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才華齋>範例>作文>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11篇)

作文 閱讀(2.21W)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一種言語活動,具有高度的綜合性和創造性。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弟子規》讀後感作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11篇)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1

有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非常感人的視訊,說的是一個曾經走錯路的男孩因為結識了《弟子規》這本書而獲益良多,從而浪子回頭,走回了正途。視訊中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淚的訴說著弟子規給他個人所帶來的重大影響以及人生意義。雖然不否認這個視訊有炒作的成分,但是我們必須承認《弟子規》這本書籍中的優秀傳統知識。況且,在沒有閱讀過這本書之前,我們都沒有任何權利去評判它。於是乎,為了有權去評論這本書,閱讀《弟子規》似乎成為了理所當然。

初步瞭解之後,知道《弟子規》原名《訓蒙文》,原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間的秀才。《弟子規》分為總敘、入則孝、出則悌、謹、信、泛愛眾、親仁和餘力學文八個部分,這八個部分獨立成章卻又密不可分,具體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與學習上應該恪守的做人、處事等行為規範。這本書的主要功用就是啟蒙養正,教育子弟行為敦厚、人倫盡份、防邪存誠,對於處於今天聒噪社會的我們有著深遠的影響。通過誦讀,可以使人在孝親、友愛、誠信等優良品德和禮儀規範的教育中得到薰陶,從古人的修身思想中得到啟迪,淨化和昇華思想意境,從而規範自身行為,可謂一本教人為善修德的好書。

雖然在這個世界上才活了22年,但是不得不承認做人的確是一門學問。做人也有許多規則,尤其是想做一個受人肯定的人就更得有規有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本書分為八個部分,我不一一作出介紹,只選擇其中幾個個人覺得很有參考意義的部分進行簡單闡述。首先是“入則孝”,這裡主要是教育我們要孝順父母、親人。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沒有父母,就沒有我們。孝順長輩是作為一個人最基本的素養。“入則孝”告訴我們在家中要聽從父母,愛親人。親人有病,要耐心細緻地照顧他們,不與父母爭吵。這讓我們在家中與父母之間更加和睦、溫馨。

其次是“出則弟”,它是教我們怎麼和別人相處的。“出則悌”告訴我們出行在外要有良好的修養,為人謙虛,見長輩要讓道,這使我們在外出時有“風度”、“彬彬有禮”。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不必做到見長輩讓道那麼正式,但是尊老愛幼卻應時時刻刻體現在我們的周圍。“信”告訴我們要時時講誠信。中國自古就有“君子一言,駟馬難追”,可見講誠信對於人而言是如此之重要。當別人對你的信發生質疑,那也就意味著別人在和你相處的時候,在心裡已經無形中設定了一道屏障,對於你的言行,他們會謹而慎之。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2

每天清晨,撒滿光輝而顯得生機一片的校園裡,伴著悠揚的音樂,便會傳來朗朗的誦讀之聲,整齊而又洪亮。同學們在讀什麼呢?哦,原來是我們第三實驗國小人人都在誦讀的《弟子規》。

《弟子規》為孔子編著。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學習《弟子規》(雖然他們早已當客成名)?不計其數。就連權力至上的皇帝也對它“怵”三分,拜倒在它腳下。如唐太宗李世民,他經常採納下屬的正確勸諫,先後接受了魏徵二百多次批評規勸,還把他比作可以糾正自己過失的一面鏡子。因為“不親仁,無限害。小人進,百事壞。”唐太宗對臣下的意見能夠認真聽取,擇善而從,這在中國曆代的封建皇帝中是無人可比的,正可謂“行高者,名自高。人所重,非貌高。”同時讓我們懂得“善相勸,德皆建。過不規,道兩虧。”《弟子規》教育人們首要是孝敬父母、友愛兄弟,其次是在日常生活中,行為要謹慎、言語講信用。每時每刻對眾人都得有愛心,向每個人學習,有仁德情懷。然而生活中我也有做得很不夠的地方,記得那一次……我剛熟背完“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就被爸爸叫去吃飯。我一邊嗯嗯呀呀地答應著,一邊慢悠悠地走出房間,然後慢騰騰地去洗手,磨蹭了好一會兒才到餐桌,還東張西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樣子,不覺間,當回過神來時,才發現碗了多了好多菜:紅蘿蔔、大白菜、香菇……似乎把白米飯也壓得喘不過氣來,簡直就是喧賓奪主嘛,我滿臉不高興,不由自主把碗裡的菜統統夾回盤子裡。爸爸此時又開始了他的說教:“吃不能只是為了好吃,而要吃得健康,這些菜富含維生素……”我最怕聽爸爸的“經書”了,只有乖乖把那些菜“物歸原碗”,皺著眉頭勉強“一掃而光”。可是,一旦有機會在串串香面前,我卻是表現得那樣“貪婪”,一連可以挑十幾串,狼吞虎嚥地吧唧吧唧嚼得歡。因為這樣的“垃圾食品”若非特殊情況爸爸媽媽是絕對不會讓我碰觸的,可我就是嘴饞,怎會不把握機會狠狠地一飽口福呢?現在你該知道我為什麼長得高卻長得瘦的緣故了吧?是的,挑食!特別是對吃水果,從來都不主動,最讓爸爸媽媽頭疼。我可是在媽媽使出渾身解數後才開始慢慢喜歡上香蕉、草莓、奇異果、橙子、甘蔗的呢。“對飲食,勿揀擇。食適可,勿過則。”相信在《弟子規》的不斷感化下,在爸爸媽媽老師等長輩們的關懷教導下,我一定也會對最近被評為全球十大健康食物之首的蘋果情有獨鍾的,對富含維生素A、B、C的青菜來者不拒的,因為它——《弟子規》乃是我成長之路的良師益友也!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3

像被上了發條的機器般的生活,遺忘已成為我們的習慣,習慣永不回頭看已走過的路。而今天,我們卻被拉了回來,回過頭看我們曾經留下的印記。

——題記

五千年的文明古國,向世人演繹著不敗的神話在世人面前樹立著禮儀之邦的稱號,可是這一切都成為過去,而今天,《弟子規》中所講述的禮義孝悌卻成為我們現代人的追求,重新追尋禮儀之邦的佳話,檢討我們現在的行為習慣。

《弟子規》中所講述的孝是“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一切以父母為中心,就過最早的考經也說過“百善孝為先”可見孝是多麼的重要啊。

在古時,我們有用“烏鴉反哺之情”來比喻人的孝心,講述一個人的孝情,以此來激勵我們。

大舜,處在一個極度壓抑的四口之家中,他承受著家人對自己的迫害,卻仍然怡色柔聲,希望父母有一天能改正行為,經過一番努力,許多年後家人改了惡行,家變得和睦和樂。這是二十四孝之首的大舜,有純誠目有高度智慧的孝行,改變了頑囂的父母而今天的我們,把父母的叮嚀說成囉嗦,不能容忍父母對自己的一點小批評,父母不能滿足我們的需要時,就說父母的不是,我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為什麼你不是當官的爸爸,而是一個農民,一個每月幾百元的工資的窮父親”在我看來他是在侮辱他自己。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社會也在向更高水平發展,可是我們為什麼忘了那最初的自己?就連最基本的孝也變得那樣的難。

不僅是“孝”在退變,就連“禮”也開始瓦解。

《弟子規》中“不力行,但學文,長浮華,成何人,但力行,不學文,任己見,昧理直”的簡介說道“君子博學於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可知道禮的分重。

古人最注重禮節,禮節的周全是對對方的尊重,有敬意之禮,先人們一點點積累的名聲,響徹世界的“禮儀之邦”的代號——中國,卻漸漸地被我們一點點的拋棄。就在前不久,我看到書本上的兩三幅旅遊警示牌,那可是外國的風景區,在他們的警示牌用兩種語言寫著同一句語言:“請別亂扔垃圾”一種是英語,而另一種卻是醒目的`中國字,可見我們的國人到他們那兒去旅行時,是多麼的不講文明,為什麼總是忘記,真的是時間的巨輪滾動得太快嗎?我們一定要丟掉“禮儀之邦”的美好稱號嗎?

讀後《弟子規》我們感悟,我們反醒,我們應該重拾那已被遺忘的記憶,找回那最初的自己,我們將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努力是我的信念,找回是我的目標。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4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這朗朗的讀書聲猶如綿綿春雨,滋潤著學校這片求學的土地;澆灌著同學們幼小的心靈;孕育著一代代青少年兒童。每天清晨,,當我踏進校門時,一陣陣百靈鳥似的的讀書聲使人引人入勝,一個個道理便銘刻在了心中。

《弟子規》就像一片裝面了細想道德的大海洋,我們便每天遨遊在了這篇海洋中,快樂地尋找著只是,摸索著道理,吸取著精華。《弟子規》使我們學會了做人不僅要孝順父母,有愛兄弟姐妹,而且要講誠信,守信用,更要學會關心他人,做一個無私奉獻的人。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感慨萬千!

然而,讓我感觸最深的便是“次謹信”了,它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守信用,一個人如果擁有了誠信,便擁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寶藏,相反的,如果一個人失去了誠信,那身邊的人就會疏遠他,他將成為一個孤獨的人。

每當我讀到“次謹信”時,一件往事不禁湧上了心頭,使我羞愧不已。那是五年級下冊的一個星期一下午。英語老師說要a單詞,這是,我下一子慌了,“哎呀,糟了,昨天晚上忙於小課題的事,而把a單詞的事情給忘了,這可怎麼辦啊?”正當我心急如焚時,旁邊的同學提醒了我,“他平時a單詞時,都把英語書放在腿上,我何不也來效仿一下呢?”由於是第一次幹這種事吧,心裡老是覺得不舒服,東張西望的,生怕有人會看見。才抄了一個,我就覺得渾身不自在,我向四周掃視了一番,我覺得好像同學們的目光全都凝視著我,彷彿在說:“竺立群,我們那麼信任你,你卻……咳,太不應該了!”“你身為大隊委員,還這樣,真丟臉!”這時,我感覺身邊的空氣都凝結了,壓得我喘不過氣來。“誠信。”當英語老師報“誠信”這個單詞時,我的腿不禁顫動了一下,書差點掉在了地上,“竺立群,你怎麼可以這樣呢?趕快把書放進去,笨蛋!”我心裡不禁會很起來,於是,我趕緊把書放了進去。這時,我心中的那塊石頭也總算落地了。雖然這次單詞沒默出,但我心中仍然很開心,因為我做到了誠信。

從這件事中,我更加懂得了誠信的重要,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弟子規》中“次謹信”的道理。只有做到了誠信,你才能坦然地面對他人,面對人生。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去摸索《弟子規》中的道理吧,它將會成為你人生中的導航燈!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5

中華民族積澱五千年歷史文化,薪火相傳,形成了優良傳統美德,彰顯於世界文明史。從朱熹的《童蒙須知》,到王應麟的《三字經》,再到李毓秀的《弟子規》,幾代大師巨儒,秉承儒家教育傳統,注重優良品德從日常行為抓起,先立德,後立身,因此,中華啟蒙教育理論為世人所共同推崇,成為人類社會寶貴的精神財富。

《弟子規》乃儒家聖賢之古訓,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撰的。“規”即規範,指的是儒家的傳統思想。全書以《論語·學而篇》的“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為中心,用三字經形式闡述而成。它從日常倫理、出門居家、待人接物、為人處世、求學做人及社會生活等各個方面,闡述聖哲的智慧和人生態度,詮釋人類賴以生存的傳統價值觀,主張凡事從身邊做起,從自己做起,有諸己,求諸人,其國學高論、大德和哲人聖言,為國內外儒、釋、道各家共同倡導,被視為人際交往的禮儀規範和求學做人之根本。

首先,《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孝敬父母親,友愛兄弟姐妹。孝悌是中華文化的基礎,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又曰“舉忠臣與孝子之門”,這是因為守孝道者必有一顆善良仁慈之心,推此仁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必能服務於大眾,為天下人謀利益。所以,有人提議把孝道列為考察幹部的必備條件,這並非沒有道理。從治身,到治家,再到治國,孝行是創造和諧社會、安樂生活的重要因素。

其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慎言謹行,講求信用。“若無規矩,不成方圓。”社會是有文明準則的,穿著整潔,舉止文雅,戒菸節酒等,都是個人修養的體現,作為員工也代表著公司的形象,應予充分重視。做人也是要講信用的,“誠者有信,仁者無敵”,唯有誠信待人,才能贏得信任。我公司曾因產品包裝的小小失誤,寧願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而召回該批的全部產品,為的就是贏得客戶的信任,樹立起過硬的品牌。正因為如此,公司多次被評為“A級誠信單位”。

再次,《弟子規》告誡人們要親愛民眾,親近仁者。一個人如果對親人、同事、朋友、客人親仁,必定會贏得廣泛的尊敬,從而樹立起崇高的威信。我國領導人的親民形象贏得了東西方社會的普遍讚譽,我們也經常說:“員工哪怕失去了一根稻草,公司也願意用金條去換回。”公司對員工的一片愛心,也贏得了員工對公司的無限忠誠,而這正是公司衝破困難走向輝煌的重要保證。

最後,《弟子規》告誡人們要努力學習,不斷提高自己。一個愛學習的員工必定是充滿朝氣的,一個學習型的企業也必定是充滿活力的。唯有學習,才能跟上時代前進和企業發展的腳步,與時俱進。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6

幸福源於感恩——讀《弟子規》有感幸福,是一個很美的詞,像花開一樣沒有聲音,可是卻讓人感動得流淚。

人們就像追求一切美好的東西一樣,也無悔地追求著幸福。而每個人都在追求著的幸福源於哪裡呢?是那片蘸著乳酪的麵包?還是那杯冒著熱氣的牛奶?真正的幸福源於我們的感恩的心。這是在讀了《弟子規》之後得到的感悟。《弟子規》教誨我們要懂得感恩,學會感恩。古語云: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當我們剛出生的時候,我們是什麼也不懂什麼也沒有的,我們只是帶著一具軀體來到了這個世界上,還有那呱呱的哭啼聲。我們人生中的一切所得一切幸福也都是父母給予的。只要我們去學學一門外語,我們就能體會當初父母教育我們講話的辛苦了;只要我們用自己的雙手掙一筆錢,我們就能體會父母為我們的生活奔波的勞累了;只要我們去嘗試教育一個調皮的小孩我們就能體會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了。

我們有了父母的關愛本是幸福的,但只有當我們真正的去感恩了才能感受到生活的幸福,閤家歡樂的幸福。要如何感恩呢?父母對我們的索求並不多,只是孝順,便讓他們覺得欣慰。《弟子規》所教導的我們的感恩方式也是簡簡單單的生活禮儀。家和萬事興說的也就是一家人互相敬重互相關愛的幸福。一個人若是連父母都不能贍養,不能尊敬的話,如何能對別人友善呢?那他就更不可能得到別人的尊敬和禮讓了。所有,我們首先要培養的就是感恩的品格,尤其是對父母的感恩。每天早上起來關心父母的身體是否依舊硬朗,吃飯時間關注他們胃口是不是還一如以往,晚上睡覺留意他們會不會因為操勞過度而太疲憊,這些就是切切實實的感恩了。這些我們做到了嗎?如果做到了,那我們就是幸福的了。我們不但要感恩父母的善待,更要感恩父母的斥責。

虛偽之人常以笑臉相待,以阿諛奉承之語相贈,只有真正關心我們的人,真正為我們好的人才會斥責我們的過失並幫助我們改正自己的缺點。有了父母的斥責,我們才知道什麼可為而什麼不可為,我們才有了正確的道德標準和法律意識。因此,今天我們的成就的功勞就是我們的第一任老師——父母。在這個感激的過程中,我們也在用心地感受著生活的美好,所有這也是一種巨大的幸福。有父母的愛和養育是一種幸福,去感恩這種幸福本身也是一種幸福,幸福不需要尋找,只要用心去感恩,便已是身處幸福之中,而這份幸福恰恰是《弟子規》帶給我們的思考所得的。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7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弟子規》讀後感作文600字。”讀一本好書,不僅能讓我們增知識,更重要的是我們真真正正能從中收益。初讀《弟子規》由於受年齡的限制,不能領悟其中的奧祕。在定崗實習學校,開展以《弟子規》為核心的新八德教育,我再次接觸到《弟子規》,對它進行了全面的解讀。

《弟子規》,作者李毓秀,字子潛,山西絳州人。清康熙年間秀才,以教書為生。李毓秀根據當地童蒙教育需要,結合教書實踐,寫成《訓蒙文》。後經清賈存仁修訂,改名《弟子規》。全書列舉了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等禮儀,三字一句,淺顯易懂,音韻諧美,知識豐贍,是目前社會大眾開展道德教育、規範言行、防邪存誠,培育忠厚家風的德育讀物。

在迫切需要加強道德建設的今天,《弟子規》對幫助現代人傳承中國文化,養正人格品行具有重要價值。不可忽視的是,在教孩子如何立身做人的同時,也要求家長必須按《弟子規》的要求,身教在前,率先垂範,成為子女效仿的楷模,讀後感《《弟子規》讀後感作文600字》。所以,《弟子規》是一本全民道德教育的經典讀本。在學習《弟子規》中,讓我的心靈得到三次進化。

第一次淨化:“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

昨晚接到通知,明天去三中,由教育局王寶寨局長為我們做講座。在講座上,王局長贈送了每一個實習生一本《弟子規》。我拿到手裡如獲至寶,當局長講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我終於發現我做錯了什麼,當即用手機給父親發了一條認錯簡訊。以前父母責斥我們,我都會去反駁,讓親心傷,可是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的話,不管對錯都不應該去頂撞,不可以讓父母傷心,就才是孝道!

第二次淨化:“事雖小,勿擅為,苟擅為,子道虧”

許多孩子在課上管不住自己,這時教師用體罰,用責罵是不起絲毫作用的。不但不能使孩子改正缺點,還會讓孩子有逆反心理,任何懲罰不如去給孩子講道理,重德才是教育的根本!所以在課上我嘗試著用這種辦法教導學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次淨化:“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業無變”

這句話本意是教導孩子不能讓父母擔心,出門回家都要和父母打招呼。同樣是教導學生,出教室一定也要告訴學生,回學校也要和老師見一面,這樣才不會讓老師擔心。

許多事情,可以用經典給大家講明白,不需要老師批評指責或當面懲罰。用真心去感化學生,才會以德服人,才能真正為國家培育人才。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8

學習《弟子規》有些年頭了,記得第一次接觸《弟子規》還是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那時候,我認識的字有限,只是按照幼兒園老師的要求死記硬背,雖然背誦得比較流暢,咬字也算準確,但對於《弟子規》的內容我根本就參悟不透。

國小一年級開始,通過老師在課堂上聲情並茂的講解,同時也看了相關的動漫劇情,加之自己開始識字,懂得逐字逐句去慢慢體會理解其中的內涵。所以到現在,已經讀三年級的我,終於明白了《弟子規》上所闡述的內容。

一年級的時候,在老師和爸爸媽媽的督導下,我儘自己最大的努力按照《弟子規》“謹”章節中所宣揚的內容,來規範自己的日常生活習慣和作息,慢慢地去體會“時間”觀念,懂得了人生只一世,匆匆幾十載的意義。在不浪費時間的基礎上,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學習、玩耍、休息時間,儘量做到勞逸結合地去學習。通過一年堅持不懈的努力,我能夠在不需要大人的監督和催促的情況下,自己起床、洗漱、就餐、著衣、上學。付出必有收穫,這一年我受到老師和親友的多次表揚,學習成績也非常理想。

二年級的時候,全部的《弟子規》我可算是倒背如流了,我開始慢慢學習並按照《弟子規》中“入則孝”和“出則悌”章節中所宣揚的內容來規範自己的言行舉止。

如果說能做到“謹”的規定需要的是堅持,那做到“入則孝”和“出則悌”這兩章的內容,需要的就是培養自己有一顆愛心和孝心,並能夠在日常生活中將其貫徹實施。像“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些對於我來講,都能夠做得非常好,但“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這一句做好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打小我就愛感冒,為了我這看似壯碩,實則體虛的小破體格,十年來,可沒少讓我的父母憂心。我的班主任邵老師給了媽媽一個非常好的建議,那就是“閉上嘴,邁開腿!”雖然我沒能減肥成功,但二年級這一年的時間,我的體質明顯比以前好了許多,這與我“邁開腿”有很大的關係。鍛鍊多了,我身體也就越來越好了,身體好了,“貽親憂”的問題當然也就迎刃而解啦!

三年級了,我很高興我的班主任還是邵老師!這一個學年,我會將《弟子規》中“信”、“泛愛眾”、“親仁”、“餘力學文”這四個章節的內容,身體力行地做到並做好,爭取秉承聖人訓,做一名新時代至孝、至親、至禮、至信,德才兼備的好學生!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9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國家也有夢想,“中國夢”就代表了一個國家美好的未來。隨著年代的發展,夢想或許會成為現實,或許會永遠是個泡影。我覺得“中國夢”不應該只是空洞的豪言壯語,它需要我們億萬人民群眾腳踏實地的努力,也需要規矩方圓。《弟子規》雖然只有區區一千字,但卻概括出了我們在待人接物、自我管理、求學交友、理想情操等各方面應有的禮儀規範和道德要求。現在,大家都在提倡“遵循弟子規,共圓中國夢”,任何好的習慣都要從小做起,我們學生也不例外。

古人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想有大的作為,先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比如一些行為舉止――“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初讀這裡,我十分不屑。人的洗漱更衣、坐立躺臥如此簡單的事竟然會出現在一本經典著作中。但合上書思索片刻,當年中國人在外國店搖搖晃晃地坐著,遭到外國人頗有微詞地評論之事從我腦裡劃過。同時,我陷入了深深的自責,我一回到家總是一屁股歪在沙發上半靠半倚,只想著舒服了,從來沒有想過這是不合禮儀規範的。去春遊時,我和小夥伴把展覽館的門檻當體育場的跳高墊不斷跳躍,“勿踐閾,勿跛倚,勿箕踞,勿搖髀”,雖是簡單的道理,可哪一樣我又做到了呢!如果人人都沒有這樣一點規矩的話,我們這個國家還怎麼稱得上是禮儀之邦呢!

沒有一個人能遺世而獨立的,交友處事也是人生的要事――“聞譽恐,聞過欣,直諒士,漸相親”“聞過怒,聞譽樂,損友來,益友卻”,這教導我們不為一時的名譽而樂,是要擔心能夠稱得上,積極地完善自己向這個榮譽靠攏。聽到自己的過錯,要帶著樂觀的心態去改正,才能有益友親近。而我平時最怕、最憎恨的是別人發現我的短處,又常常為一個榮譽樂個不停,這樣,怎麼能交到良友呢!

再看看我們的社會,新聞中總是曝光一些公民的不文明,驕傲自大的行為:公交車上佔三個座位睡覺的人,炫耀自己官位、家產的人百出。“公民素質”大合唱已經開展了許多年,都快唱得人心煩意亂,但問題依然嚴重。“凡出言,信為先,詐與妄,奚可焉”,如果人人都能講誠信,又哪來那麼多的“假冒偽劣、坑蒙拐騙”呢?究其根源,我們的“規”基本上還停留在紙上,在一遍一遍的背誦中。現在,為了我們的“中國夢”,我們要讓“規”種植進人們的心裡,播撒在日常生活中,直至讓它成為一盞指引我們共築中國夢的明燈。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10

認真讀完弟子規後,感悟頗多,從做人的根本,到為人處事等等都有講解到,以前也接觸過古文和類似的教育,但讀一遍後依然能學習到一些東西,其中的禮儀規範是做人的根本。做人,只有將最基本的道德建立起來,一個擁有謙虛恭敬仁慈博愛的心的人,才會在今後的生活、工作中立於不敗之地,想做一個受人尊敬的人就得有規矩,有禮貌,尊老愛幼,守信用入則孝,父愛母愛是最偉大的,父母所說的每句話所做的每件事都是為我們好,也許有些話我們不愛聽,但請不要直接頂撞,學會尊重父母,等有一天我們也成為孩子的父母時便會理解他們現在的想法,一個不尊重父母不孝的人是不值得結交和依賴的。

出則弟,一個人在外工作很不容易,茫茫人海能在一起工作也是一種緣分,與同事朋友相處更要相互尊重、理解,把他們當成自己的兄弟姐妹,多站在對方的角度考慮問題,換位思考,不發表主觀意見,這樣才能和睦相處,才能得到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幫助。

謹、信,教會我們做任何事情前多考慮周到,每個細節每個問題都儘可能的去想到並提前做好應對方案,對不熟悉的事情,不瞭解的事情,不亂髮表意見,一定要多觀察,少說多做;做人一定要誠信,不要輕許諾言,許了就一定要做到,善意的提醒別人的缺點,一定要講究方法及語態,別人的優點一定要學習,多聽聽別人對自己的建議,既使不對,但既然給了別人這樣的感觀,那一定是我們哪方面做的不好,學會傾聽,有則改之,無則加免,一定要學會反思,做好一件事情我們要總結經驗,沒做好一件事情,我們更好吸取教訓。

泛愛眾,佛曰:普渡眾生,我們都是生活在一個大家庭中,一定要相親相愛,在你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的去幫助需要幫助的人,誠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不要要求付出就一定得到,不管別人怎麼對你,你都認真對待他,並要學會感恩,記住每一個幫助你的人,感恩在心,常記不忘,常思報答,這樣才能得到更多,才能更多快樂,心態決定一切;

親仁,如果有機會碰到德高望重的人,向他學習,此乃人生一大幸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多和正義仁德之人接觸,才能有更高的思想境界,跳開這個世界看世界,才能看到學到更多。

很多道理我們都懂,都是很基本的做人道理,一說都明白,但真正能做到的又能有幾個,更多的是光說不做,學習《弟子規》,我想不僅是一個提高個人修養的過程,更是一個思想昇華的過程,學會愛周圍的人,愛這個世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處事方法,不能要求別人去改變,先從自己做起,做好自己,每個細節。

《弟子規》讀後感作文11

“身有傷,貽親憂;德有傷,貽親羞”是《弟子規》中的一句話,意思是說:“萬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帶來憂愁。我們的品德有了缺失,會讓父母親感到羞辱沒有面子。”這句話給我的感悟最深,回想起自己的所作所為,我總會深深地自責,因為我懂得了給父母帶來憂愁、讓父母沒面子就是對父母的大不敬。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的週末,我不顧父母的反對,堅持去野外玩,爬山的過程中我不小心被一塊玻璃片扎傷了腳,幸好有大同學幫忙把我背到了醫院,並通知我的爸爸媽媽,等爸媽趕到醫院時,已經包紮好了。看到我滲血的腳,媽媽急得哭了起來,一邊哭一邊問我疼不疼,我看到媽媽那麼著急,咬著牙故做輕鬆地說:“媽爸,沒事的,一點都不疼!”大夫也安慰媽媽說:“只是紮了一個口子,不礙事的,注意不要讓她的腳著地,這樣好得快些。”媽媽抹著眼淚答應著。

回到家裡,媽媽心疼地看著我的腳說:“丫頭,真的不疼嗎?”還憂心忡忡地說:“唉!這得什麼時候才能好啊?”為了減輕我的疼痛,媽媽不肯讓我下床。不但抱著我大小便,而且親自餵我吃飯。閒坐無事的時候,媽媽怕我的傷口疼,還用扇子對著我的腳輕輕地扇風。在爸爸、媽媽的精心照料下,我的腳很快地好起來了。但是經過幾天的折騰,媽媽圓圓的臉卻明顯得消瘦了。如果不是因為我沒有聽媽媽的話執意出去玩,如果不是因為我沒有照顧好自己,媽媽也不會如此擔心,如此憂愁,現在想來,我真是不該啊!

我的腳康復後,由於落下許多課,媽媽不得不把我送到了補習班。因為我不喜歡補習班的老師,我時常故意在補習班裡大聲說話,補習班裡的老師說我,我就會大聲得頂撞他,老師忍無可忍,給媽媽打電話讓媽媽把我領回去,媽媽氣喘吁吁地趕來,馬上面紅耳赤地道歉:“老師,真對不起!我一定好好教訓她,求您千萬別讓我把她領回去!”老師不肯,媽媽又說:“求你了老師,我再給您多加點錢好嗎?”老師不耐煩地說:“也求求你了,放過我吧,我把你交的學費退給你吧!”媽媽說了很多好話,老師執意不肯留我,媽媽只好羞慚地領我回家了。回到家後,媽媽什麼話也沒說,只是坐在椅子上哭了起來。看到媽媽哭了,我的心裡也很不是滋味。

現在想來,媽媽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我好,而我卻因為品德的缺失,不但讓媽媽丟了面子,而且傷了媽媽的心。想到媽媽低三下四地為我求老師的樣子,想到媽媽淚流滿面的樣子,我後悔得不得了,我真是一個不孝女啊!

感謝《弟子規》,它讓我明白,如果你心疼自己的父母,那就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不要讓它受到損傷,免得父母為你擔心;如果你孝敬自己的父母,就要注意言行,培養良好的品德,免得父母因你蒙羞。