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關於蠶的作文大綱

作文 閱讀(2.64W)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寫過作文吧,寫作文是培養人們的觀察力、聯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記憶力的重要手段。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於蠶的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於蠶的作文大綱

關於蠶的作文1

有一次,放學了,外婆給我買了五條蠶,我非常高興。

小蠶們肥胖、高大,頭是硬硬的,棕色的。我覺得我養的蠶跟我的體型差不多,它們可以當我的“保鏢”。

回到家,我就給蠶準備了一個舒適的家。我找了一隻鞋盒子,裡面鋪上兩層報紙,三片桑葉,好了,小蠶就居住在是這了,我咧開嘴笑了。我看到這些蠶總是抬著頭,我想,它們是要看看誰對它們這麼好,想要報答它們的主人吧!

有一天,我把蠶盒放在客廳,想讓它們吸收一些新鮮空氣,熟悉一下環境。可是,我突然發現一條蠶不見了,盒子裡只剩下四條蠶。我嚇得臉色蒼白,找了半天都沒找到。最後,我在外婆腳底下發現了黃色的液體和蠶的屍體,一攤子。蠶死了,我很傷心。

可是,沒過幾天,我的蠶又少了一隻。我又氣又惱,把蠶盒蓋子蓋上,在蓋上戳了幾個洞,再蓋一張紙,oK了,我的蠶永遠都不會丟了。

很快,蠶兒們長大了,就要結繭了,身體的腹部下變得金黃金黃的。每隻蠶兒們各自找一個角落,吐出亮晶晶的絲,為自己織了蓋一個橢圓形的“睡籃”。兩個白繭,一個花繭,是黃色的。讓我興奮的是,那隻失蹤的蠶也找到了!它在窗簾上結了一個花繭,窗戶下還發現幾粒蠶拉的屎。我想它應該想要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沒想到剛看一下,就要結繭了。

蠶繭變成了蠶蛾,母的是龐大的,白黃相間,公的是弱小的,白黑相間,它們尾結尾生孩子。只要我動一下公蠶蛾,它就會猛扇翅膀,母蠶蛾就會用觸角打公蠶蛾,好像在說:“你別動,你難道忘了我們的任務了!”

這些蠶生下了一百多隻蠶卵,先黃再棕又黑,我覺得就要孵出小蠶了,可被媽媽扔了。因為這件事,我好久晚上都睡不著,不知道下一代的蠶有多少隻花蠶、多少隻白蠶……

關於蠶的作文2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回憶往事,蠶在我的生命中留下了深深地印記。

三年級時,我曾經養過蠶。和我要好的同學送給了我二十來只小蟻蠶。它們剛剛出生,樣子很黑很小,爬在桑葉上幾乎找不到。

我每天給小蠶撒上新鮮的桑葉,精心地餵養,它們在我的照顧下一天天地長大了。

一天早上起來,我象往常一樣先去看看蠶在幹什麼。我看到有一隻蠶在蛻皮,可當時我根本不明白,還以為是蠶快死了。我就哭著找媽媽,告訴了她這件事,媽媽跟著我到了養蠶的盒子旁。“蠶沒有死,蠶是在蛻皮,你過一會兒再來看一下就知道了。”媽媽笑著說。

我半信半疑,過了一會兒,我又跑出去看那隻蠶,它快要蛻完皮了,新皮上油油亮亮的,我這才放心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蠶們群開始吐絲了。看,一隻只蠶吐著絲,象一個個熟練的紡織姑娘,在自己的四周織造潔白如銀絲般的橢圓形小房子。不久,所有的蠶就都包裹進了潔白的蠶繭之中。

我查閱了很多關於蠶的資料,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於是,我每天放學回家之後都去看看有沒有一隻蛾子破繭而出。

終於有一天我回到家,看到五六隻蛾子出來了,我就拿起一隻蛾子玩,但沒有抓緊,那隻蛾子就被我扔到了地上。我小心地拾了起來。又過了幾天,蠶開始產卵了,他們全身抖動著,在蠶盒子裡努力地生下了很多的蠶卵。

令我傷心地是,生完了卵,它們漸漸死去。媽媽說,它們已將生命傳遞給了那些黑色的小蠶子,來年會再萌發出新的生命。

我看著白白的紙上那些有如音符般小黑點,彷彿聽到了蠶蛾們揮舞著翅膀,用生命在彈奏著動人的樂曲!

關於蠶的作文3

朋友送了我幾隻幼蠶,那些蠶只有米粒一般大小,灰灰的,像在身上塗了一層鍋灰,在一堆翠綠的桑葉中十分不顯眼。

過了幾天,我發現小蠶不進食了,可著急了,就去問爸爸,問了才知道,蠶是在蛻皮!果然,又過了幾天,我在清掃盒子時發現有隻蠶正在蛻皮。只見,它先用口器咬破皮的頂端,然後慢慢地把身體頂出去,接著用蠶尾不停搖動著,使出了自己吃奶的力氣,最後全身終於爬出老皮。

我發現那幾只剛蛻完皮的蠶,身體比以前長了許多,而且全身呈白色,好似洗去了身上的灰。它們的食量也大多了,沒過幾天,盒子的桑葉就只剩下莖和杆了。它們雖然全身都雪白雪白的了,但和毛毛蟲花枝招展的顏色可是沒法比的,而且它還不能像蜜蜂一樣吃了花粉就能產出花蜜。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蛻皮,許多大蠶開始結繭。它們先拉幾根絲用來撐住繭,然後一根一根地圍成一個個小球,接著再用絲把那些空隙和半透明的地方織上,織好後,它們便在繭裡進入了甜美的夢鄉。織好的繭為橢圓形,硬硬的,十分光滑,像一個個鴛鴦蛋,小巧玲瓏。如果要把蠶絲和蜘蛛網相比,蠶絲雖不如蜘蛛網那樣精巧,一環套一環,但蜘蛛織網只是為自己提供一日三餐,蠶吐出的絲卻一點也不留下,把它全送給人們,做成華美的綾羅綢緞。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千百年來,多少人把教師比作春蠶,在他們的嘔心瀝血、無私奉獻中,才把我們這些祖國的花朵培育成為棟樑之材!

關於蠶的作文4

從小,我就對動物特別親切,最近學了關於蠶的詩句,於是就開始研究起來。

學校邊的小店在賣蠶寶寶。我去看的時候,還只是一顆顆卵,那些卵黑黑的,和芝麻差不多大小。我決定等蠶寶寶“出世”再買,因為家裡總是開空調,蠶寶寶會孵不出來。等蠶寶寶“出世”了,雖然貴,但是容易飼養。

幾天後,我買了六隻蠶寶寶,它們非常小,不喜歡光線,總是躲在桑葉下。它們的食量卻大的“驚人”,才過了一天,桑葉就被咬了一個個孔。

又過了幾天,它們開始蛻皮了,把它們黑黑的皮蛻下後,裡面竟是一個個“公主”,一身雪白,非常嬌小,總讓人感覺它們很柔弱。但蛻皮之後,食量大了不少,幾乎每兩天就要換一張桑葉。

它們開始長大了,有一天,我從外面玩玩回來後,看見裝蠶寶寶的盒子裡面有一個類似棉球的東西,我伸出手去,要把它扔掉,但是我感覺那不是棉球,有一點兒重,摸上去比棉球還舒服。朋友告訴我,那是蠶寶寶要“進化”了,我便懷著滿腹的期待等待它的降臨。

終於有一天,繭破了,從裡面爬出了一隻長相很像飛蛾的蟲,但是它不會飛。它有一對玲瓏的翅膀,腹部特別大,頭上還有一對打成卷兒的觸角。它一身雪白,簡直是白娘子轉世。

我發現了蠶的祕密,還明白了科學就是生活的點點滴滴這個道理,我高興得一蹦三尺高!

關於蠶的作文5

蠶走起路來慢條斯理,可我十分喜歡它。

蠶在卵裡時十分細小,膽怯地縮在卵裡好像一個膽小的孩子萎縮在媽媽——卵的懷抱裡,一直不肯出來見見世面。可是有一天,他掙脫了“媽媽”的懷抱,勇敢的“走”了出來,想出來見見世面,見見大自然的神奇。只見他的頭高高地揚起,一看到桑葉就馬上“撲上去,開始大口大口地“品嚐”起這“山珍海味”。他的頭不停地搖擺著,嘴巴不停地咀嚼,不一會兒,桑葉上就出現了一個缺口,蠶繼續咀嚼,缺口就越來越大,不一會兒,一張桑葉就地無影無蹤。

過了幾天,蠶的旁邊多了一塊黑黑的東西,它脫皮了,聽聽奶奶講蠶這一生要脫5次之後蠶就變得白白胖胖了。有一天,蠶的味口變得十分的巨大,一天時間裡它要用“搖頭式吃法”吃掉五到七張十分鮮嫩的大桑葉,身體也變得半透明瞭,蠶預計要吐絲結繭了。我找來一些木棒亂七八槽的扔在裡面,就再也不管它了。過了幾天,當我再次去看它時,蠶變成了一個雪白雪白的繭,搖起來裡面會隆隆作響,沒過幾天它又破繭而出變成了飛蛾,與另一隻飛蛾交尾後就死去了。

我愛蠶,更愛它的精神。它把吃下去的桑葉變成了銀光閃閃的絲,又無私地把它獻給了人類,織成了衣服和棉被,讓我們感受到了它的溫暖。

關於蠶的作文6

我拿起一床蠶絲被,是那麼軟,是那麼滑。

它源於一條條不起眼的蠶

蠶,是一種神奇的生物。

從生命的角度來說,蠶食卑微的。可從貢獻的角度來說,它又是偉大的。

小時有的蠶是個卵,等待了一個冬天,有蠶出來了,伴隨著春天的來臨,有蠶卻再也出不來了。

出來的蠶十分微小,你或許會將其遺忘,但當你將葉子放入其中,一個個小洞出來時,你又可以體會到它的存在是不可抹滅的事實,蠶會一天天長大,但你卻不引為意。直到有一天,你發現它們可以吃兩張葉子了;直到有一天,你發現它們可以吃三張葉子了;直到有一天,你發現它們長胖了,長肥了;直到有一天,他們一人佔領一張葉子;直到有一天,它們不愛吃東西;直到有一天,它們準備把自己用絲包裹住;直到有一天,它們不在活動。在這過程中,你會不斷體會到它的存在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這一切是否決定於他的出生?這一切又是否決定於它的'蛻變?

不,這一切是聯絡緊密的。你說少了出生,不行;少了成長,不行;你說少了蛻變,不行。

我們因為是否不該之糾結於開始和結果?開門紅,有用嗎?可以決定一切嗎?不,這是隻是開始,經過,結果,也是不可或缺的。這三個過程都得努力,才能成功。每一步都得做好。

人人都要有存在感,任何一個小東西都可以造就一個人人稱讚的物品。

這代表它的價值。

無論你的出生多麼卑微,你的條件不好,不要忘了你可以成長到令人正視,仰視你的地步。

關於蠶的作文7

一天,我在集市上買了三、四十隻可愛的蠶寶寶,回家細看,有幾隻蠶的背上有一條條黑色的條紋,側面看還有一個個小黑點,好似披上了一件虎皮大衣,可愛極了。奶奶說這些蠶叫“老虎蠶”。那些白色的胖乎乎的蠶,也別具一格,同樣惹人喜愛。蠶的尾部還有一個小尖兒,像一個小尾巴,真是惹人喜愛。

蠶吃東西的時候特別有趣呢!它身子的底部有十來只腳,特別是前部分的六隻腳,腳底有粘性,緊緊地貼在桑葉上,用嫩黃的小嘴一點兒一點兒地吃著桑葉。咦?突然,有一隻蠶不動了,不吃也不喝。不管我怎麼動它都無濟於事,我以為它死了呢,我趕緊叫奶奶過來,奶奶說:“這是蠶要脫皮的現象”,沒關係的。”我一動不動地盯著它看,果然,過了一會兒,一層棕色的皮脫出來了,我喜出望外的叫起來。因為我又懂得了一個新知識。

又有一次,只見一隻蠶光走不吃,顏色也變黃了。我想:“會不會是營養不良呢?”大惑不解的我向從小善於養蠶的奶奶請教,奶奶聽了笑著說:“你這個小傻瓜,不是營養不良,是蠶要結繭了,你瞧!我們穿的衣服很多是用蠶絲做的呢。”我聽了(,哈哈大笑,同時也分外)非常高興。從此以後我就更加關注蠶了。沒過幾天,蠶果然開始吐絲了,只見它先慢慢地蠕動到角落,先在外面“織”了一層“保護網”,然後一層一層向裡吐絲,慢慢地就織成了繭。當人們興高采烈地摘取蠶繭的時候,而蠶呢,卻在繭裡默默地死去了。

蠶,我愛你,我更愛你那默默奉獻的精神,“春蠶到死絲方盡”,你把潔白無暇的絲獻給了人們,而自己卻默默地等待著死亡,絕沒有一點兒怨言。蠶,我被你的精神感動了,我敬佩你!。

關於蠶的作文8

蚯蚓喜歡生活在陰暗的地方,那蠶會不會也像蚯蚓那樣也喜歡光線暗的地方呢?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對,做做實驗不就知道了。

我把養蠶的盒子分開兩個區,一個區在四周都用黑色的卡紙圍住,另一個區則按照正常讓光透過來。在兩個區放有同分量的桑葉,然後把11條三齡蠶放在兩個區的中間,然後觀察蠶喜歡爬到哪個區去吃桑葉。一小時後,發現有3條蠶在暗區,有8條蠶在光區,並且放在光區的桑葉吃得比暗區的要多。

但是隨著蠶越長越大,它不再喜歡光了。對11條五齡蠶我做了同樣的實驗,這次大部分的蠶都爬到暗區吃桑葉,只有3條蠶在光區吃桑葉。看來小蠶喜歡光,但大蠶則喜歡暗。

為了確定自己的發現,我上網查閱了資料:家蠶的祖先本來是生活在野外樹上的。小蠶從卵內孵化以後,趨光的習性使它們可以爬到照明最強的桑芽頂部上去,吃到最適合的葉子。較大蠶兒,由於日光會把它們身體晒得過熱,就避開光亮的地方。所以家蠶的祖先,小時候“歡喜”光和長大後“歡喜”暗,對於當時的生活,可能都是有利的。家蠶雖然已經在室內飼育很長時間了,可是它祖先的習性遺傳下來,還一直保留到現在。

我們在養蠶時就要注意把蠶放在光亮的地方,當蠶長大後就要把它們放在暗的地方來飼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