸鍋裡蒸上大約半個小時(也可以多蒸一下),就可以取出來吃了。除了用蒸的方法以外,還可以用其他方法做,各有各的味道。

怎麼樣,聽了我的介紹之後,相信你對屯堡臘肉充滿了期待吧!雖然很多地方都有臘肉,但我們的屯堡臘肉一定能帶給你別樣的味道。來吧!熱情的屯堡人歡迎您!

家鄉的美食作文12

今天,我們梅縣來了一批遊客,我是導遊。

我要帶遊客們瞭解我們梅州的特色美食——鹽焗雞。我帶著他們來到了圍龍屋。走進加工場,正好有幾個廚師在做鹽焗雞。我走上前,禮貌地問:“叔叔,我們可以在旁邊觀看你們做鹽焗雞嗎?”“可以呀。”他們很樂意地答應了。我看了一下做鹽焗雞的材料,可不少。一隻只肥肥胖胖已經收拾乾淨的雞,有很多包粗鹽,有準備好的一薄一厚的黃色的草紙,還有一個大爐子,爐子上是一口大鐵鍋。

廚師們開始做了,只見他們快速地把鹽倒進大鐵鍋裡,然後把爐子裡的火燒得更旺了,一個叔叔拿了個大鍋鏟翻炒起來。旁邊一個遊客問:“炒鹽有什麼作用?”那位叔叔邊炒邊回答:“把鹽炒熱了能除掉一些水分,也能讓雞肉變得更香。”哦,原來如此。另外兩個叔叔則先用薄一點的草紙把雞一個個包了起來,然後外面又包了一重比較厚的紙。

這時,大半鍋鹽已經被叔叔炒得變成了白色鹽粒,只見他們把包好了的雞依次放進鹽裡,然後用鹽把雞完完全全蓋住。我疑惑不解:“叔叔,你們為什麼不直接把雞放進鹽裡而要包上紙,這樣焗出來的雞會有味道嗎?”他們一聽,哈哈大笑:“放心,雞已經先處理過了。把雞包住才不會把雞焗爛,把雞用鹽蓋住,是因為這樣會更香。”咳,我明白了。看看遊客們期待的眼神,我問叔叔要多久才能焗好,廚師們告訴我們起碼得等上一個多小時。

在等待的時間裡,廚師叔叔們還熱情地向我們講述了一些鹽焗雞的故事,遊客們不由得稱讚我們客家人的聰明。漫長的一個多小時過去了,雞終於焗好了,我迫不及待地叫廚師們把雞拿出來,遊客們更是不停地咽口水。廚師們把雞拿出來之後,幫雞“脫”下了衣服。雞肉的香味鑽進了我們的鼻子裡,真讓人垂涎欲滴,我問:“叔叔,刀呢?快拿刀來!”廚師們說:“不要用刀切,如果用刀切會有刀腥味,得用最原始的方法,用手撕吧。”聽了這句話,我們開動了,不過眨眼的功夫,兩個鹽焗雞就變成骨頭架了。遊客們還不過癮,紛紛購買,都說要帶回給家人嚐嚐。

鹽焗雞不愧為我們客家人的地道美食,我們一定要把這道菜流傳下去。

家鄉的美食作文13

成都,天府之國的省會,小吃的天堂。美味的四川人造就了眾多的名小吃:鍾水餃,蒸珍糕,擔擔麵,三大炮……

而在眾多的小吃中,我對肥腸粉情有獨鍾。肥腸粉在成都雖然比較普通,可唯有白家高記肥腸粉館的最為正宗。恰好他離我家最近,我們可以經常解饞。這是一件沒有裝潢的小館子,客人卻不少。一走進屋子裡,就會聞到一股濃濃的香味,十分誘人。看那些吃粉的人,圍坐在方桌旁,臉上紅丹丹的,嘴上還不是的發出“噝噝“的聲響,可見堂外的寒風也擋不住這嘴裡,這心裡的熱浪。

好不容易買了張票,坐在灶臺的一張桌子旁,再等吃的同時,一覽堂內的風景,先飽了眼福。只見堂內有一個大灶臺,上面支起了一個大鍋,一鍋濃濃的沸騰的湯,扶著一層厚厚的油。灶臺上還有十來個碗,裡面放著碎蔥,紅油,味精,鹽等調料。灶臺的右下方是個木盆,裡面盛滿了粉,師傅把一個個盛了粉和豌豆苗的竹勺,放入了沸騰的鍋裡?過了五六分鐘,終於煮好了,師傅把粉倒進裝有調料的碗裡,又加了一些湯和肥腸碎片,一碗香噴噴,熱呼呼的肥腸粉便送了上來。

一股辣香辣香的味道撲鼻而來,好不誘人用筷將粉和調料和勻,變成了一碗紅潤潤的透明面。先嚐嘗粉絲,細嫩韌性好,加上作料的輔助,味道別提多美了;再嘗一口肥腸,軟軟的,鮮鮮的,細膩滑嫩,真是令人讚不絕口。此時此刻,我口水欲滴,便以“一不做,二不休“之勢埋頭大幹起來?

不一會,碗裡的食物被我一掃而空。美味!粉絲吃完了,腸也吃完了,口裡人流者難以散去的香味。朋友,如果你們不怕辣,一定要嘗一嘗,那才是十足的過把癮!

家鄉的美食作文14

家鄉龍門古鎮鍾靈毓秀,人傑地靈。家鄉的美食更是品種繁多,百吃不厭。在眾多美食中,我最喜歡的就是麵筋了。麵筋的來歷還要從幾千年前的戰國時期說起:大戰回到家中的孫權,飢腸轆轆,家裡也沒什麼東西能填飽肚子。她的母親靈機一動,把麵粉放進水裡洗,想搗騰點食物,沒想到這一洗就洗出了筋,最後加工成了色香味俱全的麵筋,吃得孫權連聲讚歎!

麵筋不僅來歷奇特,製作過程也十分有特色。制面筋的第一步就是洗面筋皮。首先把麵粉倒在一隻大盆裡,和上水,再加上一些鹽,合成麵糰。然後用淘米籮洗面團,等到水發白時,筋就製作完成了。

第二步是和餡。把肉末、筍乾、韭菜混在一起,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加上榨菜拌成餡料。還可以把餡料捏成一個個大小適中的小丸子,整齊地放在盤子裡,這樣包的時候就更方便了。

最難的是包麵筋。先從麵糰上捏一小團下來,平攤在左手上,右手把皮捏薄。要是一不小心捏得太薄了,皮就會破掉,因此手法力道也要拿捏準確。皮捏得均勻時,就可以包餡了,這很難。我常常是包好這裡,那裡就破了一個大洞。這裡一補,那裡一補,皮變得很薄就不能做了。一次次失敗後,我很失落,怎麼連一個小小的麵筋都做不好呢?媽媽看我落寞的樣子,過來安慰我,還教我小訣竅:輕捏輕揉。我跟著訣竅做,出乎意料,很快就做成了一個小麵筋。放在手心揉揉圓,工工整整地放在盤子裡,我心中不知有多歡喜。

待所有面筋都包好後,就只剩下炸麵筋了。把火點上,熱好鍋後,就倒下滿滿的油。這油可是很講究的,必須要用菜籽油,才能把麵筋炸得又香又脆。油沸騰到大約100度左右,小麵筋就在我的指揮下一個個“跳”入油鍋“游泳”去了,屋子裡頓時香氣四溢。用筷子戳麵筋,外殼變硬時,就可以把火關小,給它翻個身。再等個四五分鐘,香噴噴的麵筋就出鍋了!咬上一口,金黃的外衣酥脆可口,裡面的餡也是肥而不膩。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蘸醬吃,讓人吃了還想吃。

美麗的家鄉,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勞動人民神奇獨特的智慧讓這裡誕生了獨一無二的麵筋。它吸引了無數中外遊客,也在我的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

家鄉的美食作文15

我的家就在威海,這裡三面環海,漁業發達,有很多種的海魚,而我最喜便是黃花魚。

小的時候,一到雙休日之時,我和爸爸便到海邊去釣魚尋樂子,往往一釣就是一桶活蹦亂跳的魚,而其中多數為黃花魚。黃花魚最容易上鉤,如果鉤子多的話,一杆下去可以上來好幾條。它吃完食後跑得最快,所以每次有魚上鉤,感覺明顯的一定是黃花魚。

小時候好奇心強烈,每次大人沒耐心放杆走人之時,我便溜過去,學著大人的摸樣甩兩杆子,不過每次都是甩到了岸邊較近的石頭中,好幾次魚鉤和魚線都卡在了石頭中,最後無奈,只能將魚線剪掉,丟了魚鉤和魚線。

不過有意思的是一次我仍然學著大人的樣子甩杆,剛下杆不到一分鐘,魚線便鬼使神差的自己向深海中跑去,我馬上收線,先使勁拽兩下,這樣可以讓魚鉤把魚掛牢,感覺還有點沉,一起杆,好傢伙,兩條水光光的黃花魚在太陽下泛著鱗光。“上鉤了,上鉤了”我大喊道,很多人都圍過來看這兩條黃花魚,我十分有成就感,非常自豪的說:“我釣的”!現在想一想那是我釣的第一條魚。

正巧那天我們帶著爐子來烤肉。於是媽媽馬上把黃花魚收拾收拾,放在鐵架子上烤了起來。我目不轉睛地看著它,十分好奇,像是從沒吃過黃花魚一樣。

魚還沒有烤熟,但是味道似乎已經很濃了,香氣頓時瀰漫在整個海灘上,黃花魚的濃香合著大海特有的味道,直直的插入我的鼻孔中。拎起烤熟的黃花魚,皮的顏色很分明,紋理很清楚,凸起的部分還有一層淡淡的黑焦,細密的油汁順著魚的紋路輕輕的淌著,滴到了沙灘上,趁著剛烤好的熱氣,一口咬下去,輕薄輕脆的魚皮,在嘴中酥酥作響,如同蟲翼一般,調味料含在嘴中慢慢的化,這時你會迫不及待的扒開魚皮吸入魚肉中的油汁,淡淡的鹹,卻香味撲鼻。

魚肉也同樣非常的細膩,像用一絲一紋的肉絲擰出來的一樣,這魚肉趁新鮮吃時還有一種烤海帶的味道,這時我也忘記了累,痛快的大吃了一頓。吃完後好像在月亮的陪伴下賴在沙灘上睡著了,在夢中還在回憶黃花魚的味道,淡淡的鹹、正當的辣、大海特有的味道、有點腥……

直到現在,雖然吃了很多黃花魚,但那天的兩條黃花魚卻再也未吃到過、見到過了。可是又要讓我到什麼地方去追尋這種味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